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4, Vol. 25 Issue (6): 524-526

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刘永华, 尹小雄, 杨召兰, 李萍, 尹正留, 李轼, 杨捷, 杨恒林, 吴超, 周红宁
LIU Yong-hua, YIN Xiao-xiong, YANG Zhao-lan, LI Ping, YIN Zheng-liu, LI Shi, YANG Jie, YANG Heng-lin, WU Chao, ZHOU Hong-ning
云南省瑞丽市2013年登革热暴发的流行病学分析
Epidemiological study on an outbreak of dengue fever in Ruili, Dehong prefecture of Yunnan province, China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4, 25(6): 524-526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4, 25(6): 524-526
10.11853/j.issn.1003.4692.2014.06.010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4-06-11
云南省瑞丽市2013年登革热暴发的流行病学分析
刘永华1, 尹小雄1, 杨召兰1, 李萍1, 尹正留1, 李轼1, 杨捷2, 杨恒林3, 吴超3, 周红宁3    
1 瑞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控制科, 云南 瑞丽 678600;
2 德宏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 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 云南 普洱 665000
摘要目的 分析云南省瑞丽市2013年登革热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登革热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所有登革热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用登革热病毒NS1抗原法检测病例血清标本,采用布雷图指数法进行蚊媒密度监测。结果 本次疫情流行历时104 d,共确诊病例232例,其中本地感染145例,缅甸输入87例。流行季节为8-11月,病例主要集中在瑞丽市城区(124/232,53.45%);男女性别比为1.23:1,发病年龄最小1岁,最大80岁,以20~49岁年龄组为主;职业分布以商业服务、农民和家务及待业者居多。结论 此次疫情为瑞丽市首次发生登革热本地流行;采取伊蚊综合控制措施,布雷图指数≤5.0,疫情可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登革热     暴发流行     流行病学     瑞丽市    
Epidemiological study on an outbreak of dengue fever in Ruili, Dehong prefecture of Yunnan province, China
LIU Yong-hua1, YIN Xiao-xiong1, YANG Zhao-lan1, LI Ping1, YIN Zheng-liu1, LI Shi1, YANG Jie2, YANG Heng-lin3, WU Chao3, ZHOU Hong-ning3     
1 Ruili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Ruili 678600, Yunnan Province, China;
2 Deho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3 Yunnan Institute of Parasitic Diseases, Pu'er 665000, Yunn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2013 outbreak of dengue fever in Ruili of Yunnan province, China, and to promote management of dengue fever epidemics. Methods An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among all dengue fever cases. Serum samples of all cases were tested by NS1 antigen detection. The density of vector mosquitoes was determined by the Breteau index (BI). Results This outbreak of dengue fever lasted 104 days, and there were 232 confirmed cases, of whom 145 were locally infected cases, and 87 were imported cases from Myanmar. Cases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urban areas of Ruili (53.45%, 124/232). The male-to-female ratio was 1.23:1; the patients were mainly 20-49 years old, with the youngest 1 year old and the oldest 80 years old. Most of the patients were business people, farmers, housekeepers, and unemployed persons. Conclusion This was the first local outbreak of dengue fever in Ruili, which was caused by both Aedes albopictus and Ae. aegypti. With combined control of Aedes sp. mosquitoes and BI not higher than 5.0, the epidemic of dengue fever can be controlled.
Key words: Dengue fever     Outbreak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Ruili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或白纹伊蚊(Ae. albopictus)叮咬传播。瑞丽市地处云南省西部,其东连芒市,北接陇川县,西北、西南、东南三面与缅甸接壤,毗邻缅甸国家级口岸城市木姐。国境线长169.8 km,有大小渡口和通道36个,是云南省边境渡口通道最多的地段,拥有2个国家级口岸,属我国对缅贸易的最大口岸。2013年,通过瑞丽口岸进出人员达1400万余人,车辆300万余辆次,是通向东南亚和南亚的重要门户。该地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温高、湿度大,雨量充足,利于登革热媒介孳生。近年来,随着跨境缅甸旅游和商务往来发展,双边边民流动频繁,较容易引起登革热病例输入和本地感染流行[1]。2013年瑞丽市发生一起因输入性病例引起的本地感染登革热暴发疫情。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来源于瑞丽市2013年8月3日至11月16日传染病监测与报告信息系统和登革热暴发疫情的现场调查资料。 1.2 病例定义

