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江苏 连云港 222002
2. Department of Pharmacy,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Lianyun-gang, Lianyungang 222002, China
当前,全球普遍关注抗菌药物临床使用问题[1]。抗菌药物由于具有较强的抑菌或杀菌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为抗感染治疗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但是由于对抗菌药物过度依赖,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日益显著,如超说明书用药、无适应证用药、不合理联合用药等,这不仅造成了公共资源浪费,而且导致细菌耐药,不少致病菌还呈现出“多重耐药性”,为临床救治工作增加了难度,延长了住院时间,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3-4]。因此,亟需寻找一种有效的抗菌药物管理模式,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遏制耐药菌的产生,提高医疗质量和水平。
多学科协作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是国际较为常用的医学管理模式,是指由多个学科的专家组成专家组,通过头脑风暴进行分析讨论,制定诊疗策略的一种模式[5]。MDT不仅能够增强各部门协作意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效率,营造良好氛围,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实施[6],而且能够将传统的经验式、个体式医疗模式转变为专业化、规范化的医疗模式,给医院管理包括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本研究拟探讨MDT模式在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促进医院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耐药菌的发生,为抗菌药物管理提供标准化、规范化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从杏林监测系统中提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某院使用抗菌药物的相关资料,2021年1—12月采取常规管理模式(对照组),2022年1—12月采取MDT管理模式(干预组)。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方案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开具医嘱,护理人员采取常规操作,并进行日常督查。
1.2.2 干预组实施方案 1.2.2.1 组建MDT团队根据《关于印发“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专项行动指导意见的函》,成立抗菌药物治疗性用药前病原学送检专项工作小组,团队由感染管理科、医务部、护理部、药学部、微生物室、信息部和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等组成,明确专项工作小组和多部门协同管理工作职责。感染管理科负责进行风险排查、预警和防控,每个季度至少组织召开一次联席会,每个月及时统计反馈监测结果,重点科室入科培训。医务部、护理部分别负责对临床医生、护理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导,规范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药学部负责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对临床医生进行知识宣讲,开展抗菌药物使用培训,定期召开合理用药会议,公布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考核。微生物室负责制定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的采集运送、细菌及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等环节,定期为临床医务人员开展病原微生物检验相关知识与技术的应用宣教。信息部负责优化信息支撑,增加重点药物联合使用前病原学送检提醒功能,完善病原学项目。
1.2.2.2 开展全员培训感染管理科制定全员培训计划,分层级深入培训,每季度对医院感染管理兼职人员召开履职分析会,兼职人员每月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会议,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解决方法。编制医务人员感染防控培训手册并下发至每个科室,确保人手一份,医院感染知识人人知晓。感染管理科借助杏林监测系统、视频追溯平台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病原学送检率、手卫生执行情况等进行监控,对重点科室进行入科培训,提高科室人员感染防控意识与能力。医务部、护理部落实协同培训工作职责,将耐药菌防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纳入医生培训、护士分层培训内容并纳入临床科室、护理单元质量安全月度会议进行分析讨论。
1.2.2.3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医务人员认知,改变医务人员用药观念,正确使用抗菌药物。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遏制微生物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22—2025年)》等规范文件,制作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耐药菌防控知识宣传册,开展科学规范送检海报征集评选等活动,借助每年的手卫生日、世界洗手日、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宣传周等,开展主题宣传,提高全员,包括患者陪护和社会公众的认识。
1.2.2.4 建立奖惩机制重新修订奖惩制度,并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加大考核力度的同时,建立奖励机制。制定《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考核管理规定》《医院感染管理质控指标月度考核细则》和《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集束化防控措施》,结合每月监测结果,细化精准考核,考核到诊疗组或个人,借助奖惩机制,提高全院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医务部修订《多重耐药菌(MDRO)医疗管理制度》,加大对MDRO感染患者未及时下达隔离医嘱、病程内未记录MDRO感染情况及药敏结果的考核力度,并要求在科室质量安全月会议中增加“MDRO感染防治讨论”。护理部修订《多重耐药菌(MDRO)护理管理制度质量考核标准》,定期通报督查存在的问题。
1.3 诊断标准MDRO感染诊断标准根据《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和《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判定系统为杏林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
1.4 评价指标观察并计算住院患者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率和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医院感染诊断相关送检率和重点药物联合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Ⅰ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MDRO检出率、MDRO感染率。
1.5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或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使用相关病原学送检情况干预组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73.62%)高于对照组(7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对照组为87.98%,干预组为88.8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重点药物联合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93.94%)高于对照组(9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与对照组相比,采取干预措施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和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分别由原来的38.03%、21.03%下降至32.78%、10.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量和使用强度均下降。见表 2。
干预组患者MDRO集束化防控措施落实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3。
干预组MDRO检出率(32.37%)较对照组(34.70%)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MDRO例次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抗菌药物管理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将会导致超级细菌的产生,不仅给临床救治工作增加难度,也可增加患者的身心负担和经济负担,导致国家资源浪费,因此须继续做好抗菌药物的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同时,国家也高度重视抗菌药物管理问题,连续3年将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纳为国家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指标之一,2020、2022年国家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均纳入其中。2021年11月,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提出开展“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专项行动,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送检率哨点监测专项提升行动。2023年7月,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了进一步推进“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专项行动,并组织征集“规率”活动优秀宣传材料活动。这些活动有利于加强医疗机构改进经验交流与推广,有利于促进抗菌药物的科学化管理。
