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乌鲁木齐 830054
2. College of Geography Science and Tourism,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54, China
自古以来,新疆作为中国向西开放的窗口和通道,与中亚区域都有着密切的经贸往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亚欧大陆桥的贯通,新疆在中国向西对外开放格局中不仅“通道”和“窗口”作用更加突出,而且经贸合作发展迅速,新疆与中亚各国的贸易日益扩大。新疆与中亚的地缘关系有助于营造中国与中亚贸易的国际环境,中亚是中国的重要邻邦,是中国周边合作的重点地区,更是中国提升安全与能源保障的重要地缘战略依托。在“一带一路”的新历史机遇面前,新疆应抓住机遇,通过加快互联互通、大通关和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扩大开放,发挥比较优势,强化对外经贸合作,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可以起到提高或增加生产要素投入的质量和数量、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创新,从而促进地区的经济增长[1]。
国外关于中亚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贸易便利化、贸易潜力、贸易发展与安全、贸易基础设施等方面。Mazhikeyev等[2]研究发现,中亚5国中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贸易环境较开放,通过比较优势转变从而降低贸易成本来获取贸易额的增长,而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相对较封闭,主要通过国际自然资源价格上涨等提升其贸易额。Contessi[3]认为近年来东亚国家成为中亚主要的亚洲合作伙伴,亚洲国家也同样向中亚在寻找能源和新市场,自90年代以来中亚与亚洲国家贸易额一直稳步增长,甚至超过西方国家。Peyrouse[4]研究发现从中亚国家独立20年以来,中国已成为其主要的贸易合作伙伴之一。Raballand和Andrésy[5]认为中国与中亚贸易量的迅速扩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影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浙商在疆投资占贸易增长的较大份额,其中中亚80%~90%的消费品从新疆进口,新疆在其中具有特殊地位。
国内关于中国与中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缘政治[6-8]、能源合作[9-10]和贸易合作[11-16]等方面。张杰和袁野[6]指出中亚的地缘政治意义十分重要,中国的中亚地缘战略主要包括打击“三股势力”的边疆安全战略、力争大国在中亚地区维持政治格局平衡的地缘均势战略和确保中亚稳定、可持续的油气资源供给这3个层面。赵亚博和方创琳[9]以中国与中亚地区的油气资源合作开发为载体,研究双方在油气资源合作开发方面的基础、现状、模式及前景。贸易合作主要贸易互补性[11-14]和对双方贸易问题[13, 15-16]的研究。公丕萍等[11]利用贸易强度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出口集中指数等阐明双方贸易强度不断提升,且贸易互补性增强,同时中亚出口产品种类明显增加。杨立卓等[14]发现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间和产业内的贸易互补性都较强,贸易潜力大。凌激[13]通过对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研究发现双方在能源、技术以及一些非资源领域的合作取得显著的进展,但基于中亚各国经济结构、开放程度等问题,双方在合作进程中依旧面临资金不足、外部竞争、中亚政局不稳等挑战。保建云[15]从实证角度阐明中国与中亚各国进出口贸易的不平衡性与波动性特点显著,不利于双边与多边贸易的平稳与持续发展。毕燕茹和师博[16]通过实证表明中国与中亚5国有较大的贸易潜力,但作为区域内唯一制度框架——上海合作组织,其经贸安排对促进双方经贸合作影响并不显著。
新疆与中亚5国的贸易发展问题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从发展战略、合作现状、存在问题、解决对策等方面所进行的研究。虽然双方的经济合作领域不断发展、层次不断提高、产业合作有所加强、合作路径不断拓宽,但总体上仍属于初级阶段,经济合作还存在诸多的问题[17-18]。王海燕[19]将新疆定位为中国与中亚的商品、物资聚居区、重要资源的集散区和加工制造业的后发区以及亚欧腹地的交通枢纽、服务和文化交流中心。任华[20]通过定性及简单的定量分析,证明自20世纪80年代至2005年间,新疆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地位不断增强、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贸易方式日益多元化和规范化。李钦和许云霞[21]利用贸易结合度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发现中国新疆与中亚5国之间存在紧密的贸易联系,其原因在于双方存在显著的贸易互补性。双方在贸易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朱金鹤和崔登峰[22]提出新疆与中亚各国贸易中存在体制与制度、基础设施、产业结构与合作、双边贸易发展不平衡、贸易交易成本居高不下等障碍。另外王圳和申金升[23]指出新疆与中亚国家边贸秩序混乱、经济技术合作明显滞后、领域狭窄、缺乏整体性和长期性战略。
