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5, Vol. 26 Issue (1): 75-77

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赵奇, 高丽君, 唐振强, 张玉勤, 郭祥树, 刘吉起
ZHAO Qi, GAO Li-jun, TANG Zhen-qiang, ZHANG Yu-qin, GUO Xiang-shu, LIU Ji-qi
河南省蜱种类和地理分布及季节消长调查
Investigation of species,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icks in Henan province, China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5, 26(1): 75-77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5, 26(1): 75-77
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1.020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4-08-28
网络出版时间:2014-12-17
河南省蜱种类和地理分布及季节消长调查
赵奇, 高丽君, 唐振强, 张玉勤, 郭祥树, 刘吉起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媒介生物控制研究室, 河南郑州450016
摘要目的 掌握河南省蜱的种类、地理分布和季节消长。方法 2011-2012年在全省范围内采用布旗法和体表查捉法分别调查野外游离蜱和动物体表寄生蜱。结果 全省共采集到蜱2科6属8种,分别是长角血蜱、雉鸡血蜱、褐黄血蜱、微小扇头蜱、中华革蜱、中华硬蜱、残缘璃眼蜱和翘缘锐缘蜱,其中长角血蜱遍布全省。优势种长角血蜱3-4月开始出现,7-8月达到密度最高值,之后逐渐消退,10月以后进入蛰伏,越冬后至次年再次出现。结论 蜱在河南省的分布广泛,种类较多,优势种长角血蜱的活动以夏、秋季为高峰期。
关键词     种类     地理分布     季节消长    
Investigation of species,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icks in Henan province, China
ZHAO Qi, GAO Li-jun, TANG Zhen-qiang, ZHANG Yu-qin, GUO Xiang-shu, LIU Ji-qi     
Hena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Zhengzhou 450016, Hen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pecies,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and seasonalality of ticks in Henan province, China. Methods The specimens of free ticks and ectoparasitic ticks were collected with white cloth from grassland and picked from animals'body surfaces, respectively, throughout Henan province from 2011 to 2012. Results Eight species of ticks belonging to 6 genera and 2 families were found in the province. These ticks were 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 H. phasiana, H. flava, Rhipicephalus microplus, Dermacentor sinicus, Ixodes sinensis, Hyalomma detritum, and Argas reflexus. H. longicornis was distributed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vince and was the dominant species of ticks in Henan. It was found first in March or April, achieved the highest density in July or August, and became dormant after October. After winter, it reappeared in March or April of the next year. Conclusion There are relatively abundant species of ticks in Henan and they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province. The activity peak of H. longicornis is in summer and autumn.
Key words: Tick     Species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Seasonal variation    

河南省近几年发生的蜱咬人事件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的发现,在社会上影响较大,引起媒体和公众的极大关注[1, 2]。为掌握河南省蜱的种类、地理分布和季节消长情况,为蜱的防制策略制定、蜱传疾病的风险评估及预警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2011-2012年开展了河南省蜱的种类、地理分布和季节消长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蜱种类及其地理分布调查

根据河南省的自然地理情况,全省各地市对辖区内蜱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2011年采用布旗法对野外游离蜱进行调查,在农村居住区、农田、荒坡草地、林地和山区5类生境捕捉游离蜱;2012年采用体表查捉法对动物体表寄生蜱进行采集,主要宿主动物选择牛、羊、犬、驴、鸡等家禽畜和鼠、兔等野生动物。捕获蜱用70%乙醇浸泡,带回实验室进行鉴定。 1.2 季节消长调查

选择安阳市林州市和顺镇白石湾村( 36°09′39″N,113°56′08″E)、三门峡市陕县西张村镇窑店村( 34°34′37″N,111°13′01″E)、郑州市登封市少林办事处玄天庙村( 34°29′59″N,112°58′47″E)、信阳市浉河区湖东管理区三里店村(32°13′69″N,113°54′37″E)4个调查点,每年3-12月,每月1次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采用布旗法调查长角血蜱游离蜱密度。 2 结 果 2.1 蜱种类

2011-2012年全省共采集蜱10 999只,分属2科6属8种,分别是硬蜱科血蜱属的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雉鸡血蜱(H. phasiana)、褐黄血蜱(H. flava),扇头蜱属的微小扇头蜱(Rhipicephalus microplus),革蜱属的中华革蜱(Dermacentor sinicus),硬蜱属的中华硬蜱(Ixodes sinensis),璃眼蜱属的残缘璃眼蜱(Hyalomma detritum)以及软蜱科锐缘蜱属的翘缘锐缘蜱(Argas reflexus)。调查宿主动物2022只,寄生蜱阳性的有731只,阳性率为36.15%。共采集长角血蜱10 785只,分布于所有调查县(区),且在阳性宿主体表均有发现,为优势蜱种。 2.2 地理分布

