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3. 江苏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 江苏 江都 225200
2.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3. Jiangdu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Management Office of Jiangsu Province, Jiangdu 225200, Jiangsu, China
河流是地表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多种多样的生态服务功能,是维系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1-4]。但受人类活动的巨大干扰,许多河流的生态系统健康状态恶化[5-7],服务功能逐渐丧失[8],严重制约着区域的可持续发展[9-10]。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恢复和维持已成为近年来环境管理的重要目标[11]。准确评价河流水生态状况可以识别河流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寻找改善河流生态系统的路径,从而为河流的生态保护、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决策和依据[12]。
目前,在河流水生态状况和河流健康评价方面,国内外已有大量的研究,评价的方法和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在相关研究中,有的研究采用单一指标或指示物种,主要有基于Shannon-Wiener指数的健康评价指数[13]、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14]和基于鱼类、底栖动物和着生藻类的生物完整性指数法[15],这类研究大都侧重于从水生生物的角度评价河流水生态状况。综合已有研究来看,单一指标或者指示物种的评价方法在全球多数国家被采用,但这些研究无法全面地反映河流水生态和河流健康状况。而多指标的综合评价方法多适用于小流域尺度的研究中[4]。不少研究选取水生生物、水文、水质和栖息地层面的指标构建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16-17],也有研究涵盖了河流自然形态结构[18]、人类需求[19]和人类活动影响[20]等层面。影响河流水生态状况和河流健康的因素有很多,但指标的选取仍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4],尤其是结合区域自然环境的评价方法较为缺乏。在此背景下,基于江苏省10年来的河湖健康评价工作基础和总结,结合江苏省区域自然环境和《生态河湖行动计划》的工作要求,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形成具有区域性特色的河湖生态状况评价方法《生态河湖状况评价规范》(DB32/T 3674—2019)(以下简称“评价规范”)[21]于2020年1月出台,为全省河湖健康评价明确了方向和标准,并广泛应用于江苏省河湖健康评价工作,兼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本研究在江苏省组织开展碧水保卫战、河湖保护战的背景下,开展里运河水生态状况评价研究。
里运河作为古老的河道,在保障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2]。不仅承担防洪排涝和通航任务[23],还兼有饮用水水源地、灌溉输水、调水和景观等作用,是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的输水干河,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输水干线[24],里运河的水安全是南水北调东线水安全的关键节点之一。同时,里运河是国家二级航道,是水上交通的大动脉[25]。但是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强,内外源污水直排河道,由于大量码头和居民房屋的乱占乱建,岸线也遭受了一定的破坏,不仅影响了河流的堤防安全,还对里运河水生态健康产生了很大的威胁。
基于里运河面对的生态威胁,为保障区域性的水安全和河道功能的完整,需要运用统一标准和规范的评价方法准确反映里运河的水生态状况,找出里运河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为里运河的保护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评价区域与对象里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组成部分,河段从扬州的施桥船闸延伸至淮安的杨庄闸,流经淮安市区、宝应县、高邮市和江都市,全长169.5 km[26-28](图 1),流域面积321 km2。里运河位于118°57′E~119°30′E和32°16′N~33°34′N之间,其中扬州段北起宝应泾河,南接长江,全长143.3 km;淮安段为宝应泾河到施桥船闸,长度26.2 km。两岸堤距80~250 m,最宽达1 100 m。
Download:
|
|
2017—2020年8—10月和11—12月间分别开展里运河5个样点的水质、水生生物、生境调查和岸线调查,断面布置情况见图 1。通过对监测断面的实地监测与调查获取评价体系所需的指标数据。
水质监测:在4年间开展了8次水质监测(图 1),监测项目主要包括河流水体17项常规检测水质指标,样品的采集、保存和监测规范都遵循《水环境监测规范》(SL 219—2013)。并结合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2017—2020年逐月水质监测资料评价里运河水质状况,水质评价遵循《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相关规定。
