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郝蕙玲, 吕鸿雁, 孙宾
- HAO Hui-ling, LYU Hong-yan, SUN Bin
- 植物源引诱剂与喷洒型杀虫剂联合使用提高蜚蠊防治效果的研究
- Effect of botanical attractants combined with spraying insecticides in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cockroach prevention and control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23, 34(5): 596-599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23, 34(5): 596-599
- 10.11853/j.issn.1003.8280.2023.05.002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23-03-22
当前,化学防治仍是蜚蠊防治的重要手段,其中,喷洒剂因及时、便捷、高效,在蜚蠊化学防治中应用较为普遍。在杀虫剂喷洒应用技术中,施药是否到位,是否找到环境中蜚蠊全部的隐藏场所,是防治能否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如果遗漏了蜚蠊重要栖息地、药剂处理不彻底,以至于侵染源依然存在,蜚蠊便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再度猖獗,降低防治效果。如果能将环境中隐匿的蜚蠊引诱至杀虫剂处理过的表面,提高其与杀虫剂的接触机会,将会极大地提高控制效果。
迄今为止,诱杀蜚蠊的有效物质主要还是基于糖类及食物(源),蜚蠊信息素虽然也有应用,但鉴于其对蜚蠊种类、虫态及性别具明显的选择性,往往需要与其他引诱性物质联合使用[1];引诱剂应用的技术形式以毒饵为主,在物理诱捕技术中也应用广泛,但这类物质大多富含糖类、蛋白质,不适用于喷洒技术。
本研究前期的研究表明,一些植物源功能性化合物如肉桂醛、松油烯-4-醇、桉叶油醇等同时兼具杀虫、增效以及溶解杀虫剂的功能[2-3],在开发高效、绿色环保卫生杀虫制剂方面潜能巨大。本研究在筛选出对德国小蠊具高效引诱性化合物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其与杀虫剂联合使用防治蜚蠊的可行性,旨在克服现有喷洒技术存在的缺陷,探索一种蜚蠊防治的新技术。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虫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为海军特色医学中心饲养多年的敏感品系,日龄10~15 d。饲养温度(28±1)℃,相对湿度(70±5)%,光周期(L∶D)14 h∶10 h。
1.2 药剂97%柠檬醛、98%松油烯-4-醇和99%HT-1酚购自上海西域机电系统有限公司;96%醚菊酯购自湖北正兴源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乙醚和丙酮均为分析纯,购自国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
1.3 植物源功能性化合物对德国小蠊的引诱性试验试验参照《农药登记用卫生杀虫剂室内药效及评价第7部分:饵剂方法》(GB/T 13917.7-2009)[4],在70 cm×70 cm×70 cm的玻璃制方箱内,将雌雄各半的30只10~15日龄的德国小蠊成虫放入;待试虫恢复正常活动后,将自制的2个蜚蠊诱捕盒(长×宽×高为15 cm×10 cm×5 cm)放置在方箱的两个对角(图 1),其中1个诱捕盒内放置引诱剂,另1个为空白对照;诱捕盒放置24 h后取出,计数盒内捕获的德国小蠊数,计算相对引诱率;每次试验结束清洗试验装置。试验重复3次。
引诱剂制备方法:以丙酮为溶剂,配制0.1%、0.5%、1.0%、5.0%不同浓度植物源功能化合物,吸取300 μl待测液滴在橡胶塞内(ϕ10 mm),自然风干24 h后备用。
1.4 引诱性化合物对醚菊酯的增效性试验点滴法:将10只10~15日龄的德国小蠊雄性成虫用乙醚麻醉后,平列在平皿内,化合物以丙酮为溶剂稀释成0.1%、0.5%、1.0%及5.0% 4个浓度,用微量进样器将1 μl稀释药液滴在蜚蠊中、后足间的胸腹板上,点药后将试虫放入干净容器内,正常饲养。72 h后统计死亡率,以针拨虫体时,肢体无反应者认定为死亡。同时设丙酮平行对照组,计算校正死亡率和增效率,试验重复3次。
先将醚菊酯丙酮液按照10.0 mg a.i./m2的有效剂量均匀喷洒在60 cm×40 cm大小的粘胶板上,自然晾干后再以丙酮引诱剂液按照13.3 mg a.i./m2的有效剂量均匀喷洒在胶面上,自然晾干24 h后作为A板备用;B板制作方法同A板,胶面不作引诱剂处理;另设大小相同的丙酮液粘胶板为对照组。试验在国家标准模拟现场实验室(容积28 m3,高2.5 m的房间)内进行,将制备的2张试验组胶板以胶带分别固定在实验室两面相对的墙壁中央位置,另外2张丙酮空白对照胶板相应地固定在另外两面墙壁中央位置。试验开始后从放虫孔引入德国小蠊100只,24 h后取出粘胶板,计数粘捕蜚蠊数,72 h后记录死亡数。试验重复3次取平均值。试虫的死亡认定及增效率,计算同1.4。
1.6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1.0软件,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的Duncan检验来分析不同化合物对德国小蠊的引诱性差异。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植物源功能性化合物对德国小蠊的引诱性柠檬醛、松油烯-4-醇、HT-1酚3种化合物在不同浓度条件下可诱导德国小蠊发生不同的行为反应,各试验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总体遵循了低浓度引诱、高浓度驱避的规律;3种化合物在1.0%浓度条件下对德国小蠊引诱性较好,相对引诱率分别为16.73%、12.33%和31.01%;5.0%柠檬醛、松油烯-4-醇、HT-1酚相对引诱率分别为-6.31%、-16.01%和-43.32%,表现为驱避性。综合来看,HT-1酚对德国小蠊的嗅觉行为影响较为突出,其在1.0%浓度条件下引诱性最好,同时在5.0%浓度时驱避性也最强。见表 1。
2.2 引诱性化合物对醚菊酯的增效性试验3种试验化合物对醚菊酯灭杀德国小蠊均具显著增效性:2.5%柠檬醛、松油烯-4-醇、HT-1酚增效率分别为73.81%、47.12%和40.90%,其中柠檬醛对醚菊酯灭杀德国小蠊具优良的增效效果。见表 2。
