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杨维芳, 褚宏亮, 吴治明, 崔明花, 刘大鹏, 张育富, 刘慧, 陈红娜, 周明浩
- YANG Wei-fang, CHU Hong-liang, WU Zhi-ming, CUI Ming-hua, LIU Da-peng, ZHANG Yu-fu, LIU Hui, CHEN Hong-na, ZHOU Ming-hao
- 江苏省宿迁市骚扰阿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调查
- The investigation on susceptibility on Armigeres subalbatus to commonly used pesticides in Suqian city, Jiangsu, China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5, 26(4): 366-368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5, 26(4): 366-368
- 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4.009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15-04-14
2 宿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Suqia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宿迁市位于江苏省北部、长江三角洲地区,河湖纵横,水域广阔,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适宜蚊虫孳生。骚扰阿蚊(Armigeres subalbatus)是与人类居住环境关系密切的蚊虫,目前已知,它可以传播淋巴丝虫病、犬恶丝虫病、日本脑炎和西尼罗热等病媒生物性传染病[1],是重要的病媒生物之一;在我国分布广泛,也是宿迁市的优势蚊种;成蚊体形大,攻击猛,喜栖息于家畜禽舍、下水道、厕所、人房等生境,且捕获率按上述生境顺序依次降低,显示骚扰阿蚊偏喜潮湿、有臭味的环境,是兼嗜畜、禽及人血的蚊种,但偏吸畜、禽血,有强烈的外食性[2],同时有明显的叮刺高峰,主高峰出现在黄昏,次高峰出现在黎明[3],是骚扰户外活动者的重要蚊种之一。该蚊幼虫孳生在污染的有机质非常丰富的略偏碱性水质的植物容器和人工容器[1],包括清水粪坑、石穴、污水坑、轮胎积水等。为了解宿迁市骚扰阿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状况,指导蚊虫防治,减轻骚扰阿蚊的叮刺骚扰,预防骚扰阿蚊传播疾病的发生和流行,2013年开展了相关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剂
95.10%双硫磷、95.00%仲丁威、94.62%溴氰菊酯、91.16%高效氯氰菊酯、89.73%氯菊酯,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提供。 1.2 试虫
2013年9月底,于宿迁市湖滨新城嶂山林场林西村黄马组猪圈周边的污水沟中采集骚扰阿蚊幼虫,同一地点同时采集到大量的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幼虫。实验室饲养至F2 代进行敏感性测试。 1.3 实验方法
采用浸渍法。以4龄初的骚扰阿蚊幼虫为测试对象,用丙酮将待测母液稀释成5~7个浓度梯度。将20~30条幼虫放入50 ml烧杯中,加水至50 ml后,倒入装有149 ml水的塑料杯中,再在塑料杯内加入1 ml已配制好浓度的药液,用玻璃棒将药液搅匀,实验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进行,每浓度至少重复3次,同时设丙酮对照;恢复24 h后,检查蚊幼虫的死亡情况。试虫死亡以用针或尖头镊子轻轻触动幼虫头部或尾部呼吸管,反应迟钝且不能浮出水面或呈麻痹痉挛濒死状态为标准。对照死亡率5%~20%时,用Abbott公式计算校正死亡率;若对照死亡率>20%,则实验视为无效,需重做。 1.4 数据统计方法
用DP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算骚扰阿蚊半数致死浓度(LC50)。 1.5 淡色库蚊宿迁种群和敏感品系对常用杀虫剂的LC50
本文所涉及的三带喙库蚊宿迁种群同一采集地的淡色库蚊宿迁种群和淡色库蚊敏感品系[4]对双硫磷、仲丁威、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氯菊酯的LC50数据,均由江苏省CDC提供(表 1)。
1.6 抗性评价标准根据抗性倍数判别抗性等级,抗性倍数<2倍,为敏感(-);抗性倍数2~10倍,为低抗(+);抗性倍数>10~20倍,为中抗(++);抗性倍数>20倍,为高抗(+++)。
2 结果 2.1 骚扰阿蚊宿迁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情况
浸渍法结果显示,骚扰阿蚊宿迁种群对有机磷类杀虫剂双硫磷、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仲丁威、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氯菊酯的LC50 分别为0.059 36、2.563 5、0.000 457 2、0.000 443 2 和0.001 701 mg/L(表 2)。
2.2 骚扰阿蚊宿迁种群与淡色库蚊宿迁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骚扰阿蚊宿迁种群与淡色库蚊敏感品系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比较,其对双硫磷、仲丁威、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氯菊酯的LC50(mg/L)是淡色库蚊敏感品系对相同杀虫剂LC50 的148.40、10.13、0.35、0.12和0.06倍(表 3)。
