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李世豪, 赵忠辉, 岳玉娟, 任佳荣, 罗雷, 杨明东, 赵宁, 郭玉红, 吴海霞, 刘小波, 刘起勇
- LI Shi-hao, ZHAO Zhong-hui, YUE Yu-juan, REN Jia-rong, LUO Lei, YANG Ming-dong, ZHAO Ning, GUO Yu-hong, WU Hai-xia, LIU Xiao-bo, LIU Qi-yong
- 重点流行地区(云南和广东省)登革热防控现状、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措施研究
-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tatus, problems, and response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for dengue fever in key endemic areas (Yunnan and Guangdong provinces), China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23, 34(6): 754-760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23, 34(6): 754-760
- 10.11853/j.issn.1003.8280.2023.06.009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23-06-28
2 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2;
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媒介生物控制室, 传染病溯源预警与智能决策全国重点实验室, 世界卫生组织媒介生物监测与管理合作中心, 北京 102206;
4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东 广州 510440;
5 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 云南省虫媒传染病防控研究重点实验室, 云南省虫媒传染病防控关键技术创新团队, 云南 普洱 665099
2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012, China;
3 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Intelligent Tracking and Forecasting for Infectious Diseases, WHO Collaborating Centre for Vector Surveillance and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Vector Biology and Control, National Institute for Communicable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Beijing 102206, China;
4 Guangzhou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Guangzhou, Guangdong 510440, China;
5 Yunnan Institute of Parasitic Diseases, Yunn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Vector-borne Diseases Control and Research, Yunnan Institute of Parasitic Diseases Innovative Team of Key Techniques for Vector Borne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Pu'er, Yunnan 665099, China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通过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和白纹伊蚊(Ae. albopictus)传播的一种蚊媒传染病[1],在美洲、非洲和东南亚等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2]。目前全球超过125个国家受到登革热流行的影响,约一半的人生活在适宜登革病毒传播的地区[3],对这些国家和地区构成了严重的疾病、经济和社会负担。1978年至今,我国已有多个省份出现了登革热大面积、区域性的流行。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州)自2013年首次暴发本地登革热疫情以来[4],2013-2020年间疫情持续发生,呈现“锯齿状”上升态势[5]。2014年,广东省登革热报告病例数超过4.5万例[6]。此外,云南省地处边境,与东南亚登革热疫情严重地区交流频繁,登革热输入性风险大;广东省地处东南沿海,贸易发达,登革热通过海运和航空等方式输入持续发生,构成严重的公共卫生风险[7-8]。
既往研究显示,我国登革热重点流行地区中居民对登革热认知水平的研究相对较多[9-10],而少有研究从登革热疫情防控专家的角度分析当地防控工作的基本情况。本研究对我国登革热重点流行地区防控专家进行深入访谈,分析当地登革热防控工作中出现的短板,对登革热疫情防控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我国登革热代表性流行地区建立及完善精准应对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访谈对象广东、云南省登革热疫情严重地区的登革热防控专业人员25名,咨询其对登革热应对机制研究的建议。所选择的专家分别来自媒介生物监测、登革热病例监测、流行病学调查、防控技术指导、数据分析、城市管理与综合执法及临床救治等工作岗位,其中,超过50%的专家来自卫生健康委员会(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三甲医院等,其职称分别为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等,因此所获取的数据和收集的资料领域及专业代表性较为全面、广泛,并具有一定权威性。
1.2 资料收集与访谈方法 1.2.1 资料收集由长期从事媒介生物控制和登革热防控工作的专家通过查阅文献、专家会商形式确定专家访谈提纲。见表 1。
