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刘小波, 岳玉娟, 贾清臣, 赵宁, 郭玉红, 赵春春, 梁莹, 王君, 吴海霞, 刘起勇
- LIU Xiao-bo, YUE Yu-juan, JIA Qing-chen, ZHAO Ning, GUO Yu-hong, ZHAO Chun-chun, LIANG Ying, WANG Jun, WU Hai-xia, LIU Qi-yong
- 2020-2021年我国12省份媒介伊蚊生态学调查
- Ec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Aedes vector in 12 provinces of China in 2020-2021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22, 33(1): 8-15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22, 33(1): 8-15
- 10.11853/j.issn.1003.8280.2022.01.002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21-11-12
在全球化、城市化、气候变化[1]等多维因素的驱动下[2-3],我国登革热输入、传播及暴发风险日益增加,构成了严重的公共卫生风险[3-4],引起沉重的疾病和社会负担[5]。2019年我国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了登革热本地疫情,江西省[6-7]、重庆市[8]首次出现暴发,传播范围之广达到历史之最[9-10]。为进一步摸清我国不同登革热风险区媒介伊蚊季节消长规律及其对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11-12],为我国登革热风险评估、媒介伊蚊监测方案修改完善以及登革热等媒介伊蚊传播疾病的可持续控制提供科学依据,2019年10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启动了“登革热媒介伊蚊专项调查”项目。本文就专项调查中不同登革热风险区的媒介伊蚊季节消长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点选择12个项目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选择近年来出现登革热本地传播的县(区)及未出现登革热传播的县(区)均不少于3个。见表 1、图 1。
1.2 数据来源在上述调查点内,系统收集研究期内监测的媒介伊蚊幼蚊、成蚊常规监测数据。此外,如调查期内该省(自治区、直辖市)出现登革热本地传播疫情,收集当地首次出现本地传播地点的布雷图指数(BI)、诱蚊诱卵指数(MOI)和帐诱指数。
1.3 调查方法媒介伊蚊调查采用BI法、MOI法、双层叠帐法进行。
1.4 指标定义及计算利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媒介伊蚊密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t检验对Ⅰ类省份[广东、海南、广西、福建、云南和浙江省(自治区)]与其他类型省份[Ⅱ类(河南、江西、湖南、湖北省及重庆市)+Ⅲ类(山东省)]的BI、MOI和帐诱指数进行比较。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类型省份媒介伊蚊总密度研究发现,2020-2021年海南、浙江、湖南省平均BI > 10.00,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云南、河南和山东省BI > 5.00。2020-2021年,除广东、广西、云南、山东省(自治区)平均BI高于2017-2019三年的平均水平外,其他省份BI均低于这3年的平均水平。广西、广东、海南和山东省(自治区)MOI > 5.00。河南、湖北和山东省平均帐诱指数≥2.00只/(顶·h),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福建、湖南省(自治区)平均帐诱指数 > 1.00只/(顶·h)。见表 2。
由表 2可见,Ⅰ类省份与其他类型省份(Ⅱ类+Ⅲ类)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66,P > 0.05);Ⅰ类省份与其他类型省份(Ⅱ类+Ⅲ类)M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0,P > 0.05);Ⅰ类省份与其他类型省份(Ⅱ类+Ⅲ类)的成蚊帐诱指数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0.745,P > 0.05)。
2.2 不同省份媒介伊蚊密度季节消长 2.2.1 不同省份不同月份BI季节消长研究期内,海南、浙江、湖南省平均BI > 10.00,广西、云南、河南、山东省(自治区)平均BI > 5.00,其余省份平均BI < 5.00。具体来看,Ⅰ类省份中,海南省全年BI均 > 5.00;广西2020年5-10月BI > 5.00;浙江省2020年4-11月BI > 5.00;广东省5-6月及8-9月BI > 5.00;福建省5-10月BI > 5.00;云南省2020年6-11月BI > 5.00。Ⅱ类省份中,湖南省4-9月BI > 5.00;江西省5月BI > 5.00;河南、重庆、湖北省(直辖市)6-9月BI > 5.00。Ⅲ类省份中,山东省6-9月BI > 5.00。
