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朱子福, 倪朝荣, 凌颖
- ZHU Zi-fu, NI Chao-rong, LING Ying
- 温州市2010-2013年蚊虫密度监测结果及变化趋势分析
- Analysis on mosquito monitoring results during 2010-2013 in Wenzhou city, Zhejiang, China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5, 26(3): 322-324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5, 26(3): 322-324
- 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3.028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14-12-2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剧,人员物资流转速度加快,病媒生物的扩散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在不断增强,从而使得蚊媒传染病传播流行的可能大大增加,蚊虫作为疟疾、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西尼罗热等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1],在病媒生物传染病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蚊虫密度监测是预防控制蚊媒传染病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解和掌握温州市蚊虫种类构成及密度动态,现将温州市2010-2013年蚊虫监测结果及变化趋势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点
设立在温州市11个县(市、区),选择居民区、公园、农户、医院、牲畜棚(牛棚或者猪棚)各2处为监测环境,无牲畜棚的以民房补齐,除牛棚、猪棚为室内监测外,其余均在外环境中进行。从2010-2013年每年的4-11月每月监测1次,连续监测8个月,遇风雨天气(风力5级以上)顺延。 1.2 监测方法
采用诱蚊灯法,诱蚊灯使用“功夫小帅”光催化捕杀蚊蝇器(武汉吉星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每处监测点使用诱蚊灯1盏,监测时间为18:00-21:00,连续诱集3 h,并在第2天将收集到的蚊虫经乙醚麻醉后进行种类鉴定和计数,蚊虫监测密度指数计算:密度〔只/(灯·h)〕=捕获蚊虫数/(捕蚊时间×灯数)。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 2007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率和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对于非正态的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蚊类种群构成
温州市2010-2013年共捕获成蚊14 597只,其中以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为优势蚊种,占捕蚊总数的82.44%;其次是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占10.55%;其他还有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占4.60%)和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占2.41%)(表 1)。不同年间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中华按蚊的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淡色库蚊:χ2=254.86,P<0.05;三带喙库蚊:χ2=73.18,P<0.05;白纹伊蚊:χ2=206.96,P<0.05;中华按蚊:χ2=115.84,P<0.05)。
2.2 年度消长2010-2011年成蚊密度有明显上升,从2010年的1.10只/(灯·h),上升到2011年的1.63只/(灯·h),从2011年开始至2013年成蚊密度缓慢降低,其中2012年为1.51只/(灯·h),2013年为1.29只/(灯·h)。 2.3 季节消长
成蚊密度从6月开始逐渐上升,其中2010年成蚊密度呈单峰型,高峰出现在7月为2.30只/(灯·h);2011-2013年蚊密度高峰均出现在8月,最高密度分别为2.83、2.73和2.20只/(灯·h),其后呈逐渐下降趋势(图 1)。4年间月平均蚊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2,P=0.508)。
2.4 蚊媒传染病发病及季节消长情况2010-2013 年蚊媒传染病共发现103 例,其中疟疾72例,乙脑27 例,登革热4 例。蚊媒传染病病例各月均有发生,1月开始有少量病例报告,到4月逐渐升高,9月发病数逐渐下降,发病高峰期在7-8月,3年合计分别为37例和18例(图 2)。
2.5 不同环境蚊密度2010-2013年对居民区、公园、医院、农户、牲畜棚5种生境的蚊密度进行监测,计算4年的蚊密度平均值,其中牲畜棚蚊密度最高为2.74只/(灯·h),其他依次为公园、农户和居民区,分别为1.20、1.18和1.05只/(灯·h),蚊密度最低的是医院为0.74只/(灯·h)(图 3) 。
2.6 主要蚊种不同生境密度分布2010-2013年监测结果显示,主要蚊种在不同监测生境密度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2.643,P=0.013)。按监测生境密度由高到低,淡色库蚊排序为牲畜棚>农户>公园>居民区>医院;三带喙库蚊排序为牲畜棚>医院>公园>居民区>农户;白纹伊蚊排序为牲畜棚>医院>公园>居民区>农户;中华按蚊排序为牲畜棚>公园>农户>居民区>医院。主要蚊种构成在同一生境密度也各不相同(表 2)。