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属于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区,境内地势自西向东逐渐低倾。全省跨越古北界和东洋界两大动物区系,按照《中国农林昆虫地理区划》[3],可分为7个自然地理区划:太行山及山前平原区、豫东北平原区、淮北豫中平原区、豫西黄土丘陵区、伏牛山区、南阳盆地和淮南水稻林木渔区。前4个区划属于古北界,后3个区划属于东洋界。全省7个区划中均有蜱分布,具体区域与蜱种分布情况见表 1

表 1 河南省蜱的种类及自然地理分布

太行山及山前平原区位于河南省的西北部,西、北分别与山西、河北省交界,东到京广铁路,南临黄河,为太行山脉南段及外缘丘陵地带,植被以林地和农作物为主。在这一区域调查的林州市、安阳县、汤阴县、内黄县、淇滨区、淇县、辉县市、延津县、修武县、博爱县和济源市等均发现蜱的分布,经鉴定均为长角血蜱。

豫东北平原区位于黄淮海平原的西部,地跨安阳、新乡、郑州、开封、周口、许昌等地市,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气候温和,是全省土地最多的一个农业区。该区域调查的中牟县、兰考县、滑县、内黄县、延津县、清丰县、南乐县、濮阳县、梁园区和睢县均发现有长角血蜱分布,另外在清丰县发现中华革蜱,在南乐县和华龙区发现残缘璃眼蜱。

淮北豫中平原区位于淮河以北,长葛许昌至西华清流河一线以南,东至安徽省界,西接伏牛山区,该区域调查的湛河区、宝丰县、鲁山县、禹州市、许昌县、郾城区、舞阳县、川汇区、驿城区、遂平县等区(县)均采集到蜱,蜱种为长角血蜱。

豫西黄土丘陵区位于河南省西部,西与陕西省相连,南与伏牛山区交错,北临黄河,东接豫东大平原,是海拔200~700 m之间的丘陵浅山区。在该区域调查的登封市、偃师市、涧西区、新安县、宜阳县、湖滨区和陕县等地采集到长角血蜱、雉鸡血蜱和翘缘锐缘蜱,其中长角血蜱在上述区(县)全部采到,雉鸡血蜱在宜阳县有分布,翘缘锐缘蜱在偃师市有分布。

伏牛山区位于豫西黄土丘陵区南部和南阳盆地西北部,西与陕西省毗连,包括卢氏县、栾川县、嵩县、南台县全部和西峡县、洛宁县、汝阳县、灵宝市、内乡县、镇平县的一部分,海拔>1000 m,林多地少,气候寒凉。该区域调查的栾川县、嵩县、西峡县和内乡县中,优势蜱种为长角血蜱,此外嵩县还发现有微小扇头蜱分布。

南阳盆地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接湖北省,西邻陕西省,北与伏牛山区交错,东接淮南水稻林木渔区和淮北豫中平原区,地势自北向南倾斜,形成一个向南敞开的扇形盆地,是主要的粮、棉、油、烟集中产区。该区域调查的内乡县、西峡县、桐柏县、遂平县和舞钢市中,均发现长角血蜱。

淮南水稻林木渔区位于淮北平原南部,东与安徽省为邻,南与湖北省接壤,西接南阳盆地,气候温暖湿润,水系众多,是河南省的水稻集中产区。同时,该区域也是近年来新型布尼亚病毒导致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地区[4]。该区域调查的浉河区、平桥区、光山县、新县和商城县,采集到的蜱种主要是长角血蜱,此外在浉河区发现微小扇头蜱,在商城县发现褐黄血蜱和中华硬蜱。 2.3 季节消长

选择的4个调查点由北到南依次为白石湾、窑店、玄天庙和三里店,在各调查点的荒坡草地用布旗法对优势蜱种长角血蜱进行季节消长调查,结果见表 2

表 2 2011-2012年河南省长角血蜱的季节消长
注:布旗法,密度单位:只/100 m。
3 讨 论 3.1 蜱种及地理分布分析

本次调查采集蜱中,雉鸡血蜱、褐黄血蜱、中华硬蜱、中华革蜱和翘缘锐缘蜱是新发现的蜱种;长角血蜱、微小扇头蜱和残缘璃眼蜱为早期文献中就有记载的蜱种[5, 6, 7];文献中报道的二棘血蜱(H. bispinosa)、亚洲璃眼蜱(H. asiaticum)、囊形扇头蜱(R. bursa)、血红扇头蜱(R. sanguineus)、草原革蜱(D. nuttalli)和蝙蝠锐缘蜱(A. vespertilionis)在本次调查中未发现。