1.2.2 访谈方法本次访谈于2020年9-10月进行,访谈时调查者与被访专家选择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按照事先制定的访谈提纲问题逐一进行访谈,采取笔记和录音相结合的方式记录专题调查内容,每名专家访谈时间为1 h左右。访谈结束后将上述所有内容转换为电子文稿。所有调查员在调查前均经过严格培训。
1.3 资料整理与分析本研究采用主题框架法进行定性分析[11],其核心是主题框架的确立,该方法能够保证资料整理和分析过程中的严密性、透明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被认为是目前较为成熟的定性资料分析法。主题框架法主要包括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两大步骤,其中,资料的整理又包括确定框架主题、资料标记、资料分类等[11-12]。本研究采用上述步骤进行访谈,并将访谈的录音转化为word电子文稿,结合访谈笔记用Excel 2019对资料进行录入、分类和整理,同时将电子文稿导入MAXQDA 2020软件对资料进行标记、分类和分析,最终制成表格。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通过对访谈资料反复分析并提取主题词,分别归属于“登革热防控现状”“影响登革热防控的因素”“登革热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和“登革热应对关键点”4个主题。25名专家包括疾控中心、医院和海关的卫生技术人员19人,高级职称有17人,占技术人员总数的89.47%;城市管理与综合执法局有2人,1人为科长,1人为二级调研员;卫健委2人,1人为科长,1人为二级主任科员;高校副教授1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人。各领域专家占比情况见表 2。
2.2 登革热防控现状通过访谈可确定目前登革热防控应对策略分为日常应对策略和疫情暴发时应对策略。结果显示,日常应对策略主要有媒介生物监测、病例监测、健康宣传、清除孳生地及灭蚊;在登革热疫情暴发时的应对策略有启动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组织人员入户排查、及时发现病例、隔离患者、组织开展救治、及时控制蚊媒、增加宣传力度。见图 1。
2.3 存在问题分析 2.3.1 影响登革热流行的因素访谈结果显示,影响云南、广东两省登革热流行的因素可分为气候因素和社会因素两大类。广东和云南两省登革热暴发重点地区同处于热带和亚热带,受到季风性湿润气候的影响,两省的降雨量大,为蚊虫孳生提供了条件,同时高温会提高蚊媒繁殖速度,在二者综合作用下,蚊媒密度增加,引起登革热的流行[13]。此外,由于广东和云南两省均与境外交流频繁,均受到了登革热输入性病例的影响。与此同时,人口流动、城中村环境、人口素质、环境卫生水平、医疗水平构成了影响登革热疫情传播的社会因素(图 2)。其中,社会因素占登革热流行影响因素主要部分,并且是可以通过人为干预而控制登革热流行的主要因素。
2.3.2 登革热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于登革热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及最多的是政府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财政投入不平衡不充分、群众参与度低。政府重视程度不够首先表现在政府对登革热疫情常态化管理不足,并没有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来控制登革热疫情,导致这些地区登革热暴发时人员、物资等缺乏,从而影响及早、有效地控制登革热疫情。其次,缺乏稳定、有力的监督、考核机制,目前媒介生物防制指标尚未纳入各级政府年度工作考评体系中,且对不履行媒介生物防制职责的单位或者个人缺乏有力的处罚机制,不能保证媒介生物防制工作质量。
基层防控缺乏主动性和政策执行力不足两个问题的发生与上述问题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导致基层的防控如街道、社区等未能建立常态化的登革热防控工作机制,并且防控工作流于形式,出现时紧时松的现象,影响了登革热疫情防控的效果。
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群众参与度低。由于媒体、社区等的宣传力度依然不够,导致群众对于登革热的认知不足,过度依赖专业工作人员,因此不能够积极配合、主动参与。例如有些居民种植水生植物的器皿中积水较多并且缺乏主动清理的意识,导致蚊媒孳生加剧。其他的问题包括主体责任不明确、专业人员不足、边境口岸管理有疏漏等。见表 3。
2.4 登革热应对关键点通过对访谈资料分析总结归纳后,共概括出10个登革热应对的关键点,分别是上下联动全民参与、财政投入、工作考评体系、问责机制、蚊媒监测实时通报、人员培训、宣传教育、环境治理、抗药性评估和医疗机构诊疗能力。见表 4。
3 讨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策略和措施可能会影响登革热的流行,疫情发生后,2020年美洲地区报告的登革热病例数较2019年下降了28.9%,东南亚地区也有大幅下降,仅有少数国家由于管理秩序混乱而造成登革热病例数增加[14]。我国登革热疫情主要是由输入性病例引起的本地流行,输入性病例对我国登革热疫情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将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并且取消来华人员入境后集中隔离等措施,在此防控策略的调整下,登革热输入性病例明显增加,登革热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3.1 关键问题本次研究表明登革热疫情控制的关键是蚊媒的控制。刘起勇[15]认为,对媒介伊蚊的控制是目前防控登革热的唯一有效手段,媒介伊蚊的可持续控制应该将“自下而上”的社区自发措施和“自上而下”的行政干预措施相结合进行精准控制和制定策略。在媒介生物监测方面,登革热高风险地区应结合新型监测技术和方法。有研究发现,BG-trap诱捕器更适合于登革热疫情的应急监测使用[16-17]。本研究还发现,登革热暴发的重点地区财政投入依然不理想,而且未能合理利用,未能做到精准防控。刘文辉等[18]研究发现,广州市登革热防控经费未能有效利用,且经费预算和实际投入产生严重偏差。因此,今后登革热防控投入经费时,应根据防控工作的实际需求配置,合理使用经费。在考核监督机制方面,本研究发现,在登革热疫情重点流行地区仍未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监督机制,这与何蔚云等[19]的研究一致,要将登革热防控落实情况纳入地方政府的绩效考核中。
