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侍文君, 万寒兵, 王肇军, 石磊, 岳军, 斯日孟, 杨晓慧
- SHI Wen-jun, WAN Han-bing, WANG Zhao-jun, SHI Lei, YUE Jun, SI Ri-meng, YANG Xiao-hui
- 内蒙古包头市2019-2020年鼠疫疫情及风险防控措施简析
- Plague epidemic and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in Baotou, Inner Mongolia, China, 2019-2020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22, 33(6): 849-853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22, 33(6): 849-853
- 10.11853/j.issn.1003.8280.2022.06.016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22-07-20
2 包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鼠疫防治与控制科, 内蒙古 包头 014030
2 Department of Plagu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Baotou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Baotou, Inner Mongolia 014030, China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包头市鼠疫自然疫源地,是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鼠疫自然疫源地的组成部分。疫源地分布在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达茂旗)、固阳县、白云鄂博矿区(白云区)、九原区和昆都仑区等5个旗(县、区)。其中达茂旗鼠疫疫源地以丘陵高平原荒漠草原为主,面积占全市疫源地面积的95%,动物疫情活跃。固阳县、九原区、昆都仑区以山前平原城镇景观为主,疫源地面积仅占5%左右。《内蒙古自治区鼠疫流行史汇编(-1990年)》记载20世纪初共发生过4次人间鼠疫流行,死亡近4 000例。2019-2020年包头市发现动物鼠疫疫点27个,流行猛烈。发生人间鼠疫1例,输入鼠疫病例1例。现将疫情情况和疫情处置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鼠疫疫情资料来自包头市2019-2020年鼠疫监测数据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应用门户鼠疫防治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包头市鼠疫疫情处置总结等相关记录和资料。
1.2 方法使用Excel 201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整理,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按照时间、空间及地理景观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动物鼠疫疫情 2.1.1 2019-2020年疫情概况2019年达茂旗动物鼠疫监测长爪沙鼠密度为3.81只/km2, 发现14个疫点,检出疫鼠28只,全部为长爪沙鼠,共检出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鼠疫菌)28株。其中,查干哈达苏木6个疫点疫鼠8只,巴音花镇3个疫点疫鼠13只,明安镇2个疫点疫鼠2只,满都拉镇2个疫点疫鼠4只,巴音敖包苏木1个疫点疫鼠1只。2020年达茂旗动物鼠疫监测长爪沙鼠密度为0.83只/km2,发现13个疫点,检出疫鼠18只,其中17只为长爪沙鼠、1只小家鼠(Mus musculus)、疫蚤4组,共检出鼠疫菌22株。其中,查干哈达苏木6个疫点疫鼠6只(1只小家鼠)、疫蚤3组,明安镇1个疫点疫鼠1只、疫蚤1组,满都拉镇1个疫点疫鼠1只,巴音敖包苏木1个疫点疫鼠1只,乌克镇1个疫点疫鼠4只,石宝镇3个疫点疫鼠5只。见表 1。
2.1.2 地区分布2019-2020年动物疫情均发生在达茂旗,牧区草原人口密度为1人/km2,牧区草原疫点总数量为23个,分别是:查干哈达苏木12个、巴音花镇3个、明安镇3个、满都拉镇3个、巴音敖包苏木2个,波及范围约4 000 km2。而2020年7-8月,疫情发生在农区,人口密度为27人/km2,疫点总数量为4个,分别是:乌克镇1个,石宝镇3个。波及范围约200 km2。
