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吕文, 晁国刚, 皇甫晓中, 卜向举, 李伟玲, 杨俊峰, 霍丽霞, 孙养信
- LYU Wen, CHAO Guo-gang, HUANGFU Xiao-zhong, BU Xiang-ju, LI Wei-ling, YANG Jun-feng, HUO Li-xia, SUN Yang-xin
- 陕西省不同地区德国小蠊抗药性调查
- Investigation on resistance of Blattella germanica to insecticides in five areas of Shaanxi province, China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5, 26(4): 391-393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5, 26(4): 391-393
- 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4.016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15-03-16
2 咸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 渭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 铜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 汉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6 安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Xianya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3 Weina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4 Tongchua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5 Hanzho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6 Anka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蜚蠊是常见的卫生害虫,可携带多种细菌、病毒,导致细菌性痢疾、伤寒、肝炎等疾病的传播。由于其具有适应力强、繁殖快、分布广的特点[1],当前,在蜚蠊防治工作中,化学防治仍是最重要的防治手段。杀虫剂的长期频繁使用,致使蜚蠊对多种化学杀虫剂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并且抗性水平有逐渐上升的趋势[2, 3, 4]。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是陕西省各地的优势种群,抗药性问题是制约德国小蠊有效防治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2013-2014年我们对陕西省不同地区德国小蠊进行了抗药性调查,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药物
97%乙酰甲胺磷、96%敌敌畏、93.32%氯氰菊酯、91.16%高效氯氰菊酯、94.62%溴氰菊酯、95.56%残杀威,均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提供;丙酮,分析纯,西安化学试剂厂生产。 1.2 试虫来源
野外试虫选择宾馆、饭店及餐饮店等场所现场采集,工具为蟑螂诱捕盒(以面包为诱饵),将诱捕到的德国小蠊成虫和若虫带回实验室饲养繁殖1代,取羽化后2~3周龄的健康雄性成虫供试。实验室试虫由中国CDC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引种,陕西省CDC昆虫饲养室长期饲养不接触杀虫剂的德国小蠊。 1.3 测定条件
温度(26±1)℃,湿度(60±5)%。 1.4 实验方法
药膜法。用丙酮将原药配制成1.0%的母液,再用丙酮稀释成0.05%的稀释液(敌敌畏和乙酰甲胺磷稀释成0.5%的稀释液)。取稀释液2.5 ml置于500 ml透明广口瓶内,将瓶滚动,使瓶底与瓶壁均匀地涂上药膜,待丙酮挥发后24 h内进行测试,广口瓶的瓶颈处涂石腊油和凡士林的等量混合物。实验重复3次,对照组用2.5 ml丙酮。每次将10只德国小蠊雄性成虫放入瓶中,用纱布封口,并在不同时间间隔观察试虫的击倒情况,直至2 h。以丙酮为对照,采用同样方法测定实验室标准试虫品系。击倒标准:观察时刻虫体仰翻、六足抽搐、不能爬行。 1.5 数据分析与结果判断
药膜法所测数据计算各药物的KT50及其95%置信限(95%CI)并与实验室试虫测试结果相比较,计算抗性系数。抗性判断标准:1<抗性系数<5为低度抗性;5≤抗性系数≤10为中度抗性;抗性系数>10为高度抗性。
2 结果
实验室德国小蠊对乙酰甲胺磷、敌敌畏、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残杀威的KT50分别为20.52、3.56、4.35、3.78、6.20和3.74 min(表 1)。
5个地区德国小蠊对乙酰甲胺磷的抗性系数为1.08~3.69,抗性最低的为汉中市,最高为渭南市;对敌敌畏的抗性系数为1.04~4.10,抗性最低的为汉中市,最高为安康市;对氯氰菊酯的抗性系数为1.30~9.69,抗性最低的为安康市,最高的为铜川市;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系数为1.77~5.40,抗性最低的为咸阳市,最高的为汉中市;对溴氰菊酯的抗性系数为1.67~4.05,抗性最低的为铜川市,最高的为汉中市;对残杀威的抗性系数为1.28~9.74,抗性最低的为汉中市,最高的为铜川市(表 1)。
6种杀虫剂的平均KT50为8.60~47.21 min,抗性系数为2.29~5.02,以氯氰菊酯最高,溴氰菊酯最低(表 2)。