水生生物监测:浮游植物的采样、保存和监测标准为《淡水浮游生物调查技术规范》(SC/T 9402—2010)及水利行业标准《内陆水域浮游植物监测技术规程》(SL 733—2016);着生藻类的采样和保存方法采用《全国淡水生物物种资源调查技术规定(试行)》。在4年间开展8次水生生物监测(图 1),采用定量样方法和定性样方法相结合的方法,每个样地采样应参照“标准样方法”。以竖式采水器作为采集浮游植物的工具,按水深分层获取样方内浮游植物,带回实验室处理。不同层次采集的样品作混合样处理。着生藻类选取采样区水面以下20 cm具有代表性的天然石块上划出4 cm2左右的方块,用蒸馏水冲洗,用小刀或刷子刷取方块内藻类至白瓷盘中,然后使用蒸馏水将白瓷盘内藻类冲洗至采样瓶中,加入15‰鲁哥试液固定后,用蒸馏水定容至50 mL,低温密封保存样品,送回实验室以待分析鉴定。浮游植物和着生藻类的鉴定参照《中国淡水藻类》和《淡水微型生物图谱》。
生境和岸线调查:应用卫星遥感影像、无人机、现场样方调查等技术手段,分析里运河河道水生高等植物和河岸带植被的多样性和覆盖度,通过影像数据和实地调查岸线利用、管理(保护)范围划定和综合治理程度等相关信息。以200 m河段作为每个样点生境调查的单元,现场对水体的色泽、气味、浑浊度、水量,水生植被盖度,河岸的坡度、侵蚀度、植被状况,河床底质状况,滨岸带土地利用状况、水利设施及人类活动状况等进行客观详细的描述,拍照并记录。
公众满意度:对评价河流所在城市的公众、当地政府、水利、环保等相关部门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调查对象涵盖各年龄阶段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职业的群众,以保证被调查人的代表性。采用评估部门现场调查和管理部门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然后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3 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参考评价规范构建里运河水生态状况评价体系。与2020年水利部颁布的《河湖健康评估技术导则》(SL/T 793—2020)(以下简称“技术导则”)相比,二者在水安全、水生境和公众满意度上指标的选取一致,但指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有所差异;在水空间类指标的选取基本一致,评价规范侧重于河流的治理和保护,而技术导则侧重河流形态结构的完整性;但在水生物类的指标上,评价规范以水生植物表征河流水生物状况,而技术导则以鱼类和底栖动物表征河流生物完整性。生态河湖状况评价体系涉及水安全、水生物、水生境、水空间和公众满意度5个类型共12项指标,各指标的相关解释说明和计算方法见表 1。采用百分制考核,对各指标得分与对应的权重相乘得到各指标的加权得分,各加权得分之和求得综合评价得分,但“公众满意度”不参与评分。依据赋分数值,将评价结果划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表 2)。该指标体系设有“水质优劣程度”和“公众满意度”2个否决项。在“水质优劣程度”指标上,水质评价结果在Ⅴ类及以下或者“公众满意度”指标得分在75分以下,取消当次评选资格。公众满意度取所有公众满意度的平均值。各指标分级标准见表 2。
1) 水安全
通过岸线调查和查阅统计资料发现,里运河2017—2019年,防洪工程达标率均为94%,2020年达到96.7%,评价等级也由“良”转为“优”。在供水水量保证率和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上,在评价期间均为100%,评价等级为“优”。里运河能完全保证对所有供水工程的供水,水质也能达到水质目标所规定的Ⅱ~Ⅳ类,无超标项目。
2) 水生物
通过表 3的分析可以看出,2017—2020年里运河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一直维持在2.0~3.0,评价等级为“良”,多样性指数较稳定,浮游植物密度在2020年有明显增加。在评价期间里运河着生藻类多样性指数呈现出稳定的上升趋势,评价等级均为“良”,与浮游植物类似,着生藻类密度在2020年有明显增加。
3) 水生境
基于生态流量计算方法,得出在评价期间内除2019年生态用水满足程度为96%,其余年份均为100%,评价等级均为“优”,表明里运河的水量能够很好地维持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水质优劣程度指标上,2018—2020年的得分较2017年有很大提升,评价等级也由“中”提升至“优”。而河岸带植被覆盖度指标得分较低,且表现出一定的下滑趋势。在评价期间该指标平均得分为56.6,评价等级由2017年的“良”转变为“中”。可以看出,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河岸带植被破坏和侵占有增加的趋势[31]。
4) 水空间
岸线利用管理指数在评价期间得分均在75分以下,评价等级为“中”。管理(保护)范围划定率在评价期间均为100%,评价等级为“优”,表明河流岸线保护完好度很高。2020年综合治理程度较2017—2019年有明显提高,评价等级由“中”提升至“优”,这也反映出3年的江苏省生态河湖行动在收官之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河流乱占乱建、乱垦乱种、乱排乱倒的现象得到了很好的遏制。
5) 公众满意度
公众满意度在2017和2018年得分分别为78和75分,评价等级均为“基本满意”。在2019—2020年评价得分均为94分,较前两年有很大提升,评价等级也上升为“很满意”。但通过实地调研过程中,群众反映里运河仍存在居民临河而建、船只占据水面、生活废水和含油废水污染河流的现象。
6) 综合评价和问题诊断
通过各指标加权得出2017—2020年里运河水生态状况评价得分依次为78、84.8、84.6和89.1,评价等级均为“良”(图 2),表明近4年来里运河水生态状况有较大改善,尤其是通过碧水保卫战、河湖保护战以及3年的“两违三乱”整治,2020年的水生态状况评价得分较整治前有明显提高。
Download:
|
|
