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2.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耕地盐渍化是土地荒漠化的类型之一, 是土地退化的重要表现,耕地盐渍化问题始终是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环境质量的战略问题[1-2]。新疆的两大盆地深居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气候极端干旱,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受自然环境以及多年来不合理的耕作灌溉方式的影响,新疆盐渍化土地呈现面积大、类型多、积盐重、形成复杂等特点[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耕地呈现出“南减北增,总量基本保持平衡,新增耕地重心逐步由东北向西北移动”的基本特征[4-8]。在此背景下,新疆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和国家粮食安全后备基地,对于中国农业经济发展、保证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9-11]。耕地盐渍化导致地面植被生产力下降、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不仅阻碍新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着新疆的农业安全和粮食产量。探究耕地盐渍化时空变化特点,不仅是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质量影响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绿洲农业生态系统也具有重要意义[12-14]。
学者对耕地盐渍化的类型、成因、改良方法和遥感信息提取等展开了大量研究[15-22]。目前有关新疆的耕地盐渍化研究的空间尺度主要集中在某一地区或流域[23-26],在空间上不具有连续性和均衡性,针对全疆耕地盐渍化的研究较少,而全疆尺度上的耕地盐渍化信息对于新疆乃至西北干旱区耕地盐渍化的预防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地统计学中的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动态度对新疆灌区盐渍化耕地数据进行分析,探究新疆盐渍化耕地时空演变特征,为新疆灌区耕地盐渍化预防和改良,以及绿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与研究区概况本文所用数据包括:1)遥感影像数据:2005年6月至9月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数据(CBERS-02)和2014年6月至9月Landsat TM遥感影像,利用ENVI5.3遥感图像处理软件,以1∶100 000地形图为基准进行几何校正、大气校正、图像融合和图像拼接等预处理工作。基于各个波段的地物信息特点,结合作物长势、盐斑盐分含量、地貌地形、地下水埋深、地下水矿化度等辅助解译标志,进行盐渍化耕地等级分类,分类精度均值大于90%。2)土壤采样数据包括2005年5月和2014年5月两期数据,采样点数量为195个(图 1),采样深度为0~30 cm,土样测试项目包括:总盐和Cl-、SO42-、Ca2+、K+、Mg2+、Na+、CO32-、HCO3-共8种离子的含量。3)其他数据:2005和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来自于中国土地利用数据集(national land use dataset, NLUD), 行政区划来源于国家测绘局;新疆地下水埋深分布图、地下水矿化度分布图等为本课题组已有数据。
Download:
|
|
以新疆二次土壤普查有关土壤盐渍化分类体系为基础,以0~30 cm土壤盐分含量为依据,结合盐分组成、地下水埋深、地下水矿化度、pH值、土壤盐分对农作物生长的危害程度等,建立研究区盐渍化耕地分级分类体系。盐渍化耕地评价指标既有定性指标又有定量指标,存在量纲不统一的问题,需要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考虑到定性和定量数据的标准化统一计算,本文对各指标数据采用百分制形式进行量化分级,确定研究区的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及等级划分,如表 1所示。(0,20]为盐土,(20,40]为重度盐渍化耕地,(40,60]为中度盐渍化耕地,(60,80]为轻度盐渍化耕地,(80,100]为非盐渍化耕地。
