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田建国, 黎桂福, 彭丽霞, 李俊, 靳艳军
- TIAN Jian-guo, LI Gui-fu, PENG Li-xia, LI Jun, JIN Yan-jun
- 模拟湖沼钉螺迁徙水网地区生长繁殖的适应性研究
- A research on the surviving and reproducing status of the imported Oncomelania snails from marshland areas to water network regions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5, 26(4): 414-417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5, 26(4): 414-417
- 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4.023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15-04-22
2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3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The Attached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 Institute of Hunan Province;
3 Shanghai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为了解外来湖沼型钉螺在水网地区的生存和繁殖情况,我们曾在青浦区开展了模拟外来钉螺输入后的生存、繁殖等情况的生态学观察,结果表明,钉螺在青浦地区可以再生[1, 2],但未发现该投螺剂量和面积条件下形成规模性螺点。为进一步研究不同剂量条件下输入性钉螺在水网地区生存规律和螺点形成规律,我们开展了该项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现场
在青浦区任屯血吸虫病防治纪念馆绿化带处,建成面积约30m2的钉螺饲养实验池,饲养池分为6块,每块200cm×200cm,池与池之间设有防护钉螺逃逸的约8cm宽的防护沟。实验池全天有人看护,并每天对泥土表面钉螺活动和气象情况进行监测。 1.2 实验用土壤
采自任屯周边农业用地,钉螺投入前进行每池土壤采样检测,未发现钉螺和螺卵。 1.3 实验用钉螺
钉螺采自安徽省贵池有螺地区现场,为活力较好的湖北钉螺指名亚种(Oncomelania hupensis)成螺。实验用螺采用逸蚴法剔除血吸虫感染性,鉴别雌雄后在室内分开饲养1个月,将雌雄钉螺分别标记为白色和红色,分成6组,每组分别为50、100、200、400、800、1600只(雌雄比为1∶1),于2010年11月25日按随机方法分别投放于实验池泥土表面。 1.4 仪器
气象温湿度监测采用数字式手持温湿度计-8703。 1.5 实验观察
于2010年11月25日至2012年11月25日进行3次/日的监测,池中植物经常削剪至利于观察池内钉螺高度,每日记录实验用泥土表面钉螺活动和新螺再生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利用Excel 2003及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剂量条件下新生钉螺和总螺周监测
实验期间对不同剂量条件下模拟输入钉螺在泥土表面活动情况进行了连续性监测,发现总螺数呈下降趋势。2011年6月30日首次在1号池、3号池泥土表面发现新螺,周平均最大值出现在2012年6月,有逐年增高趋势不同剂量条件下泥土表面总螺数(5个投螺剂量组不含400只/m2最高剂量组)和新螺变化趋势分别见图 1、2。
2.2 不同剂量条件下泥土表面钉螺发现情况自2010年钉螺投入实验池后,各实验池泥土表面的总钉螺数2年内呈下降趋势,不同投螺剂量有所差异(表 1)。2年观察期间,25、50、400只/m2投螺剂量新螺有逐年增加趋势(表 2)。2年间泥土表面总钉螺数见表 3。
2.3 不同剂量条件下泥土表面钉螺差异分析2年中,泥土表面观察到的总螺数和新螺数经秩和Kruskal-Wallis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1、2012年不同剂量间总螺数经秩和Wilcoxon W检验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新螺除12.5只/m2和100只/m2剂量组外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 4)。
2.4 观察期新螺、总螺与投螺量剂量相关回归关系分析为了解2年观察期间泥土表面总螺数和新螺数与按剂量投入钉螺情况是否呈剂量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泥土表面总螺数2011、2012年剂量关系式分别为Y=19.08Inx-21.66(R2=0.217,调整R2=0.21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和Y=6.31Inx-6.09(R2=0.299,调整R2=0.29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泥土表面新螺数2011、2012年剂量关系式分别为Y=0.05Inx+0.14(R2=0.002,调整R2=0.00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和Y=0.39Inx-0.13(R2=0.041,调整R2=0.04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物资等流动日渐频繁,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及原有的血吸虫病流行区,经彻底灭螺后钉螺能否受外来钉螺输入、甚至引起当地血吸虫病重新流行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3, 4, 5, 6, 7]。