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Issue (5): 1-7  DOI: 10.16497/j.cnki.1672-335X.202505001

引用本文  

卢静宜, 周向军.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根本原则[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 (5): 1-7.
Lu Jingyi, Zhou Xiangjun.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Deeply Study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Culture[J].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ocial Sciences), 2025, (5): 1-7.

作者简介

卢静宜(1995-),女,山东济南人,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为人类文明形态问题研究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25-04-07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根本原则
卢静宜 , 周向军     
山东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摘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根本原则。这一原则,贯穿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逻辑、内容体系、价值意义和践行要求之中。从生成逻辑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新时代文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从内容体系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文化理论观点与文化建设实践要求的内在统一;从价值意义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彰显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价值;从践行要求来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是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的互动过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必须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一根本原则。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思想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习贯彻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Deeply Study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Culture
Lu Jingyi , Zhou Xiangjun     
School of Marxism,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China
Abstract: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s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for deeply studying and implementing Xi Jinping Thought on Culture. This principle runs through the generation logic, content system, value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requirements of Xi′s Thought on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nerative logic, Xi′s Thought on Culture is a theoretical achievement that combines Marxist cultural theory with the practice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ent system, Xi Jinping Thought on Culture is the inherent unity of cultural theoretical viewpoints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practice requirements; From a value perspective, Xi′s Thought on Culture embodies the dual value of theory and pract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ctical requirements, in-depth study and implementation of Xi′s Thought on Culture is an interactive process of theoretical learning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To deeply study and implement Xi Jinping Thought on Culture, we must always adhere to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Key words: Xi Jinping Thought on Culture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study and implement    

作为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成果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逻辑严密、意蕴深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当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体”与“用”相结合“就是理论与实践的互联互通”,[1]“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不仅精辟概括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主要内容与理论品格,还明确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基本要求。因此,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一、在理论渊源与实践本源的交互作用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理解和把握某一理论的重要维度,是从发生学意义上认识和把握其生成条件和生成逻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首要任务是厘清它从何而来、如何而来。一般而言,理论的产生条件,从客观上说,大体可分为两类:理论条件和实践条件。任何理论的生成,都是独特理论条件与独特实践条件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也是这样,它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理论成果。

第一,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源头。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概括总结了学习马克思主义九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其中就包括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内容非常丰富,既包括精神生产力的作用,社会意识的内涵、特征以及它与社会存在之间的相互作用,意识形态的内涵、特征以及它与经济基础之间的辩证运动,社会意识领域的斗争及其发展规律等内容;也包括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特征以及它与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之间的辩证运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涵、特征以及它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间的辩证运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经验等内容;还涵盖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科学、哲学、宗教等不同社会意识形态的起源与发展、本质与特点、社会作用等内容。习近平文化思想就是在坚持运用和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基本原理、根本原则、核心要义等成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基石”。[2]以社会存在与社会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为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同时,社会意识对于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有时是十分巨大的,是不容忽视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领域贯彻运用这一观点,既将高质量发展摆在优先位置,也一再强调文化的价值及其作用的发挥。他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3](P1)“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3](P41)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3](P20)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3](P57)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和底蕴,将其概括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4](P219) “中华民族的根和魂”,[5](P426)用“中华文化沃土”、[6](P210) “突出优势”、[6](P210) “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6](P210) “重要源泉”、[3](P58)“坚实根基”[6](P219)等来阐述其地位和价值。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创造性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和精神生产、文化本质和文化创造主体、世界历史与精神交往、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思想观点。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厚的理论来源,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必然要追溯至此。学习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基本观点,领会其精神内涵,有利于准确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髓要义,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在举旗定向、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开创新气象、新局面。