运用地统计学中的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方法[27-29](表 2),能够清晰地反映下列变化:1)两个时期不同等级盐渍化耕地面积的变化情况;2)不同等级盐渍化耕地从前一个时期向后一个时期的转移量;3)后一个时期盐渍化耕地类型由前一个时期盐渍化耕地类型的转移来源数量。该方法能够全面又具体地分析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数量结构特征与各用地类型变化的具体方向, 因此本文运用该方法将2005和2014年新疆盐渍化耕地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索近10年来新疆灌区盐渍化耕地的演变规律,该工作在航天宏图自主研发的PIE遥感软件中完成。
在转移矩阵的基础上还可以算出其净变化量、交换变化量及总变化量。
净变化量(Dj)的计算公式为
$ \begin{array}{*{20}{c}} {{D_j} = {\mathop{\rm MAX}\nolimits} \left( {{P_{i + }} - {P_{ii}}, {P_{ + j}} - {P_j}} \right) - }\\ {{\mathop{\rm MIN}\nolimits} \left( {{P_{i + }} - {P_{ii}}, {P_{ + j}} - {P_j}} \right).} \end{array} $ | (1) |
交换变化量(Sj)的计算公式为
$ {S_j} = 2 \times {\mathop{\rm MIN}\nolimits} \left( {{P_{i + }} - {P_{ii}}, {P_{ + j}} - {P_j}} \right). $ | (2) |
总变化量(Cj)就是净变化量和交换变化量之和,计算公式为
$ \begin{array}{*{20}{c}} {{C_j} = {D_j} + {S_j} = {\mathop{\rm MAX}\nolimits} \left( {{P_{i + }} - {P_{ii}}, {P_{ + j}} - {P_j}} \right) + }\\ {{\mathop{\rm MIN}\nolimits} \left( {{P_{i + }} - {P_{ii}}, {P_{ + j}} - {P_j}} \right).} \end{array} $ | (3) |
式中:T1-T2为研究期时长;行和列的A1至An分别为T1时间和T2时间不同等级盐渍化耕地;Pij为研究期内i类盐渍化耕地转换为j类盐渍化耕地面积;Pii表示i类盐渍化耕地没有发生转换的面积;Pi+和P+j表示T1和T2时段i类、j类盐渍化耕地的变化面积;Pi+-Pii和P+j-Pjj分别为研究期间i类盐渍化耕地减少面积、j类盐渍化耕地增加面积。
1.2.3 土地利用动态度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30](comprehensive land use dynamics, CLUD)反映土地利用变化的剧烈程度,不同地区的动态度数值的差异可以判断土地利用变化的热点区域,计算公式为
$ {K_ \ni } = \frac{{\sum\limits_{i = 1}^n {{U_{bi}}} - {U_{ai}}}}{{2 \times \sum\limits_{i = 1}^n {{U_{ai}}} }} \times \frac{1}{T} \times 100\% , $ | (4) |
式中:K∋表示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Uai和Ubi分别表示研究初期和末期某种土地类型的面积;T表示时长。
2 结果分析 2.1 新疆盐渍化耕地分布现状新疆灌区盐渍化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冲积扇边缘、大河三角洲中下部、干三角洲低部、河流低阶地以及滨湖平原等处。北疆灌区内盐渍化耕地主要分布在呼图壁河流域、玛纳斯河流域、艾比湖流域冲积平原以及阿尔泰山两河流域平原区,以轻度盐渍化为主。南疆的盐渍化耕地重点分布于天山南麓山前平原(包括阿克苏流域区、开都河及孔雀河流域、渭干河流域)、叶尔羌河流域冲积平原、喀什河三角洲,这3个地区盐渍化耕地占比最大,中度和重度盐渍化耕地比例高于全疆其他地区,是新疆盐渍化治理的重点区域。