总的来看,上述研究从不同专业和角度对中国(新疆)与中亚的经贸合作进行分析,但大多是对贸易现状的描述,对于内部深层次的机制尚待进一步挖掘。另外,新疆与中亚贸易发展的进程和特点并没有得到充分揭示。本文对新疆与中亚2005—2014年10年间对外贸易发展变化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双方在时间尺度上贸易额、贸易结合度、贸易平衡及贸易发展环境的动态变化,为新疆与中亚5国进一步的经贸合作和“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1 研究区域研究区包括中国新疆和中亚5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是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与中亚5国中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3国接壤,边境线达3288km,临近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2014年,新疆土地总面积166万km2,总人口2298万,GDP为1510亿美元,人均GDP为6617美元,对外贸易总额277亿美元,占GDP的18.33%。2014年新疆贸易伙伴国达199个,其中新疆与亚洲、欧洲国家贸易额较大,分别占到新疆对外贸易总额的79.19%和12.94%。新疆主要进口贸易国为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分别占新疆进口贸易总额的37.17%、32.05%和6.33%,主要出口贸易国为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分别占新疆出口贸易总额的37.42%、17.29%和8.52%。
中亚5国地处亚欧大陆的中心地带,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沟通亚欧大陆之间的必经之路。2014年,5国国土总面积400万km2,总人口6749万人,自独立以来经济发展迅速,2014年5国GDP总量达3451亿美元,其中哈萨克斯坦占63.14%,人均GDP为5114美元,对外贸易总额1884亿美元,占GDP的54.59%。哈萨克斯坦仍是中亚5国中对外贸易额最高的国家,2014年其对外贸易总额为1208亿美元,占中亚外贸总额的64.08%,其贸易伙伴众多,分布在6大洲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的出口贸易伙伴国及出口占比为意大利(22.0%)、中国(13.5%)、荷兰(12.0%),主要进口贸易伙伴国为中国(27.7%)、德国(8.7%)、美国(7.4%)。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本文所有数据来源于2006—2015年《新疆统计年鉴》,2006—2015年间《中国统计年鉴》,乌鲁木齐海关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及世界银行数据库。
2.2 研究方法贸易结合度指数(trade intensity index,TII)由Brown提出并由Kojima等完善,一般用于衡量两国在贸易方面的相互依赖程度[24-25]。具体公式如下
$ \text{TI}{{\text{I}}_{ij~}}=({{X}_{ij~}}/\text{ }{{X}_{i}})\text{ }/\text{ }({{M}_{\text{w}j~}}/\text{ }{{M}_{\text{w}}}), $ | (1) |
式中:Xij为i国向j国出口额;Xi为i国出口总额;Mwj为j国的进口额;Mw为世界进口总额。公式表明,与j国的进口总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率相比,i国对j国的出口占i国的出口总额的比率究竟多大。如果TIIij≥1,说明i国和j国在贸易上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贸易依存度较高;如果TIIij<1,则说明i国和j国在贸易上关系较为疏远。
3 新疆与中亚国家贸易发展变化 3.1 新疆与中亚国家贸易额的变化近年来,新疆与中亚国家贸易额逐年提升(图 1)。2005—2014年10年间,新疆与中亚对外贸易总额从60.14亿美元增加到171.36亿美元,增长1.85倍,年增长率为12.34%。其中,2005—2008年为双方外贸的快速增长阶段,主要受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双方贸易额急速下降,之后世界经济逐渐复苏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双方贸易额开始快速回升;2014年,由于新疆从中亚主要进口的能源、矿产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降和中亚国家货币贬值、经济增长放缓、外需低迷等因素的影响,双方贸易额出现小幅回落。
![]() |
Download:
|
图 1 中国(新疆)对中亚进出口贸易额及新疆占比 Fig. 1 The trade volume of import and export of China with the five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and the trade volume of Xinjiang |