3.2 建议 3.2.1 落实政府主导,上下联通工作机制完善登革热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应该以政府为主导,强化“政府、部门、单位、个人”的四方责任。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卫生健康部门因地制宜,制定符合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环境的登革热应对方案,并且定期指导街道、乡镇、社区学习登革热防控政策文件;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在提高入境口岸检测能力的基础上,要增加抽检的比例,对于疑似登革热患者要及时隔离并进一步开展检测,及时发现输入病例,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输入病例引发本地病例;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对不履行媒介生物防制的商户等进行执法。同时,应建立一个即时的部门间信息共享系统,以便于入境口岸的检验检疫部门发现病例后及时上报,其他各相关部门及时接收上报信息以尽快采取措施,以及上报登革热疫情防控及履行职责的情况,有助于政府及时研判和调整登革热防控策略措施,以更为精准地统筹、协调各部门间的防控工作。
3.2.2 提升监测能力,加强媒介生物控制继续完善媒介生物监测体系,提升县(区)级疾控中心识别媒介伊蚊的能力,同时要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探索媒介生物监测社会化的可行性。增加监测手段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在利用人诱停落法、路径指数法、双层叠帐法、诱蚊诱卵器法等方法的基础上,还可以将新型的监测工具、技术和方法如诱卵杯、媒介蚊虫自动监测等纳入常规监测体系,在提升媒介伊蚊监测能力的同时,降低媒介生物监测的难度和强度,同时加强其他媒介生物的监测。对于媒介生物控制,常规情况下,要以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组织基层力量,动员群众主动翻盆倒罐,开展孳生地清理等。此外,在使用化学防治方法灭杀成蚊时,应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并做好蚊媒的抗药性监测和评估。
3.2.3 加大财政投入,合理分配持续稳定的财政投入是登革热疫情防控质量和效果的保障。我国登革热流行重点地区仍然需要进一步在人员、防蚊灭蚊物资、医疗物资和健康教育等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同时,在基层投入防控经费尤为重要,在投入经费时要考虑基层在登革热防控工作中的重要性,要加大对基层的经费投入力度,充分保障基层的物资、人员和工作经费等充足,提高基层防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防止登革热疫情的持续蔓延。
3.2.4 建立考核监督机制完善各职能部门、各街道、社区媒介生物防制监管机制,明确各职能部门对主体责任单位监管职责,把环境孳生地清理、蚊媒密度控制和登革热防控纳入地方政府重点工作年度绩效考核。自上而下地监督各单位履行蚊媒密度监测和登革热防控职责,对因各环节工作特别是媒介生物防制工作履职不力而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或个人要有相应的追责机制。对于引进社会化媒介生物防制,要建立社会化防制工作的考核指引,指导街镇规范对媒介生物防制公司的聘请、使用和考核,提升其工作质量。卫生健康部门建立社会化媒介生物防制公司评分体系,通过评分推动对防制公司的市场准入限制和工作质量提升。建立媒介生物监测和调查结果通报机制,及时向市民反馈监测结果,落实包括白纹伊蚊监测在内的媒介生物监测数据的可视化和监测结果的实时查询,以公众监督的方式促进各单位、各街道社区履行媒介生物防制职责。
3.2.5 加强医疗机构诊疗能力各类公立和民营医疗机构都要贯彻“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方针,加强发热门诊早期识别登革热病例的能力,一旦发现登革热病例要及时上报并进行防蚊隔离治疗。
3.2.6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参与度群众参与度的提高,需要结合群众的实际需求,在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加大、拓宽预防登革热知识和应对办法宣传的频率(强度)、广度和深度。要创新宣传教育的形式,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直播、微信公众号、专题讲座等多方式来普及登革热防控知识和防蚊灭蚊技巧。有研究发现,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大年龄组人群、低收入者、低学历者、农村居民对于登革热的认知水平较低,所以在宣传时要重点关注上述人群,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加大宣传力度[20]。对于喜欢种植水生植物的居民要进行入户宣传、持续引导,劝导居民改水养为土养或者增加换水频率。另外,可以通过家校联合,发挥学生带动家长、“小手拉大手”的作用,来增强居民的登革热防控意识,使其主动参与到登革热防控工作中来。
本次访谈在2020年登革热暴发后进行,访谈对象均是在登革热暴发现场或者具有丰富的登革热疫情处置经验的专家,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这些地区登革热应对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基于专家访谈法的研究发现可为我国登革热流行重点地区建立长效应对机制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为其他研究者提供思路借鉴。
利益冲突 无
[1] |
Yue YJ, Liu XB, Xu M, et al. Epidemiological dynamics of dengue fever in mainland China, 2014-2018[J]. Int J Infect Dis, 2019, 86: 82-93. DOI:10.1016/j.ijid.2019.06.015 |
[2] |