2.1.3 时间分布2019年疫情共有14个疫点,其中5和7月各2个、9月1个、11月9个;2020年疫情共有13个疫点,疫鼠18只、疫蚤4组,其中3月5个、4月3个、5月1个、7月3个、8月1个。见表 1。
2019年5月第1起疫情开始,形成了先慢后快间断流行的情形,11月迅速达到流行高峰,检出鼠疫菌全部出自自毙疫鼠。因2019年12月开始大量降雪覆盖草原影响进一步监测工作,至2020年2月出现短暂间隔。2020年3月开始疫情延续了猛烈流行的态势,染疫蚤检出4株鼠疫菌。见图 1。
2.1.4 鼠疫疫源地地理景观 2.1.4.1 生境类型根据中小地形特征和植被、土壤等生态条件,可将荒漠草原地带划分成3种生境类型。Ⅰ类:戈壁针茅、葱属、锦鸡儿等植被为代表的高平原台地地带性生境;Ⅱ类:芨芨草、白刺、盐爪爪、沙蒿、锦鸡儿、沙鞭等为代表河谷低地或大型闭合半闭合凹地等非地带性生境;Ⅲ类:红沙、珍珠、小针茅和葱属等植被为代表的前两类生境的过渡性生境[1]。
2.1.4.2 达茂旗生境与疫点分布北部地区生境属于乌兰察布高平原北部地区,分布层状高平原台地多为原始草牧场,有查干哈达苏木、巴音花镇、明安镇、满都拉镇和巴音敖包苏木。2019-2020年疫点景观遍布各种生境,分布是Ⅰ类6个、Ⅱ类12个、Ⅲ类5个。南部地区生境属于乌兰察布高平原南部地区,多见低山丘陵人工锦鸡儿林地和农田耕地,有乌克镇和石宝镇,仅2020年发生疫情,疫点景观Ⅰ和Ⅱ类各2个疫点。见表 2。
2.2 人间鼠疫疫情2020年8月全市报告的2例人间鼠疫病例均死亡,其中达茂旗报告1例为本地肠型鼠疫病例,昆都仑区报告1例输入腺鼠疫病例。2例病例发病前10 d内均有在当地动物鼠疫流行现疫区放羊经历。
2.2.1 病例1达茂旗石宝镇苏吉新村农民,男,68岁。7月29日外出放羊,因感觉不适提前回家,家人以为其着凉或中暑,服用霍香正气水、复方氨酚烷胺片等药物后自我感觉有所好转,当晚开始出现发热症状,再次自测体温38.5 ℃,服用复方氨酚烷胺片等药物。7月30日出现腹泻3~4次,体温37.3 ℃,村医生诊断其为肠胃感冒,为其静脉输注0.9%生理盐水250 ml、0.3 g克林霉素1支、地塞米松l mg、5%葡萄糖150 ml、利巴韦林2支(1 ml/支)、氨基比林、甲硝唑(100 ml)等。8月1日无咳嗽,精神状态不佳,洗脚时发现双腿皮肤发黑,双脚更为明显,无浮肿,随后发现其嘴唇也略有发黑,22:00左右,呼吸气促,8月2日在家中死亡。
2.2.2 病例2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沙德格苏木榆树湾村受雇放羊,男,70岁。7月28日患者因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0 ℃,曾在本地镇卫生院以感冒就诊,服用抗感冒药和退热药。8月3日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8月5日患者病情加重,拨打120急救电话,到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查体:体温36.8 ℃,胸片未见明显渗出,超声提示双下肢动脉硬化伴散在斑块形成,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右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左侧腹股沟淋巴结可见。8月6日转入感染疾病科隔离病房,8月7日病例因多脏器衰竭死亡。
2.2.3 实验室检测病例1死后采集咽拭子、鼻试子进行鼠疫PCR核酸检测阳性,样品菌培养与反向血凝试验为阴性,专家组诊断为肠鼠疫病例。病例2生前鼻拭子、静脉血、肝脏血、淋巴液鼠疫PCR核酸检测均阳性。样品菌培养与反向血凝试验为阴性,专家组诊断为腺鼠疫病例。病例1与病例2样品送有关部门基因测序符合鼠疫菌caf1、chro392目标基因序列。
2.2.4 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病例1密切接触者共9人,病例2密切接触者共128人,均及时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和预防性服药、鼠疫核酸检测。密切接触者隔离期间健康状况未出现异常。隔离期9 d,经鼠疫检验检测为阴性,专家组评估后解除隔离。
3 讨论 3.1 流行特征分析 3.1.1 动物疫情流行特点(1)流行范围广:初期由牧区查干哈达1个嘎查2个疫点,面积仅100 km2,流行逐渐扩散,半年后呈现多点暴发,形成了流行高峰。流行区域达到7个苏木、镇,涉及近4 000 km2。(2)流行强度大:①仅2019年11月出现9个疫点,呈现出多点暴发的态势;②全年各个季节都有疫鼠发现;③流行持续时间长,疫情持续将近2年之久;④疫鼠数量多达46只,是近30年来最多。可见本轮动物疫情流行十分猛烈。(3)长爪沙鼠的全境连续分布导致本次疫情的大范围流行:仅1970年代有疫情的高平原台地生境,间隔50年受到波及出现疫情,疫点数占比为22.22%(6/27)。非地带性生境仍是疫情发生频次最多生境,疫点数占比为51.85%(14/27)。(4)对人群构成严重威胁:此次疫情是1970年以来的第5次动物间鼠疫大流行[2],疫情不断向人群住地靠近,其中小家鼠受到波及参与流行,在流行后期阶段检出4组疫蚤,也是导致出现人间鼠疫的原因,本次疫情是该地区近代有记载以来的首次人间疫情[3]。(5)远距离传播风险大:2019-2020年包头市周边地区动物鼠疫疫情此起彼伏,病例2就是在临近地区发生动物鼠疫流行期间,进入疫区放羊感染的。