通过评价体系的分析,可以看出近4年来里运河水生态状况良好,且有变好的趋势。河流防洪能力和供水能力在不断提升;河流浮游植物和着生藻类多样性指数较高,且生物密度增加明显;生态用水保障程度和水质达标率提升明显;河流管理(保护)划定率高;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公众满意度也在稳步提升。近年来里运河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河岸带植被覆盖度低、河流岸线保护完好程度不高和岸线不合理开发利用上,需要进一步加强治理和保护,以维持和改善河流水生态状况。
3 讨论通过评估结果来看,河道水安全局面有好转趋势,但水质达标仍有压力。在水空间上存在的问题较多,尤其是岸线和河道的利用管理上(图 3)。岸线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与违建对河道堤防安全产生了威胁,可以看出河道管理存在漏洞,监管不力和监管体制的不完善使得水空间的得分较低,甚至部分指标得分存在下降的趋势。
Download:
|
|
河流水质常年稳定达标仍有压力,个别水质指标有待进一步提升。2017年里运河水质综合类别由Ⅲ类提升至2018—2020年的Ⅱ类,水质状况有好转趋势,但仍有水断面较差的情况出现。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影响河流水质的污染问题仍然存在,主要外源污染有排污口排污,内源污染主要有航运污染、河道内码头、企业和居民生产生活污水直排河道和水面养殖污染。岸线保护区具有生态环境保护的功能[32],要控制各种污染源,就需要加强对河流沿岸居民和企业的布局和管理,划定岸线生态保护区。岸线生态保护区的划定不仅可以控制污染源,还可以控制河流沿岸的违章占用行为[33]。此外,还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污染物排放的监测和管理,建立统一的监管体系。
岸线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不协调。河流城区段码头数量过多,岸线的开发利用直接影响河流的防洪安全和河势稳定,这将会影响开发利用项目的正常运行和使用[34]。岸线资源配置不合理,利用效率较低。一些开发项目布局不合理,特别是一些小型码头,往往重复建设,建成后利用效率不高,造成岸线资源的浪费。里运河2018—2020年的岸线利用率分别为25.93%、27.84%和27.57%,岸线利用率不高,岸坡植被覆盖度也呈现出下降趋势。要改变这一局面,需要控制岸线违法占用,实施科学的岸线规划[35-36]。各政府部门需要加强沟通合作,完善信息互通,运用科学手段保护和开发利用岸线资源。对于河岸的历史文化景观,需要协调相关部门,加紧抢救和保护。
河道堤防存在安全隐患,违章占用较多,管理难度大。里运河仍有部分堤防不达标,堤后渗漏和险工段的问题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采取工程措施改进。里运河靠近城区段沿河经营者多利用滩地进行违章堆放,建立码头、船厂、饭店等。水面大量船只停靠,船上人员的生活污水和含油废水直排河道,水面漂浮生活垃圾;部分岸段开辟大片岸坡菜地,居民住房临河而建,生活污水直排河道,岸线垃圾堆放,岸线砂场、大量船只长期侵占水面。由于里运河位于中国东部,是人居密集的区域,人类的密集干扰严重威胁着河流的生态健康[37]。因此需要淮安与扬州两地统筹规划,协同管理,统一标准,联合执法才能做到不顾此失彼,实现里运河的保护和永续利用。此外,河流管理部门应积极做好河流保护与生态维护宣传,发动公众参与,协调好河流利用与保护的矛盾,促进河流服务功能与自然的和谐。
河道管理体制机制需要完善,空间管控能力亟待加强。一是河道管理机构和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人员、经费未能足额解决,管护责任落实不到位,管理队伍、人员素质仍需提高。二是河道执法监督力度不足,执法管理能力建设缺乏,影响水行政执法工作的深入开展;横向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不够健全,多部门执法资源整合不够;刑事司法对行政执法,尤其是对水行政执法的支撑不够[34]。
4 结论1) 从水质状况、岸线利用和污染、水功能区达标、生态用水、水生生物、岸坡保护和防洪调蓄等7个方面构建的评价规范,能够比较完整地反映里运河水生态多个方面的内容,评价结果能够较准确地反映里运河的水生态状况。该评价方法在中国东南湿润地区具有较强的适宜性和推广价值;但在人类活动强度较小的区域,尤其是中国西部人口稀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湖的自然形态与湿润地区存在很大差异,本评价方法不适用;同时,监测调查数据的缺乏也是本评价方法的限制因素。
2) 从评价结果来看,里运河2017—2020年水生态状况评价得分依次为78、84.8、84.6和89.1,综合评价等级均为“良”,水生态状况稳定好转。水质维持在Ⅲ类以上。每月的水功能区达标率均超过80%,生态用水满足程度高。生物多样性指数也有所上升。河岸带植被覆盖度的评价等级为“中”,管理(保护)范围划定率较高,评价等级为“优”。
3) 里运河存在的水生态问题主要表现在岸线破坏、岸线不合理开发利用和面源污染上,岸线利用管理指数和河岸带植被覆盖度得分较低,是里运河水生态健康的主要威胁。
4) 针对里运河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强里运河岸线的保护,统筹管理,调整开发利用规划,控制污染排放,从而实现里运河生态保护和永续利用。河流管理部门也要唤醒公众环保意识,发动公众参与河流保护工作。
[1] |
高俊峰, 蔡永久, 夏霆, 等. 巢湖流域水生态健康研究[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6.
|
[2] |
杨文慧, 严忠民, 吴建华. 河流健康评价的研究进展[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33(6): 607-611. Doi:10.3321/j.issn:1000-1980.2005.06.001 |
[3] |
刘昌明, 刘晓燕. 河流健康理论初探[J]. 地理学报, 2008, 63(7): 683-692. Doi:10.3321/j.issn:0375-5444.2008.07.002 |
[4] |
孙然好, 魏琳沅, 张海萍, 等.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现状与展望: 基于文献计量研究[J]. 生态学报, 2020, 40(10): 3526-3536. Doi:10.5846/stxb201903250560 |