胡学锋, 吴霜, 吴媛媛, 等. 1997-2020年中国大陆登革热病例数量变化及时间序列拟合研究[J].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22, 45(3): 216-219. Hu XF, Wu S, Wu YY, et al. Quantity changes and analysis of dengue fever cases by time series fitting in mainland China from 1997 to 2020[J]. Chin J Front Health Quar, 2022, 45(3): 216-219. DOI:10.16408/j.1004-9770.2022.03.011 |
[3] |
Messina JP, Brady OJ, Golding N, et al. The current and future global distribution and population at risk of dengue[J]. Nat Microbiol, 2019, 4(9): 1508-1515. DOI:10.1038/s41564-019-0476-8 |
[4] |
范建华, 高阳, 朱进, 等.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2006-2020年登革热流行特征及媒介伊蚊监测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22, 33(2): 245-251, 304. Fan JH, Gao Y, Zhu J, et al.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engue fever and surveillance results of Aedes mosquitoes in Xishuangbanna Prefecture, Yunnan province, China, 2006-2020[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22, 33(2): 245-251, 304.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22.02.015 |
[5] |
魏春, 郭小连, 杨锐, 等. 云南省2013-2020年登革热流行及聚集特征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21, 32(6): 720-724, 743. Wei C, Guo XL, Yang R, et al. Epidemiological and cluster characteristics of dengue fever in Yunnan province, China, 2013-2020[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21, 32(6): 720-724, 743.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6.013 |
[6] |
Yue YJ, Sun JM, Liu XB, et al. Spatial analysis of dengue fever and exploration of its environmental and socio-economic risk factors using ordinary least squares: A case study in five districts of Guangzhou city, China, 2014[J]. Int J Infect Dis, 2018, 75: 39-48. DOI:10.1016/j.ijid.2018.07.023 |
[7] |
Lun XC, Wang YG, Zhao CC, et al.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emporal-spatial analysis of overseas imported dengue fever cases in outbreak provinces of China, 2005-2019[J]. Infect Dis Poverty, 2022, 11(1): 12. DOI:10.1186/s40249-022-00937-5 |
[8] |
Zhang H, Mehmood K, Chang YF, et al. Increase in cases of dengue in China, 2004-2016: A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J]. Travel Med Infect Dis, 2020, 37: 101674. DOI:10.1016/j.tmaid.2020.101674 |
[9] |
李园园, 朱进, 弥鹏飞, 等. 西双版纳州登革热防治知识知晓和行为形成情况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7, 33(1): 86-88. Li YY, Zhu J, Mi PF, et al. Analysis of situation of awareness and behavior forming on dengue in Xishuangbanna[J]. Chin J Public Health Manage, 2017, 33(1): 86-88. DOI:10.19568/j.cnki.23-1318.2017.01.027 |
[10] |
张屹立, 林嘉俊. 广州地区大学生登革热防控知识知晓与健康促进现况[J]. 中国学校卫生, 2016, 37(11): 1649-1650, 1654. Zhang YL, Lin JJ. Awareness and practice about dengue fever among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Guangzhou[J]. Chin J Sch Health, 2016, 37(11): 1649-1650, 1654. DOI:10.16835/j.cnki.1000-9817.2016.11.015 |
[11] |
赵栋祥. 在线交流社区中养老信息的质性分析: 基于主题框架法的探索性研究[J]. 信息系统学报, 2017(2): 50-61. Zhao DX. Qualitative research on care endowment-related posts in the online community: A exploratory research based thematic framework analysis[J]. China J Inf Syst, 2017(2): 50-61. |
[12] |
