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5, Vol. 26 Issue (4): 394-397

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吴瑜燕, 龚震宇, 侯娟, 郭颂, 王金娜, 凌锋
WU Yu-yan, GONG Zhen-yu, HOU Juan, GUO Song, WANG Jin-na, LING Feng
浙江省2011-2013年病媒生物监测结果分析
Analysis of vector surveillance from 2011 to 2013 in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5, 26(4): 394-397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5, 26(4): 394-397
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4.017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5-02-26
浙江省2011-2013年病媒生物监测结果分析
吴瑜燕, 龚震宇, 侯娟, 郭颂, 王金娜, 凌锋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媒生物防制科, 杭州310051
摘要目的 了解2011-2013年浙江省居民区病媒生物种群构成、密度及其变化趋势,为浙江省病媒生物防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蚊、鼠、蝇、蜚蠊分别采用诱蚊灯法、夹夜法、笼诱法和粘捕法进行监测。结果 2011-2013年浙江省蚊密度分别为1.52、1.33和1.62只(/灯·h),牲畜棚最高,以淡色/致倦库蚊为优势蚊种,占捕获总数的57.44%,高峰期为6-8月;蝇密度分别为8.77、5.67和3.47只/笼,2011-2012年以大头金蝇为主要优势蝇种,其次为家蝇,2013年则以家蝇为主要优势种,其次为大头金蝇;鼠密度分别为0.89%、0.81%和0.78%,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捕获总数的57.70%,全年均有鼠类活动;蜚蠊密度分别为0.54、0.37和0.35只/张,以德国小蠊为主要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88.42%。结论 通过2011-2013年监测数据分析,基本掌握了浙江省居民区病媒生物数量状态,建议各地市按照浙江省病媒生物流行的实际情况采取防控措施。
关键词病媒生物     种群构成     密度     季节分布    
Analysis of vector surveillance from 2011 to 2013 in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WU Yu-yan, GONG Zhen-yu, HOU Juan, GUO Song, WANG Jin-na, LING Feng     
Zhejia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angzhou 310051,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species compositions, densities and seasonal fluctuation of vectors in Zhejiang province from 2011 to 2013, the aim is to provid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vectors. Methods Mosquitoes, flies, rodents and cockroaches were monitored with mosquito lamps, cage traps, traps set at night and glue traps. Results From 2011 to 2013, the mosquito density was 1.52, 1.33 and 1.62 per lamp-hour, respectively, with the highest density found in livestock pens, and the dominant species were Culex pipiens pallen (sure not Cx. quinquefasciatus), accounting for 57.44%. Mosquitoes appeared from April and peak in June through August. The fly density was 8.77, 5.67 and 3.47 per cage, respectively, with the dominant species were Chrysomya megacephala from 2011 to 2012, which became Musca domestica in 2013. The rodent density was 0.89%, 0.81% and 0.78%, respectively, with the dominant species were Rattus norvegicus, accounting for 57.70%. Rodents were observed throughout the whole year. The cockroach density was 0.54, 0.37 and 0.35 per glue trap, respectively, with the dominant species were Blattella germanica, accounting for 88.42% . Conclusion Species compositions, densities and seasonal fluctuation of vectors in Zhejiang province were analyzed through 3-year surveillance, mitigation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accordingly to control vectors.
Key words: Vector     Population composition     Density     Seasonal fluctuation    

我国病媒生物及媒介生物性传染病疾病负担十分严重。登革热、疟疾、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等媒介传染病的发病例数约占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总数的5%~10%,但死亡总数却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死亡总数的30%~50%[1]。对于尚无有效疫苗和有效治疗手段的媒介生物性传染病,媒介生物控制成为唯一可行的预防控制措施[2]。蚊、蝇、鼠、蜚蠊是我国主要的病媒生物,对病媒生物进行有效监测,采取有效措施,对预防和控制媒介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减少其对人群的骚扰和危害,保障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浙江省属于典型亚热带气候,对外经济贸易繁多,病媒生物或外来有害生物孳生压力大。为掌握浙江省居民区主要病媒生物的种群构成、密度和季节消长趋势,本研究分析了浙江省2011-2013年主要病媒生物监测数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蚊类监测

1.1.1 监测点选择

根据浙江省不同地理地貌特征和病媒生物生态习性,共设立省级病媒生物示范监测点11个,分别为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衢州市、丽水市、建德市、海盐县、嵊泗县、江山市、临海市、义乌市。每个县城区选择居民区、公园(含街心公园)、医院各2处,农村选择民房和牲畜棚(牛棚和猪圈等)各2处,无牲畜棚的以民房补齐。 1.1.2 监测工具

采用诱蚊灯法采集,诱蚊灯要求波长为2537 Å;功率8 W,性能稳定,对虫体无损伤。1.1.3 监测频次

每年4-11月进行监测,每月中旬监测1 次,风雨天气(风力5 级以上)顺延。每处使用诱蚊灯1 只,监测时间为18:00-21:00,连续诱集3 h。翌日将集蚊盒取出,鉴定种类并计数。 1.2 蝇类监测