新疆与中亚5国的贸易额均在不断增长。2005—2014年,新疆与哈萨克斯坦贸易额从50.16亿美元上升到101.30亿美元,增长1.02倍;新疆与吉尔吉斯斯坦贸易总额增长4.49倍,年均增长率达20.82%,其中2014年贸易总额为40.98亿美元;塔吉克斯坦是中亚5国中与新疆贸易额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2005年新疆与塔吉克斯坦的贸易总额仅0.99亿美元,2014年增长到20.11亿美元,其间增长19.31倍,年均增长率达39.69%;新疆对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贸易发展规模相对较小,贸易额比重占新疆对外贸易的2.76%和0.48%。研究发现,新疆与中亚5国间贸易量存在较大的差异。究其原因,哈萨克斯坦成为新疆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一是得益于中哈高层领导的不断沟通,为双方外贸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二是哈国独立后政治、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三是双方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近年中国(新疆)与哈国铁路、公路、航空、管道运输全面发展,相继开通的渝新欧、蓉欧快铁、中国—中亚铁路货运等班列贯通新疆与哈国,新疆111条国际运输线路中72条通往哈国等。吉国和塔国国内动乱加之主要为农业国,导致经济实力较弱,但由于两国关税低、出口商品配额限制少和均与新疆有便利的交通优势,分别为新疆第2和第4大贸易国。乌国和土国与新疆没有建立起统一的过境运输和结算体系,运输费用较高是阻碍双方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
新疆与中亚的贸易额虽然在不断增长,但增长速度远远小于中国与中亚的贸易,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中,新疆所占份额越来越少。10年间,中国对中亚国家的贸易额呈波动上升趋势,2005年中国对中亚5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87.27亿美元,2014年达450.12亿美元,其间增长4.16倍,年均增长率为20.00%,新疆与中亚对外贸易总额从60.14亿美元增长到171.36亿美元,增长1.85倍,年增长率为12.34%。新疆在全国对中亚贸易中比例逐年下降,2005年,新疆占全国对中亚进出口贸易总额的68.91%,到2014年,新疆占比下降到38.10%,以平均每年6.81%的幅度下降,降低近31个百分点。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内地省份在逐渐抢占中亚市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交通运输成本的降低为其提供了便利。
3.2 新疆与中亚国家贸易结合度的变化新疆与中亚5国有较高的贸易结合度。2014年,新疆与吉尔吉斯斯坦贸易结合度指数最高,达488.22,其次是塔吉克斯坦为321.15,居第3位的是哈萨克斯坦,贸易结合度指数为146.75,是新疆贸易上最为密切的3个国家,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分别达24.60和8.71,远高出新疆的其他贸易国;从时间尺度上看,2005—2014年10年间,新疆与中亚5国的贸易结合度指数均远大于1,双方在贸易上始终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中亚5国已成为新疆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图 2)。
![]() |
Download:
|
图 2 2014年新疆与主要进出口贸易国贸易结合度指数 Fig. 2 The trade intensity indexes of Xinjiang and its major trading countries in 2014 |
10年间新疆与中亚国家的贸易依赖程度在不断下降(表 1)。新疆与吉尔吉斯斯坦的贸易结合度指数下降幅度最大,2008—2014年7年间下降66%,年均降幅为19.43%,与哈萨克斯坦也在不断下降,10年间下降39%。新疆与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贸易结合度指数10年间无明显变化,仅与塔吉克斯坦结合度上升,10年间上升2.47倍。笔者认为造成新疆与中亚国家贸易结合度逐渐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新疆的贸易伙伴逐渐增多,2005年,与新疆合作的国家和地区约有157个,到2014年已增加到199个,二是新疆与多数合作区域贸易额不断增加,10年间与亚洲国家经贸总额增长25倍,与非洲和大洋洲分别增长12倍和7倍。虽然新疆与中亚国家贸易额显著增长,但增长速度远不如新疆与世界贸易总额的增长速度。
![]() |
表 1 2005—2014年新疆与中亚5国贸易结合度指数 Table 1 The trade intensity indexes of Xinjiang and the five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from 2005 to 2014 |
