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段彪, 张四祥, 赵彩凤, 洪梅, 苏丽琼, 赵文红, 杨智明, 鲁亮
- DUAN Biao, ZHANG Si-xiang, ZHAO Cai-feng, HONG Mei, SU Li-qiong, ZHAO Wen-hong, YANG Zhi-ming, LU Liang
- 云南省剑川县历史和新发鼠疫疫点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的对比分析
-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ain host animals and flea vectors at historical and new plague foci in Jianchuan county, Yunnan province, China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23, 34(1): 31-38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23, 34(1): 31-38
- 10.11853/j.issn.1003.8280.2023.01.006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22-08-26
2 剑川县地方病防治站, 云南 大理 671300;
3 鹤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云南 大理 671500;
4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媒介生物控制室, 北京 102206
2 Jianchuan County Station of Endemic Diseases Control and Prevention, Dali, Yunnan 671300, China;
3 Heqing County Center for Diseases Control and Prevention, Dali, Yunnan 671500, China;
4 Department of Vector Biology and Control, National Institute for Communicable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Beijing 102206, China
自1974-1975年发现并证实云南省剑川县存在野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后,动物间鼠疫的流行几乎未间断过,累计流行75次,发现疫点37个,检出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188株,一直持续到1997年,随后进入静息期。2017年5月,在剑川县鼠疫流动监测点金华镇庆华村委会大庆自然村捡获的1只自毙黄胸鼠(Rattus tanezumi)及其体表寄生的棕形额蚤(Frontopsylla spadix)中各分离到1株鼠疫菌,在捕获的齐氏姬鼠(Apodemus chevrieri)体表寄生的特新蚤(Neopsylla specialis)中分离到1株鼠疫菌,在67份鼠类血清样本中检出5份鼠疫F1抗体阳性,在21份指示动物(犬)血清样本中检出3份鼠疫F1抗体阳性,证实该地区存在动物间鼠疫流行,为新发疫点。新发疫点距离沙溪镇石龙历史疫点约为26 km,2处疫点间有澜沧江水系黑潓江相隔。本文通过2012-2021年云南省剑川县沙溪镇石龙疫点和金华镇庆华疫点鼠疫监测数据,与历史资料对比分析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种群构成及消长变化等特征,为预测预警鼠疫流行和制订防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数据来自剑川县地方病防治站2012-2021年的常规鼠疫监测数据。
1.2 监测方法按照《全国鼠疫监测方案》(2005年8月30日,卫生部)中齐氏姬鼠、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疫源地的监测内容及指标进行监测。监测范围以剑川县沙溪镇石龙村委会、金华镇庆华村委会为中心,在半径5 km内每月开展监测。监测时间为1-12月,以3-8和12月为重点,每次连续布笼(夹)3 d。室外宿主动物监测选择菜园、耕地、灌木丛3种生境,用5 m布笼(夹)法,每月每种生境布放300笼(夹)次,根据捕获率测定小兽密度。室内在居民住宅区选择20户,每户室内布放5个笼(夹),每月布放300笼(夹)次,根据捕获率测定小兽密度。根据捕获的小兽种类,计算构成比。媒介监测为每月梳检活的小兽体蚤,并对蚤形态分类鉴定,计算蚤指数和染蚤率。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Excel 201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编辑整理,通过计算皮尔逊相关系数统计分析主要宿主动物捕获率、媒介蚤指数与构成比之间的相关性[1]。计算公式:
式中,cov(X,Y)表示协方差,var(X)和var(Y)表示方差;P > 0.05,说明还不能认为2个指标有线性相关关系;P值越小,表示相关性越显著;|r|≥0.7,两变量有高度线性相关;0.4≤|r| < 0.7,两变量有中度线性相关;|r| < 0.4,两变量有低度线性相关。
2 结果 2.1 宿主动物种类构成2012-2021年,剑川县沙溪镇监测点共发现宿主动物6目7科19属22种,其中室外布笼117 373个,发现6目7科18属20种,室内布笼40 530个,发现2目2科4属5种。金华镇监测点共发现宿主动物5目6科17属21种,其中室外布笼34 264个,发现5目6科17属20种,室内布笼11 200个,发现3目5科8属10种。沙溪镇和金华镇室外均以大绒鼠、齐氏姬鼠为优势种,占捕获动物的10.00%以上;沙溪镇以中华姬鼠(A. draco)、树鼩(Tupaia belangeri)和巢鼠(Micromys minutus)为习见种,占捕获动物的1.00%~10.00%;金华镇以中华姬鼠和树鼩为习见种;其余各动物为少见种(占捕获动物的0.10%~1.00%)或稀有种(占捕获动物的0.10%以下)。沙溪镇室内以褐家鼠、小家鼠(Mus musculus)为优势种,以黄胸鼠、树鼩和大足鼠(R. nitidus)为习见种;金华镇室内以褐家鼠、黄胸鼠和灰麝鼩(Crocidura attenuata)为优势种;除大足鼠未捕获外,树鼩和小家鼠等其他鼠种均为习见种。见表 1。
2.2 媒介蚤种类构成2012-2021年剑川县沙溪和金华镇监测点检获媒介蚤3科8属8种,其中鼠体蚤3科8属8种,巢穴蚤2科4属4种。沙溪镇未检获游离蚤,金华镇未开展巢穴蚤和游离蚤采集工作。沙溪镇鼠体染蚤率为28.91%(3 693/12 772),总蚤指数为0.79(10 144/12 772),以棕形额蚤和特新蚤为主要媒介蚤,以方叶栉眼蚤(Ctenophthalmus quadratus)和低地狭臀蚤(Stenischia humilis)为次要媒介蚤;鼠巢染蚤率为25.04%(177/707),总蚤指数为1.48(1 047/707),以棕形额蚤为主要媒介蚤,以方叶栉眼蚤为次要媒介蚤。金华镇鼠体染蚤率为29.39%(959/3 263),总蚤指数为0.71(2 321/3 263),金华镇的主要媒介蚤和次要媒介蚤与沙溪镇一致。见表 2。
2.3 主要宿主动物种类年度、月构成变化和消长趋势2012-2021年间,沙溪镇室外大绒鼠年度构成比在28.72%~51.72%,在2019年占比最低,在2017年占比最高;捕获率在2.52%~6.00%,在2019年最低,在2017年最高;月构成比在26.01%~48.94%,在11月占比最低,在4月占比最高;捕获率在2.44%~4.74%,在11月最低,在4月最高。齐氏姬鼠年度构成比在38.13%~54.14%,在2014年占比最低,在2019年占比最高;捕获率在3.63%~5.18%,在2015年最低,在2012年最高;月构成比在37.16%~56.52%,在4月占比最低,在12月占比最高;捕获率在3.60%~5.41%,在4月最低,在12月最高。
金华镇室外大绒鼠年度构成比在23.26%~55.67%,在2020年占比最低,在2012年占比最高;捕获率在2.17%~5.57%,在2020年最低,在2012年最高;月构成比在21.35%~50.59%,在10月占比最低,在5月占比最高;捕获率在2.05%~13.38%,在10月最低,在4月最高。齐氏姬鼠年度构成比在43.33%~59.76%,在2012年占比最低,在2013年占比最高;捕获率在3.86%~5.44%,在2014年最低,在2017年最高;月构成比在38.34%~66.44%,在5月占比最低,在11月占比最高;捕获率在3.42%~12.21%,在5月最低,在4月最高。见图 1。
2.4 主要媒介蚤年度、月构成变化和消长趋势由图 2可见,2012-2021年间,沙溪镇鼠体棕形额蚤年度构成比在28.02%~41.14%,在2015年占比最低,在2017年占比最高;蚤指数在0.19~0.39,在2020年最低,在2019年最高;月构成比在24.62%~41.90%,在4月占比最低,在5月占比最高;蚤指数在0.19~0.38,在4月最低,在7月最高。鼠体特新蚤年度构成比在12.85%~21.19%,在2015年占比最低,在2016年占比最高;蚤指数在0.10~0.18,在2018年最低,在2019年最高;月构成比在10.40%~24.69%,在6月占比最低,在12月占比最高;蚤指数在0.11~0.17,在2、6、8月最低,在12月最高。
金华镇鼠体棕形额蚤年度构成比在23.57%~46.22%,在2015年占比最低,在2017年占比最高;蚤指数在0.13~0.43,在2012、2014年最低,在2018年最高;月构成比在19.27%~61.33%,在12月占比最低,在4月占比最高;蚤指数在0.10~0.68,在2月最低,在4月最高。鼠体特新蚤年度构成比在9.15%~36.39%,在2012年占比最低,在2020年占比最高;蚤指数在0.05~0.28,在2012年最低,在2020年最高;月构成比在9.88%~26.04%,在2月占比最低,在7月占比最高;蚤指数在0.04~0.22,在2月最低,在6月最高。
2.5 主要宿主动物捕获率、媒介蚤蚤指数与构成比之间的统计分析以沙溪和金华镇监测点为空间变量、年度和月度作为时间变量,主要宿主动物或鼠体蚤的构成比作为自变量,捕获率或鼠体蚤作为应变量,计算P值和相关系数(r),分析自变量与应变量的相关性及相关强度,结果见表 3。