统计结果(表 3)显示,新疆盐渍化耕地在数量和构成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南疆盐渍化耕地面积明显高于北疆。
通过近10年盐渍化耕地的动态变化图和转移矩阵结果可以发现,不同等级盐渍化耕地分布特征和演变规模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图 2,表 4)。
Download:
|
|
1) 新疆非盐渍化耕地转入面积为25.84×104 hm2,转出面积为37.85×104 hm2,净减少12.01×104 hm2,动态度为-3.03%;转入土地主要来源于伊犁河谷、天山北麓绿洲、喀什三角洲、渭干河流域等区域内的灌区周边盐碱地、轻度和中度盐渍化耕地,以硫酸盐化和氯盐化为主;转出部分主要进入城镇居民及工矿用地和其他用地。
2) 新疆盐渍化耕地转入面积为50.23×104 hm2,转出面积为38.32×104 hm2,净面积增加11.19×104 hm2,动态度为0.56%。轻度盐渍化耕地和中度盐渍化耕地面积增加,重度盐渍化耕地面积减少;中度盐渍化耕地动态度最高,重度盐渍化耕地动态度小于零。
其中,轻度盐渍化耕地转入34.18×104 hm2,转出28.51×104 hm2,净面积增加5.67×104 hm2,动态度为0.36%;转入部分主要来自灌区周边盐地、中度盐渍化耕地和其他类型土地,面积分别为25.36×104、0.43×104和6.44×104 hm2,转出部分主要进入灌区周边盐土、非盐渍化耕地和城镇居民及工矿用地,面积分别为1.97×104、21.08×104和0.49×104 hm2。
中度盐渍化耕地转入面积为11.38×104 hm2,转出面积为5.59×104 hm2,净面积增加6.24×104 hm2,动态度为1.73%;转入部分主要来自灌区周边盐土、重度盐渍化耕地和其他类型土地,面积分别为7.69×104、2.55×104和2.88×104 hm2,转出部分主要进入灌区周边盐地和轻度盐渍化耕地,面积分别为4.71×104和0.43×104hm2。
重度盐渍化耕地转入面积为3.77×104 hm2,转出面积为4.12×104 hm2,净面积减少0.35×104 hm2,动态度为-0.49%;转入部分主要来自灌区周边盐土和其他土地,面积分别为2.81×104和0.39×104 hm2,转出部分主要为灌区周边盐地、轻中度盐渍化耕地,面积分别为2.60×104、0.52×104和0.68×104 hm2。
2.3 盐渍化耕地时空演变的区域差异 2.3.1 盐渍化耕地的区域结构差异新疆各地区气候、地貌、地形、土壤、成土母质等自然条件不尽相同,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和模式也存在差异,不同地区盐渍化耕地在发生、分布、结构、数量以及时空演变等方面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图 3)。
Download:
|
|
1) 乌鲁木齐和伊犁地区的盐渍化耕地占比较少,不足耕地总面积的10%;克拉玛依、巴州、阿克苏和喀什,盐渍化耕地占比超过40%,其中,巴州2014年盐渍化耕地占比超过65%;吐鲁番地区盐渍化耕地占比低于20%,其余地区盐渍化耕地占比分布在20%~40%。从图 3中可以直观看出,新疆盐渍化耕地的区域差异非常大,南疆盐渍化耕地占比明显高于北疆,巴州盐渍化耕地占比超过乌鲁木齐盐渍化耕地占比的20倍。
2) 新疆各地区轻度盐渍化耕地占比均有所增长,主要位于新垦区,各地区新垦土地的数量、自然条件和管理模式存在较大差异,轻度盐渍化耕地增长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巴州轻度盐渍化耕地增幅位居首位,增长9.36%,克州增幅最小,仅为0.04%;乌鲁木齐、塔城、博州增幅稍大于克州,分别为0.47%、1.07%和1.98%,其余各地区增幅在2%~6%。
3) 新疆各地区中度盐渍化耕地变化情况差异性较大。昌吉、伊犁、塔城和哈密地区,中度盐渍化耕地分别减少0.07%、0.30%、0.27%和2.02%;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和田、吐鲁番、阿勒泰和博州等地区,中度盐渍化耕地有小幅增加,增幅均在1%之内;克州、喀什、巴州和阿克苏地区,分别增长1.08%、2.71%、2.75%、和3.15%。
4) 2005和2014年,乌鲁木齐、吐鲁番、哈密、昌吉和伊犁重度盐渍化耕地占比均小于0.01%;喀什地区重度盐渍化耕地增长0.28%,其余各地区重度盐渍化耕地占比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其中克拉玛依、博州、和田、博州和阿克苏下降比例超过1.5%。
