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徐立青, 魏荣杰, 崔步云, 马丽, 杨旭欣, 秦豫民, 赵志军, 金星, 赵延梅
- XU Li-qing, WEI Rong-jie, CUI Bu-yun, MA Li, YANG Xu-xin, QIN Yu-min, ZHAO Zhi-jun, JIN Xing, ZHAO Yan-mei
- 三江源地区布鲁氏菌病空间流行特征分析
- Spatial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brucellosis in Three-River Regions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5, 26(2): 176-178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5, 26(2): 176-178
- 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2.017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14-10-29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布病室, 北京102206
2 National Institute for Communicable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Beijing 102206, China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处理、分析和可视化空间资料不可缺少的工具,空间分析可以揭示隐藏在空间数据之后的重要信息或一般规律[1, 2]。青海省三江源地区位于中国的西部、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省南部,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该地区平均海拔>4000 m;区域范围涉及16个县和1个乡;总面积为30.25万km2。是中国面积最大、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和三江生态系统最敏感的地区[3]。2012-2013年进行了布鲁氏菌病(布病)现况调查,为直观、可视化地分析该地区布病空间流行特征,具有现实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2012-2013年三江源地区9县1镇现况调查和近10余年青海省布病调查数据库及该地区布病防治效果考核前后资料。
1.2 方法QHEndem ic?GIS数据库的建立和制图,以感染率和患病率按县、地理编码输入数据库。用QHEndem ic-GIS软件导入数据库数据后,用青海省三江源地图按照不同的制图要求进行参数字段分类并赋予相应的颜色和柱状图显示,插入图例和标题后输出。
2 结 果 2.1 布病疫情空间分布三江源地区2012-2013年现况调查9县1镇6310人,感染率平均为2.23%,患病率平均为0.63%,其中以囊谦县感染率最高为3.49%,兴海县最低为0.71%(表 1);患病率最高的也是囊谦县为2.00%,最低的是治多县为0.16%(表 1)。
2.2 现况调查、考核期、考核后患病率比较三江源地区在2000年时完成布病防治效果考核,均达到“控制区”标准。此次现况调查患病率与考核期比较呈回升趋势,囊谦(2.00%/1.03%)、久治(0.81%/0.63%)、达日(0.58%/0.33%)县均已高出考核期患病率。考核期与考核后比较,患病率9县1镇均有回升现象,以兴海、玛多、达日县回升最快并超过考核期,囊谦县上升至考核期水平(表 2、图 1)。
2.3 布病与经济发展比较囊谦县经济发展较慢,其布病感染与患病率高,兴海县经济发展较快,其布病感染与患病率较低(图 2)。
3 讨 论三江源地区地域辽阔,是青海省畜牧生产的主要区域,牧民延续着半定居、半游牧的生活方式,也是历史上人畜布病的高发区,通过综合防治疫情下降至“控制区”标准[4]。2012-2013年开展该地区布病流行趋势预测与防控技术研究,调查6310人,感染141例,感染率为2.23%,患病40例,患病率为0.63%。表 1显示,感染率以囊谦、泽库、玛多县较高,患病率以囊谦、泽库、久治县较高,并与该区域各县社会经济发展对比分析[5],社会经济发展的越快,布病感染率与患病率越低,反之患病率越高。与考核期相叠加显示出囊谦、达日、久治县的患病率明显高于考核期。考核期与考核后相叠加显示出该区域各县疫情均有上升之势,以兴海县上升最快,总体分析该地区布病疫情呈回升趋势,并呈散发态势。其特点与青海省布病疫情相同,区域内各县均有疫情,多点齐发,聚集性与重点不突出,疫区范围大,防控人群广,防治经费使用效率低等。建立和运用GIS技术[6],可直观、准确地反映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布病疫情现状,并能科学地指出三江源区域内相应重点防控县在囊谦、泽库、久治、达日、兴海县。主动搜索布病病例,做好病例的早发现、早治疗,防止慢性化进程及疫情向周边地区扩散,提高和加强常规监测和职业人群干预等措施。从经纬度和海拔高低分析,各区(县)均有布病疫情,无明显差异,说明疫情分布与布鲁氏菌寄生的宿主(牛、羊)分布和移动以及与畜产品(乳、肉、皮毛等)消费程度、范围有关[7]。在布病防治工作中应结合空间流行特征和趋势综合分析疫情态势,研究防治策略,提高防治水平,为指导青海省布病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1] | 周晓农. 空间流行病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1. |
[2] | 陈章伟, 周红宁, 陈国伟, 等.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2005年瑞 丽市疟疾流行现状[J]. 中国热带医学, 2005, 6(12):2135-2136. |
[3] | 陈孝全, 苟新京.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M]. 西宁:青海 人民出版社, 2002:9. |
[4] | 田广, 胡桂英, 李超, 等. 2006-2010年青海省人间布鲁杆菌病 调查分析[J].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2012, 31(1):88-90. |
[5] | 丁生喜, 张宏岩, 王晓鹏. 青海省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分析[J]. 经济地理, 2005, 25(4):309-312. |
[6] | 秦豫民, 许红星, 杨旭欣. 地理信息系统在青海省布鲁杆菌病 预防与控制中的应用[J].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2010, 29(6): 685-686. |
[7] | 尚德秋. 布鲁氏菌病的地理流行病学[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 志, 1992, 7(6):354-3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