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马丽, 胡桂英, 杨旭欣, 田广, 徐立青, 魏荣杰, 张爱萍, 秦豫民, 杨宁海, 赵延梅, 薛红梅, 刘祖义
- MA Li, HU Gui-ying, YANG Xu-xin, TIAN Guang, XU Li-qing, WEI Rong-jie, ZHANG Ai-ping, QIN Yu-min, YANG Ning-hai, ZHAO Yan-mei, XUE Hong-mei, LIU Zu-yi
-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布鲁氏菌病行为知识调查分析
-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brucellosis knowledge in Sanjiangyuan area in Qinghai province, China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5, 26(3): 311-313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5, 26(3): 311-313
- 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3.024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14-11-30
我国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以20世纪50、60年代最为严重,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曾得到较好控制[1]。近年来,全国布病疫情持续、快速上升[2],布病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3]。现今布病大规模暴发式的流行极为罕见,代之以小范围、点状、分散的流行形式所取代,这为防治工作带来较大困难[4]。青海省是人、畜间布病的高发区,全省39个县(市)均有布病流行,2006年布病调查中发现新发病例10例,2007年发现7例,青海省布病呈现回升趋势[2]。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是布病老疫区,2012-2013年进行了布病现况调查,并对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与行为习惯进行了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以三江源地区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对三江源地区16 个县1个镇按方位抽取9个县1个镇,包括玉树州治多、囊谦县,果洛州玛多、达日、久治、玛沁县,黄南州河南、泽库县,海南州兴海县和海西州格尔木市的唐古拉山镇,每个县按照经济条件抽取3个乡随机进行调查。 1.2 样本量计算
查阅文献[5]预期知晓率P取25.29%,t=1.96(α=0.05),容许误差d=0.2P,采用计数资料样本量计算公式:计算样本含量,经计算所需样本量为283人。经计算每个县样本量为283人,9个县1个镇共计2830人。 1.3 研究方法 1.3.1 调查方法
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和基层医疗机构访谈的方式。 1.3.2 调查表
内容包括: ① 社会人口学特征: 包括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职业。②布病知识、行为调查,包括布病基本知识、家中饲养牲畜情况、饮食习惯、卫生习惯等。 1.3.3 基层医疗机构访谈
对县级、乡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县医院、乡卫生院〕工作人员针对有无布病培训、培训时间和频率进行访谈。 1.4 质量控制
与各县CDC联合,保证该方案的顺利实施。 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要求调查员熟悉问卷的内容和调查方法,对收回的调查问卷删除性别、年龄等人口学特征信息缺失的问卷,得到的有效问卷纳入统计。 1.5 统计学处理
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率和构成比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应用χ2检验分析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文化程度对布病知晓率情况掌握的影响。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拟合(其中所学专业为无序多分类变量,以哑变量形式纳入模型),最终确定布病知晓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三江源地区9县1镇共调查2830人,收回资料完整的问卷2491 份,回收率为88.02%。各类人群的社会人口学特征详见表 1。
2.2 布病知识掌握情况 2.2.1 布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对于“什么是布病”、“感染布病的途径”、“布病的危害”、“如何预防布病”,4个问题的知晓率分别为16.39%(408/2491)、13.33%(332/2491)、21.00%(523/2491)和19.67%(490/2491),平均知晓率为17.59%。 2.2.2 不同人群布病知识认知程度
以知识问卷中布病知识知晓情况4道题中的“知道怎样预防布病吗”为主要问题对2491份问卷进行布病知识分析,经χ2检验,不同性别(χ2=26.176,P=0.000)、不同年龄组(χ2=160.195,P=0.000)、不同民族(χ2=298.617,P=0.000)、不同职业(χ2=138.290,P=0.000)、不同文化程度(χ2=130.522,P=0.000),这5种因素与布病知晓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 2)。将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拟合,其中所学专业为无序多分类变量,以哑变量形式纳入模型。职业、文化程度2种因素与布病知晓情况有统计学关系,不同职业对布病知晓情况依次为兽医、公务员、教师、牧民、学生和工人(OR=2.107,95%CI:0.864~1.785,P=0.000),不同文化程度对布病知晓情况依次为高中、大学、小学、初中、文盲(OR=2.834,95%CI:1.472~2.933,P=0.000)。
2.3 人群行为调查2491份有效问卷中100%饲养牲畜,针对饮食习惯的2个问题“有否食用未煮熟的肉或内脏习惯”和“有否食用未煮熟的牛奶、乳制品习惯”,回答有的平均概率为69.57%和73.25%,而牲畜流产情况为55.60%,在与家畜接触时个人防护“与病畜接触后有否洗手或消毒”回答有的为39.93%,对家畜流产物、内脏进行有效销毁的仅为7.02%(表 3)。
2.4 基层卫生机构访谈结果三江源地区各州(县)CDC 2010—2012年均派出人员参加省级布病防控短期业务培训,布病防控专业人员中有52人参加省级培训,培训率为74.30%,但县级卫生院、乡级卫生院未参加布病专业培训。 3 讨 论
本次调查显示布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较低,4个问题的知晓率均在21%以下,说明三江源地区人群对于布病有一定了解,但由于布病15年内无专项宣传教育活动,只是在监测搜索病例过程中对个别人群进行布病宣传,以口头表述宣传方式为主,加之该地区藏族人口居多(此次调查藏族占77.44%),居住边远分散,藏文的宣传材料较少,导致三江源地区人群布病知晓率较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拟合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和职业两种因素是影响三江源地区人群布病知晓率的关键。文化程度越高对布病的知晓率越高,总体来说职业与文化程度相符。
行为习惯分析发现,调查对象中有“食用未煮熟的肉、内脏、牛奶的习惯”、“产羔期间人、畜共居一处”高危行为的比例较高,而“与病畜接触后洗手或消毒”和“家畜流产物、内脏进行销毁”的比例较低,过低的良好行为习惯比例和布病知识知晓率不足,是三江源地区近年来布病疫情上升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通过对三江源地区的布病知识、行为调查,分析引起该地区布病知晓率低的相关因素,为做好三江源地区布病的防治工作,应加强对布病的宣传力度,改变宣传方式,在人群较集中的3-4月以及产羔(犊)、剪毛期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加大对文化程度较高人群的宣传力度,以期望宣传和影响周围人群,提高资金和人员工作效率。同时需提高医务工作人员尤其是乡一级卫生院布病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
[1] | 徐丽楠. 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在我国的发展趋势及监测[J]. 中外医疗,2009,28(16):177. |
[2] | 李晔,余晓花,李铁峰,等. 2006-2010年国家级布鲁氏杆菌病监测点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2,31(4): 409-412. |
[3] | 崔步云. 关注中国布鲁杆菌病疫情发展和疫苗研究[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2,31(4):355-356. |
[4] | 田广,胡桂英,李超,等. 2006-2010年青海省人间布鲁杆菌病调查分析[J].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12,30(1):88-90. |
[5] | 周建刚,谭文文,张华君,等. 宜兴市职业人群布病防治知识及行为习惯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6):1060-1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