第二,习近平文化思想主要是在中国共产党引领和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我们党始终围绕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来推进文化建设,具体体现在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道路、方针政策、战略策略等各个层面。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出席一系列重要会议,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以会议频次为例,自党的十八大开始算起,以文化建设为主题的会议数量之多在百余年党史中是比较少见的。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两次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一次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还召开了文艺工作座谈会、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等。习近平总书记还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这些会议审议通过了一系列有关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改革发展的规划和方案。单就集体学习而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先后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建设教育强国等问题上,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与实践部署。再者,以实地考察为例,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考察调研了孔府与孔子研究院、敦煌莫高窟与嘉峪关关城、云冈石窟、岳麓书院、潮州古城、朱熹园、三苏祠等100多处历史文化遗迹,就文化传承发展项目作出170余次指示批示。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重大国际会议场合阐明了促进不同文化、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立场与中国方案。这些均表明,习近平文化思想,归根结底,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生动实践的理论反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必须要抓住其扎实深厚的实践根基。做到这一点,才能真正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究竟“从哪来”“如何来”的问题,才能更加坚定地在这一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

① 参见《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评述》,《新华每日电讯》,2023年10月16日,第6版。

二、在文化理论观点与实践部署的内容框架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作为一种“改变世界”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内容体系上主要表现为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内在统一。理论理性意在科学解释世界,主要从认识层面说明世界由何而来、以何而成、意指何在等基本问题,重点回答世界是什么、不是什么的问题。实践理性意在能动改造世界,主要从方法层面说明人应该选择何种手段或方式去实现目标,重点回答人应该做什么、具体怎么做的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发展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大课题,“既有文化理论上的创新突破,又有文化工作上的布局部署”。[3](P9)换句话说,这一重要思想是本体论与方法论、认识论与实践论的高度统一,既具有解释世界的理论性特质,也具有改造世界的实践性指向,明确地表现为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有机统一。因此,只有在理论与实践的辩证运动中,才能深入学习好、贯彻好习近平文化思想。

第一,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一系列重大创新观点,回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根本问题,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智慧光辉,沉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彰显出理论理性的独特魅力。首先,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逻辑严谨的理论体系,包含许多重大创新观点,就其主要之点而言,以下内容是具有基础性、代表性的: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两个结合”,担负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掌握信息化条件下舆论主导权、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造导向,加强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促进文明交流互鉴。[3](P9)这些观点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念创新、价值引领与思路突破,极大拓宽了中国共产党对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其次,在本质层面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在之“理”主要包含马克思主义的魂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以及在“两个结合”基础上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概括的“六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在新时代中国的呈现形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和活的灵魂,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理性的鲜明体现。具而言之,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自信自强的文化立场,强调坚定文化自信、巩固文化主体性;坚持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建设问题;坚持系统观念,强调不同文化要素之间的互补,注重发挥文化在整个社会有机体中的作用;坚持世界历史原理,主张文明交流互鉴,共建美美与共的文明百花园。综合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要认真学习领悟这一重要思想所涵盖的基本观点与创新观点,以及一整套科学体系和内在逻辑,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阐释上下苦功夫。