3 讨 论从本次成蚊密度监测数据来看,温州市4年间共捕获成蚊14 597只,其中以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占捕蚊总数的82.44%,与一些北方城市的优势蚊种相一致[2]。但是4年间淡色库蚊的构成比例有下降趋势,与此同时,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中华按蚊的构成比例有上升趋势,造成这种差异可能与其孳生环境的变化有关,因为不同蚊种的生活习性各不一致,环境的差异对其密度有着直接影响[3],从成蚊密度季节消长上来看,4年的蚊密度变化除2010年呈单峰型外,其余3年均呈双峰型,与各年间季节变化的差异有关。蚊虫的生长繁殖与气候有着紧密联系,温湿度与降雨对于蚊虫的生命周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分析数据图表得知,2010年蚊密度的高峰期在7月,而2011-2013年的蚊密度高峰期为8月,蚊虫密度高峰期的差异,提示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如果能找出蚊密度高峰期和季节的关联性,即可以选择适合的时间灭蚊,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不同生境蚊虫密度来看,牲畜棚的蚊密度最高,提示开展防蚊、灭蚊活动中,要加强对蚊虫密度高的孳生地进行处理。2010-2013年5种生境的平均蚊密度大小排序与其他城市监测结果比较基本一致[4],监测结果也反映出不同生境的主要构成蚊种存在差异,淡色库蚊在4种生境中的蚊密度均高于其他蚊种,在不同生境中又以牲畜棚密度最高,此与其环境较为适宜淡色库蚊孳生,且孳生场所血源动物牛、猪等较多有关。
一个城市降低蚊虫密度的意义在于能够预防控制蚊媒传染病的暴发及流行。而目前在城市中由三带喙库蚊所传播的乙脑,白纹伊蚊所传播的登革热时有发生。并且在化学杀虫剂的过度使用下,一些省市所做的蚊虫抗药性实验显示,有个别蚊种对诸如有机磷类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药性[5],所以,在蚊虫防制方面要提倡化学防治与物理及生物防治相结合,降低化学杀虫剂的使用量。另外,国内外近几年开展的病媒生物遗传防治方面的研究[6],也可以在减轻杀虫剂对环境负担的前提下为蚊虫防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除此之外,蚊媒传染病的特征之一就是气温这一重要因素影响着蚊类的孳生和繁殖,进而影响蚊媒传染病发病以及人类健康[7, 8, 9, 10],通过对蚊类密度与蚊媒传染病发病影响分析得出:蚊类密度与蚊媒传染病发病数两者存在密切相关,在蚊虫密度较高的7-8月,蚊媒疾病的发病数也较高,而随着蚊类密度的下降,蚊媒传染病发病数逐渐减少。因此,在今后工作中,要将蚊虫密度与蚊媒疾病的发生紧密地联合起来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将城市蚊虫密度监测的意义最大化,既能作为评判温州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有效依据之一,又能及时预警城市蚊媒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1] | 罗雷,杨智聪,王玉林,等. 广州市1978-2006年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中华传染病杂志,2008,26(8):490-493. |
[2] | 张勇,刘婷,曾晓芃. 北京市2010-2012年蚊虫密度监测结果及变化趋势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4,25 (2):101-104. |
[3] | Chuang TW,Hildreth MB,Vanroekel DL,et al. Weather and land cover influences on mosquito populations in Sioux Falls,South Dakota[J]. J Med Entomol,2011,48(3):669-679. |
[4] | 何昌华,赵伟,王善青,等. 海南省城区2012年蚊虫密度及季节消长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4,25(1): 15-17. |
[5] | 刘斯璐,崔峰,燕帅国,等. 中国媒介蚊虫对有机磷类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调查[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1,22(2):184-189. |
[6] | Alphey L. Genetic control of mosquitoes[J]. Annu Rev Entomol, 2014,59:205-224. |
[7] | 余向华,徐毅,吴正可,等. 蚊媒传染病气象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8,19(1):61-63. |
[8] | 余向华,薛大燕. 温州市蚊媒传染病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J]. 疾病监测,2006,21(12):647-648,651. |
[9] | 奚国良. 气象因素对蚊虫密度的影响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0,11(1):24-26. |
[10] | 褚宏亮,周明浩. 乙型脑炎及其传播媒介的研究进展[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6,17(2):160-1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