BI季节消长研究发现,Ⅰ类省份中,广东省媒介伊蚊全年均有活动,BI自5月起升高,6-9月为高峰期。海南省媒介伊蚊全年活动,BI常年较高,5-10月为高峰期。广西媒介伊蚊1月出现,3月起逐渐升高,6-9月达高峰期,10月后下降。云南省媒介伊蚊全年活动,6-11月为高峰期。福建省媒介伊蚊3月出现,6-10月为高峰期。浙江省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3月出现,6-9月为高峰期,12月仍有活动。Ⅱ类省份中,河南省白纹伊蚊4月出现,7-9月为高峰期,12月未监测到。江西省白纹伊蚊4月出现,5-8月为高峰期,12月仍有活动。湖南省4-10月均有白纹伊蚊活动,7月为高峰期。重庆市白纹伊蚊4月出现,6-8月为高峰期,12月未监测到。湖北省白纹伊蚊3月出现,6-9月为高峰期,12月仍有活动。Ⅲ类省份中,山东省白纹伊蚊4月出现,7-8月为高峰期,12月未监测到。见表 3。
2.2.2 不同省份不同月份MOI季节消长研究期内,广东、海南、广西和山东省(自治区)平均MOI > 5.00。具体来看,Ⅰ类省份中,广东省4-11月,海南省1-2月和4-11月,广西5-8月和10月,福建省6、7、9月,浙江省7-10月MOI > 5.00。Ⅱ类省份中,湖南省7-8月、重庆市7月、湖北省7-9月MOI > 5.00。Ⅲ类省份中,山东省7-9月MOI > 5.00。
MOI季节消长研究发现,Ⅰ类省份中,广东省媒介伊蚊全年都有活动,MOI 2月升高,6-10月为高峰期,随后逐渐下降;海南省媒介伊蚊全年活动,MOI常年较高,5-11月为高峰期;广西5月起MOI逐渐升高,6-7月达高峰期,10月后逐渐下降;云南省媒介伊蚊3-12月活动,MOI常年较低;福建省媒介伊蚊3月出现,6-10月为高峰期;浙江省白纹伊蚊3月出现,7-9月为高峰期。Ⅱ类省份中,河南省白纹伊蚊4月出现,6-9月为高峰期,12月未监测到;江西省白纹伊蚊4月出现,8月为高峰期,12月仍有活动;湖南省白纹伊蚊4-10月均有活动,7-8月为高峰期;重庆市白纹伊蚊4月出现,6-8月为高峰期,12月未监测到;湖北省白纹伊蚊4月出现,6-9月为高峰期,11月仍有活动。Ⅲ类省份中,山东省白纹伊蚊4月出现,7-9月为高峰期,11月仍有活动。见表 4。
2.2.3 不同省份不同月份媒介伊蚊成蚊帐诱指数研究期内,河南、湖北和山东省媒介伊蚊成蚊帐诱指数≥2.00只/(顶·h),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福建和湖南省(自治区)媒介伊蚊成蚊帐诱指数均 > 1.00只/(顶·h)。
媒介伊蚊成蚊帐诱指数季节消长研究发现,Ⅰ类省份中,广东省媒介伊蚊成蚊全年活动,帐诱指数4月升高,6-10月为高峰期,随后逐渐下降;海南省媒介伊蚊全年活动,帐诱指数5-10月较高;广西帐诱指数4月起逐渐升高,6-10月达高峰期,随后逐渐下降;云南省媒介伊蚊常年活动,6-7月为高峰期;福建省媒介伊蚊3月出现,6-10月为高峰期;浙江省白纹伊蚊3月出现,帐诱指数年内均较低。Ⅱ类省份中,河南省白纹伊蚊成蚊5月出现,6-10月为高峰期,11月仍有活动;江西省白纹伊蚊4月出现,帐诱指数年内均较低;湖南省4-10月均有白纹伊蚊活动,6-8月为高峰期;重庆市白纹伊蚊4月出现,6-9月为高峰期,12月未监测到;湖北省白纹伊蚊3月出现,6-10月为高峰期,11月仍有活动。Ⅲ类省份中,山东省白纹伊蚊成蚊5月出现,7-9月为高峰期,11月未监测到。见表 5。
2.3 代表省份媒介伊蚊应急监测结果2020年度我国3个Ⅰ类省(自治区)的5个市出现了登革热本地病例,包括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中山市三角镇、佛山市顺德区、广西岑溪市梧州市和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瑞丽市。
调查发现,中山市三角镇、梧州市岑溪市、德宏州瑞丽市登革热暴发期间媒介伊蚊平均BI均 > 10.00,达到登革热暴发风险;广州市荔湾区和佛山市顺德区平均BI均 > 5.00,达到登革热传播风险。5个市的平均MOI均未达到5.00。梧州市岑溪市帐诱指数达到2.11只/(顶·h)。见表 6。
3 讨论本研究发现,2019年我国出现登革热本地病例的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2020-2021年整体媒介伊蚊密度仍处于较高水平,但也存在空间异质性。其中,海南、浙江、湖南省BI达到登革热暴发阈值(BI≥10.00),广西、云南、河南、山东省(自治区)BI达到登革热传播阈值(BI或MOI≥5.00);成蚊密度调查也显示,河南、湖北、山东省平均帐诱指数均≥2.00只/(顶·h),并且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福建和湖南省(自治区)平均帐诱指数均 > 1.00只/(顶·h)。值得关注的是,2020-2021年广东、广西、云南、山东4省(自治区)平均BI均高于既往3年(2017-2019年)的平均水平,且河南、山东等北方省份媒介伊蚊密度较高,与既往监测结果趋于一致[13],需持续做好媒介伊蚊传播疾病的风险评估,为媒介伊蚊传播疾病的科学防控奠定基础。
BI季节消长趋势分析发现,不同地区观察到媒介伊蚊幼蚊起始活动时间各异,广东、海南、云南省(边境地区)全年可监测到媒介伊蚊幼蚊,广西、福建、浙江、湖北省(自治区)3月起可监测到白纹伊蚊幼蚊,重庆、江西、湖南、河南和山东省(直辖市)4月起可监测到白纹伊蚊幼蚊活动。此外,不同省份观察到媒介伊蚊幼蚊年内最后活动的时间也不尽相同,其中,Ⅰ类省份、江西、湖北省12月,山东和河南省及重庆市11月,湖南省10月之后是否仍有媒介伊蚊幼蚊活动需进一步调查。