 输入性病例指本地无流行,发病前15 d内来自或到过有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如缅甸、老挝等登革热流行国家,我国广东省、云南省景洪市等有登革热疫情的地区),有蚊虫叮咬史的登革热病例[2]。本地感染病例指发病前15 d内未离开过瑞丽市,或未到过上述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属本地感染[2]1.3 病例调查及诊断标准

 所有登革热病例均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登革热诊断标准(WS 216-2008)判定登革热病例[3] 1.4 实验室检测

 采集疑似病例血清标本,用登革热抗原快速免疫色谱测试卡(美国CTK生物有限公司产品)进行检测。 1.5 蚊媒密度监测

 参照全国登革热监测方案中的布雷图指数(BI)调查方法开展伊蚊密度调查[2]1.6 数据统计

 采用Excel 2007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资料进行分析。 2 结 果 2.1 登革热病毒抗原检测

 2013年共采集到825例登革热疑似病例血清标本,用登革热病毒NS1抗原法检测,阳性232例,阳性率为28.12%。232例确诊患者中,其中缅甸输入87例,本地感染145例。 2.2 流行特征 2.2.1 时间分布

 首例登革热输入病例出现于8月3日,第1例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为8月31日发病,末例病例于11月15日发病,疫情历时104 d。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9月5日至10月14日,共189例,占81.47%(图 1)。

图 1 2013年瑞丽市登革热病例时间分布 Figure 1 The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dengue fever cases in Ruili,2013
2.2.2 地区分布

 病例分布在瑞丽市城区和6个乡镇(开发区),主要集中在瑞丽城区、姐告和勐卯镇,占总病例数的78.45%(182/232),其他4个乡镇病例呈散发性分布。缅甸病例46例,占19.83%(表 1)。

表 1 2013年瑞丽市登革热病例地区分布 Table 1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dengue fever cases in Ruili,2013
2.2.3 人群分布

 232例患者中,男性128例,女性104例,性别比为1.23∶1。各年龄组均有发病,发病年龄最小为1岁,最大80岁,以20~49岁青壮年为主(162例,占69.83%),<20岁40例(占17.24%),>50岁30例(占12.93%)。职业分布以商业服务者(102例,占43.97%)和农民(52例,占22.41%)居多,其他依次为学生(19例)、民工和家政及待业者(各11例)、教师(7例)、工人(6例)、干部职员及离退休人员(各5例)、散居儿童(3例)、幼托儿童(2例)和餐饮食品业者(1例),职业不详8例。 2.3 指征病例

 瑞丽市于2013年8月报告3例登革热输入病例,其中首例病例7月25日发病,第2例病例8月14日发病,第3例病例8月27日发病。3例病例均属缅甸人。发病前分别在缅甸(首例和第2例在曼德勒、第3例在腊戍)务工,发病后到瑞丽市人民医院治疗(首例8月3日入院、12日出院;第2例8月19日入院、27日出院;第3例8月27日入院,9月3日出院),经登革热病毒抗原NS1检测均为阳性。首例本地感染病例于8月31日发病,9月2日入住瑞丽市人民医院,表现为乏力、发热、头痛、颜面潮红、结膜充血、皮肤出血点、四肢和腹部出现红斑疹,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症状;发病前无外出史,经登革热病毒抗原NS1检测为阳性。 2.4 家庭聚集性

 3户家庭各出现4例病例,3户家庭各出现3例病例,20户家庭各出现2例病例,171户家庭各出现1例病例。 2.5 临床特征

 临床症状均以轻型为主,即发热、畏寒、头痛、全身乏力及肌肉关节痛等症状,部分患者面部、四肢及胸腹部出现散在出血点和皮疹,未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 2.6 伊蚊幼虫BI监测

 于2013年9-11月每天进行一次BI监测,经采取快速杀灭成蚊,清除伊蚊孳生地和对积水点投药杀灭蚊幼虫等综合防治措施后,城区固定监测点BI降到标准值(5.0)以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图 2)。

图 2 瑞丽市登革热媒介固定监测点BI监测情况 Figure 2 BI of Aedes vector of dengue fever at the monitoring sites of Ruili
3 讨 论

