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郑宇婷, 王剑, 曾旭灿, 姜进勇, 陶亚琳, 卢云兰, 张井魏, 周红宁, 龚正达
- ZHENG Yu-ting, WANG Jian, ZENG Xu-can, JIANG Jin-yong, TAO Ya-lin, LU Yun-lan, ZHANG Jing-wei, ZHOU Hong-ning, GONG Zheng-da
- 云南省普洱市南部山区小型兽类组成及其分布特征
-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mall mammals in mountainous region of southern Pu'er, Yunnan province, China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4, 25(6): 496-501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4, 25(6): 496-501
- 10.11853/j.issn.1003.4692.2014.06.003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14-07-10
2 大理学院病原与媒介生物研究所;
3 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 云南 大理 671000;
4 大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云南 大理 671000
2 Institute of Pathogenic and Vector Biology of Dali College;
3 Yunnan Institute of Endemic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Dali 671000, Yunnan Province, China;
4 College of Public Health, Dali University, Dali 671000, Yunnan Province, China
云南省西南部是多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如鼠疫、地方性斑疹伤寒、恙虫病、钩端螺旋体病、肾综合征出血热、巴尔通体病、森林脑炎等的主要疫源地和流行区[1]。小型兽类是鼠疫等自然疫源性疾病和媒介蚤类的重要宿主和农、林业害兽。小型兽类主要包括啮齿类、食虫类、兔形类、翼手类及部分小型食肉类动物(简称小兽)。小型兽类由于具有种类多,分布广,迁移性较小,不同种类的组成及空间分布特征又多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生态适应性能力和疾病的关系密切,因此,对小型兽类的组成及其空间分布状况的调查具有重要意义。
既往关于思茅市(现普洱市)小型兽类区系和地理分布情况仅在本地区北部景东县的哀牢山和无量山开展过小兽类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调查[2,3],而对南部山地小兽的调查和了解甚少。本研究拟以普洱市南部地区的思茅、澜沧、孟连、江城4县(区)作为调查研究的空间范围,应用小兽捕夹对不同海拔高度和栖息环境内的小型兽类进行调查取样和数据处理,以进一步了解云南省普洱市南部山区小型兽类的组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区概况
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面积45 385 km2,地处北纬22°02′~24°50′,东经99°09′~102°19′之间,北回归线横穿其境,下辖10个县(区)。气温在10.3~13.2 ℃之间,最热月(5、6月)气温在17.9~24.6 ℃之间,年平均降雨量为1517.8 mm,属低纬高原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垂直气候特征明显,具有低纬、高温、多雨、静风的特点。该地区属横断山区怒山、云岭山脉南延的山地,哀牢山、无量山、怒山余脉三大山脉与澜沧江、李仙江等主要江河相间排列,由北向南,纵贯全区,地势北高南低。 1.2 调查方法
以普洱市南部的思茅、澜沧、孟连、江城4县(区)作为调查研究的空间范围,每县选择多个乡镇作为调查点,在当地主要植被环境内分别采用小兽捕夹(5 m夹线法,自制新鲜油条为诱饵)进行取样,每环境分5~6条夹线进行,每日易地,根据面积大小确定布夹数[4]。捕获的小兽以小布袋分装,带回室内进行分类鉴定、登记计数[5]。 1.3 数据处理