新疆与中亚国家存在较大的贸易顺差,且从2005年到2014年顺差在不断加大(图 3)。10年间,新疆对中亚的出口贸易额从38.32亿美元增加到154.78亿美元,增长3.04倍,年平均增幅达16.7%,而新疆对中亚的进口贸易额从2005年的21.81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43.18亿美元(2014年受世界能源价格下跌的影响,新疆对中亚进口贸易额仅16.58亿美元),增长0.98倍,年平均增幅达7.88%,远低于出口贸易的增长规模和速度。进、出口贸易变化的差异导致新疆与中亚国家的贸易顺差持续扩大,10年间,新疆对中亚的贸易顺差增长5.30倍,2014年顺差达138.20亿美元。顺差较大主要是因为中亚五国没有或者少有高附加值的商品出口,出口商品仅限于燃料能源产品、棉花和金属等初级产品上,经济上的互补性较差;顺差扩大主要由于新疆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提升,使得对中亚出口结构从初级产品向制成品转化,出口额不断增加。
![]() |
Download:
|
图 3 2005—2014年新疆与中亚5国贸易进出口差额 Fig. 3 The trade balances between Xinjiang and the five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from 2005 to 2014 |
新疆与中亚国家中贸易顺差最大的是哈萨克斯坦,从10.68亿美元增加到74.46亿美元,增长近6倍,主要因为新疆对哈国大量出口纺织品、鞋帽及装饰品等轻工产品,而近年主要进口哈国的矿物产品、金属及其制品等的贸易额不断减少。顺差增长速度最快的是塔吉克斯坦,2005年双方贸易顺差较小,仅0.81亿美元,2014年增加到19.91亿美元,10年间增长23.57倍。新疆与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贸易顺差相对较小,但也在持续扩大,2014年与两国的顺差分别为1.27和2.34亿美元。新疆仅与乌兹别克斯坦存在贸易逆差,但差额较小,从2013年开始出现顺差,且顺差不断增大。
3.4 新疆的贸易发展环境新疆贸易发展环境较中亚国家好,特别是海关进出口成本、进出口周期以及进出口效率(表 2)。
![]() |
表 2 2014年中国及中亚各国海关进出口成本及时间 Table 2 The prime cost and turnaround time of import and export in China and the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in 2014 |
首先,中国(新疆)进出口成本(成本以对20英尺货柜征收的美元费用计量)较中亚国家低。2014年,新疆进口成本为800美元,仅为中亚国家的1/9,中亚国家平均进口成本达7092美元,其中,新疆是进口成本最高国家塔吉克斯坦的1/13.3,但也仅占5国中进口成本最低国哈萨克斯坦的1/6.5。新疆出口成本也较低,2014年为823美元,不到中亚出口成本的1/7,分别占中亚出口成本最高和最低国家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1/11.0和1/5.8。
其次,中国(新疆)进出口周期较中亚国家短。2014年,新疆进口周转时间为24d,不到中亚国家的1/3,平均少55d,其中,新疆比进口周转时间最长的乌兹别克斯坦少80d,比最短的哈萨克斯坦少43d,分别占两国的1/4.3和1/2.8。新疆出口周转时间为21d,远少于中亚国家的平均46d,比哈、塔、吉、乌四国分别少58、50、42和33d。
再次,中国(新疆)进出口效率较中亚国家高。目前,国际上常使用进出口货物所需的各类文件数来衡量一国海关效率的高低,文件是指在双方已达成协议并签署合同的前提下,政府各部、海关当局、港口和集装箱码头管理部门、卫生和技术监管机构以及银行所要求的清关文件。中国海关进出口货物所需的各类文件少,海关手续效率明显高于中亚国家。2014年,新疆进口文件数为5份,平均比中亚国家少7份;出口文件数为8份,平均少2份。世界经济论坛在各国海关手续效率评价中提出海关手续负担,其用于衡量企业高管对其所在国海关手续的效率的看法。打分范围为1~7,分数越高表示效率越高,最低分1表示海关手续效率极低,而最高分7表示海关手续效率极高。中国海关手续负担数值最高,2014年达4.3,远高于中亚国家的平均值3.63。
近年来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的贸易发展环境在日趋转好(图 4)。2005—2014年10年间,双方进出口周转时间在不断减少,新疆进口周转时间由26d减少到24d,乌兹别克斯坦减少最多,从117d减少到104d,减少13d,哈萨克斯坦次之,减少9d。出口周转时间新疆减少2d,乌、哈、吉3国分别减少25、10、1d。双方进出口文件数量也在不断减少,进口文件数新疆从6份减到5份,吉尔吉斯斯坦减少6份,进口文件数以每年4.96%的速度下降,乌兹别克斯坦也由15份减少到13份。10年间,新疆出口文件数没有变化,中亚国家吉、乌、哈3国分别减少6、2和1份。
![]() |
Download:
|
图 4 2005—2014年中国(新疆)与中亚5国进出口文件数及时间 Fig. 4 The number of files and the time of import and export in China (Xinjiang) and the five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from 2005 to 2014 |