[5] |
朱卫红, 曹光兰, 李莹, 等. 图们江流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 生态学报, 2014, 34(14): 3969-3977. Doi:10.5846/stxb201306101587 |
[6] |
赵彦伟, 杨志峰. 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初探[J]. 水科学进展, 2005, 16(3): 349-355. Doi:10.3321/j.issn:1001-6791.2005.03.007 |
[7] |
刘欢, 杨少荣, 王小明. 基于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 水生态学杂志, 2019, 40(2): 1-6. Doi:10.15928/j.1674-3075.2019.02.001 |
[8] |
敖偲成, 胡建成, 李先福, 等. 独龙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 生态学杂志, 2020, 39(4): 1281-1287. Doi:10.13292/j.1000-4890.202004.005 |
[9] |
唐涛, 蔡庆华, 刘建康.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及其评价[J].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13(9): 1191-1194. Doi:10.3969/j.issn.1004-8227.2004.06.016 |
[10] |
卞锦宇, 耿雷华, 方瑞. 河流健康评价体系研究[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0(9): 39-42. |
[11] |
宋刚福, 沈冰. "拉开档次"法的改进及其在河流生态健康评价中的应用[J]. 应用生态学报, 2012, 23(7): 1891-1896. Doi:10.13287/j.1001-9332.2012.0218 |
[12] |
满卫东, 刘明月, 李晓燕, 等. 1990—2015年三江平原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状况评估[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8, 32(2): 136-141. Doi:10.13448/j.cnki.jalre.2018.060 |
[13] |
Shao N F, Yang S T, Sun Y, et al. Assessing aquatic ecosystem health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plankton biodiversity[J]. Marine and Freshwater Research, 2019, 70(5): 647-655. Doi:10.1071/MF18342 |
[14] |
崔文彦, 孟宪智, 张世禄, 等. 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在漳河上游水生态评价中的应用[J]. 生物学杂志, 2019, 36(5): 73-77. Doi:10.3969/j.issn.2095-1736.2019.05.073 |
[15] |
徐宗学, 刘麟菲. 渭河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 人民黄河, 2021, 43(10): 40-43, 50. Doi:10.3969/j.issn.1000-1379.2021.10.008 |
[16] |
顾晓昀, 徐宗学, 刘麟菲, 等. 北京北运河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 环境科学, 2018, 39(6): 2576-2587. Doi:10.13227/j.hjkx.201706229 |
[17] |
解莹, 张海萍, 彭文启, 等. 永定河上游河流健康评价[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21, 44(S1): 319-324. Doi:10.19672/j.cnki.1003-6504.2021.S1.051 |
[18] |
褚克坚, 阚丽景, 华祖林, 等. 平原河网地区河流水生态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J]. 水力发电学报, 2014, 33(5): 138-144. |
[19] |
Luo Z L, Zuo Q T, Shao Q X. A new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river ecosystem health with consideration of human service demand[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8, 640-641: 442-453. Doi:10.1016/j.scitotenv.2018.05.361 |
[20] |
Cheng X, Chen L D, Sun R H, et al. Land use changes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strongly deteriorate river ecosystem health in one of the largest basins in China[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8, 616-617: 376-385. Doi:10.1016/j.scitotenv.2017.10.316 |
[21] |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生态河湖状况评价规范: DB32/T 3674—2019[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9.
