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5, Vol. 26 Issue (2): 117-119

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黄清臻, 傅军华, 严子锵, 朱金华
HUANG Qing-zhen, FU Jun-hua, YAN Zi-qiang, ZHU Jin-hua
城市登革热防控几点建议
Discussion on dengu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urban environment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5, 26(2): 117-119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5, 26(2): 117-119
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2.003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4-12-25
城市登革热防控几点建议
黄清臻1, 傅军华2, 严子锵3,朱金华4    
1 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所, 北京100071;
2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 广州市白云区松洲街道办事处
摘要:通过现场调研和文献检索, 分析2014年广东省登革热疫情特点、影响因素, 总结防控中存在问题和经验。广东省登革热由散发到暴发流行, 除自然与社会因素外, 发病初期加大防控力度、完善防控策略和技术很有必要。防治策略方面, 前期存在预警、宣传教育、监督、培训不到位。防控技术方面, 药械选择等施药技术需进一步规范, 对于现代建筑城市伊蚊密度监测方法需进一步研究。建议加强防治措施的落实、各类孳生地(积水)清理和爱国卫生管理, 规范各类施药技术, 疫情、虫密度、带病毒率、抗药性及防控效果监测。
关键词城市     登革热防控     技术策略     经验    
Discussion on dengu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urban environment
HUANG Qing-zhen1 , FU Jun-hua2, YAN Zi-qiang3, ZHU Jin-hua4     
1 The Institute of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PLA, Beijing 100071, China;
2 Guangdo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3 Guangzhou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4 Guangzhou Baiyun District Songzhou Street Agency
Abstract: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literature revie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ngue epidemic in Guangdong in 2014,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existing issues and obtained experience i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ere summarized. Dengue fever in Guangdong, from sporadic to outbreak, strongly indicated that strengthene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s necessary at first place in addition to the natural and social factors. As to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y, early warning, public education, supervision, and training were not in place during early phase of dengue outbreak. The selection of pesticides and equipment needs to be standardized.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monitor Aedes spp. populations in modern urban environment. Suggestions are made to strength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to eliminate breeding sources in patriotic health campaign, to customize pesticide application and to monitor vector density, infection rate pesticide resistance and vector control efficacy.
Key words: Urban environment     Dengue fev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ical strategy     Experience    

近年来登革热在全球呈蔓延趋势,2013年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登革热暴发流行,2014年广东省该病暴发流行。其传染源为患者、隐性感染者、带病毒动物,伊蚊是其主要传染源和病毒宿主。潜伏期3~15 d,传播途径主要为经伊蚊叮咬吸血,传播媒介为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埃及伊蚊(Ae. aegypti)。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仅部分发病,感染后对同型病毒产生数年免疫力[1, 2]。2014年广东省城市登革热尽管各级政府、疾病控制机构采取相关措施,但疫情蔓延趋势一时难以遏制,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 疫情流行特征

广东省自6月出现首例本地登革热病例,之后呈现散发状态至8月中旬,后又出现明显流行趋势,9月下旬后呈暴发态势,病例主要集中在广州市[3]。流行特征见表 1

表 1 2014年广东省登革热流行累计病例简表 Table 1 Dengue cases in Guangdong province,2014
2 影响因素 2.1 自然因素 2.1.1 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所导致的环境问题不仅只有气温升高,还包括局部降雨量增多、极端天气增多。气温升高可以造成气候带的变化,如原来的温带地区,变成了现在的亚热带地区。因此,适合伊蚊生存、繁殖的区域扩大,为登革热病毒的传播创造了更大可能性。

2.1.2 独特的气候环境

广州等城市每年的4-9月受热带风暴频繁北上的影响,天气以湿热多雨为主,阴雨天气、阵雨天气多,极利于蚊虫孳生,孳生地清理工作难度极大,致使疫情传播控制难度加大。

2.2 社会因素 2.2.1 全球背景

全球登革热进入高发季节,亚洲、南美、非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均大量报告相关病例。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官网信息显示,截至2014年9月23日,马来西亚登革热病例已累计登记53 246例,147例死亡;菲律宾35 264例,死亡134例;巴西511 080例,死亡295例[2]

2.2.2 大量人员流动

广东省的国际交往频繁,大量人员往来、货物出入,特别是邻近的东南亚是登革热常年流行地区,因此输入病例的压力大,而且是多点输入引起多点暴发。另外,登革热有很多隐性病例,这也增加了大暴发的风险。