MOI调查结果发现,不同地区观察到媒介伊蚊幼蚊起始活动时间不同,广东、海南省全年可监测到媒介伊蚊幼蚊,云南省3月起可监测到媒介伊蚊幼蚊(同BI监测结果存在差异),福建、浙江省3月起可监测到白纹伊蚊幼蚊,河南、江西、湖南、重庆、湖北、山东等省(自治区、直辖市)4月起可监测到白纹伊蚊幼蚊。根据既往监测资料[14],云南省边境州(市)常年可观察到媒介伊蚊活动,但本次MOI法调查3月起才监测到媒介伊蚊活动,可能受诱蚊诱卵器布放数量相对较少、位置代表性相对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此外,不同省份监测不到媒介伊蚊幼蚊活动的时间也存在差异,与BI法监测结果略有不同的是,湖北省12月份MOI法即未监测到媒介伊蚊活动。
BI和MOI法是当前我国监测媒介伊蚊幼蚊密度的2种最常用方法,广泛用于登革热风险评估和预测预警[15-16]。本研究发现,BI和MOI在云南、广西、湖北省(自治区)有一定的相关性,与黄坤等[17]研究结果一致。
双层叠帐法调查显示,不同地区媒介伊蚊成蚊起始活动时间不同,广东、海南和云南省全年均观察到媒介伊蚊成蚊活动,广西、福建、浙江和湖北省(自治区)3月起可监测到媒介伊蚊成蚊,江西和湖南省及重庆市4月起可监测到媒介伊蚊成蚊,山东和河南省5月起可监测到媒介伊蚊成蚊。此外,不同省份媒介伊蚊成蚊消失时间也存在差异,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和福建省(自治区)12月,河南、重庆和湖北省(直辖市)11月,江西、湖南和山东省10月仍可监测到媒介伊蚊成蚊活动。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媒介伊蚊监测指南》[中疾控传防发2014(360号)],当前我国媒介伊蚊监测时间与频率不同,Ⅰ类省份在登革热高风险区域的蚊虫活动季节开展监测(每月2次,间隔10~15 d),Ⅱ类省份5-10月开展监测(每月1次),Ⅲ类省份6-9月开展监测(每月1次)。根据当前登革热流行形势与防控需求,结合本次专项调查研究结果,可考虑修改监测起止时间,建议出现登革热本地发生的12省份(自治区、直辖市)媒介伊蚊监测起止时间如下:全年监测省份为广东、海南、云南省(边境地区),2-12月监测省份为广西、福建、浙江和湖北省(自治区),3-12月监测省份为重庆、湖南、江西、河南和山东省(直辖市)。专项调查研究结果为我国《媒介伊蚊监测指南》等技术方案的修订和完善增加了科学证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防控背景下媒介伊蚊传播疾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加强媒介伊蚊监测十分必要。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起我国采取了强有力的管控措施加强了出入境人员管理,导致人群流动大幅减少。即便如此,2020年在我国的广西、云南、海南和广东省(自治区)等地也发生了登革热本地病例,特别是广西梧州市岑溪市和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还发生了登革热本地暴发。应急监测结果显示[18],发生登革热暴发和本地病例的市媒介伊蚊BI均 > 5.00,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广西梧州市岑溪市及广东省中山市三角镇BI > 10.00;除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本地登革热暴发与媒介效能相对较高的埃及伊蚊(Ae. aegypti)分布有关外,其他2个地区本地登革热暴发均由白纹伊蚊引起。此外,广西岑溪市帐诱指数 > 2.00只/(顶·h),反映出BI和帐诱指数依然是当前较为敏感的媒介伊蚊监测指标,对登革热风险评估十分重要。但是,上述5个市登革热本地疫情出现期间MOI均未超过5.00,可能与登革热疫情处置后极大地降低了当地的媒介伊蚊成蚊密度,最终导致MOI降低有关。
综上所述,本研究较为系统地分析了2020-2021年我国出现登革热本地疫情的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媒介伊蚊生态学调查研究结果,不仅可为我国以登革热为代表的媒介伊蚊传播疾病可持续控制提供依据,也可为我国媒介伊蚊监测控制技术方案的修订和完善提供研究证据。
志谢 本研究得到12个项目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各级卫生健康委员会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大力支持,特此志谢利益冲突 无
[1] |
Li CL, Lu YM, Liu JN, et al. Climate change and dengue fever transmission in China: Evidences and challenges[J]. Sci Total Environ, 2018, 622-623: 493-501. DOI:10.1016/j.scitotenv.2017.11.326 |
[2] |