汪涛, 陈静, 胡代玉, 等. 运用主题框架法进行定性资料分析[J]. 中国卫生资源, 2006, 9(2): 86-88. Wang T, Chen J, Hu DY, et al.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using the thematic framework approach[J]. Chin Health Resour, 2006, 9(2): 86-88. DOI:10.3969/j.issn.1007-953X.2006.02.019 |
[13] |
葛文鑫, 靳珂珂, 孙丽娜, 等. 登革热流行与不同气象因素相关性研究进展[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9, 30(4): 367-370, 378. Ge WX, Jin KK, Sun LN, et al. Research advanc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ngue epidemic and different meteorological factors[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19, 30(4): 367-370, 378.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9.04.002 |
[14] |
焦艳梅, 揣征然, 赵雅琳, 等. 2020年全球传染病重要疫情事件回顾[J]. 传染病信息, 2021, 34(1): 1-14. Jiao YM, Chuai ZR, Zhao YL, et al. Review of major global epidemic events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n 2020[J]. Infect Dis Inf, 2021, 34(1): 1-14. DOI:10.3969/j.issn.1007-8134.2021.01.002 |
[15] |
刘起勇. 媒介伊蚊可持续控制策略及关键技术[J].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18, 3(2): 75-79. Liu QY. The sustainable control strategy and key technology of Aedes vector[J]. Electron J Emerging Infect Dis, 2018, 3(2): 75-79. DOI:10.19871/j.cnki.xfcrbzz.2018.02.004 |
[16] |
韦凌娅, 孔庆鑫, 王慧敏. 双层叠帐法与BG-trap诱捕器法在登革热应急蚊媒监测中的捕蚊效果比较[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9, 30(1): 65-68. Wei LY, Kong QX, Wang HM. Effectiveness of double mosquito net and BG-trap for emergency vector surveillance during dengue fever epidemics: A comparative study[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19, 30(1): 65-68.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9.01.014 |
[17] |
黄润, 宋洪允, 蒋洪. BG-trap诱捕器现场捕蚊效果研究[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21, 27(3): 285-287. Huang R, Song HY, Jiang H. Study on the mosquito catching efficacy of BG-trap in field[J]. Chin J Hyg Insect Equip, 2021, 27(3): 285-287. DOI:10.19821/j.1671-2781.2021.03.025 |
[18] |
刘文辉, 陈宗遒, 刘远, 等. 广州市街镇2017年登革热防控工作政府投入分析[J]. 热带医学杂志, 2018, 18(9): 1223-1226. Liu WH, Chen ZQ, Liu Y, et al. Analysis of government investment in dengu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 in Guangzhou in 2017[J]. J Trop Med, 2018, 18(9): 1223-1226. DOI:10.3969/j.issn.1672-3619.2018.09.025 |
[19] |
何蔚云, 刘远, 李晓宁. 广州市登革热疫情风险应对及防控策略探讨[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21, 27(4): 300-303. He WY, Liu Y, Li XN. Discussion on the risk response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y of dengue fever in Guangzhou[J]. Chin J Hyg Insect Equip, 2021, 27(4): 300-303. DOI:10.19821/j.1671-2781.2021.04.002 |
[20] |
赵忠辉, 岳玉娟, 吴海霞, 等.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居民登革热认知现状初步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20, 31(3): 249-253. Zhao ZH, Yue YJ, Wu HX, et al.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current awareness of dengue fever in residents of Jinghong, Xishuangbanna Prefecture, Yunnan province, China[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20, 31(3): 249-253.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20.03.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