在4县(区)19个乡镇不同环境和植被带调查取样的基础上,分别对各县(区)、乡镇,主要植被环境(用A~E对应表示)、海拔高度〔在700~1879 m之间,其中每200 m高度为一个垂直梯度带的距离,即700 m~(Ⅰ带)、900 m~(Ⅱ带)、1100 m~(Ⅲ带)、1300 m~(Ⅳ带)、1500 m~(Ⅴ带)、>1700 m(Ⅵ带)〕进行归并和划分。并根据小兽在不同空间环境分布的情况,对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公式计算各小型兽类的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6]。
其中,Bi为物种i的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Nij为物种i在第j样点(垂直植被带)中的个体数量;r为调查垂直带的数量(r=6)。Bi的变动范围0~1,当Bi=0 时,表示在调查的垂直带中,仅在一个带上捕获该物种;Bi=1时,表示在所有垂直带中均捕获到该物种[7]。 2 结 果 2.1 小型兽类组成通过对普洱市南部地区4县(区)19个乡镇不同环境和植被带调查,共捕获小兽3目(含啮齿目、食虫目、攀鼩目)5科11属21种共787只,优势种为黄胸鼠(Rattus tanezumi)、屋顶鼠华南亚种(R. brunneusculus sladeni)和长尾大麝鼩指名亚种(Crocidura dracula dracula),分别占捕获总数的30.24%、19.95%和10.04%;其他种类数量相对较少(表 1)。
2.2 小型兽类的空间分布在5科11属21种小兽中,江城县有4科6属13种;思茅区有5科7属13种;澜沧县有3科7属14种;孟连县有4科10属17种。其中,地理位置偏东的江城县小兽属和种(计6属13种)的丰富度较低,而地理位置偏西和纬度偏低的孟连县小兽属和种(计10属17种)的丰富度较高(表 1)。 2.3 小型兽类的组成及分布
4县(区)19个乡镇取样点小兽的组成、分布和小兽的捕获率不同。其物种丰富度在4~10种之间,捕获率在4.18%~19.78%之间(表 2)。
2.4 小型兽类丰富度沿海拔梯度的分布调查区海拔700~1879 m之间不同海拔梯度带中小兽的组成和分布不同。其中,Ⅰ带3科5属11种;Ⅱ带4科10属14种;Ⅲ带5科9属17种;Ⅳ带4科4属7种;Ⅴ带5科7属13种;Ⅵ带4科7属12种。经χ2检验,不同小兽的垂直分布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4.263,P=0.000);在海拔1000 m左右的Ⅱ和Ⅲ垂直带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118.119,P=0.000),且小兽的科、属及种的丰富度相对高(表 3)。
黄胸鼠、屋顶鼠华南亚种和毛猬滇西亚种在所有海拔梯度带均有分布,且多属当地优势种或常见种。但有的种类分布较窄,仅在1~2个梯度带见到,小家鼠华南亚种、大泡灰鼠、青毛鼠指名亚种、滇攀鼠、滇绒鼠滇西亚种生态位宽度指数接近于0,它们是当地数量较少的稀有种类。 2.5 主要栖息环境小型兽类分布小兽在5类主要栖息环境内分布情况:①阔叶林4科8属13种;②阔叶林间耕作地5科11属19种;③山地耕作区4科10属17种;④灌丛4科4属5种;⑤林间茶园3科6属9种。比较而言,阔叶林间耕作地物种丰富度较高,其次为山地耕作区和阔叶林(表 4)。
3 讨 论 3.1 小兽地理分布趋势调查结果显示,普洱市南部山区小兽属、种丰富度的地理分布总体上呈现由东向西逐步升高趋势(表 1),与以往横断山区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趋势由西向东呈递减趋势结果相似。横断山区在纬度相当的位置,与此趋势变化相关的因素有水湿条件、小兽密度、物种丰富度、地理环境和垂直带的影响等[8],本次调查区域虽处于横断山区中亚热带南界以内[9],但是与该4县的水湿条件变化趋势不符,因为对一个地区的物种调查工作,除了受取样大小、 数量多少的影响外,一些为数较少的稀有种类的获得与否在取样中有较大的偶然性[8],但是不排除受水湿因素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调查。 3.2 小兽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分布规律
不同的小兽种类在不同的海拔高度范围内分布不同,跨带分布的能力通常与其在同类群中数量组成的大小成正比[1,10]。一般来说,一个种的生态位宽度越大,该物种的特化程度就越小,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越强[7]。从表 3中可以看出黄胸鼠在各个海拔梯度范围内均有活动痕迹,同时在所捕获的小兽中所占比例最高,适应能力强能跨带生存。 3.3 小兽多样性不同栖息地的分布规律
