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郭郁, 武庆锐, 刘美德, 刘园, 闫帅, 李若曦
- GUO Yu, WU Qing-rui, LIU Mei-de, LIU Yuan, YAN Shuai, LI Ruo-xi
- 北京市某大型农贸市场灭鼠毒饵筛选及灭鼠效果评价
- Palatability and deratization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of rodent baits in a large farmers' market in Beijing, China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22, 33(4): 521-524,535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22, 33(4): 521-524,535
- 10.11853/j.issn.1003.8280.2022.04.015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22-02-25
2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北京 100013
2 Beijing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Beijing 100013, China
鼠类是多种疾病的重要传播媒介[1-2],气候变化、人口流动、全球化、城市化等自然及社会经济因素均可驱动媒介生物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3]。北京市某大型农贸市场是首都交易规模最大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在全国同类市场中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很大的影响力。市场占地面积约1 120 000 m2,主要经营包括蔬菜、果品、肉类、水产、调料、粮油、副食、厨具、酒店用品、花卉等在内的十大类农副产品综合批发交易,是北京市“菜篮子”工程的重点龙头企业。因该农贸市场占地面积大,分布范围广,环境种类多样,食源丰富,鼠害防治工作难度大。鼠类通过交通工具从周围省份的自然疫源地进入首都的风险一直存在,而市场农副产品多来自河北省等周边省份,鼠类和疾病种类及环境条件与北京市情况相似,这无疑增加了北京市鼠类传播疾病的输入风险[4-6]。
为了科学、有效、精准地开展该农贸市场灭鼠防鼠工作,我们于2021年5月进行了鼠密度监测和灭鼠工作,以降低其鼠密度,减少相关媒介生物传染病发生的风险。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药品和器械0.5%溴敌隆母液和0.005%溴敌隆颗粒毒饵(广西隆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灭鼠毒饵盒和捕鼠夹。
1.1.2 毒饵制备0.5%溴敌隆母液(广西隆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售的玉米粒、生花生米、红薯和苹果等做饵料。1~3号毒饵,按1份母液和99份饵料的比例配制,红薯和苹果均切成1 cm方块。
1号毒饵:1份0.5%溴敌隆母液料+49.5份玉米粒+49.5份生花生米混合均匀。
2号毒饵:1份0.5%溴敌隆母液料+19.8份玉米粒+19.8份生花生米+39.6份红薯+19.8份苹果混合均匀。
3号毒饵:1份0.5%溴敌隆母液料+19.8份玉米粒+39.6份生花生米+19.8份红薯+19.8份苹果混合均匀。
4号毒饵:0.005%溴敌隆颗粒毒饵。
1.2 方法 1.2.1 鼠密度调查按照《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 鼠类》(GB/T27770-2011)要求[7],现场观察采用鼠迹法和夹夜法,对该农贸市场不同环境和场所进行灭鼠前鼠密度调查。
鼠迹法主要检查房间内鼠类活动留下的痕迹,发现有鼠洞、鼠粪、鼠道、鼠爪印、鼠咬痕等鼠活动痕迹的记为阳性点位。15 m2房间算1个标准房间,不足15 m2房间算1间,> 15 m2房间按15 m2 /间折算。发现有鼠洞、鼠粪、鼠道、鼠爪印、鼠咬痕等鼠活动痕迹的房间算阳性房间(阳性点位)。鼠迹阳性率(侵害率)=阳性房间数/检查的总房间数×100%。
夹夜法调查农贸市场各类环境的鼠密度和种群分布状况,采用统一的中号捕鼠夹和诱饵生花生米,根据环境状况将捕鼠夹布放在鼠道或疑似鼠出没处,每天傍晚(18:00前)布放完毕,第2天早晨(07:00前)查收捕鼠夹,记录处于正常布放状态的鼠夹,以及夹到鼠类或由于鼠类原因造成击发和诱饵丢失的鼠夹为有效鼠夹,查看并记录捕获鼠种状况。鼠密度(捕获率)=捕获鼠只数/有效夹数×100%。
1.2.2 现场毒饵适口性摄食试验在粮油禽蛋区、干果交易区、分拣配送区和垃圾周转区4个鼠害鼠患相对严重的区域,选择鼠道旁或疑似鼠出没处布放毒饵盒,每点每次足量称量1~4号毒饵各100 g,放入毒饵盒中,连续3 d夜间投放次日早晨检查称量,记录每种毒饵的消耗量,比较4种毒饵鼠取食的适口性。称量饵料消耗量点位共计48处。
1.2.3 灭鼠在投药灭鼠前,农贸市场管理部门彻底修补不合格防鼠设施,主要是通往下水道出口的篦子,清理院内杂物、废弃堆积物等,加大垃圾清扫和管理力度;各商户物品隔地离墙,摆放整齐,搞好室内卫生。
投药灭鼠时间选择在5月中旬进行,农贸市场选用现场试验适口取食率最高的3号毒饵统一投放。在市场所有业态环境中,室内在角落或隐蔽处,按15 m2投放2堆(100 g/堆)毒饵;室外沿建筑物墙根间隔15 m投放1个灭鼠毒饵盒,每个灭鼠毒饵盒内放入100 g毒饵。绿植或开阔场所有鼠洞的地方,选择距鼠洞1~2 m比较隐蔽地方布放1个毒饵盒,其中放入100 g毒饵。
1.2.4 灭鼠后鼠密度调查统一投放毒饵第25天,采用夹夜法进行鼠密度调查,计算灭鼠率(%)评价判定灭鼠效果。灭鼠率=(灭鼠前鼠密度-灭鼠后鼠密度)/灭鼠前鼠密度×100%。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对适口性差异性进行比较。根据鼠的摄食特点和数据初步分析,毒饵摄食率呈偏态分布,故通过秩和检验对毒饵适口性差异进行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灭鼠前鼠密度共调查1 250间房间(点位),发现有鼠活动的房间408间,农贸市场鼠侵害率为32.6%。共布放鼠夹1 200夹次,有效夹1 043夹次,捕获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264只,捕获率为25.3%,鼠密度较高的场所有垃圾周转区、干果交易区和粮油禽蛋区。见表 1。