2.3.2 盐渍化耕地的区域变化活跃程度差异分析通过计算新疆各地区盐渍化耕地综合利用动态度(图 4),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各地区盐渍化耕地面积变化活跃程度也存在差异:以全疆盐渍化耕地平均综合利用动态度(CLUD=1.36)作为一个衡量值,将各地区盐渍化耕地综合利用动态度划分为5个类型,缓慢减少型(CLUD<0)、基本稳定型(0≤CLUD<0.50)、缓慢增长型(0.50≤CLUD<1.36)、快速增长型(1.36≤CLUD<5)和急剧增长型(CLUD≥5)。
Download:
|
|
克拉玛依的CLUD值小于零,其余各地区CLUD值均大于0,说明克拉玛依盐渍化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其余各地区盐渍化耕地面积呈增长趋势。综合利用动态度高、快速变化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南疆,其中克州活跃度最高,CLUD值为4.19,喀什和巴州的CLUD值分别为1.45和2.05,活跃度超过全疆平均水平。综合利用度较低、缓慢增长的地区包括吐鲁番、哈密、伊犁和阿克苏。乌鲁木齐、和田、塔城、昌吉、博州和阿勒泰地区属于基本稳定型,多集中在北疆地区。
2.4 土地利用变化对盐渍化耕地的影响通过对两期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叠加分析,统计近10年间不同土地类型的面积,并据此获得研究区内各土地利用类型间的转移矩阵(表 5)。结果显示,新疆耕地面积增加151.47×104 hm2,主要流入来源为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林地面积略有减少,总体保持稳定;草地面积减少117.57×104 hm2,主要转出为耕地和未利用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22.12×104 hm2,增幅高达42.56%,说明近10年人类活动和工程建设比较活跃。
整体来看,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地3种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相互转移比较强烈。草地转移至耕地面积为112.42×104 hm2,未利用地转移至耕地面积为34.48×104 hm2。草地—耕地转化区内,轻度盐渍化耕地面积占转化区面积的28.86%,中度、重度分别占比6.99%和0.92%;未利用地—耕地转化区内,轻度盐渍化耕地面积占转化区面积的26.37%,中度、重度分别占比5.58%和0.72%。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模式变化对盐渍化耕地的影响不同,新垦耕地的盐渍化程度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受原有土地利用模式的影响。
2.5 新疆盐渍化耕地成因分析 2.5.1 自然因素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新疆平原地区年平均降水量约50~200 mm,而蒸发量却高达1 500~3 000 mm,降水少,使聚积在土壤表层的盐分难以淋溶;而蒸发强烈,可使含盐地下水通过毛管上升水流,向地表聚积。
地形封闭,盐分无外泄条件。新疆的内陆河从山区淋溶盐分,通过地表水和地下下水径流,不断向盆地输送、累积却不能排出,初步估算仅塔里木河和准噶尔内陆河每年带入两大盆地的盐分就达7.94×107 t。
母质含盐量高。山前地带普遍分布着含盐的第三纪和第四纪地层,盐分含量达到50~900 g/kg,一些山前洪积冲积扇10 m深的土层含盐量可达到50~100 g/kg。
2.5.2 人为因素水资源利用仍存在许多问题,引起地下水位升高,小于临界深度。近年来,新疆虽然加大了水利投资,在节水灌溉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使得老灌区耕地盐渍化有减轻趋势。但不少地区渠道防渗和节水灌溉还比较差,有些地区灌溉定额仍在1×104~1.5×104 m3/hm2,依然在加大渠道渗漏和田间渗漏对地下水的补给。
农业的土地利用与种植结构不合理。新垦荒地多分布在灌区边缘,大部分开垦的是重盐碱土,土地未进行精细平整,使灌水不均匀,造成低处积水,高处积盐。除粮食作物外,大部分为棉花,而温养土地的作物苜蓿、绿肥几乎见不到。有机肥使用量减少,化肥使用量增加,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土壤蓄水保熵,降低了作物的抗盐性能。