从表 4可以看出,当地各种小兽对栖息环境的选择和分布能力明显不同。如黄胸鼠、屋顶鼠华南亚种和长尾大麝鼩指名亚种虽然在多数栖息环境中都能见到,但它们对栖息地的选择和取向存在明显差异。黄胸鼠主要见于山地耕作区,屋顶鼠华南亚种和长尾大麝鼩指名亚种主要分布于阔叶林间耕作地及阔叶林,而数量较少见的青毛鼠指名亚种、小家鼠华南亚种、滇绒鼠滇西亚种、滇攀鼠仅见分布于一类环境内。不同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因素对小兽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布的影响明显[9]。栖息地复杂程度常被认为是决定物种多样性的一个主要因素,不同的栖息环境小型兽类的丰富度不同。表 4中显示,灌丛的小兽由于栖息环境条件单一,植被稀疏,相对于其他的栖息地来说物种数较少;阔叶林间耕作地小兽物种数较多,用鼠夹捕捉小兽,捕获数最高的是山地耕作区,其中以黄胸鼠捕获最多;越接近居民耕作区鼠科家鼠属的种类越丰富,也是捕获的主要小兽种类,与以往在大理市的调查类似。由于人类活动频繁、 土地开垦与种植等因素,所捕获的小兽主要是适应耕作地带生境和人群生活环境的种类[11]。 3.4 小兽分布与疾病的关系
小兽以及其所携带的体外寄生虫大多能传播危害人类健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12]。近年来(1982-2004年),云南省共有46个县(市)有家鼠鼠疫的流行[13]。其分布范围大致为东经97°40′~102°,北纬21°50′~25°50′之间,海拔2000 m 以下的山间平坝居民区[14],本次调查区域为北纬22°14′~22°56′,海拔904~1879 m之间,其中,思茅区和澜沧县曾有家鼠鼠疫的流行。不同生态环境中小兽的区系、群落生态学(种类及数量的构成、分布规律和物种多样性)调查研究是农、林业保粮护苗、卫生与疾病防治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保护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改善生态环境以及鼠害的防治具有现实意义。但是,目前对普洱市的小型兽类及其寄生蚤类等调查工作做的相对较少和资料不完整,许多工作有待进一步开展。
志谢 现场调查工作中得到澜沧、孟连、江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支持与帮助,特此志谢[1] | 权寿瑛,龚正达,张丽云,等. 云南横断山区小型兽类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J]. 生命科学,2009,7(3):26-39. |
[2] | 吴德林,罗成昌. 人类活动对云南哀牢山小型兽类群落结构的影响[J]. 动物学研究,1993,14(1):35-41. |
[3] | 张云智,龚正达,吴厚永,等. 云南省无量山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群落结构及垂直分布研究[J]. 地方病通报,2005,20(4):13-16. |
[4] | 段兴德,龚正达,冯锡光,等. 云南临沧地区小型兽类的群落生态学研究[J]. 地方病通报,2002,17(1):61-65. |
[5] | 王应祥. 中国哺乳动物种和亚种分类名录与分布大全[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1-394. |
[6] | 马英,魏有文,罗军,等. 青海省海东地区小型兽类空间生态位分析[J]. 动物学杂志,2011,46(4):126-130. |
[7] | 刘正祥,洪梅,杨桂荣,等. 香格里拉县小型兽类垂直空间生态位初步研究[J]. 动物学杂志,2013,48(4):619-625. |
[8] | 龚正达,吴厚永,段兴德,等. 云南横断山区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与地理分布趋势[J]. 生物多样性,2001,9(1):73-79. |
[9] | 郑度,杨勤业. 横断山区自然区划若干问题[J]. 山地研究,1987,5(1):7-13. |
[10] | 琚俊科,龚正达. 我国小兽与自然疫源性疾病关系研究概况[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0,21(4):293-296,302. |
[11] | 李栋,龚正达. 云南省小型兽类区系与多样性的研究概况[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1,22(1):89-93,97. |
[12] | 申丽洁,李伟,罗志勇,等. 大理市小型哺乳动物种群分布的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3,14(3):181-183. |
[13] | 杨春光,赵文红,董兴齐. 云南省家鼠鼠疫流行特征与强度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7,18(3):226-229. |
[14] | 权寿瑛,岳仁苹,张丽云,等. 云南省横断山区小型兽类的组成及空间分布[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0,21(1):1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