2.2 毒饵适口性现场试验结果经过秩和检验对4种毒饵取食每日消耗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号、3号毒饵的摄食量与1号和4号毒饵的摄食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2=-4.159,Z1,3=-4.158,Z2,4=-4.168,Z3,4=-4.167,均P < 0.001),1号和4号毒饵的摄食量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Z=-3.367,P=0.001)。2号与3号毒饵的摄食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10,P=0.272)。通过毒饵适口性现场试验发现,2号和3号毒饵在不同场所环境中鼠取食消耗率明显高于1号和4号毒饵,且不同环境中3号毒饵略高于2号。见表 2。
2.3 现场灭鼠效果在农贸市场共投放毒饵1 996处。在投放毒饵3 d时发现有鼠死亡,之后25 d中,在农贸市场全部环境中查寻发现并捡拾收集死鼠共469只,现场鉴别鼠种均为褐家鼠(包括成鼠和幼鼠),捡拾收集的死鼠统一按医疗垃圾集中焚烧处理。
投药灭鼠25 d后,对农贸市场灭鼠前监测过鼠密度的同类环境,用同饵料采用夹夜法监测灭后环境鼠密度(表 3)。鼠密度下降显著,灭前平均鼠密度为25.3%,灭后为0.9%,灭鼠率达96.4%。
3 讨论对鼠类适口性的试验研究有助于选择适宜的毒饵以提高灭鼠率[8-9]。关于大型农贸市场鼠类适口性的现场试验研究较少。本文根据丰台区某农贸市场实际情况,开展有关研究和实践工作。
该农贸市场由于占地面积大,包含业态多样,无人清理的杂物、废弃堆积物等卫生死角较多,为鼠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市场内农副产品种类多样,遗撒丢弃的果蔬量大,鼠类的主要食源来自粮食与果蔬等农产品[10],这可能是研究中发现该农贸市场内鼠密度极高(其灭鼠前平均鼠密度达到25.3%)的原因。另外研究中还发现农贸市场中鼠类主要出现在粮油禽蛋区、干果交易区、分拣配送区和垃圾周转区4个区域,其灭前鼠密度分别为30.0%、40.3%、26.4%和69.0%,均高于灭前该农贸市场平均鼠密度。提示在对农贸市场进行鼠类控制时,要根据研究发现的鼠类栖息与密度分布特点,在投放药物灭鼠的同时,还要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大搞环境卫生,彻底清理环境中的杂物、废弃堆积物,及时清扫、收集、转运垃圾;并且按规范要求严格管理果蔬、粮油和食品,精准有效地消除农贸市场内鼠类的栖息场所与主要食物来源,从而为灭鼠防鼠工作提供环境保障。
灭鼠防鼠要结合实际。在对农贸市场灭鼠效果的观察中,首先对该农贸市场进行了灭前鼠密度监测、鼠种群结构与习性和不同环境鼠类分布及危害状况等调查,制定了适宜该农贸市场不同环境(场所)的灭鼠工作策略,如完善防鼠设施,搞好环境卫生,清除杂物,垃圾及时清运等。
灭鼠防鼠要科学严谨。在对农贸市场灭前鼠密度调查中,选择鼠密度较高的4个区域,先开展4种毒饵现场适口性试验,发现3号毒饵对鼠有较高的引诱力和较好的适口性,在有鼠活动的场所大面积统一投放了3号毒饵,获得了良好的灭鼠效果。
灭鼠防鼠要精准有效。在农贸市场开展灭鼠工作前,对农贸市场每个区域(环境)现场调查,除了开展鼠密度调查,还开展了鼠类食物来源、鼠类隐蔽场所以及防鼠设施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制订方案,分清职责,市场管理部门负责环境垃圾清运、废弃堆积物清理和防鼠设施的完善;农副产品各类商户大搞环境卫生,彻底清理卫生死角;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技术指导;有害生物防治公司科学合理投放毒饵,保证毒饵的覆盖率和到位率。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动群众,人人参与,实施以环境治理为主的鼠类综合治理,消除鼠类的隐蔽场所,断绝鼠类的食物来源,加强对鼠类可持续精准控制[11]。灭鼠防鼠工作一定要结合实际,选择符合现场鼠类取食率较高的保持一定水分和新鲜度的毒饵,实施科学严谨的防治方法,采用精准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把灭鼠防鼠工作做的更科学、更实效、更精准、更环保和更持续。
利益冲突 无
[1] |
高文, 黄钢, 马丽华, 等. 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在河北省鼠密度监测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7, 28(3): 265-268. Gao W, Huang G, Ma LH, et al. Application of 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ARIMA) model in information system for rodent surveillance in Hebei province[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17, 28(3): 265-268.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3.018 |
[2] |
Meerburg BG, Singleton GR, Kijlstra A. Rodent-borne diseases and their risks for public health[J]. Crit Rev Microbiol, 2009, 35(3): 221-270. DOI:10.1080/10408410902989837 |
[3] |
Liu QY, Gao Y. Vital surveillance: Reported vector-borne diseases-China, 2018[J]. China CDC Wkly, 2020, 2(14): 219-224. DOI:10.46234/ccdcw2020.057 |
[4] |