雉鸡血蜱早期发现于江西、云南省,喜寄生于鸟类体表,主要宿主有雉鸡、蓝矶鸫等野生鸟类,本次调查在宜阳山区野外树林发现该蜱;褐黄血蜱宜生活于混交林带或野地,宿主为猪、猪獾、犬、黄牛、马、绵羊等大型哺乳类动物,本次调查在商城县散养山羊体表发现该蜱;翘缘锐缘蜱在文献报道中主要存在于内蒙古、河北、北京、宁夏、陕西、甘肃、新疆、山东省(自治区、直辖市)等,主要宿主为家鸽和野鸽,同时也袭扰人类,本次调查就是因偃师市的一次叮咬人事件而发现该蜱;中华革蜱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农业区,主要宿主为马、骡、牛、山羊、绵羊、犬等家畜,本次调查在豫东北平原农业区的灌木野地发现该蜱种,说明该蜱的分布逐渐向南扩展;中华硬蜱生活于中国南方的山地灌丛中,主要宿主为黄牛、山羊等动物,也会侵袭人,本次调查在南部淮南水稻林木渔区野兔体表发现该蜱寄生,体现了河南省作为南北过渡生态区系的特点。

长角血蜱、微小扇头蜱和残缘璃眼蜱均是北方农业区中的常见蜱种,主要栖息于温带暖温带的次生林、山地或丘陵当中,成蜱主要寄生于牛、山羊、绵羊、马、猪、犬、猫等家畜体表,幼蜱和若蜱主要寄生于啮齿类动物和鸟类体表。从早期文献到本次调查结果均提示这3种蜱是河南省的常见蜱种。

二棘血蜱、亚洲璃眼蜱、囊形扇头蜱、血红扇头蜱、草原革蜱和蝙蝠锐缘蜱原本有分布记录,但本次调查未发现,其原因:①有些种类的蜱早年存在于省内的荒山野岭等无人地带,但随着河南省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适宜于蜱类栖息的场所逐渐消失;②蝙蝠锐缘蜱是专性寄生于蝙蝠体表的一类蜱,其游离蜱主要栖息于蝙蝠洞附近的缝隙中,本次调查由于未包括此类生境,故未发现该蜱种的分布。 3.2 蜱的季节消长

河南省地处中原,既是我国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又是东部平原向西部山地的过渡地带,承东启西、联南望北。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有太行山脉、伏牛山脉、桐柏山脉、大别山脉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华北平原南部;西南部为南阳盆地。气候温和,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全年四季分明,春短干旱多风沙,夏天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雨雪[8]。以长角血蜱为代表的蜱季节消长情况是每年3、4月开始出现,5、6月大量增长,7、8月达到密度峰值,之后逐渐消退,10月以后进入蛰伏,越冬后次年再次出现,有些调查点可在5月和9月出现2个峰值。由于季节消长调查工作时间跨度长、操作误差大,本次调查仅得到初步结果,更准确的结论还需要长期持续稳定的监测。

通过本次调查,获得河南省蜱的基本情况,为今后蜱的防治和蜱传疾病的预防打下了基础。在此基础上,今后应着重加强蜱的控制,蜱携带病原体分离等研究,进一步控制蜱传疾病的发生。

志谢  本研究现场调查中得到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商丘、周口、驻马店、南阳、信阳和济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支持,特此志谢
参考文献
[1] 刘吉起,赵奇,许汴利. 蜱类研究进展[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3,24(2):186-188.
[2] Yu XJ,Liang MF,Zhang SY,et al.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associated with a novel bunyavirus in China[J]. N Engl J Med, 2011,364(16):1523-1532.
[3] 章士美. 中国农林昆虫地理区划[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142-154.
[4] 刘洋,黄学勇,杜燕华,等. 河南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 区蜱类分布及媒介携带新布尼亚病毒状况调查[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6):500-504.
[5] 邓国藩,姜在阶. 中国经济昆虫志. 第39册. 蜱螨亚纲:硬蜱科[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231-232.
[6] 葛凤翔. 卫生害虫及鼠类防制工作40年概况[J].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1995,6(5):274-284.
[7] 张聚恒,张新恒,赵智杰,等. 洛阳地区蜱的区系分布调查报告[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8,增刊:179.
[8] 付祥建,余卫东,杜子璇. 河南省气候资源分析[C]/中国气象 学会. 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气候资源应用研究分会场论 文集,北京,2008. 北京:中国气象学会,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