Gao PJ, Pilot E, Rehbock C, et al.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and its impacts on dengue dynamics in China: A systematic review[J]. PLoS Negl Trop Dis, 2021, 15(10): e0009879. DOI:10.1371/journal.pntd.0009879 |
[3] |
Liu XB, Liu KK, Yue YJ, et al. Determination of factors affecting dengue occurrence in representative areas of China: A principal component regression analysis[J]. Front Public Health, 2021, 8: 603872. DOI:10.3389/fpubh.2020.603872 |
[4] |
Chen B, Liu QY. Dengue fever in China[J]. Lancet, 2015, 385(9978): 1621-1622. DOI:10.1016/S0140-6736(15)60793-0 |
[5] |
徐朦, 刘小波, 宋秀平, 等. 基于伤残调整寿命年的2010-2019年中国登革热疾病负担评估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20, 31(5): 509-512. Xu M, Liu XB, Song XP, et al. Assessment research on the disease burden of dengue fever in China from 2010 to 2019 based on 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20, 31(5): 509-512.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20.05.001 |
[6] |
杨富强, 夏光辉, 曾志笠, 等. 2019年江西省新干县一起登革热暴发疫情调查分析[J]. 应用预防医学, 2021, 27(1): 79-82. Yang FQ, Xia GH, Zeng ZL, et al.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an outbreak of dengue fever in Xin'gan county, Jiangxi province in 2019[J]. Appl Prev Med, 2021, 27(1): 79-82. DOI:10.3969/j.issn.1673-758X.2021.01.028 |
[7] |
陈宏义, 张怡, 艾静文, 等. 2019年江西省登革热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J].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19, 37(11): 641-645. Chen HY, Zhang Y, Ai JW, et al. 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dengue fever outbreak in Jiangxi province in 2019[J]. Chin J Infect Dis, 2019, 37(11): 641-645. DOI:10.3760/cma.j.issn.1000-6680.2019.11.001 |
[8] |
罗超, 陈琼, 谭仕碧, 等. 重庆市万州区2019年登革热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及相关因素[J]. 中国热带医学, 2021, 21(7): 654-657, 662. Luo C, Chen Q, Tan SB, et al.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of dengue fever in Wanzhou, Chongqing, 2019[J]. China Trop Med, 2021, 21(7): 654-657, 662. DOI:10.13604/j.cnki.46-1064/r.2021.07.08 |
[9] |
刘起勇. 我国登革热流行新趋势、防控挑战及策略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20, 31(1): 1-6. Liu QY. Dengue fever in China: new epidemical trend, 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20, 31(1): 1-6.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20.01.001 |
[10] |
余向华, 陈坤. 蚊媒传染病监测研究进展[J]. 浙江预防医学, 2007, 19(4): 59-61. Yu XH, Chen K. Research progress on surveillance of mosquito-borne diseases[J]. Zhejiang J Prev Med, 2007, 19(4): 59-61. DOI:10.3969/j.issn.1007-0931.2007.04.039 |
[11] |