通过对中国(新疆)与中亚贸易的贸易额、贸易依存度、贸易差额及贸易发展环境的研究,发现双方贸易有待进一步优化,应注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1) 加强新疆加工贸易的发展,提高进口原料的消化能力。新疆积极引进中国东部地区的先进技术,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弥补中亚国家巨大的进口需求,提升双方贸易结合度。提高新疆进口原料的深加工能力,在现有石油、化工、轻工业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不断延长产业链,加快进口原料由原有的转口贸易为落地加工生产。
2) 加强新疆从中亚国家的进口工作,平衡双方贸易差额。要有针对性地组织中亚商品展销活动,探讨与中亚签署长期贸易协议的可能性,从制度上推动自中亚国家进口,把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机会,扩大能源资源等进口,充分发挥中国亚欧博览会等各类国际展会平台作用。
3) 积极推进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依托上海合作组织,就贸易便利化问题进行探讨并做出适当规划,扫除关税、非关税壁垒、市场进入等贸易方面的障碍,鼓励和保护中国企业到中亚国家投资,扩大进出口商品的互惠种类与程度[26]。国家层面上,敦促中亚国家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其口岸通关效率,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关检合作“三个一”和无纸化通关改革,以降低贸易成本、提高区域经济合作的速度和质量,实现上合组织所提出的在2020年之前建成自由贸易区的目标。
5 结论与讨论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中国同沿线各国经贸关系日益密切,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发挥着“枢纽”的作用。研究新疆与中亚对外贸易的发展变化,对于新疆未来经济发展及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同时,对于推动国家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和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通过初步分析和总结,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 新疆与中亚国家贸易额逐年提升,但贸易中新疆在全国的优势地位逐渐下降。新疆与中亚贸易额增长速度远远小于中国内地同中亚,新疆所占份额越来越少,逐渐承接着中国内地与中亚贸易的中转作用,这种中转贸易很容易演变成一种通道作用;
2) 中亚5国已成为新疆最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国,但近年新疆对中亚市场依赖性不断减弱,使新疆在双边合作中具有更多的主导权。随着双方政治互信和睦邻友好的加深,未来双方的贸易联系将更加密切,贸易前景也将更加广阔;
3) 新疆与中亚存在较大的贸易顺差,主要因为中亚5国没有或者少有高附加值的商品出口,经济上的互补性较差;
4) 近10年新疆与中亚贸易环境日趋转好,双方贸易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新疆加大加工贸易和进口工作,双方逐步推进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发挥新疆地缘优势,逐步形成区域合作。
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对相邻国家贸易依赖程度高和外贸环境日趋好转是中国边境地区外贸发展的共有趋势,贸易严重失衡是中国(新疆)外贸中表现出的最明显特征,与中亚严重的贸易顺差将会降低其与新疆的合作热情,产生贸易摩擦等问题。中国在与世界的贸易中也同样存在较大的贸易顺差,这不仅来源于国际分工的影响,同时也受国内各省实际因素的影响,这将是下一步关于新疆与中亚经贸合作研究的重点。
[1] |
徐春秀. 新疆与中亚国家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J]. 世界地理研究, 1995(1): 63-67. |
[2] |
Mazhikeyev A, Edwards T H, Rizov M. Openness and isolation: the trade performance of the former Soviet Central Asian countries[J].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2015, 24(6): 935-947. Doi:10.1016/j.ibusrev.2015.03.001 |
[3] |
Contessi N P C. Central Asia in Asia: Charting growing trans-regional linkages[J]. Journal of Eurasian Studies, 2016, 7(1): 3-13. Doi:10.1016/j.euras.2015.11.001 |
[4] |
Peyrouse S. Discussing China: Sinophilia and sinophobia in Central Asia[J]. Journal of Eurasian Studies, 2016, 7(1): 14-23. Doi:10.1016/j.euras.2015.10.003 |
[5] |
