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杨迎宇, 李明珠
- YANG Ying-yu, LI Ming-zhu
- 上海市宝山区2009-2012年成蚊密度监测结果分析
- Analysis of surveillance data on adult mosquito population density in Baoshan district of Shanghai, China, 2009-2012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4, 25(6): 584-586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4, 25(6): 584-586
- 10.11853/j.issn.1003.4692.2014.06.028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14-06-25
宝山区位于上海市北部,长江、黄浦江交汇处;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夏较长,适宜的生态环境有利于蚊虫的栖息和孳生。为掌握上海市宝山区蚊虫密度和种群的季节消长情况,为制定蚊虫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1]要求,于2009-2012年进行了成蚊密度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点的选择
中心城区选择2个居民区,每个居民区调查4户;城郊结合部选择3个居民区,每个居民区调查4户;农村选择2个自然村,每个自然村调查农户4户;选择2处不相邻的牲畜棚(牛棚、猪圈或其他),每处1间,定时、定点、定人、定方法进行内环境成蚊密度监测。
1.2 监测时间和方法
全年监测,每月上、下旬各1次,采用人工小时法。每次调查在日落1 h后,用电动吸蚊器在每个监测点的室内环境(居民区可以选择在楼道)捕捉15 min,对捕获的成蚊用乙醚麻醉后进行鉴定、分类计数。蚊密度指数(只/人工小时)=捕获成蚊只数/总调查小时数。 1.3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分析成蚊种群构成比之间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成蚊密度季节消长
监测结果表明,宝山区每年成蚊密度季节消长情况相似,其密度从5月开始迅速上升,随着降雨和气温的增加,蚊虫密度逐渐升高,密度高峰期一般在6-9月,最高峰是8月,蚊虫密度为18.45只/人工小时。而后随着气温下降,蚊虫密度也迅速降低,一般从11月至次年4月的成蚊密度均很低(表 1)。
2.2 成蚊密度年度分布监测结果显示,宝山区蚊虫密度呈逐年递增趋势,由2009年的6.11只/人工小时,上升到2012年的6.85只/人工小时。蚊虫密度逐年递增可能与近几年加大对蚊虫监测质量的督查以及监测方法的规范化培训,使得监测数据更加客观地反映出实际情况有关(表 1)。 2.3 不同生境成蚊密度
居民区、农户和牲畜棚生境中,成蚊密度以牲畜棚最高为30.08只/人工小时;居民区最低为1.81只/人工小时。其中居民区的蚊密度高峰期一般在6月下旬至9月下旬,最高峰在7月上旬;农户的蚊密度高峰期一般在6月上旬至9月下旬,最高峰在7月下旬;而牲畜棚的蚊密度高峰期一般是在5月上旬至10月下旬,最高峰在8月下旬(表 2)。
2.4 不同生境蚊类种群构成2009-2012年宝山区共捕获成蚊5种5041只,其中最多的是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68.2%),最少的是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2.5%)。淡色库蚊是居民区和农户的优势种,分别占居民区和农户捕获成蚊总数的94.6%和98.8%;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Cx. tritaeniorhynchus)和骚扰阿蚊(Armigeres subalbatus)为牲畜棚的主要蚊种,分别占牲畜棚捕获成蚊总数的46.6%、23.5%和21.3%。4年的成蚊种群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003,P<0.05),可能与监测分类人员蚊种分类鉴定水平提高,使得三带喙库蚊与淡色库蚊、白纹伊蚊与骚扰阿蚊的分类鉴定错误率大大降低有关(表 3)。
3 讨论监测结果表明,宝山区蚊虫种类有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白纹伊蚊以及骚扰阿蚊,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根据蚊虫季节消长情况,居民区和农户蚊密度高峰期一般在6-9月,牲畜棚在5-10月,可分别开展针对性的灭蚊工作。
不同生境的蚊虫密度明显不同,牲畜棚主要分布在郊区农村且周边有稻田等蚊虫孳生地,加之牲畜也是蚊虫吸血对象,从而使得牲畜棚的成蚊平均密度最高,此与韩墨等[2]的调查结果一致。而居民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各种防蚊、灭蚊措施的广泛使用,蚊虫平均密度最低,此与宁波市城区的监测情况一致[3]。
不同生境的种群构成也有所不同,居民区和农户主要以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与淡色库蚊喜吸人血、栖息面广有关;其次是白纹伊蚊,由于该蚊属于白天活动蚊种,但根据监测方案成蚊密度监测必须在日落后1 h进行,故所捕获数量较少且不能完全说明当地的白纹伊蚊密度情况,与贺洪国等[4]在北京市昌平城区成蚊监测结果一致。居民区内的雨水井和农户周围的缸、盆、坛、罐广泛存在,且处理又比较困难,易造成白纹伊蚊的孳生,该蚊是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故今后应加强对居民区及农户白纹伊蚊孳生地的治理和控制。牲畜棚捕获的蚊种中淡色库蚊占46.6%,虽然在构成比上低于农户的98.8%,但淡色库蚊密度却高于农户,与吴炜等[5]在大连地区的蚊类监测结果相同;三带喙库蚊占23.5%、中华按蚊占6.0%,可能与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偏吸动物血的习性有关[6]。由于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是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和疟疾的主要传播媒介,因此在有牲畜棚的郊区农村应开展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的带病毒率监测,同时做好防蚊、灭蚊工作,预防乙脑和疟疾等蚊媒传染病发生和流行[7]。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S]. 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5. |
[2] | 韩墨,胡权,田俊华,等. 2006-2009年武汉市黄陂区成蚊密度调查与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0,21(3):253-254. |
[3] | 林爱华,蒋文丰. 宁波市城区1987-1990年成蚊密度及蚊种构成监测报告[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1992,3(5):268-271. |
[4] | 贺洪国,吕京静,刘硕,等. 北京市昌平城区2010年蚊密度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1,22(6):580. |
[5] | 吴炜,周祚,庞为,等. 大连市蚊类种群及季节消长调查研究[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2,18(2):154-155. |
[6] | 田俊华,吴太平,朱泽荣,等. 2006-2009年武汉市成蚊密度监测研究[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0,16(3):185-187. |
[7] | 熊光明,魏清明,鲜洪,等. 绵竹市2002年蚊密度监测分析[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3,19(3):247-2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