3.1.2 动物鼠疫疫情流行的主要因素2018年草原降水量异常充沛达512.7 mm,是常年的2倍(年平均降水量256.6 mm),丰富的降水促进草原植被长势旺盛,由于长爪沙鼠的繁殖力强,在食物丰富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迅速增长,易引发鼠疫[4]。达茂旗动物鼠疫监测显示长爪沙鼠(2019年密度为3.81只/km2)分布范围广泛,遍布鼠疫疫源地的全部生境,为动物疫情的大流行提供了有力条件。随着2019年动物疫情的延续,牧区草原长爪沙鼠大量死亡,以及灭鼠力度加大(2020年鼠密度降至0.83只/hm2)使其空间分布失去连续性,分布范围大幅度收缩,动物鼠疫流行逐渐呈下降趋势。农区在2020年7-8月出现动物鼠疫疫情流行,此后再未发现疫情。
3.2 人间鼠疫流行风险 3.2.1 感染途径多样性长爪沙鼠长年活动,不冬眠,动物鼠疫不存在静息期。在野外及鼠疫疫源地内,人被跳蚤叮咬是该地区人感染鼠疫的主要途径。长爪沙鼠动物鼠疫流行的高峰时期,同时也是人员野外活动频繁的季节,人与野生动物接触被蚤叮咬的概率增大[1, 3]。我国人间鼠疫全年均可发病,北方野鼠疫源地流行高峰在7-10月[3],2020年8月的本土和输入2例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均被证实为野外放牧人员在当地发生动物疫情期间,在疫区被跳蚤叮咬而感染。另外在鼠疫疫源地内捕食野生动物导致感染鼠疫也是重要途径,如锡林郭勒盟2004年苏尼特右旗和2019年镶黄旗发生的鼠疫病例,因剥食染疫的野兔而感染腺型鼠疫继发肺型鼠疫。
3.2.2 思想懈怠,防病意识淡薄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长期以来无人间疫情,使得野外作业、农牧业生产、旅游等疫区重点人群防病思想松懈,特别是农区鼠疫疫源地自1970年疫情后没有动物鼠疫发生,更加容易放松警惕。2019-2020年6月,发生了23起动物疫情,地点均在达茂旗北部人口稀少的荒漠草原地带(1人/km2),虽无人间疫情,但是2020年7-8月在达茂旗南部人口相对密集的农区乌克镇和石宝镇辖区(27人/km2)村庄附近,发生了4起动物疫情(该区域曾是20世纪70年代的鼠间疫情流行地区),由于对该病认识不够,野外随地坐卧由跳蚤叮咬导致感染引发了此次人间疫情。
3.2.3 动物疫情频发,范围广由于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面积广阔,多地动物疫情频发、范围广、流行猛烈、持续时间长。仅靠有限的鼠防人员主动监测,覆盖范围有限,不能满足目前疫情监测工作需要,不能在流行初期及时发现疫情。通过宣传“三不三要三护”,即“三不”到人。不接触、剥食和携带鼠、野兔、狐狸、狼、流浪犬、流浪猫、黄羊、旱獭等动物;不要在野外,尤其是不要在鼠类(包括旱獭)、野兔等动物洞穴周围进行休憩,更不要挖刨动物洞穴;不要接触急死患者、疑似鼠疫患者、确诊鼠疫患者。“三要”到人。要及时报告病死鼠、疑似鼠疫患者、不明原因的高热患者和急死患者;要做到住所及周边环境卫生干净整洁,猫入笼,犬拴养,定期进行灭蚤处理;对患者要做到就地治疗,确保患者可以得到迅速及时救治。“三护”到人。要进行有效防护,人在野外活动或作业时,要穿长裤、长袖上衣,必要时穿高筒靴子或防蚤袜,在疫区、疫点处理过程中,强化疫情处理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要进行健康监护,对从事高危职业人员如放牧人员、灭鼠人员、野外作业人员和鼠疫疫源地内居民要每天进行健康监护,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进行报告;要进行看护,对出入疫点周围的人员,要进行必要的看护,防止人员在无有效防护下进入疫点区域进行防控工作,2019年以来,达茂旗发生的27起鼠间疫情,其中22起是由当地农牧民发现并报告,协助专业机构及时发现、及时处置了疫情,防止了疫情的扩散。
3.2.4 鼠疫患者易被误诊及跨地区就医我国已经基本控制了人间鼠疫,目前人间鼠疫的发生呈散发、突发状态。由于病例少,人们对鼠疫的认识和防控意识淡薄。2例人间病例的临床表现均无典型症状(发热多在38.0 ℃左右),加之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得基层医护人员容易误诊。由于当今交通十分便利,外出就医已经成为常态,人间鼠疫远距离传播风险日益增加[5-7]。如2019年苏尼特左旗的病例在当地感染鼠疫,因无法查到病因且病情恶化到北京市就医,产生鼠疫向大城市输入性传播风险。