Raballand G, Andrésy A. Why should trade between Central Asia and China continue to expand?[J]. Asia Europe Journal, 2007, 5(2): 235-252. Doi:10.1007/s10308-007-0115-5 |
[6] |
张杰, 袁野. 中国的中亚地缘战略及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影响[J]. 世界地理研究, 2016, 25(1): 22-30. Doi:10.3969/j.issn.1004-9479.2016.01.003 |
[7] |
李同昇, 龙冬平. 中亚国家地缘位置与中国地缘战略的若干思考[J].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3): 303-314. |
[8] |
李红强, 王礼茂, 郎一环. 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与驱动机制研究:以中亚为例[J]. 世界地理研究, 2009, 18(4): 56-65. Doi:10.3969/j.issn.1004-9479.2009.04.008 |
[9] |
赵亚博, 方创琳. 中国与中亚地区油气资源合作开发模式与前景分析[J]. 世界地理研究, 2014, 23(1): 29-36. Doi:10.3969/j.issn.1004-9479.2014.01.004 |
[10] |
杨宇, 刘毅, 金凤君. 能源地缘政治视角下中国与中亚—俄罗斯国际能源合作模式[J]. 地理研究, 2015, 34(2): 213-224. |
[11] |
公丕萍, 宋周莺, 刘卫东. 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地区的贸易格局分析[J]. 地理研究, 2015, 34(5): 812-824. |
[12] |
苗金芳.中日韩对中亚地区贸易投资发展特征探析[N].中国民族报, 2015-01-30(8).
|
[13] |
凌激. 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现状、问题及建议[J]. 国际观察, 2010(5): 17-22. |
[14] |
杨立卓, 刘雪娇, 余稳策.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与中亚国家贸易互补性研究[J]. 上海经济研究, 2015(11): 94-103. |
[15] |
保建云. 中国与中亚五国进出口贸易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分析[J]. 国际贸易问题, 2008(7): 40-46. |
[16] |
毕燕茹, 师博. 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潜力测算及分析:贸易互补性指数与引力模型研究[J]. 亚太经济, 2010(3): 47-51. |
[17] |
王永静, 程广斌. 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经济合作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 商业研究, 2009(3): 193-196. Doi:10.3969/j.issn.1001-148X.2009.03.054 |
[18] |
陈斐. 新疆对中亚五国的外贸结构, 问题及对策[J]. 干旱区地理, 1997(4): 54-60. Doi:10.3321/j.issn:1000-6060.1997.04.008 |
[19] |
王海燕. 中国新疆在中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战略定位[J]. 中国高新区, 2006(8): 62-63. |
[20] |
任华. 中国新疆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便利与前景:以经济全球化为视角[J]. 国际贸易, 2006(7): 34-37. Doi:10.3969/j.issn.1002-4999.2006.07.008 |
[21] |
李钦, 许云霞. 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互补与贸易提升战略研究:基于新疆数据的实证分析[J]. 对外经贸, 2010(2): 26-29. |
[22] |
朱金鹤, 崔登峰. 促进新疆与中亚五国扩大边境贸易之浅见[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11(5): 92-96. |
[23] |
王圳, 申金升. 论发展我国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J]. 中国软科学, 1999(12): 54-58. |
[24] |
樊华, 王肇钧, 孙博. 中国对周边国家商品出口空间格局探析[J]. 地理科学, 2013, 33(12): 1428-1433. |
[25] |
De Castro T. Trade cooperation indicators development of BRIC bilateral trade flows[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Business Research Papers, 2012, 8(1): 211-223. |
[26] |
刘志中. "新丝绸之路"背景下中国中亚自由贸易区建设研究[J]. 东北亚论坛, 2014(1): 113-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