2.2.3 城镇化进程

世界卫生组织灾后流行病学研究中心专家认为,在中国,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气候变化效应的加剧,控制登革热会变得很棘手[2, 4]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比较快,吸引了大量劳动力。广东省各城市的城区版图一改再改,不断扩充,邻近的农村均成为重点建设区域。村民拿到了拆迁补偿,纷纷住到条件更好的新村中。遗留下来的旧房屋,即变成了城中村。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为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大部分的外来流动人口均居住在城中村的出租屋内,大部分城中村又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供水系统是后来添加的,一般是明沟排水,雨水、污水不分流。雨季一到,污水横流。为了节约房租,经常是多人一室。市区内的住宅小区,又多为高楼。传播登革热的伊蚊飞行距离较近,拥挤的城市、“握手楼”为登革热病毒的迅速蔓延创造了有利条件。

3 几点建议 3.1 加强防治措施的落实

有害生物的综合防制是公认的科学防制策略,即环境生态防制、物理、化学、生物、宣传和法规方法有机结合,因地制宜有所侧重[5, 6, 7]

总的来看,前期存在3个不到位:一是宣传教育不到位,广大居民未认识到防蚊、灭蚊对自己尤其对社会的重要性和意义,防控人员未把宣传教育作为防控程序的一部分[8],直接进入清理孳生地、施药环节,导致相关社区、单位、工地、居民不配合。有的地方有人从二楼扔砖块砸消杀车,甚至出现防疫人员到住户家帮助清倒花盆积水被人从后面拍砖的情况。一些单位、工地、居委会不配合灭蚊,阻扰对登革热的控制。二是监督不到位,政府发放大量通知、规定以及药品器械,至于是否派上用场、效果如何等没有很好的监督。三是落实不到位,没有在新型社会体制下认真分析研究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的方法措施。未能完全发挥居委会、物业等基层部门的作用,指挥的多、干活的少,动嘴的多、动手的少。施药人员多为文化素质较低、经济待遇较低的农民工,多数未经过严格技术培训,管理较为松散。一方面需要技术培训,一方面需要责任心教育,同时提高农民工待遇。

3.2 加强孳生地(积水)清理 3.2.1 查找积水死角

调查发现,部分社区存在大量卫生死角,如汽车修理厂、垃圾场、无人管理的小区等。

3.2.2 管好养殖植物

家庭、单位以及公共场所摆放的富贵竹、万年青等水生植物养殖水体是常见的蚊虫孳生场所,应定期换水(5~7 d),并清洗植物根须和刷洗容器内壁,或改用沙子养殖,或定期向容器内投放灭蚊幼缓释剂,控制蚊虫孳生。

3.2.3 重点管好废弃物小型积水

注意清除房前屋后的盆罐、塑料桶、饮料罐、竹头树洞等积水,及时处理空调的排水及冰箱底接水盘(桶)的积水等。

3.2.4 管道积水

疏通阳台、屋顶排水口,除勤换水外,还要清除积水防止蚊虫孳生。单位的消防池应定期投放灭蚊幼缓释剂,或放养鱼类灭蚊。

加强下水道管理,对各种排水沟、下水道(含高层建筑地下室积水坑)和化粪池,要采取疏通沟渠,改明沟(渠)为暗沟(渠),下水道或化粪池严密加盖等措施,防止蚊虫飞入产卵孳生。

3.2.5 特殊场所积水

加强轮胎管理,轮胎构造特殊容易积水,应尽量室内堆放,露天堆放的轮胎须防雨遮盖,废弃轮胎应及时清除。加强建筑工地管理,建筑工地,特别是地下室积水杂物多,容易成为蚊虫孳生地,应定期检查,及时清理[9]

3.2.6 大型积水

沟渠、洼地、阻塞的河道或沟渠,要有计划地予以整治,定期清除两岸杂草和河道污物。加强对城区、城乡结合部、农村的洼地、水塘的卫生管理,平洼填坑,防止蚊虫孳生;大中型湖泊、水塘也要定期清除杂草,修整岸边,并放养食蚊鱼类。