3 讨论根据方喜业等[2]按照鼠疫生态地理景观型、鼠疫生态地理景观亚型分型的命名标准,剑川鼠疫疫源地属于滇西南横断山三江并流纵谷鼠疫生态地理景观型,沙溪镇鼠疫疫点属于K1横断山三江并流纵谷剑川鼠疫生态地理景观亚型,金华镇鼠疫疫点属于K2横断山三江并流纵谷丽江鼠疫生态地理景观亚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2个疫点的鼠疫主要宿主和主要媒介在整体种群特征上趋于一致,但又存在着一定的细微差异。在本研究中的22种动物中,有18种为共有种类,沙溪镇监测点特有种为长尾鼩鼹(Scaptonyx fusicaudu)和白尾鼹(Parascaptor leucurus),金华镇监测点特有种为黄胸鼠和隐纹花松鼠(Tamiops swinhoei),而特有种均为该监测点的少见种或稀有种。2个监测点主要宿主动物的捕获率均为齐氏姬鼠 > 大绒鼠,沙溪镇大绒鼠的捕获率(3.60%) > 金华镇大绒鼠的捕获率(3.27%),沙溪镇齐氏姬鼠的捕获率(4.38%) < 金华镇齐氏姬鼠的捕获率(4.69%)。在本研究的8种媒介蚤中,有6种为共有种类,沙溪镇特有种为无值大锥蚤(Macrostylophora euteles),金华镇特有种为不等单蚤(Monopsyllus anisus),这2种特有种的种类构成占比极小,仅为0.03%和0.09%。2个监测点媒介蚤构成比均呈现为方叶栉眼蚤 > 棕形额蚤 > 特新蚤,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主要媒介蚤的棕形额蚤和特新蚤构成比均呈现为金华镇大于沙溪镇。从动物种类构成和媒介蚤的总体构成上分析,齐氏姬鼠、棕形额蚤和特新蚤的占比相对较大时,可能与该疫源地内动物鼠疫的流行有密切关系。
动物鼠疫的流行在不同的鼠疫自然疫源地之间存在年际和月度的差别,这是由鼠疫疫源地内的宿主动物和媒介蚤决定的[2]。鼠疫主要宿主和媒介的生物学特征影响动物鼠疫流行的季节性、年际数量消长、空间分布和动物鼠疫流行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同时维持了鼠疫自然疫源性和生物群落的延续[3-7]。本研究的主要宿主动物鼠密度年际变化显示,沙溪镇监测点大绒鼠鼠密度常年维持在5.00%以下,但在2017年增至6.00%;齐氏姬鼠鼠密度在2012年达到5.18%,随后9年内均维持在5.00%以下。金华镇监测点大绒鼠密度在2012年最大为5.57%,其次是2017年达到4.83%,呈双峰状,其余年份均维持在4.00%以下;齐氏姬鼠鼠密度波动显著,呈现3次高峰,且10年间有4年 > 5.00%,在2017年达到最大值6.08%。主要宿主动物鼠密度季节变化显示,沙溪镇监测点大绒鼠密度在3-6月> 4.00%,且在4月最大为4.74%,其余月份不超过4.00%;齐氏姬鼠鼠密度在1、11和12月均 > 5.00%,且在12月达到最大值为5.41%,其余月份均不超过5.00%。金华镇监测点4月的大绒鼠密度由3月的3.04%猛增至最大值13.38%,约为其4倍,为其他月份的3~6倍;4月的齐氏姬鼠密度由3月的4.29%猛增至最大值为12.21%,约为其3倍,为其他月份的2~3倍。主要媒介蚤指数年际变化显示,沙溪镇监测点大绒鼠与齐氏姬鼠鼠体棕形额蚤指数波动呈现波峰对波谷的现象,齐氏姬鼠鼠体棕形额蚤和特新蚤指数均比大绒鼠的要大,齐氏姬鼠鼠体棕形额蚤指数在2017和2019年出现2次较大的峰值。金华镇监测点大绒鼠与齐氏姬鼠鼠体棕形额蚤指数年际波动趋势基本趋于一致,齐氏姬鼠鼠体棕形额蚤和特新蚤指数均比大绒鼠的要大,齐氏姬鼠鼠体棕形额蚤指数在2017-2018年最大。主要媒介蚤指数季节变化显示,沙溪镇监测点大绒鼠鼠体棕形额蚤和特新蚤指数均显著低于齐氏姬鼠,波动变化不是很显著;齐氏姬鼠鼠体棕形额蚤指数在5-9月较大,呈迟缓单峰型,特新蚤指数波动变化不显著。金华镇监测点齐氏姬鼠鼠体棕形额蚤指数季节变化较显著,突出表现在从3月的0.42猛增到4月的最大值(1.32),约为其3倍,是其他月份的2~6倍,其次是在6月达到0.93;齐氏姬鼠鼠体特新蚤指数季节波动幅度较小,在6和10月出现峰值;大绒鼠鼠体棕形额蚤指数呈单峰型,在3-5月较大,特新蚤指数呈双峰型,在4和9月呈现峰值。通过主要宿主动物、主要媒介蚤的年际和月度变化特征,再结合金华镇监测点发生动物鼠疫的时间,综合分析认为齐氏姬鼠和其鼠体棕形额蚤在3-4月呈倍数的剧增与鼠疫流行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
本研究引入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历史和新发鼠疫疫点主要宿主动物捕获率、媒介蚤指数与构成比之间的相关性,发现宿主动物年际和月构成比与其捕获率相关性不显著,而媒介蚤年际和月构成比与其蚤指数相关性显著,宿主动物的月构成比与其鼠体蚤指数相关性显著,这可能对分析鼠疫的季节性流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尚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鼠疫流行与宿主动物、媒介蚤的种群特征密不可分[8-10],尤其是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的种群结构[11]、年际和季节消长[12-13]、数量变化[14-15]等已成为鼠疫监测数据分析的重点。本研究为预测鼠疫流行提供了参考依据,为制订合理的鼠疫防控措施打下理论基础。
志谢 剑川县地方病防治站同仁给予支持,特此志谢利益冲突 无
[1] |
田杰. 剑川鼠疫自然疫源地鼠蚤群落结构研究[J]. 地方病通报, 1995, 10(1): 29-36. Tian J. Study on the community of rodents and fleas in natural plague foci of Jianchuan[J]. Endem Dis Bull, 1995, 10(1): 29-36. |