淡色库蚊宿迁种群对双硫磷高抗,对仲丁威低抗,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氯菊酯等3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均表现为敏感。骚扰阿蚊宿迁种群对双硫磷、仲丁威、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氯菊酯的LC50分别是淡色库蚊宿迁种群对相同杀虫剂LC50的7.24、2.68、0.21、0.09和0.11倍。骚扰阿蚊宿迁种群的杀虫剂敏感性按双硫磷<仲丁威<溴氰菊酯<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顺序依次升高。与淡色库蚊敏感品系比较,骚扰阿蚊宿迁种群比同一生境同时采集的淡色库蚊宿迁种群对上述3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更敏感,但对有机磷杀虫剂双硫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仲丁威的耐药性程度更高。 3 讨论 3.1 骚扰阿蚊宿迁种群的抗药性水平
骚扰阿蚊宿迁种群对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的耐药性程度要高过同一生境同时采集的淡色库蚊宿迁种群,但对拟除虫菊酯类较淡色库蚊宿迁种群更为敏感,这种情况可能与两种蚊虫自然的耐药性、宿迁市农村地区这几类杀虫剂的使用历史、使用剂量和频次存在差异有关,同时也与两种蚊虫存在一定的生态位重叠,但骚扰阿蚊容器积水多见,与杀虫剂接触的概率与淡色库蚊存在一定差异等情况有关。
国内对骚扰阿蚊的研究多针对其生物学习性研究,如种群动态变化、叮刺周环、孳生因素及其与环境气象因子的关系[5, 6],及其携带病原体情况等相关研究[7],对骚扰阿蚊的抗药性及其机制研究较少。金永昌等[8]通过5种杀虫剂对骚扰阿蚊幼虫的毒效显示,骚扰阿蚊对拟除虫菊酯类(氯氰菊酯和氯菊酯)最敏感,有机磷类次之(敌敌畏和敌百虫),对氨基甲酸酯类(巴沙)耐药性最高,与本次调查结果比较一致。 3.2 防治策略
如何科学有效地防治蚊虫,一直是政府、专业机构以及市民关注的重点。陆宝麟[9]院士1978年提出的蚊虫综合防治策略,始终强调环境治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以及其他有效手段的有效结合,从而将蚊虫密度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Cailly 等[10]2012 年通过法国南部按蚊属Anophelessp. 蚊虫(含幼蚊和成蚊)季节消长与气象因子相关性模型的应用研究,认为定期喷洒杀蚊幼剂对蚊虫种群控制的效果要优于仅杀灭吸血成蚊,该研究提示在非蚊媒传染病暴发、重大活动等时期,防治蚊幼虫较防治成蚊,能取得更好的防治效果。
骚扰阿蚊喜孳生于脏污的各类容器积水或污水坑、污水沟渠中,常与耐污能力强的淡色库蚊存在于同一水体,是江苏省各地区城区户外,尤其是农村地区叮刺骚扰吸血的重要蚊种。宿迁市农村地区相较于城市,地域广阔,生境复杂,有效地防治蚊虫,特别是农村地区骚扰阿蚊的防治,减少或消除骚扰阿蚊危害,提高农村地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应强调骚扰阿蚊的综合防治策略。首先要做好骚扰阿蚊孳生地的处理,如管理好人、畜粪尿(清除露天粪坑等)、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大小便)、清除各类脏污积水及积水容器、保持沟渠畅通等;其次,做好骚扰阿蚊幼虫的化学杀灭工作,对不能清除的骚扰阿蚊孳生的脏污水体,可投放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近期避免使用有机磷类杀虫剂,同时大田用药也要做好抗药性监测工作,减少有机磷类杀虫剂的使用,科学做好杀虫的混用和轮用,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再次,推荐使用Bt.或Bs.等生物杀虫剂灭蚊幼;最后,在骚扰阿蚊成蚊密度高发期或有蚊媒传染病暴发期,对成蚊进行化学防治仍是首选,用药时要注重科学合理用药,避免大量使用单一杀虫剂。
[1] | 刘善善. 骚扰阿蚊唾液腺蛋白对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D]. 汕头:汕头大学,2012. |
[2] | 景晓,李兆凰,霍新北,等. 骚扰阿蚊种群动态季节消长观察与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04,20(8):936-937. |
[3] | Pandian RS, Chandrashekaran MK. Rhythms in the biting behaviour of a mosquito Armigeres subalbatus[J]. Oecologia,1980,47(1):89-95. |
[4] | 陈东亚,褚宏亮,杨维芳,等. 江苏省部分地区淡色库蚊幼虫对7种杀虫剂的抗药性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0,21(5):432-433. |
[5] | 景晓,常树珍,霍新北,等. 骚扰阿蚊种群动态变化环境因子数学模型的建立[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1,17(5):366-368,370. |
[6] | 景晓,霍新北,李兆凰,等. 骚扰阿蚊叮刺周环及其影响因素的观察与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5,16(1):29-31. |
[7] | 郑雅匀. 我国山西、河南虫媒病毒调查及西藏新分离环状病毒分子进化遗传分析[D]. 济南:山东大学,2014. |
[8] | 金永昌,胡家官,杨中清,等. 5种杀虫剂对骚扰阿蚊幼虫的毒效[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1990,1(2):77. |
[9] | 陆宝麟. 蚊虫的综合防治[J]. 昆虫学报,1978,21(2):217-232. |
[10] | Cailly P,Tran A,Balenghien T,et al. A climate-driven abundance model to assess mosquito control strategies[J]. Ecol Mod,2012,227:7-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