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吴丽群, 陈晓敏, 包继永, 周良才
- WU Li-qun, CHEN Xiao-min, BAO Ji-yong, ZHOU Liang-cai
- 武汉市2019-2021年白纹伊蚊对常见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
- Resistance of Aedes albopictus to commonly used insecticides in Wuhan, Hubei province, China, 2019-2021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23, 34(1): 101-104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23, 34(1): 101-104
- 10.11853/j.issn.1003.8280.2023.01.018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22-09-20
2019年,武汉市召开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武汉军运会)。武汉军运会赛事规模大,保障要求高,为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病媒生物对相关赛事的影响,武汉市以军运会比赛场馆、接待酒店、定点医院等相关重点区域为核心开展了大范围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活动[1]。2021年,武汉市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评估工作,在全市住宅小区、农贸市场等19类重点部位广泛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2]。化学防治是首选的高效、快捷灭杀蚊、蝇等病媒生物的应急防制措施[3],因此,上述2次防制工作中均使用了大量的杀虫剂,此外,在日常消杀工作中施工人员也难以避免存在杀虫剂滥用的情况[4],这均可能会使武汉市病媒生物抗药性问题进一步恶化,从而降低防制效率,影响防制效果。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是登革热的重要传播媒介[5],也是病媒生物重点监测对象之一。为掌握武汉军运会筹备以来武汉市白纹伊蚊对常用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情况,本研究对武汉市城区捕获的白纹伊蚊开展了抗药性调查,为后期白纹伊蚊科学、合理、有效防制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虫来源2019-2021年期间,于每年8-9月在武汉市居民区采集足够数量的白纹伊蚊幼蚊带回实验室进行饲养繁殖,选取3龄末4龄初幼虫作为测试对象,选择羽化3~5 d后未吸血的雌蚊作为成蚊测试对象。敏感品系:本次实验中,白纹伊蚊敏感品系对残杀威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采用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测定数据[6];白纹伊蚊敏感品系对其他杀虫剂的LC50值由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媒介生物控制室提供。
1.2 供试药物成蚊检测供试药物:0.03%溴氰菊酯、0.4%氯菊酯、0.08%高效氯氰菊酯、0.07%高效氯氟氰菊酯、0.05%残杀威和0.5%马拉硫磷诊断试纸药膜;幼蚊检测供试药物:95.0%马拉硫磷、90.1%双硫磷、96.85%溴氰菊酯、95.8%高效氯氰菊酯、97.8%高效氯氟氰菊酯、98.32%残杀威、7 000 ITU/mg苏云金芽孢杆菌(Bti)、97.80%吡丙醚和95%S-烯虫酯原药。相关卫生杀虫剂诊断试纸药膜与空白对照药膜及原药均由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媒介生物控制室提供。丙酮(分析纯,含量≥99.00%)为市售。
1.3 实验条件和时间蚊虫饲养室和抗性检测室温度为(25±1)℃、相对湿度为(70±5)%,实验分别于2019-2021年每年的8-10月期间完成。
1.4 检测方法按照GB/T 26347-2010《蚊虫抗药性检测方法生物测定法》[7]进行检测。
1.4.1 成蚊接触筒法将成蚊接触筒的接触筒与恢复筒连接,先将药膜衬垫于接触筒内壁,再用吸蚊器吸取约20只羽化后3~5 d的健康雌蚊置于接触筒中,关闭隔板,使蚊虫与药膜接触1 h。接触完成后,打开隔板,将蚊虫吹入恢复筒中,以糖水饲喂,24 h后记录死亡数。设置阴性对照组,每组实验重复3次。成蚊的死亡判定标准:试虫完全不动,或仅震颤但不能爬动或起飞,视为死亡。
1.4.2 幼虫浸渍法以丙酮为溶剂,将待检测卫生杀虫剂原药配置为1%母液备用。开展预实验,初步确定药物浓度区间,进一步将母液等比稀释为5~8个浓度梯度。采集自来水过夜脱氯备用。于250 ml烧杯中加入200 ml自来水,挑选20条幼虫放入烧杯内,分别加入0.1 ml药液。设置空白对照,对照组中加入0.1 ml丙酮。记录24 h幼虫死亡数量,结果满足最低浓度组死亡率 < 5%,最高浓度组死亡率 > 95%为实验成功。每组实验重复3次。幼虫的死亡判定标准:用针尖触碰幼虫,无逃避反应,视为死亡。
1.5 抗性判定标准 1.5.1 成蚊在诊断剂量下蚊虫的死亡率 < 80%表明其为抗性种群;死亡率在80%~98%(不含)表明其为可能抗性种群;死亡率在98%~100%表明其为敏感种群[7]。
1.5.2 幼蚊采用半数抑制剂量(IE50)作为吡丙醚对白纹伊蚊的毒性参数,采用LC50作为以上其他卫生杀虫剂对白纹伊蚊的毒性参数。抗性水平用抗性倍数(RR)表示,RR=野外种群LC50(或IE50)值/敏感品系LC50(或IE50)值。RR≤3为敏感;3 < RR≤10为低抗种群;10 < RR≤40为中抗种群;RR > 40为高抗种群[8]。
1.6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杀虫剂对白纹伊蚊幼蚊的LC50或IE50及其95%置信区间(CI)、毒力回归方程等。采用Excel 2016软件计算白纹伊蚊雌成蚊接触药膜后24 h的死亡率。
2 结果 2.1 白纹伊蚊成蚊的抗药性调查结果2020-2021年监测结果显示,白纹伊蚊成蚊对0.03%溴氰菊酯、0.4%氯菊酯、0.08%高效氯氰菊酯和0.07%高效氟氯氰菊酯均产生抗性,24 h死亡率在5.88%~68.75%。2020年监测结果显示,武汉市白纹伊蚊成蚊对0.05%残杀威和0.5%马拉硫磷表现为敏感,死亡率均为100%。见表 1。