通过以往的研究发现,湖沼型钉螺在水网地区可以生存繁殖,但在试验期间未出现成规模的螺点[2]。从图 1可以看出,通过同一方法观察到的不同剂量条件下模拟输入性钉螺在泥土表面总螺发现数呈下降趋势,可能与螺的生存寿命存在直接关系,也与老螺的死亡速度大于新螺繁殖速度有关,这一结果与以往的研究相同[2]。从图 2可以看出,第2年新生钉螺较第1年有增高现象,而且以400只/m2最高投螺剂量组新螺繁殖率较高,12.5只/m2剂量组繁殖率最低,此种现象可能与该剂量、面积下,钉螺交配概率低,繁殖出新螺的可能性较小所致有关,研究发现在200只/m2投螺剂量下,新螺也未观察到,分析除投螺量和面积原因外,尚有其他影响到钉螺的再生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与原生地湖沼地区植被、环境与水网地区产生的差异所致[8],但是否存在外来迁入性钉螺在经过一段适应期才能加快生存繁殖的可能,尚需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证实。
2011年出现新螺的时间迟于相关报道近1个月,考虑与2011年繁殖期间气温较低因素有关[1, 9, 10]。通过表 1可以看出,2011、2012年最高投螺剂量最大活螺平均密度分别为5.45和1.63只/框,而且泥土表面的钉螺年平均值逐年下降,而新生螺则有上升趋势,但规模螺点尚难以观察到。通过表 3可以进一步看出,泥土表面总螺数呈负增长趋势,各投螺剂量组泥土表面钉螺数年平均下降速度在0.52~0.78之间,各剂量组间下降速率基本一致,这一结果与操治国等[11]研究结果相近。经过统计分析表明,不同年份间泥土表面钉螺、不同剂量组钉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呈逐年下降趋势。
经过2年的研究,不同剂量条件下模拟输入型钉螺难以形成规模螺点,说明湖沼型钉螺在水网地区生长情况不良[12],这一现象可能与迁入地区原生地区的植被、土壤环境不同有关[8]。因此输入性钉螺在新的地区可以繁殖和生存,但是否能够长期生存形成规模螺点,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黄重峰等[13]、陈前等[14]研究的不同亚种钉螺异地生存结果相近。提示应注重外来钉螺迁入的长期监测,进一步研究外来钉螺迁徙、生存、繁殖规律。
[1] | 田建国,仲文江,黎桂福,等. 水网地区模拟输入性钉螺生存繁殖情况初步观察[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1,23(2):204-206. |
[2] | 田建国,仲文江,黎桂福,等. 上海市青浦区钉螺再生性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1,22(2):162-164. |
[3] | 江西均,王克泰,金仿贤,等. 上海市郊区河道钉螺分布及其生态环境调查[J].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3,15(6):456-458. |
[4] | 周晓农,蔡黎,张小萍,等. 上海市流动人口对血吸虫病传播的潜在危险性研究[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7,25(3):180-184. |
[5] | 张小萍,蔡黎,王龙英,等. 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员血吸虫病调查[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6,18(1):48-51. |
[6] | 缪峰,梁幼生.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能否使血吸虫病疫区北移的研究Ⅱ. 山东受水区钉螺生殖腺组织和酶组织化学观察[J]. 中国热带医学,2005,5(1):9-11. |
[7] | 贺芳,於雪琴. 上海市青浦区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后的巩固监测[J]. 上海预防医学,2006,18(8):399-400. |
[8] | 赵劲松,汪安云,周书林. 长江滩地微生态环境与钉螺分布的关系[J]. 中国血吸虫病杂志,2014,26(2):127-131. |
[9] | 洪青标,姜玉骥,杨坤,等. 钉螺卵在恒温环境中发育零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4,16(6):432-435. |
[10] | 洪青标,周晓农,孙乐平,等. 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血吸虫病传播影响的研究Ⅰ. 钉螺冬眠温度与越冬致死温度的测定[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2,14(3):192-195. |
[11] | 操治国,汪天平,张世清,等. 安徽省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疫情输入的风险评估[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48(1):58-61. |
[12] | 田建国,黎桂福,李俊,等. 上海市青浦区人工输入性钉螺生存模拟实验[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3,25(3):322-323. |
[13] | 黄重峰,邹节新,李枢强,等. 湖北钉螺滇川亚种在湖北省水网地区生存繁殖及期望寿命研究[J]. 中国血吸虫病杂志,2011,23(2):173-177. |
[14] | 陈前,田斌,张正球,等. 异地江滩钉螺迁入新长滩生存繁殖观察[J].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1):1310-13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