3 结论与讨论2014年,全疆盐渍化耕地面积为233.05×104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7.72%,盐渍化等级以轻度为主;研究期内,盐渍化耕地面积有所增加,但盐渍化危害程度明显减弱,盐渍化耕地大都呈现稳定脱盐趋势。新增盐渍化耕地主要位于新垦区,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其中各类盐化土壤大量被开发,转化为轻中度、中重度盐渍化耕地,伴随盐渍化耕地的改良治理,盐渍化危害程度明显减弱。老灌区盐渍化耕地经过不断治理、改造,轻度盐渍化耕地向非盐化耕地转化,中度盐渍化耕地向非盐渍化和轻度盐渍化耕地转化,重度和盐碱地多向中轻度和非盐化耕地转换。
新疆各地区气候、地貌、地形、土壤、成土母质等自然条件不尽相同,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和模式也存在差异,各地区盐渍化耕地在发生、分布、结构、数量以及时空演变活跃程度等方面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南疆的中度和重度盐渍化耕地比例高于北疆地区,是新疆盐渍化治理的重点区域。通过计算新疆各地区盐渍化耕地综合利用动态度,各地区盐渍化耕地面积变化活跃程度也存在差异,克拉玛依的CLUD值小于零,其余各地区CLUD值均大于0,说明克拉玛依盐渍化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其余各地区盐渍化耕地面积呈增长趋势。
因此,各地区既要因地制宜地制定盐渍化耕地改良利用方案, 又要与全局治理规划相一致。制定全局与地方、大流域与局部地区、短期与长期相结合的盐渍化耕地治理战略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及盐土资源,严格控制垦荒规模。
[1] |
田长彦, 周宏飞, 刘国庆. 21世纪新疆土壤盐渍化调控与农业持续发展研究建议[J]. 干旱区地理, 2000, 23(2): 177-181. Doi:10.3321/j.issn:1000-6060.2000.02.016 |
[2] |
Wang H W, Fan Y H, Tiyip T. The research of soil salinization human impact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classification in oasis irrigation area[J]. Procedia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1, 10: 2399-2405. Doi:10.1016/j.proenv.2011.09.373 |
[3] |
新疆荒地资源综合考察队. 新疆重点地区荒地资源合理利用[M]. 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85.
|
[4] |
刘纪远, 匡文慧, 张增祥, 等.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与空间格局[J]. 地理学报, 2014, 69(1): 3-14. |
[5] |
刘馨, 宋小宁, 冷佩, 等. 基于MODIS数据的黄河源区土壤干湿状况时空格局变化[J].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2019, 36(2): 178-187. |
[6] |
孙海燕, 叶含春, 许丽, 等. 沙漠绿洲区平原水库下缘盐荒地水盐动态规律[J]. 干旱区研究, 2017, 34(5): 967-971. |
[7] |
Zhang Z X, Wang X, Zhao X L, et al. 2010 update of National Land Use/Cover Database of China at 1:100000. scale using medium spatial resolution satellite images[J].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2014, 149: 142-154. Doi:10.1016/j.rse.2014.04.004 |
[8] |
陈曦. 中国干旱区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8: 409-423.