2.2 白纹伊蚊幼蚊的抗药性调查结果监测结果显示,白纹伊蚊幼蚊对马拉硫磷和双硫磷表现为敏感,抗性倍数分别为0.30和2.38倍;对溴氰菊酯为中抗或高抗,2年的抗性倍数分别为52.50和15.42倍;对高效氯氰菊酯为高抗,抗性倍数为51.53倍;对残杀威为低抗,抗性倍数为4.40倍;对Bti为高抗,3年抗性倍数在53.86~70.28倍;对吡丙醚为中抗或高抗,3年抗性倍数在30.20~76.20倍。2020年监测结果显示,S-烯虫酯对武汉市野外白纹伊蚊种群的LC50为0.000 09 mg/L;2019年监测结果显示,高效氯氟氰菊酯对武汉市野外白纹伊蚊种群的LC50为0.080 6 mg/L,由于目前未能从实验中测出且从文献中未查到S-烯虫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对敏感品系白纹伊蚊的LC50值,故武汉市白纹伊蚊对该2种卫生杀虫剂抗药性水平仍有待进一步判定。
3 讨论白纹伊蚊是登革热的重要传播媒介[5],并广泛分布于武汉市城区和农村地区[9],从传染病防控的角度,白纹伊蚊的密度监测、控制以及抗药性监测均是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武汉市从2015年起开始进行白纹伊蚊抗药性监测工作[10],随着近年来国内外登革热的暴发或流行,白纹伊蚊正逐步取代致倦库蚊成为每年蚊虫抗药性重点监测对象。
根据2015年监测结果,武汉市白纹伊蚊对双硫磷的抗性水平为低抗,对溴氰菊酯与高效氯氰菊酯均为敏感[10]。对比本次监测结果,在近3年中,武汉市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等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Bti和吡丙醚等生物杀虫剂以及昆虫生长调节剂均产生抗性,且幼蚊监测结果提示其抗性等级均较高,此外,白纹伊蚊对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残杀威也产生低抗,但对双硫磷和马拉硫磷2种有机磷类杀虫剂仍较为敏感。究其原因,一方面因武汉军运会的举办、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以及其他爱卫工作中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需要,近3年内大量、反复使用卫生杀虫剂;另一方面,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因安全、高效、对人、畜与环境低毒等特点,成为目前蚊、蝇等飞虫成虫杀灭工作中使用量最大的一类卫生杀虫剂,而残杀威多用于蜚蠊防制,在蚊虫防制中使用较少[11];有机磷类杀虫剂、生物杀虫剂及昆虫生长调节剂主要用于杀灭幼蚊缓释剂和蚊虫滞留喷洒,由于有机磷类杀虫剂对人、畜毒性较大,故近年来相关部门倡导使用Bti和吡丙醚等生物杀虫剂及昆虫生长调节剂进行幼蚊防制,导致前者使用量相对减少,而后者相对增加。此外,蚊虫抗药性问题与对有害生物防制施工人员的杀虫剂使用监管不到位密切相关。武汉市城区参与各相关场所蚊虫防治施工人员主要是第三方有害生物防制业(PCO)工作人员、物业与保洁人员,其中物业与保洁人员往往缺乏培训以及相关专业知识,PCO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参加过专业培训,但由于人员更迭快,且其机构本身缺乏对其施工过程的评价和监管,故灭蚊施工过程中长期存在杀虫剂使用不规范,甚至滥用的问题。从全市管理层面,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疾控部门)负责统计各区卫生杀虫剂使用情况,并负责将蚊虫抗药性监测结果反馈至各区,以指导各区杀虫剂规范使用。然而,抗药性监测结果在各区每年杀虫剂集中采购及病媒生物化学防治工作中未得到有效应用,且各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爱卫办)缺乏对其聘请的PCO服务机构杀虫剂使用情况的督导和监管,即使发现问题也缺乏相应的惩处措施。各区爱卫办对病媒生物抗药性问题重视不够,对施工人员杀虫剂是否规范使用缺乏监管,使得抗药性监测结果无法得到有效的运用。
本次研究提示,武汉市蚊虫抗药性问题形势严峻,这必将影响蚊虫密度控制效率和效果。为遏制蚊虫抗药性进一步恶化,开展蚊虫抗药性治理工作刻不容缓。首先,爱卫办等相关管理部门应提高站位,对抗药性问题予以重视,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杀虫剂规范使用监管机制,切实对全市各区防制蚊虫杀虫剂的使用情况实施管理。其次,继续加强蚊虫抗药性监测,并确保监测结果在指导实际用药中得以有效应用。此外,疾控部门应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倡导合理用药,倡导以孳生地治理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整体上减少卫生杀虫剂的使用量。
利益冲突 无
[1] |
吴丽群, 周良才, 陈晓敏. 2019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不同场所病媒生物危害风险评估[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21, 32(5): 618-623. Wu LQ, Zhou LC, Chen XM. Risk assessment of vectors at the venues of 7th CISM Military World Games, 2019[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21, 32(5): 618-623.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5.022 |
[2] |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实施方案的通知[J]. 武汉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1, 11: 57-60. General Office of Wuhan Municipal People's Government. Notice on implementation scheme for the consolidation of national health city of Wuhan by the General Office of Wuhan Municipal People's Government[J]. Wuhan Municipal People's Government Bulletin, 2021, 11: 57-60. |