[2] |
方喜业, 杨瑞馥, 刘起勇, 等.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型研究Ⅱ. 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型方法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2, 33(2): 234-238. Fang XY, Yang RF, Liu QY, et al. A novel method for typing natural plague foci in China Ⅱ. Research on the typing methods for natural plague foci[J]. Chin J Epidemiol, 2012, 33(2): 234-238. DOI: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2.02.024 |
[3] |
秦长育, 许磊, 张荣祖, 等.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型研究Ⅴ. 鼠疫宿主生物学特征[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2, 33(7): 692-697. Qin CY, Xu L, Zhang RZ, et al. Ecological-geographic landscapes of natural plague foci in China Ⅴ.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ajor natural reservoirs of Yesinia pestis[J]. Chin J Epidemiol, 2012, 33(7): 692-697. DOI: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2.07.011 |
[4] |
龚正达, 于心, 刘起勇, 等.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型研究Ⅵ. 鼠疫媒介生物学特征[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2, 33(8): 818-822. Gong ZD, Yu X, Liu QY, et al. Ecological-geographic landscapes of natural plague foci in China Ⅵ.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vectors of Yesinia pestis[J]. Chin J Epidemiol, 2012, 33(8): 818-822. DOI: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2.08.014 |
[5] |
张晓雪. 有关中国跳蚤与鼠疫菌关系研究的进展[J]. 地方病译丛, 1994, 15(2): l-4. Zhang XX. Development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flea and Yersinia pestis in China[J]. Endem Translat, 1994, 15(2): l-4. |
[6] |
方喜业.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0: 258-279. Fang XY. Natural focuses of plague in China[M]. Beijing: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1990: 258-279. |
[7] |
张贵, 张贵军, 王身荣, 等. 我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及疫情概况[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02, 17(2): 101-103. Zhang G, Zhang GJ, Wang SR, et al. Survey of natural focuses of plague and epidemic situations in China[J]. Chin J Ctrl Endem Dis, 2002, 17(2): 101-103. DOI:10.3969/j.issn.1001-1889.2002.02.013 |
[8] |
刘启胜, 段勇军, 杨军, 等. 2011-2012年石渠县青海田鼠巢蚤调查分析[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5, 31(3): 229-231. Liu QS, Duan YJ, Yang J, et al. Investigation of nest fleas of Microtus fuscus in Shiqu county[J]. J Prev Med Inf, 2015, 31(3): 229-231. |