|
[9] |
王芳芳, 吴世新, 乔木, 等. 基于3S技术的新疆耕地盐渍化状况调查与分析[J]. 干旱区研究, 2009, 26(3): 366-371. |
[10] |
张寿雨, 吴世新, 贺可. 基于开垦年龄的新疆盐渍化耕地时空特征分析[J]. 干旱区研究, 2017, 34(5): 972-979. |
[11] |
樊自立, 马英杰, 马映军. 中国西部地区耕地土壤盐渍化评估及发展趋势预测[J]. 干旱区地理, 2002, 25(2): 97-102. Doi:10.3321/j.issn:1000-6060.2002.02.001 |
[12] |
张英男, 龙花楼, 戈大专, 等. 黄淮海平原耕地功能演变的时空特征及其驱动机制[J]. 地理学报, 2018, 73(3): 518-534. |
[13] |
赵振勇, 乔木, 吴世新, 等. 新疆耕地资源安全问题及保护策略[J]. 干旱区地理, 2010, 33(6): 1019-1025. |
[14] |
Ghassemi F, Jakeman A J, Nix H A. Salinisation of Land and Water Resources: Human Causes, Extent, Management and Case Studies[M]. UK: CAB International, 1995: 26-29.
|
[15] |
Ivushkin K, Bartholomeus H, Bregt A K, et al. Soil salinity assessment through satellite thermography for different irrigated and rainfed crop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 and Geoinformation, 2018, 68: 230-237. Doi:10.1016/j.jag.2018.02.004 |
[16] |
杨小林, 李义玲. 基于客观赋权法的长江流域环境风险时空动态综合评价[J].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2015, 32(3): 349-355. |
[17] |
管孝艳, 王少丽, 高占义, 等. 盐渍化灌区土壤盐分的时空变异特征及其与地下水埋深的关系[J]. 生态学报, 2012, 32(4): 198-206. |
[18] |
Sidike A, Zhao S H, Wen Y M. Estimating soil salinity in Pingluo County of China using QuickBird data and soil reflectance spectr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 and Geoinformation, 2014, 26: 156-175. Doi:10.1016/j.jag.2013.06.002 |
[19] |
李佳秀, 陈亚宁, 刘志辉. 新疆不同气候区的气温和降水变化及其对地表水资源的影响[J].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2018, 35(3): 370-381. |
[20] |
Metternicht G, Zinck A. Remote Sensing of Soil Salinization: Impact on Land Management[M]. Florida: CRC Press Inc, 2008: 14-20.
|
[21] |
丁建丽, 姚远, 王飞. 干旱区土壤盐渍化特征空间建模[J]. 生态学报, 2014, 34(16): 4620-4631. |
[22] |
傅茜, 杨德刚, 张新焕, 等. 伊犁河谷县域相对资源承载力时空分异[J].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2016, 33(2): 170-177. |
[23] |
吕真真, 刘广明, 杨劲松.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土壤盐分特征研究[J]. 土壤学报, 2013, 50(2): 289-295. |
[24] |
任加国, 郑西来, 许模, 等. 新疆叶尔羌河流域土壤盐渍化特征研究[J]. 土壤, 2005, 37(6): 635-639. Doi:10.3321/j.issn:0253-9829.2005.06.011 |
[25] |
乔木, 周生斌, 卢磊, 等. 新疆渭干河流域土壤盐渍化时空变化及成因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7): 904-910. |
[26] |
张寿雨, 吴世新, 贺可, 等. 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不同开垦年限土壤盐分变化[J]. 土壤, 2018, 50(3): 574-582. |
[27] |
李一琼, 白俊武. 近20年苏州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时空特征分析[J]. 测绘科学, 2018, 43(6): 58-64. |
[28] |
Aburas M M, Ho Y M, Ramli M F, et al. The simulation and prediction of spatio-temporal urban growth trends using cellular automata models: a review[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 and Geoinformation, 2016, 52: 380-389. Doi:10.1016/j.jag.2016.07.007 |
[29] |
贺勇, 胡克林, 李保国, 等. 区域土壤质地层次三维空间分布的地统计模拟方法比较[J]. 土壤, 2010, 42(3): 429-437. |
[30] |
朱会义, 李秀彬. 关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指数模型方法的讨论[J]. 地理学报, 2003, 58(5): 643-650. Doi:10.3321/j.issn:0375-5444.2003.05.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