2.3 引诱剂与杀虫剂联合使用模拟现场试验结果在模拟试验条件下,涂有醚菊酯的胶板平均粘捕虫数为6.68只,低于空白对照的16.65只,相对引诱率平均值为-10.02%,醚菊酯对德国小蠊表现一定的驱避性;2.5%柠檬醛、松油烯-4-醇和HT-1酚喷涂胶板后均增加了粘捕虫数,相对引诱率分别为22.22%、7.26%和30.29%。在该试验条件下,粘捕在空白胶板上的试虫72 h平均死亡率为33.26%;在10 mg a.i./m2剂量下,试虫72 h平均死亡率为47.83%,有一定的毒杀作用;柠檬醛、松油烯-4-醇和HT-1酚喷涂胶板后提高了醚菊酯对德国小蠊的灭杀率,72 h平均死亡率分别为79.71%、75.34%和72.92%,增效率分别为72.51%、67.01%和39.93%。见表 3。
3 讨论将引诱性物质与喷洒剂联合使用来防治害虫,是一种全新的灭虫理念,引诱剂喷洒在物体表面后可诱导附近尚未接触到杀虫剂的个体以及新入侵种群与药膜有效接触,使灭杀更为彻底,是解决环境中残留害虫再猖獗、灭效难以巩固等问题的有效途径,特别是精油类植物源功能性化合物有的还兼具增效和溶剂的多重功效[5]。本研究在10.0 mg a.i./m2使用剂量下(远低于醚菊酯推荐的100 mg a.i./m2),3种试验化合物均对醚菊酯灭杀德国小蠊发挥了显著的增效作用。通过减少化学杀虫剂用量、降低常规使用浓度,在有效减缓抗药性发展进程的同时,也对保护生态环境具积极意义。
植物源功能性化合物作用于不同昆虫具特异性[6],从本研究来看,HT-1酚对德国小蠊具较好的引诱效果,但对醚菊酯灭杀德国小蠊增效性较低;柠檬醛增效性最好,但引诱效果不及HT-1酚;本研究结果也提示可根据化合物特性合理应用,如HT-1酚更适合开发饵类剂型,柠檬醛开发喷洒剂更具优越性。此外,鉴于试验条件有限,本研究未开展此类化合物作为杀虫剂溶剂的系统性研究,今后应用制剂配伍技术有望最大程度地减少或免除有机溶剂的使用,从而为人居环境提供更为安全、高效的绿色环保型杀虫制剂。本研究初步探讨了植物源功能性化合物在蜚蠊防治中作为引诱剂与增效剂应用的可能,下一步工作将继续开展植物源性引诱剂复配在引诱与增效方面的应用研究,如松油烯-4-醇对醚菊酯增效率为47.1%,而松油烯-4-醇与桉叶油醇复配后对醚菊酯增效率可提高到97.5%[3]。
当前,杀虫剂向着低毒、环境相容性好、对抗药性靶标生物/害虫高效的新型药剂方向发展,植物源功能性化合物具有安全、环保、兼具引诱与增效等众多优良性能,具极大的开发应用潜能。
利益冲突 无
[1] |
黄远达. 合成蜚蠊酮-B对蜚蠊引诱活性的研究[J]. 武汉粮食工业学院学报, 1990(4): 28-34. Huang YD. The study of attractive activity of synthetic periplanone-B towards cockroach[J]. J Wuhan Grain Ind Coll, 1990(4): 28-34. |
[2] |
孙锦程, 吕鸿雁, 郝蕙玲. 5种植物精油物质对德国小蠊毒杀活性的研究[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8, 24(3): 235-237. Sun JC, Lyu HY, Hao HL. Toxicity of 5 kinds of botanical functional compounds against Blattella germanica[J]. Chin J Hyg Insect Equip, 2018, 24(3): 235-237. DOI:10.19821/j.1671-2781.2018.03.005 |
[3] |
郝蕙玲, 孙锦程, 吕鸿雁. 植物精油作为醚菊酯增效剂防治德国小蠊的研究[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20, 26(5): 411-413. Hao HL, Sun JC, Lyu HY. Study on the plant essential oils as a synergist on ethofenprox in Blattella germanica controlling[J]. Chin J Hyg Insect Equip, 2020, 26(5): 411-413. DOI:10.19821/j.1671-2781.2020.05.003 |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13917.7-2009农药登记用卫生杀虫剂室内药效试验及评价第7部分: 饵剂[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Quality Supervision,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tandardization Administr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GB/T 13917.7-2009 Laboratory efficacy test methods and criterions of public health insecticides for pesticide registration-Part 7: Bait[S]. Beijing: 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2009. (in Chinese) |
[5] |
Gross AD, Norris EJ, Kimber MJ, et al. Essential oils enhance the toxicity of permethrin against Aedes aegypti and Anopheles gambiae[J]. Med Vet Entomol, 2017, 31(1): 55-62. DOI:10.1111/mve.12197 |
[6] |
李振西, 李子豪, 刘政源, 等. 金合欢醇和烟碱对苹果黄蚜联合毒杀作用[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9, 35(1): 37-43. Li ZX, Li ZH, Liu ZY, et al. Joint insecticidal action of farnesol and nicotine against Aphis citricolavander Goot[J]. Chin J Biol Control, 2019, 35(1): 37-43. DOI:10.16409/j.cnki.2095-039x.2019.01.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