[9] |
叶超, 古丽阿依·包开西, 柳园园, 等. 准噶尔盆地鼠疫自然疫源地东部区域大沙鼠体蚤群落结构分析[J].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17, 32(3): 1-4. Ye C, Baokaixi GLAY, Liu YY, et al. Community structure of parasitic fleas on Rhombomys opimus in eastern area of the Junggar Basin plague focus[J]. Bull Dis Control Prev, 2017, 32(3): 1-4. DOI:10.13215/j.cnki.jbyfkztb.1703015 |
[10] |
俞东征. 鼠疫动物流行病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28-85. Yu DZ. Epizootiology of plague[M].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9: 28-85. |
[11] |
张家勇, 丁俊, 白玉银, 等. 辽宁省2006-2015年鼠类密度及种群结构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7, 28(1): 51-55. Zhang JY, Ding J, Bai YY, et al. Analysis of rodent density and constituent in Liaoning province, China, during 2006-2015[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17, 28(1): 51-55.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1.014 |
[12] |
李胜, 杨建国, 冯建萍, 等. 青海省2006-2015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6, 31(10): 1095-1096. Li S, Yang JG, Feng JP, et al.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n plague in Qinghai province from 2006 to 2015[J]. Chin J Ctrl Endem Dis, 2016, 31(10): 1095-1096. |
[13] |
张渝疆, 阿布力克木, 王诚, 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2007-2016年鼠疫流行态势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7, 38(10): 1394-1398. Zhang YJ, Abulikemu, Wang C, et al. Epidemics and risk factors of plague in Junggar Basi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2007-2016[J]. Chin J Epidemiol, 2017, 38(10): 1394-1398. DOI: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7.10.020 |
[14] |
张涛, 李丽, 卢世堂, 等. 甘宁黄土高原鼠疫自然疫源地50年防控概述[J].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14, 29(2): 4-6. Zhang T, Li L, Lu ST, et al. Overview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Loess Plateau plague natural foci in Gansu and Ningxia for 50 years[J]. Bull Dis Control Prev, 2014, 29(2): 4-6. DOI:10.13215/j.cnki.jbyfkztb.1309018 |
[15] |
闫东, 史献明, 王再山, 等. 河北省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种群结构研究[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6, 22(4): 381-384. Yan D, Shi XM, Wang ZS, et al. Research on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plague host animals in plague foci in Hebei province[J]. Chin J Hyg Insect Equip, 2016, 22(4): 381-384. DOI:10.19821/j.1671-2781.2016.04.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