  早在1999年,张海林等[4]曾分别于1974、1979、1981、1982、1985、1987和1991年在云南省瑞丽市等24个县(市)采集人血清进行登革热病毒抗体检查,用补体结合(CF)试验检测人血清标本1696份,阳性185份,阳性率为10.91%,其中尤以瑞丽市和芒市阳性率较高。该结果提示,瑞丽市以往可能已存在登革热散发病例和隐性感染病例。近年来,随着瑞丽市及缅甸边境地区边贸与旅游快速发展,登革热输入病例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1],2006-2008年共报告登革热病例48例,其中输入病例47例,本地感染病例1例,而且所有输入病例均来自于缅甸边境地区[1, 5, 6]。此次疫情指征病例也显示,在首例本地感染病例(8月27日发病)出现之前,已出现3例自缅甸输入的病例。这些结果提示,此次登革热暴发可能是由缅甸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地流行。

从2006-2008年所报道的登革热输入病例分析还发现,输入病例从8月开始出现(2例)、9-10月为输入高峰,分别为13例和24例,并持续到11月(8例)[1, 5, 6];与此次疫情中的输入病例时间分布情况类似,即8月出现输入病例(3例),9-10月为输入高峰,共71例,11月为13例(图 1)。此外,以往和此次疫情登革热病例人群职业特点相似,均以商业服务者和农民居多,年龄主要集中在中青年人群[1, 5, 6]

在登革热媒介方面,1989年,张海林等[4]在瑞丽县城周围调查发现白纹伊蚊属于当地的优势蚊种(其构成比为捕获蚊虫总数的65.36%);但2002年,在瑞丽市与缅甸相邻的姐告口岸首次发现埃及伊蚊[7];2002-2005年,王丕玉等[8]在瑞丽市城郊区域的蚊虫调查也发现大量埃及伊蚊(170/343,49.56%)和白纹伊蚊(120/343,34.99%)。2004-2005年,陈于文等[9]对瑞丽市埃及伊蚊进行分布调查时发现,该蚊主要集中在瑞丽城区和姐告口岸,且种群密度高峰为7-10月。这些结果提示,此次登革热暴发疫情很可能是由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共同引起的,至于两种伊蚊在登革热流行中的作用关系有待今后进一步调查。在疫情处置措施中发现,当登革热疫情发生时,只要采取有效的快速杀灭成蚊和清除伊蚊幼虫孳生环境措施,BI将会降到标准值(5.0)以下,疫情也将得到有效控制。

此次疫情是瑞丽市历史上首次发生的本地登革热流行,从其流行特征和临床特征来看,与2002年广州市白云区、2010年广东省东莞市和2004年浙江省慈溪市暴发疫情基本相似,即临床症状以轻型为主,无危重和死亡病例;首发病例也均为输入病例,且具有多点暴发、家庭聚集性和散发并存等特点[10, 11, 12]

参考文献
[1] 张海林,付士红,邓掌,等. 云南中缅边境一起输入性登革热暴发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3,34(5):428-432.
[2]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 登革热防治手册[M]. 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WS 216-2008 登革热诊断标准[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5.
[4] 张海林,自登云,龚正达. 云南省登革热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 地方病通报,1999,14(3):50-54.
[5] 李华宪,周红宁,杨沅川,等. 2004-2008年云南省登革热流行现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0,21(6):576-577,580.
[6] 杨丽香,尹正留,王瑞国,等. 瑞丽市中缅边境地区登革热疫情流行特征分析[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0,11(9):封2.
[7] 董学书,蔡福昌,周红宁,等. 云南省边境口岸蚊类调查[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4,15(2):142-145.
[8] 王丕玉,周红宁,吴超,等. 云南省登革热媒介埃及伊蚊的分布调查[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6,17(6):507-508.
[9] 陈于文,王瑞国,李轼,等. 瑞丽市埃及伊蚊的调查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7,18(1):61.
[10] 吴石均,陈志强,李曦然. 广州市白云区2002 年登革热暴发流行调查分析[J]. 华南预防医学,2003,29(4):40.
[11] 陈平华,张萌,钟新光,等. 广东省东莞市兴塘社区登革热暴发疫情调查[J]. 疾病监测,2011,26(5):417-418.
[12] 谢淑云,王臻,杨仕贵,等. 浙江省一起输入性登革热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 疾病监测,2005,20(7):353-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