3 讨论本次调查结果显示,5个地区德国小蠊对6种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咸阳市德国小蠊对测试药物均为低抗水平;汉中市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和氯氰菊酯为中等抗性,其余各药物为低抗水平;铜川市德国小蠊对乙酰甲胺磷、敌敌畏、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均属于低度抗性,对氯氰菊酯、残杀威属于中度抗性;渭南市德国小蠊对残杀威为中等抗性,其余各药物均为低抗水平;安康市德国小蠊对各药物均为低抗水平。所检测的6种3类杀虫剂,以拟除虫菊酯类(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残杀威)杀虫剂的抗药性相对较高,部分地区德国小蠊对这两类杀虫剂达到中等抗性。尽管目前德国小蠊自然种群对6种杀虫剂的抗性水平不是很高,但仍要密切关注已处于中抗水平的一些杀虫剂的抗性动态。
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等拟除虫菊酯类药物,具有高效、广谱、低毒、低残留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卫生害虫的防治,常被加工成多种剂型,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等,多用于宾馆、饭店、食堂等处作室内滞留喷洒进行害虫防治[5],是目前使用量较大,使用频率较高的杀虫剂,这可能是造成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抗性水平较高的主要原因。
残杀威作为一种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经常与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如高效氯氰菊酯)混配使用,因其击倒快、持效长、效果显著,在各类场所被大量使用。
乙酰甲胺磷通常被加工成毒饵来防治蜚蠊[5],从目前对德国小蠊的防治措施来看,直接喷洒杀虫仍是主要方法,由于毒饵使用剂量远低于滞留喷洒的剂量,所以药物对德国小蠊的选择压力较小,从而减少和延缓抗药性的发生,可能是乙酰甲胺磷抗药性水平相对较低的原因之一。
敌敌畏或以敌敌畏为主要成分之一的复配制剂具有快速击倒和杀灭作用,且价格低廉、使用方便,是处理外环境孳生地(如垃圾投放点、公厕、农贸市场等)的主要杀虫剂[6]。而蜚蠊多在室内环境孳生活动,因此接触此类药剂较少。
通过本次调查结果可以得到以下防治启示:在实际防制蜚蠊工作中应尽量避免长期大量使用单一杀虫剂,不同作用机制的化学杀虫剂应轮换使用。选用适合环境的剂型,推广杀蟑毒饵、胶饵,有助于降低杀虫剂对害虫的选择压力,延缓抗性的发生和发展。蜚蠊对杀虫剂的抗性常常是可逆的,据报道,在停止使用菊酯类杀虫剂后在实验室正常饲养2年的德国小蠊抗性基本上可以消退[7]。蜚蠊防治要采取以治本为主的综合治理理念,采取堵洞、抹缝、清除栖息场所等物理方法来降低大规模的施药频率。
为得到更好的防治效果,有效控制蜚蠊密度,建议:①加强抗性监测。蜚蠊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与杀虫剂的使用剂量、方法、频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积极开展抗药性监测,及时掌握抗性动态,预测抗性发展趋势。②开展病媒生物密度监测,在掌握虫情后有针对性的防治,可以缩小杀虫剂使用范围,控制用量及使用时间,有利于减缓抗药性的发展。③合理选择和使用杀虫剂。在蜚蠊专项防治工作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如重点部位做重点处理,特殊场所选用特殊剂型处理,选用不同的剂型或方法开展灭蟑工作。④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注重环境治理,整治脏、乱、杂的现象,管好餐饮、酒店等重点行业场所。提高专业队伍素质,加强杀虫剂应用技术指导,杜绝滥用和无计划的使用杀虫剂。在蜚蠊防治工作中,要突出重点,点面相结合,环境治理和化学防治相结合,最终目标是将蜚蠊密度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
[1] | 韦薇,林琳,刘渠,等. 德国小蠊抗性及监测方法研究进展[J].医学动物防制,2010,26(10):914-916. |
[2] | 傅桂明,王伟,杨天赐,等. 德国小蠊抗药性及防制措施[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06,12(5):391-393. |
[3] | 刘慧,张爱军,杨维芳,等. 江苏省部分地区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1,17(6):443-445. |
[4] | 王伟,吴彤宇,张咏梅,等. 天津市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测定[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1,22(6):567-569. |
[5] | 王学军,赖世宏,赵志刚,等. 山东省德国小蠊对5种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研究[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2,18(4):332-335. |
[6] | 陶卉英,柳小青,马红梅,等. 南昌市不同生境家蝇的抗药性及其防制对策[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0,21(3):191-194. |
[7] | 朱光峰. 德国小蠊抗药性及其抗性衰退情况研究[J]. 浙江预防医学,2004,16(9):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