Li YJ, Zhou GF, Zhong DB, et al. Widespread multiple insecticide resistance in the major dengue vector Aedes albopictus in Hainan province, China[J]. Pest Manage Sci, 2021, 77(4): 1945-1953. DOI:10.1002/ps.6222 |
[12] |
Su XH, Guo YJ, Deng JL, et al. Fast emerging insecticide resistance in Aedes albopictus in Guangzhou, China: Alarm to the dengue epidemic[J]. PLoS Negl Trop Dis, 2019, 13(9): e0007665. DOI:10.1371/journal.pntd.0007665 |
[13] |
刘小波, 吴海霞, 郭玉红, 等. 2019年全国媒介伊蚊监测报告[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20, 31(4): 401-406. Liu XB, Wu HX, Guo YH, et al. Annual report on Aedes vector surveillance in China, 2019[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20, 31(4): 401-406.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20.04.004 |
[14] |
刘永华, 尹小雄, 张海林, 等. 云南省德宏州2013-2019年登革热流行特征及媒介伊蚊监测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21, 32(2): 173-180. Liu YH, Yin XX, Zhang HL, et al.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engue fever and monitoring of Aedes vector mosquitoes in Dehong Dai and Jingpo Autonomous Prefecture of Yunnan province, China, 2013-2019[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21, 32(2): 173-180.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2.011 |
[15] |
Liu XB, Liu QY. Aedes surveillance and risk warnings for dengue-China, 2016-2019[J]. China CDC Weekly, 2020, 2(24): 431-437. DOI:10.46234/ccdcw2020.111 |
[16] |
黄坤, 孙文锴, 郭玉红, 等. 中国南方5省媒介伊蚊幼蚊密度回归模型的建立与预测研究[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9, 25(6): 549-554. Huang K, Sun WK, Guo YH, et al. Establishment and prediction of regression models of Aedes larvae density in five provinces of the southern China[J]. Chin J Hyg Insect Equip, 2019, 25(6): 549-554. |
[17] |
黄坤, 郭玉红, 吴海霞, 等. 我国重点省份媒介伊蚊幼蚊密度指数相关性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9, 30(4): 395-399. Huang K, Guo YH, Wu HX, et al. A study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ensity indices of Aedes vector larvae in key provinces of China[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19, 30(4): 395-399.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9.04.009 |
[18] |
马敏, 徐明, 易波, 等. 登革热暴发后媒介伊蚊的应急监测[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9, 30(4): 374-378. Ma M, Xu M, Yi B, et al. Emergency surveillance of vector Aedes after a dengue outbreak[J]. Chin J Vector Biol Control, 2019, 30(4): 374-378.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9.04.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