1.2.1 监测点选择

11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随机选择农贸集市1处、餐饮店外环境2处、绿化带1块和居民区1个。 1.2.2 监测工具

笼诱法采集,诱蝇笼要求为锥形芯圆形诱蝇笼,笼高40 cm,φ25 cm,圆锥形芯高35 cm,顶口φ2 cm。每处放置诱蝇笼1只,诱饵为红糖食醋饵(25 g+25 g+25 ml水)。 1.2.3 监测频次

每年4-11 月进行监测,每月中旬监测1 次,风雨天气(风力5 级以上)顺延。09:00-10:00布放,15:00-16:00收回,连续6 h。收笼后鉴定种类并计数。 1.3 鼠类监测

1.3.1 监测点选择

11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设镇居民区、特殊行业(餐饮、食品制售)和农村自然村3个类型的监测点各1个,每个监测点每月室内外一次性布放鼠夹200夹。避免连续监测对鼠密度造成影响,相邻月份在监测点内的不同区域布放鼠夹,3个月内不在同一区域布夹监测,不同月份选取的监测区域之间距离>0.25 km。 1.3.2 监测工具

夹夜法采集,鼠夹要求选择中型钢板夹,规格:12 cm×6.5 cm,以生花生米为诱饵。 1.3.3 监测频次

全年监测,每月中旬监测1次,晚放晨收。 1.4 蜚蠊监测

1.4.1 监测点选择

11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随机选取农贸市场1处、餐饮店2处、宾馆、医院各1家及居民区1个。 1.4.2 监测工具

粘捕法采集,统一选取粘蟑纸,规格为17 cm×10 cm,以甜鲜面包为诱饵(2 g/片)。 1.4.3 监测频次

全年监测,每月中旬监测1次。每处布放10张粘蟑纸,晚放晨收。 1.5 统计学方法

将蚊、蝇、鼠和蜚蠊监测数据录入Excel,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蚊虫不同生境中密度的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蚊类监测

2011-2013年共捕获蚊虫146 764只,蚊密度年度均值分别为1.52、1.33 和1.62 只/(灯·h),淡色/致倦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Cx.pipiens quinquefasciatus)为优势蚊种,占捕获总数的57.44%。不同环境中牲畜棚蚊密度最高。季节分布,蚊虫密度从5月开始上升,9月开始下降,高峰出现在6-8月(图 1)。不同环境中牲畜棚蚊虫密度显著高于居民区、公园、医院、农户,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2.90,P<0.01)(表 1)。

图 1 2011-2013年浙江省蚊、蝇密度逐月消长曲线 Figure 1 Seasonal fluctuation of mosquitoes and flies in Zhejiang province during 2011 to 2013

表 1 2011-2013年浙江省蚊密度监测结果 Table 1 Densities of mosquitoes in Zhejiang province during 2011 to 2013
2.2 蝇类监测

2011-2013 年共投放蝇笼4451只,捕蝇27 183只,蝇密度分别为8.77、5.67和3.47只/笼,总体呈下降趋势(表 2)。不同环境中均以农贸市场最高,居民区最低。2011-2012年优势蝇种均为大头金蝇(Chrysomya megacephala),分别占当年总数的38.70%和33.48%,其次为家蝇(Muscadomestica),占25.26%和26.22%,而2013年的优势蝇种为家蝇,占当年捕蝇总数的29.10%,其次为大头金蝇,占16.90%。3年中浙江省大头金蝇比例持续下降而家蝇比例不断上升。季节分布,5月开始上升,10月开始下降,以5-10月为蝇密度高峰期(图 1)。

表 2 2011-2013年浙江省蝇密度监测结果 Table 2 Densities of flies in Zhejiang province during 2011 to 2013
2.3 鼠类监测

2011-2013 年分别布放有效夹169 196、180 954和178 637夹次,共捕鼠4364只,分属于6个鼠种(其中83只未鉴定),鼠密度分别为0.89%、0.81%和0.78%,总体趋势平稳(表 3)。不同环境类型鼠密度以农户最高,居民区与特殊行业的鼠密度接近。捕获鼠形动物中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为优势鼠种,占57.70%,其次为小家鼠(Mus musculus)、黄胸鼠(R. tanezumi)、臭鼩鼱(Suncus murinus)、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和黄毛鼠(R. losea),分别占20.42%、15.60%、2.75%、1.33%和0.30%。2011-2013年季节分布接近,全年均有鼠类活动,2月开始缓慢上升,11月缓慢下降,未见明显季节高峰,但以4—10月为鼠类活动相对高峰期(图 2)。

表 3 2011-2013年浙江省鼠密度监测结果 Table 3 Densities of rodents in Zhejiang province during 2011 to 2013

图 2 2011-2013年浙江省鼠、蜚蠊密度逐月消长曲线 Figure 2 Seasonal fluctuation of mosquitoes and flies in Zhejiang province during 2011 to 2013
2.4 蜚蠊监测