3.3 规范施药技术

本着提高施药效率、降低环境污染等危害的原则,科学选择施药技术。

3.3.1 施药方式的选择

区分什么场所、环境应用常量滞留喷洒;什么场所、环境采用超低容量空间喷雾等。

3.3.2 药物器械药量选择

常量滞留喷洒或空间喷雾,药物有效成分选择、剂型选择、器械配套应用以及施药频次与施药剂量需进一步规范。

3.4 相关监测 3.4.1 登革热疫情监测

及时跟踪分析国际、国内登革热疫情形势,做好预警预测研判与报告分析[10]

3.4.2 蚊虫密度监测

尽管监测技术标准制定较多,但房屋指数、容器指数、布雷图指数(百户蚊幼阳性容器数)在城市建筑中的伊蚊密度调查应用价值、可行性、科学性需进一步研究[10, 11],从而为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分析和防控效果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3.4.3 带病毒率监测

白纹伊蚊成蚊飞行速度快,捕捉相对困难,多采用人饵诱捕法。但疫区人诱存在风险,疫区如何快速捕获伊蚊?另外蚊虫带病毒率低(<0.1%),监测相对困难[12, 13]。然而,作为风险评估分析中的一项重要指标,需继续研究开展带病毒率监测。

3.4.4 抗药性监测

加强蚊虫对常用药剂的抗性监测,指导科学选择药物,同时注重抗药性预防与防制技术运用,如轮换用药、复配用药、嵌顿用药。

3.4.5 防控效果监测

做好综合防控效果以及新技术、新产品防控效果或各项防控措施的效果评价。

3.5 防控措施监督

对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及时纠正各项防控措施中发现的问题。

3.6 加强爱国卫生管理

有专家认为,此次的登革热疫情与广州市一些居民的公共卫生观念缺无,以及长期以来广州市对“爱国卫生”的投入与管理不够重视有关。

疾病的预防重在平时的行动,重在政府与百姓一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加强不制造积水、养成及时主动清理积水等良好生活习惯的宣传教育。政府各职能部门平时主动干预,不能等疾病来临时或疫情暴发时再采取行动[14, 15]。爱国卫生需在新型社会条件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如全国卫生城市管理、不同类别居民发动方式、基层街道的作用等。

参考文献
[1] 谭俊. 云南省边境地区西双版纳州关累口岸登革热流行的潜 在风险因素调查[D]. 大理:大理学院, 2012.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engue control[EB/OL].[2014-08-14].
[3] 广东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 广东省登革热疫情通报[EB/OL]. [2014-09-11]
[4] 深圳市健康教育与促进中心. 登革热:站在城镇化与全球变 暖的十字路口[DB/OL]. [2014-09-24].
[5] 高健荣, 刘金华, 刘戟环, 等. 近5年广州地区白纹伊蚊研究进展及防制对策[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4, 25 (5):483-485.
[6] Liang L, Lin HL, Tian LW, et al. Time series analysis of dengue fever and weather in Guangzhou, China[J]. BMC Pub Health,2009, 9:395.
[7] Murray KO, Rodriguez LF, Herrington E,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dengue fever cases in Houston,Texas,with evidence of autochthonous transmission between 2003 and 2005[J]. Vector Borne Zoonotic Dis, 2013, 13(12):835-845.
[8] 罗雷, 李晓宁, 景钦隆, 等. 广州市2006-2012年重点媒介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4,25(2):131-134.
[9] 广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防控登革热的 通告[N]. 广州日报, 2014-10-05(A1版).
[10] 岑永庄, 王曼, 汪涛, 等. 中山市登革热分级预警应对体系的建立和应用评估[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3, 24 (4):332-335.
[11] 易波, 徐荣, 劳旭影, 等. 宁波市2005-2012年登革热流行情 况及其传播媒介调查[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4, 25(3):267-269.
[12] 刘小波, 郭玉红, 李金海, 等. 西双版纳州登革热暴发现场BGS-trap媒介蚊虫监测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 志, 2014, 25(2):97-100.
[13] 严子锵, 胡志刚, 江毅民, 等. 广州市登革热媒介的监测分析[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0, 16(1):42-44.
[14] 廖新波. 广东为何会暴发登革热疫情[DB/OL]. 法制网 (2014-09-29) [2014-10-14]..
[15] 胡志刚, 严子锵, 江毅民, 等. 广州市近年来登革热及其媒介 防治情况分析[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09, 15(5):375-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