[3] |
辛正, 张晓, 姜志宽. 70年来我国病媒生物化学防治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展望[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9, 25(6): 501-506. Xin Z, Zhang X, Jiang ZK. The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 of vector chemical control in China over the past 70 years[J]. Chin J Hyg Insect Equip, 2019, 25(6): 501-506. DOI:10.19821/j.1671-2781.2019.06.001 |
[4] |
梁雪莹, 江毅民, 刘杰, 等. 2018年广州市卫生杀虫剂使用情况调查[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20, 26(3): 197-199. Liang XY, Jiang YM, Liu J, et al. Investigat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insecticides in Guangzhou in 2018[J]. Chin J Hyg Insect Equip, 2020, 26(3): 197-199. DOI:10.19821/j.1671-2781.2020.03.002 |
[5] |
Khetarpal N, Khanna I. Dengue fever: Causes, complications, and vaccine strategies[J]. J Immunol Res, 2016, 2016: 6803098. DOI:10.1155/2016/6803098 |
[6] |
邓海平, 姚慧洁, 单宁, 等. 上海市静安区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21, 27(2): 115-117. Deng HP, Yao HJ, Shan N, et al. Investigation on the resistance of Aedes albopictus to commonly used insecticides in Jing'an district of Shanghai[J]. Chin J Hyg Insect Equip, 2021, 27(2): 115-117. DOI:10.19821/j.1671-2781.2021.02.006 |
[7]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T 26347-2010蚊虫抗药性检测方法生物测定法[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1. Ministry of Health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GB/T 26347-2010 Test methods of mosquito resistance to insecticides-Bioassay methods[S]. Beijing: 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2011. (in Chinese) |
[8] |
Zhang K, Zhang W, Zhang S, et al. Susceptibility of Sogatella furcifera and Laodelphax striatellus (Hemiptera: Delphacidae) to six insecticides in China[J]. J Econ Entomol, 2014, 107(5): 1916-1922. DOI:10.1603/EC14156 |
[9] |
柳静, 陈晓敏, 郭慧, 等. 武汉市2017年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监测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20, 31(2): 223-226. Liu J, Chen XM, Guo H, et al. An analysis of surveillance results of the dengue vector Aedes albopictus in Wuhan, China, 2017[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20, 31(2): 223-226.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20.02.022 |
[10] |
周良才, 包继永, 吴学胜, 等. 武汉市白纹伊蚊对5种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7, 28(2): 185-187. Zhou LC, Bao JY, Wu XS, et al. Investigation on resistance of Aedes albopictus to five insecticides in Wuhan city[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17, 28(2): 185-187.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2.025 |
[11] |
王欣, 庞松涛, 雷晓岗, 等. 西安市卫生杀虫剂使用现状调查分析[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4, 20(6): 580-582. Wang X, Pang ST, Lei XG, et al. Investigation on the use of insecticides in Xi'an city[J]. Chin J Hyg Insect Equip, 2014, 20(6): 580-582. DOI:10.19821/j.1671-2781.2014.06.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