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高强, 曹晖, 陈之梓, 邓耀华, 周宇才
- GAO Qiang, CAO Hui, CHEN Zhi-zi, DENG Yao-hua, ZHOU Yu-cai
- 上海地区厕蝇属一新纪录(双翅目:厕蝇科)
- One new record of Fannia (Diptera: Fanniidae) in Shanghai, China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5, 26(3): 306-307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5, 26(3): 306-307
- 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3.022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15-01-29
2.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上海200032;
3.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4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2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in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
3 Institute of Plant Physiology and Ecoloty, Chinese Academic of Science;
4 Shanghai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双重厕蝇(Fannia dupla)隶属双翅目(Diptera)厕蝇科(Fanniidae)厕蝇属(Fannia),该蝇种较罕见,之前文献中仅在日本、我国台湾地区有记载[1],但近年来北京、福建地区均有报道[2, 3],上海地区连续2年在同一区域均捕到该蝇种。该蝇种在上海中心城区较少见,同时也是上海地区的首次报道。 1 鉴别特征
双重厕蝇(♂):体长4.5~5.0 mm(图 1)。
头:复眼裸;眼后鬃1列,短而整齐;侧颜无鬃;触角全黑,第3节长约为宽的2倍,触角芒黑,基部稍膨大;下颚须黑色、棒状。
胸:底色黑,盾片具暗褐色粉被,无明显纵条;背中鬃2+3,翅前鬃2,腹片鬃1∶1;前气门淡黄色,后气门棕色;腋瓣淡褐色,边缘暗褐色,下腋瓣明显突出于上腋瓣。
翅:带棕色,翅脉暗褐色;翅肩鳞黑,前缘基鳞深棕色;an2脉弯曲到cu1+an1脉末端之后;平衡棒黄棕色。
足:黑色;前足胫节具2根细长的后腹鬃;中足基节下缘和外方均无钩状弯曲的刺状鬃毛,至多有粗而直的刺状鬃,中足股节前腹面中部无刺状鬃,胫节腹面无龙骨状增粗部分,胫节具2根或更多的后背鬃,中足第一分跗节基部腹面无齿状刺;后足基节后内缘具毛,胫节具3~6根前腹鬃,5~6根前背鬃。
腹:底色黑,具棕灰色粉被;第1腹板裸,第2~4背板具正中倒T形暗斑,第5背板具正中暗窄条(图 1d);肛尾叶板状,正中长比宽为长,下缘略弧形;侧尾叶棒状,末端圆(图 2)。
2 分布记录与采集环境 2.1 分布记录我国台湾地区[1, 4]、北京市松山[2]、福建省茫荡山[3]、上海市黄浦区淮海公园(周宇才,2012);日本(本州和奄美大岛)(本州:模式产地)[1, 4]、巴基斯坦[5]、尼泊尔[6];生态习性:尚无记录。 2.2 采集环境
该蝇种是周宇才于2012年4月12日在黄浦区淮海公园绿化地带蝇类监测点采用笼诱法捕获,小环境气温约16℃,地表温度15℃,湿度65%;2013年11月8日在相同地点采用笼诱法再次捕到该蝇,小环境气温约19℃,地表温度20℃,湿度50%。 3 讨 论
根据幼虫形态的特殊性、成蝇保留着许多原始特征及成蝇和幼虫的生态特点,近年来分类学著作中将厕蝇亚科或族提升为科级分类地位,成为独立的厕蝇科[1, 7, 8],厕蝇科蝇类保留了有瓣蝇类许多原始特征,也是蝇总科中的原始姊妹群。而厕蝇属是厕蝇科的第一大属,迄今世界已知近300种[8],中国已知100余种[2]。
双重厕蝇最早由日本的西田和美(Nishida Kazumi)于1974年在日本(本州和奄美大岛,Honshu,Amami-Oshima Is.)和我国台湾地区首次发现并报道[4],之后西田和美在巴基斯坦的克什米尔地区(Kashmir,Pakistan)的Ayubia Nat. Park(35♂♂,1988-07-25-30)[5]和尼泊尔地区的哥达瓦里植物园(Godawari,Botanic. Garden,1♂,1987-08-22)[6]再次发现,但关于该蝇种的生态习性,未做详细记录。中国大陆不同地区近几年也出现相关报道,张东等[2]2009年在北京市首次捕到该蝇种(6♂♂,2009-05-31),徐保海[3]2009年首次记录在福建省南平(茫荡山)捕到该蝇种(具体日期不详),周宇才分别于2012和2013年在上海市中心城区的淮海公园内捕到(1♂,2012-04-12;1♂,2013-11-08)。但亚洲以外的地区至今未见报道。
关于双重厕蝇生态习性的记录较少。季节分布上根据文献报道,该蝇种在日本分布于春季和秋末,我国台湾地区是5-7月;巴基斯坦和尼泊尔地区报道时间分别为7、8月,中国大陆地区的报道分别为4、5月和11月,推测4-11月均可发现;捕获地点环境类型均为公园、绿地或山区,结合厕蝇属生态特点,推测该蝇种属于林地种类,较少栖息于开阔地;上海地区捕获的双重厕蝇均采用腐鱼为诱饵的笼诱法,因此该蝇种具有厕蝇属典型的腐食性,对传播肠道性传染病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
根据报道,尽管双重厕蝇均分布于亚洲,但中国大陆地区的报道均集中于近几年,就上海地区而言,早期的蝇类常规监测和连续性监测中从未报道过该蝇种,而近两年均有发现,因此,不排除该蝇为外来输入性蝇种的可能。上海市作为国际化的大型贸易港口,国际贸易及交流往来频繁,医学媒介生物的传入形势十分严峻,输入性新蝇种也不乏报道,其中包括古铜黑蝇(Ophyra aenescens)[9]和异芒雀蝇(Passeromyia heterochaeta)[10]等。因此应加强蝇类等媒介生物的本底调查和监测,掌握本地生物种群情况,并对可疑的外来医学媒介生物的危险性进行正确认识和定性,以便实施有效控制。
[1] | 薛万琦,赵建铭. 中国蝇类[M].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1302. |
[2] | 张东,张明,王明福. 厕蝇属3种北京新纪录种记述(双翅目: 厕蝇科)[EB/OL].(2013-01-15)[2014-10-22]. http://www. paper.edu.cn/releasepaper/content/201301-636. |
[3] | 徐保海. 福建省蝇类新记录[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9, 25(1):73-77. |
[4] | Nishida K. Study on the species of Fanniinae(Diptera:Muscidae) from Japan.Ⅱ. One new species from Japan and Taiwan,and four newly recorded species of genus Fannia from Japan[J]. Med Entomol Zool,1974,25(3):205-210. |
[5] | Nishida K. The Fanniidae from Pakistan(Diptera)[J]. Jpn J Sanit Zool,1989,40 Suppl:S87-89. |
[6] | Nishida K. The Fanniidae from Nepal(Diptera)[J]. Jpn J Sanit Zool,1994,45 Suppl:S81-97. |
[7] | 范滋德. 中国常见蝇类检索表[M]. 2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2:234. |
[8] | 王明福,刘林. 厕蝇科系统学研究历史与现状[J]. 昆虫知识, 2008,45(6):876-883. |
[9] | 邓耀华,陈之梓,范滋德. 传入性医学媒介生物古铜黑蝇[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6,17(1):23-25. |
[10] | 高强,曹晖,周宇才. 上海地区发现异芒雀蝇的首次报道[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3,19(6):558-5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