3.3 鼠疫防控建议根据本轮动物及人间鼠疫疫情发生发展的过程,结合本地区鼠疫防控工作现状,笔者提出今后重点做好以下鼠疫防控措施:(1)加强疫情监测:不断完善监测方法,全面准确掌握主要宿主长爪沙鼠等野鼠密度、分布范围、染蚤率与蚤指数及宿主动物血清抗体变化,及时掌握监测与流行数据,提高风险评估与预测预警能力,早期预警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动物疫情或突发的人间疫情,及时处置降低波及人间的风险[8-11]。(2)规范疫情处置:严格按照鼠疫防控应急手册(2009年版)疫情处置各项要求,开展人间鼠疫和动物鼠疫的处置工作程序。在发生动物间鼠疫流行区域,严格执行网格化管理,疫情处置期间严禁人员进入直至疫情解除。适时组织医疗卫生人员对动物间鼠疫流行区内人群进行巡回检诊。(3)强化救治原则:对于鼠疫疫源地内不明原因发热等诊断不明的病例要采取“病人不动专家动”的形式。一旦出现人间鼠疫疫情,要坚决做到“五早一就”即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和就地治疗,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危害。(4)加大宣传教育:定期对鼠疫防控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发现动物鼠疫的专业技能。加大各大医疗机构、鼠疫疫源地卫生院及村医或防保人员鼠疫诊疗知识的培训。落实“首诊责任制”,严禁私自留诊或拒诊,不误诊、漏诊1例疑似患者。继续深化鼠疫疫源地群众“三不三要三护”鼠疫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尤其是如何做好针对人口密集的农区开展鼠疫宣传,是今后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的重点工作之一。(5)落实联防联控:加强部门协作协调联动,形成防控工作合力。完善区域及周边地区联防联控机制,及时交换信息和沟通,才能有的放矢积极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综上所述,以河谷低地为代表的特定生境内动物鼠疫连续不断流行的地方,有可能就是鼠疫的保存地点[1],疫源性必然长期存在。动物疫情流行史显示,基本上每间隔10年发生1次大的动物疫情,且流行持续5年左右。因此,今后几年内该区域内鼠疫将会处于散发的弱流行时期,应进一步加强鼠疫监测,及早阻断动物间鼠疫波及人间,从根本上控制人间鼠疫的发生[1]。
利益冲突 无
[1] |
俞东征. 鼠疫动物流行病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275-305. Yu DZ. Plague animal endemiology[M].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9: 275-305. |
[2] |
刘伯熙, 段然, 王浩珲, 等. 内蒙古自治区不同生态系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现状及流行风险简析[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2, 56(1): 9-14. Liu BX, Duan R, Wang HH, et al. Analysis on prevalence and epidemic risk of animal plague in different ecological plague foci in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J]. Chin J Prev Med, 2022, 56(1): 9-14. DOI:10.3760/cma.j.cn112150-20211101-01007 |
[3] |
丛显斌, 鞠成. 中国人间鼠疫[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99-301. Cong XB, Ju C. Human plague in China[M]. Beijing: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2018: 299-301. |
[4] |
宋志忠. 自然灾害发生与鼠疫的关系[J].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16, 35(5): 313-315. Song ZZ.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al disasters and plague[J]. Chin J Endemiol, 2016, 35(5): 313-315. DOI:10.3760/cma.j.issn.2095-4255.2016.05.001 |
[5] |