第二,习近平文化思想解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要现实问题,涵盖一系列战略部署,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蕴含丰富的实践理性智慧。一是勾画出从文化创造到文化传播、从文化发展到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新时代文化发展战略和步骤。习近平文化思想充分体现了“文明、文化、发展的辩证统一”,[7]在人类文明发展版图中部署新时代文化建设,强调推动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注重提升中国文化感染力和中华文明影响力,重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主张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二是分阶段制定时间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明确了在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安排。党的二十大总体上按照这一部署,从长期和近期目标的联结上进行了系统规划,将建成文化强国列为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明确未来五年文化建设方面的主要目标任务是“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8](P21)三是明确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包括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打造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等等。此外,习近平文化思想还揭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方法,概括地讲,包括坚持一元主导与多元发展相统一、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一致、坚持改革创新与法治保障相结合、坚持文化自信与文化交流相统筹,等等。整体而言,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铺展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基本框架和整体布局,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贯通、国内与国际的结合,实现了目标与路径、宏观与具体、整体与重点的有机统一。这一重要思想不是僵化死板的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具有“改变世界”的品格。如果只关注其理论理性,是不够的、片面的,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际内容不符。只有坚持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相结合,全面系统掌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不同组成部分,才能更好地将它贯彻落实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不断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三、在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的双重维度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皆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思想理论也不例外。科学理论的价值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把握:科学理论能够正确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进一步丰富发展已有理论成果,这是它的理论价值;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正向指导与引领作用,能够有效推动现实世界变革,这是它的实践价值。马克思曾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9](P12)这意味着,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能发挥作用,理论武装只有解决问题才能取得实效。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特定思想理论的理论价值只有通过实践价值才得以最终体现。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持续发展并仍产生重大国际影响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 [8](P211)以及“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的实践价值。[10](P426)作为科学的思想体系,习近平文化思想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这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在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第一,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坚持“两个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具有相当丰富的理论价值。首先,这一重要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在人类文明史中具有开创性意义,无任何经验可供直接照搬照抄。我们必须进行理论探索,以理论创新和突破来推动实践发展,并将在实践中摸索到的规律升华成理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和创立,是实践经验的积累、现实需要的呼唤、思想升华的结晶,表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时代文化建设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新经验,并及时将其概括总结、提炼升华为逻辑严密、体系完备的文化理论。其次,这一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它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创新。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新时代文化发展实际,着眼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文化使命,继承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突出特性,以一系列创新理论谱写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时代新篇。随着新时代文化建设实践的深入推进与拓展,习近平文化思想必将会继续丰富、完善和发展,进而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最后,这一重要思想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推进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作为坚持守正创新的典范,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的重要根据之一,[3](P15)还推动了党的理论创新,深化了对党的理论创新规律的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特殊的重要地位,与习近平总书记将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上是相匹配和相适应的。通晓明白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价值,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应有之义。做到这一点,才能更好地明确它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谱系中的坐标,才能更坚定地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锚定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不断前行。

第二,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面向中国和世界的双重向度,不仅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还有力推进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具有巨大实践价值。于中国而言,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新征程上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一是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时代以来,党和人民的文化奋斗,推动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我们能够取得这些成就,是因为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指引。二是融汇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全局之中。人类社会是由社会体系的各个环节构成且彼此紧密联系、互为因果的活的有机系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3](P22)这段论述足以表明,习近平文化思想能够而且已经深刻影响到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实践的各个方面。三是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注入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从五千多年绵延不绝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精神品格,有效凝聚起社会发展共识,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于世界而言,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一定意义上能够“指导中国成为全球文化发展贡献者、国际文化秩序维护者、人类文明协作推动者”。[11]一是促进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其深刻的论述、丰富的内容充分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旺盛生命力,从文化和文明层面创新性赋予科学社会主义崭新的时代内涵,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增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贡献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智慧。二是推进世界文明发展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高远的历史站位、宽广的世界视野、深邃的战略眼光,倡导全球文明倡议,提出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凝练出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理念与价值引导,回答了“人类文明向何处去”的世界文明之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要领略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充分发挥它改变世界的实际功效,接续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四、在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的双向互动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需要历经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理论学习,即学习掌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基本精神、实践要求等,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第二个环节是实践运用,即运用习近平文化思想去指导解决实际问题,努力使新时代文化建设继续取得新突破与新成就。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是辩证统一的,贯穿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全过程。理论学习是前提,理论学习的效果直接关涉习近平文化思想能否在实践中发挥出应有作用;实践运用是目的,理论学习的归宿是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转化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生动实践。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的有机互动,意味着要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第一,在学习掌握习近平文化思想上下真功夫、苦功夫,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前提所在。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一般会涉及两个问题:“学什么”和“怎么学”。首先是“学什么”。一是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容体系,这是最基础的。要坚决力戒一知半解、浅尝辄止的浮躁学风,推动理论学习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特别是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所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牢牢把握“六个必须坚持”。二是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要整体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经历哪几个发展阶段,在不同阶段上的实践基础、文本载体、内容特点、创新性贡献分别是什么,也要把握一些重要原理、观点、论断的深化拓展过程。三是学习与习近平文化思想相关的一系列辩证关系。从内部看,要学习这一思想中不同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关系。从外部看,至少要学习这一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关系、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成果的关系、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的关系。其次是“怎么学”。一是原原本本地学,即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这是学习理论最有效的办法。要回归原典,掌握第一手资料,认真学习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问题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二是系统学与重点学相结合。系统学即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而不能以偏概全、断章取义和以点带面。重点学即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深化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关键内容,以及与当下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内容。系统学与重点学互为补充,若没有前者,便无法科学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若没有后者,理论学习的实际效果会大打折扣。三是持之以恒地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学习有所收获,重点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取得新进步。[10](P133)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长久的、持续的过程,而非一次性活动。我们既要反复研读经典,又要实时跟进习近平总书记的最新讲话,争取在坚持不懈的学习中汲取新灵感、获得新启发。总的来说,虽说精通内化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有一定难度的事情,但是只有“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习领会好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体系,[12](P533)才能贯彻落实好这一重要思想。