2011-2013年共回收粘蟑纸76 031张,捕获蜚蠊31 820 只,密度分别为0.54、0.37 和0.35只/张(表 4),总体趋势平稳,略显下降。3年中不同环境捕获蜚蠊密度均以医院最低,而餐饮店、农贸市场的蜚蠊密度相对较高。捕获的蜚蠊中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为优势种,占88.42%,其次为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和黑胸大蠊(P. fuliginosa),分别占7.17%和4.37%。季节分布,浙江省全年均有蜚蠊活动,2011年可见明显的秋季高峰,2012年略有波动,出现6、9月两个小高峰,而2013年各月趋势平缓未见季节高峰(图 2)。

表 4 VNTR位点信息及引物序列 Table 4 Informationof44VNTR
3 讨论 3.1 蚊类

浙江省优势蚊种为淡色/致倦库蚊。各类蚊虫从4月开始均可检出,至11月仍未消失,说明一年中浙江省蚊虫存在时间跨度比较长,提示浙江省蚊虫防控工作的时间至少应覆盖4-11月,其中重点防控时期应为6-8月。不同生境中,以牲畜棚蚊密度最高,居民区、公园、医院和农户以淡色库蚊为主,而牲畜棚以三带喙库蚊所占比例最高,该结果与国内多个报道结果相似,可能与不同蚊种嗜血习性不同有关[3, 4, 5, 6]。所以在蚊虫防控工作中,应加强对牲畜棚的蚊虫孳生进行治理。不同生境优势蚊种存在差异,应根据不同的环境、蚊种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控制蚊虫孳生地。 3.2 蝇类

浙江省近3年来蝇密度持续降低,其中大头金蝇的数量逐年下降,而家蝇的数量下降幅度不大,造成大头金蝇比例持续下降,而家蝇比例相对上升的现象。不同环境中以农贸市场蝇密度最高,可能与农贸市场食物来源丰富,卫生状况不佳等因素有关,因此应针对性地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整顿市场卫生,消除蝇类孳生环境是今后灭蝇工作的重点。 3.3 鼠类

浙江省鼠密度趋势平稳,全省优势鼠种为褐家鼠,但各地市具体优势鼠种有差异,故各地市在进行鼠类防控时应考虑本地市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7, 8]。近3年鼠类季节分布十分接近,全年均有鼠类活动,未见明显季节高峰。浙江省防鼠灭鼠活动应贯穿全年各月,坚持环境治理,化学防治相辅的综合措施。不同环境中均以农户鼠密度最高,提示应加强对农户灭鼠卫生宣传,技术指导,积极控制农村居民区的鼠类密度。 3.4 蜚蠊

蜚蠊优势种群为德国小蠊,该结果与国内多个省份监测结果一致[9, 10, 11, 12]。浙江省全年均可监测到蜚蠊活动,2011年可见秋季高峰,归因于丽水和嵊泗两个地区在2011年8、9月出现明显高峰,而其他监测点各月趋势稳定。因此各地市应根据本地市实际消减情况,采取相应灭蟑措施。在不同环境类型中医院密度最低,而餐饮店与农贸市场密度较高。可能与餐饮店、农贸市场食物来源丰富,个别餐饮店和农贸市场环境卫生较差有关,所以应加强对餐饮店、农贸市场的蜚蠊治理,主要为整顿卫生,消除孳生环境。此外近年来灭蟑药物的滥用使蜚蠊产生抗药性也是导致蜚蠊猖獗的原因之一[13]。因此,在蜚蠊防控工作中,应突出重点地区,并开展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

参考文献
[1] 何建邯. 国内主要病媒生物监测现状及发展趋势[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7,18(3):257-259.
[2] 刘起勇,孟凤霞,樊景春. 中国重要病媒生物应急监测与控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1,22(1):1-4.
[3] 王美秀,杨晓洁,刘学桥,等. 全国蚊虫密度4年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1991,2(3):150-153.
[4] 高佳方,周良耇,贺春妹. 常州市武进区1986-2005年蚊虫密度消长纵向观察[J].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06,4(3):145-147.
[5] 黄钢,韩晓莉,王喜明,等. 河北省不同地区蚊虫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9,20(5):426-429.
[6] 冯兰洲. 医学昆虫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92.
[7] 应凯满,郑柏福. 2005-2010年浙江省磐安县病媒生物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1,22(3):262-264.
[8] 余向华,曾士典,张孝和,等. 浙江南部沿海地区鼠传疾病流行趋势分析[J]. 疾病监测,2014,29(5):391-394.
[9] 王宇丹,余国辉,唐威,等. 2010-2012年南昌市西湖区病媒生物监测[J]. 首都公共卫生,2013,7(5):217-219.
[10] 宋华,孔祥力,丰源,等. 曲阜市城区主要病媒生物监测结果分析[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4,20(3):257-260.
[11] 李爱军,黄绍平,张宝华,等. 北京市房山区2009-2011年主要病媒生物密度调查[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3,24(2):175.
[12] 林良强,张韶华,梁焯南,等. 深圳市2012年病媒生物调查与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4,25(2):180-182.
[13] 李辛庆,臧继荣,黄立业,等. 徐州市蟑螂密度监测及抗药性测定[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1,17(5):346-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