张亚楠, 赵钢, 范明慧, 等. 2010-2014年内蒙古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监测结果分析[J].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16, 35(5): 357-360. Zhang YN, Zhao G, Fan MH, et al. Analysis of monitoring results on animal plague in Meriones unguiculatus plague natural foci in Inner Mongolia from 2010 to 2014[J]. Chin J Endemiol, 2016, 35(5): 357-360. DOI:10.3760/cma.j.issn.2095-4255.2016.05.011 |
[6] |
崔百忠. 2001-2011年青海省人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J].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13, 32(5): 520-522. Cui BZ.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human plague from 2001 to 2011 in Qinghai province[J]. Chin J Endemiol, 2013, 32(5): 520-522. DOI:10.3760/cma.j.issn.2095-4255.2013.05.013 |
[7] |
王梅, 唐新元, 王祖郧. 青海省鼠疫远距离传播及其防控策略[J].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16, 35(5): 382-385. Wang M, Tang XY, Wang ZY. Long distance spreading of plague and control strategy in Qinghai province[J]. Chin J Endemiol, 2016, 35(5): 382-385. DOI:10.3760/cma.j.issn.2095-4255.2016.05.017 |
[8] |
丛显斌, 鞠成. 加强我国人间鼠疫防控策略的科学研究[J].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15, 34(4): 235-236. Cong XB, Ju C. Scientific research on strengthening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y of human plague in China[J]. Chin J Endemiol, 2015, 34(4): 235-236. DOI:10.3760/cma.j.issn.2095-4255.2015.04.001 |
[9] |
张芳, 李昊, 田洁, 等. 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现状分析[J]. 中国地方病防治, 2020, 35(3): 220-222. Zhang F, Li H, Tian J, et al.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natural foci of gerbil plague in Inner Mongolia plateau[J]. Chin J Ctrl Endem Dis, 2020, 35(3): 220-222. |
[10] |
孔进姣, 王鹏, 石丽媛. 1950-2018年云南省人间鼠疫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20, 39(8): 593-597. Kong JJ, Wang P, Shi LY.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human plague in Yunnan province from 1950 to 2018[J]. Chin J Endemiol, 2020, 39(8): 593-597. DOI:10.3760/cma.j.cn231583-20190807-00213 |
[11] |
胡艳红, 王姝懿, 李建云, 等. 内蒙古自治区2020年鼠疫监测调查与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22, 33(3): 418-425. Hu YH, Wang SY, Li JY, et al. Analysis of plague surveillance in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2020[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22, 33(3): 418-425.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22.03.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