刘起勇. 气候变化对中国媒介生物传染病的影响及应对: 重大研究发现及未来研究建议[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21, 32(1): 1-11. Liu QY.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vector-borne diseases and related response strategies in China: Major research finding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21, 32(1): 1-11.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1.001 |
[5] |
白雪薇, 陈永明, 牛艳芬, 等.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分布特征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21, 32(3): 324-328. Bai XW, Chen YM, Niu YF, et 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lague epidemics in animals in natural plague foci of Hebei province, China[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21, 32(3): 324-328.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3.013 |
[6] |
Wang YM, Zhou L, Fan MG, et al. Outbreak reports: Isolated cases of plague-Inner Mongolia-Beijing, 2019[J]. China CDC Wkly, 2019, 1(1): 13-16. DOI:10.46234/ccdcw2019.005 |
[7]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27770-2011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鼠类[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2.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Quality Supervision,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tandardiz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 GB/T 27770-2011 Criteria for vector density control-Rodent[S]. Beijing: 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2012. (in Chinese) |
[8] |
黄金波, 柳付明, 潘孝猛, 等. 模拟现场快速评价家栖鼠毒饵适口性的应用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7, 28(5): 505-507. Huang JB, Liu FM, Pan XM, et al. The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a rapid evaluation on the palatability of poison baits to domestic rodents in a stimulated field[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17, 28(5): 505-507.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5.027 |
[9] |
刘阳, 张韶华, 梁焯南, 等. 广东省深圳市2017年褐家鼠对抗凝血杀鼠剂抗药性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8, 29(6): 617-620. Liu Y, Zhang SH, Liang ZN, et al. Study on resistance of commensal rats (Rattus norvegicus) to anticoagulant rodenticides in Shenzhen[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18, 29(6): 617-620.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6.016 |
[10] |
司晓艳, 白国辉, 宋利桃, 等. 内蒙古自治区人居环境2017-2019年鼠类监测数据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21, 32(5): 586-589. Si XY, Bai GH, Song LT, et al. An analysis of rodent surveillance data in human settlements of Inner Mongolia, China, in 2017-2019[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21, 32(5): 586-589.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5.015 |
[11] |
刘起勇. 2005-2020年我国媒介生物传染病报告病例: 流行趋势、防控挑战及应对策略[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22, 33(1): 1-7. Liu QY. Reported cases of vector-borne diseases in China, 2005-2020:Epidemic trend, challenges i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related coping strategies[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22, 33(1): 1-7.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22.01.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