第二,在新时代文化建设实践中运用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根本所在。这意味着要将习近平文化思想由理论形态转变为实践形态,使它的价值由潜在形态转变为现实形态。首先是“做什么”。一是对内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这需要牢记习近平文化思想所提出的文化发展目标,参照它所擎画的时间步骤,关注它所强调的重点问题,运用它所提出的策略与措施,贯彻它所提倡的方法与原则。二是对外提升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影响力、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这不仅需要秉持习近平文化思想胸怀天下的人类情怀,还需要坚守文化自信自强的精神品格,高扬文化主体性。其次,是“怎么做”。一是坚持系统观念。文化建设的各部分之间具有强烈的关联性、协调性,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树立系统思维,打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组合拳”,才能使新时代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二是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我们既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协调文化建设各具体领域之间的发展,也要避免四面出击、平均用力。三是坚持一般指导与个别实际相结合。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一般性、普遍性意义,提供了总的指导原理,但是这些原理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13](P15)四是依靠“多数人”与“关键人物”,“以清醒自觉的主动状态推动事业发展”。[14]我们需要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首要政治任务,健全完善学习教育、研究阐释、宣传普及等制度机制,使习近平文化思想普遍为人民群众所接受、所掌握、所运用。同时,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尊重并发挥“关键少数”的独特优势。概言之,“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15](P815)面对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要努力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把理论学习成果落实在正在做的事情上;要更加自觉地运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高把握文化发展规律、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使这一重要思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不断展现出强大力量。

五、结语

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我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如何深入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思想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生成过程到内容体系、自身价值,再到实践化过程,习近平文化思想都明确地体现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它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良性循环与互动,在两者的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中彰显出了巨大现实解释力和实践引领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自觉坚持和运用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个根本原则,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强烈的使命担当切实履行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政治任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支撑和有利文化条件。

参考文献
[1]
张浩.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主题、理论体系及理论特质[J]. 求索, 2025, (2): 28-38. (0)
[2]
余九林, 胡国胜.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渊源、核心要义及重要价值[J]. 学术探索, 2024, (4): 1-7. (0)
[3]
中共中央宣传部. 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4. (0)
[4]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22. (0)
[5]
中共中央宣传部.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2卷[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7. (0)
[6]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22. (0)
[7]
黄威, 李志哲.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文明、文化、发展辩证统一关系探析[J]. 理论学刊, 2025, (2): 5-16. (0)
[8]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 习近平著作选读: 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3. (0)
[9]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0)
[10]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上[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9. (0)
[11]
李淼, 齐卫平. 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世界视野[J]. 学术探索, 2025, (4): 1-9. (0)
[12]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 第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0)
[13]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0)
[14]
侯衍社. 历史主动精神的科学内涵[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22, (4): 21-31. (0)
[15]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