|
[22] |
戴永琪, 刘爱军, 代菊, 等. 里运河东堤险工险段调查分析[J]. 江苏水利, 2019(7): 64-68. Doi:10.16310/j.cnki.jssl.2019.07.014 |
[23] |
戴永琪, 李宏恩, 刘晓青. 里运河堤防险工险段典型失效模式分析[J].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9(2): 104-110. Doi:10.16198/j.cnki.1009-640x.2019.02.015 |
[24] |
李勇, 朱智兵. 里运河底泥COD和NH3-N空间分布及对水质的影响[J]. 水资源保护, 2008, 24(6): 72-75. Doi:10.3969/j.issn.1004-6933.2008.06.018 |
[25] |
刘振清, 寇军, 徐兆春. 老里运河淮安段水环境变化趋势分析[J]. 江苏水利, 2012(3): 40, 42. Doi:10.16310/j.cnki.jssl.2012.03.007 |
[26] |
王滇红, 蔡守华, 张健. 京杭大运河江苏段里运河沿线大中型灌区灌溉用水计量方法探讨[J]. 节水灌溉, 2018(12): 92-96, 103. Doi:10.3969/j.issn.1007-4929.2018.12.019 |
[27] |
李郁卉, 李甲荣, 徐燕. 基于景观和生态理念的里运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8, 18(5): 115-116. |
[28] |
闫峰, 刘凌, 徐丽娜, 等. 隶属度向量分析法在河流健康评价中的应用[J]. 水电能源科学, 2012, 30(10): 30-32, 214. |
[29] |
Shannon C E, Weaver W. 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M]. Illinois: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49: 14-15.
|
[30] |
董哲仁, 张晶, 赵进勇. 生态流量的科学内涵[J]. 中国水利, 2020(15): 15-19. Doi:10.3969/j.issn.1000-1123.2020.15.007 |
[31] |
张建春, 彭补拙. 河岸带及其生态重建研究[J]. 地理研究, 2002, 21(3): 373-383. Doi:10.3321/j.issn:1000-0585.2002.03.013 |
[32] |
段学军, 邹辉, 陈维肖, 等. 岸线资源评估、空间管控分区的理论与方法: 以长江岸线资源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10): 2209-2222. Doi:10.31497/zrzyxb.20191016 |
[33] |
杨晴, 张梦然, 赵伟, 等. 水生态空间功能与管控分类[J]. 中国水利, 2017(12): 3-7, 21. Doi:10.3969/j.issn.1000-1123.2017.12.003 |
[34] |
陈立冬, 喻桂成, 邱晓东, 等. 浅谈大运河江苏段水利文化保护传承利用[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9, 19(10): 41-42. |
[35] |
段学军, 邹辉. 长江岸线的空间功能、开发问题及管理对策[J]. 地理科学, 2016, 36(12): 1822-1833. Doi:10.13249/j.cnki.sgs.2016.12.007 |
[36] |
夏继红, 周子晔, 汪颖俊, 等. 河长制中的河流岸线规划与管理[J]. 水资源保护, 2017, 33(5): 38-41, 85. Doi:10.3880/j.issn.1004-6933.2017.05.007 |
[37] |
郝利霞, 孙然好, 陈利顶. 海河流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 环境科学, 2014, 35(10): 3692-3701. Doi:10.13227/j.hjkx.2014.10.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