近年来,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目光。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夏小哲等[7]发现呼吸危重症精准诊疗体系能够有效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和精准使用,临床诊疗团队主动参与是呼吸危重症精准诊疗体系的核心。阙富昌等[8]研究发现,通过构建新型抗菌药物精细化管理模式,能够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提高抗菌药物治疗水平。张月月等[9]发现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能有效提高围手术期合理用药率。赵琴琴等[10]通过构建基于OPLS-DA算法的多变量监测方法,发现其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中具有有效性和科学性,为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提供新模式及新方法。抗菌药物管理不仅依赖于药学部、感染管理科等重点部门,还需要临床科室的积极配合,医务部、护理部、信息部等部门的协同,综合管理模式有助于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11]。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是MDT管理模式。由于MDT具有增强各部门协作意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营造良好氛围,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实施[6]等优点,使得MDT在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放射治疗见习教学、头颈癌治疗与护理、医院感染暴发控制[12-15]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MDT模式能够将传统的经验式、个体式医疗模式转变为专业化、规范化的医疗模式,给医院管理包括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本研究将MDT应用于抗菌药物管理,通过组建MDT团队,开展多部门协作,加强培训和增强信息支撑等措施,该院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由70.56%提高到73.62%,同时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和重点药物联合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均有所提高,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由38.03%下降至32.78%,使用强度由41.82下降至33.57,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1.03%下降至10.3%,MDRO集束化防控措施落实率显著提高,MDRO检出率也明显下降,说明采取MDT管理模式有利于抗菌药物管理,能够促进临床用药合理化、规范化。然而本研究只考察了一所医院的抗菌药物管理情况,仍需多中心、大样本进一步证明该管理模式真实有效,为临床抗菌药物科学化、标准化管理提供参考。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1] |
刘杰, 刘葛, 袁哲, 等. 临床药师参与医院抗菌药物规范使用管理的实践[J]. 临床合理用药, 2023, 16(9): 171-174. Liu J, Liu G, Yuan Z, et al. Clinical pharmacists participate in the management of standardized use of antibiotics in hospitals[J].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2023, 16(9): 171-174. |
[2] |
代岩, 王梦寒, 张学东.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现状及进展[J].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2023, 44(1): 60-63. Dai Y, Wang MH, Zhang XD.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n irrational application of antibacterial drugs[J]. World Notes on Antibiotics, 2023, 44(1): 60-63. |
[3] |
邱涵. Ⅰ类手术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调查[J]. 临床合理用药, 2023, 16(5): 156-157, 172. Qiu H. Investigation on perioperative use of antibiotics in class Ⅰ surgical incision[J].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2023, 16(5): 156-157, 172. |
[4] |
Fitchett JR, Atun R.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opportunity for Europe to establish global leadership[J]. Lancet Infect Dis, 2016, 16(4): 388-389. DOI:10.1016/S1473-3099(15)00410-7 |
[5] |
范晓玲, 严小芬, 吕菊迎, 等. 多学科协作联合集束化模式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中的效果[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2, 44(12): 1223-1228, 1233. Fan XL, Yan XF, Lv JY, et al. Application of multi-disciplinary team combined with bundles of care management model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 associated 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J]. Journal of 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 2022, 44(12): 1223-1228, 1233. |
[6] |
孙吉花, 于苏国, 陈晓琳, 等. 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中的应用及管理[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17): 2639-2641. Sun JH, Yu SG, Chen XL, et al. Appli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multi-disciplinary team model i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socomial infection[J].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 2010, 20(17): 2639-2641. |
[7] |
夏小哲, 李园园, 蒋娟, 等. 呼吸危重症精准诊疗体系在抗菌药物应用管理中的价值探索[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23, 22(6): 695-700. Xia XZ, Li YY, Jiang J, et al. The value of precis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ystem for pulmona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in the management of antimicrobial usage[J]. Chinese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 2023, 22(6): 695-700. |
[8] |
阙富昌, 曾晓云, 周本杰. 我院新型抗菌药物精细化管理模式应用及效果分析[J]. 中国药房, 2022, 33(24): 3049-3052, 3058. Que FC, Zeng XY, Zhou BJ. Application and effect analysis of new fine management mode of antibiotics in our hospital[J]. China Pharmacy, 2022, 33(24): 3049-3052, 3058. DOI:10.6039/j.issn.1001-0408.2022.24.21 |
[9] |
张月月, 陆清溪, 吴欢欢, 等. 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对创伤外科Ⅰ类切口患者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影响[J]. 抗感染药学, 2023, 20(1): 53-56. Zhang YY, Lu QX, Wu HH, et al. Influence of clinical pharmacists' participation in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antibiotics on perioperative prophylactic use of antibiotics in patients with type Ⅰ incision in trauma surgery[J]. Anti-Infection Pharmacy, 2023, 20(1): 53-56. |
[10] |
赵琴琴, 李翔, 冯频频, 等. 基于OPLS-DA算法的Ⅱ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规范化治疗管理模式[J].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22, 31(12): 887-892. Zhao QQ, Li X, Feng PP, et al. A standardized treatment management mode of perioperative antibacterial drugs for class Ⅱ incision based on OPLS-DA algorithm[J].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y, 2022, 31(12): 887-892. |
[11] |
翟文杰, 王姝, 郭秉荣, 等.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持续综合管理效果[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23, 33(14): 2175-2179. Zhai WJ, Wang S, Guo BR, et al. Effect of continuous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n use of antibiotics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J].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 2023, 33(14): 2175-2179. |
[12] |
叶小红. 基于MDT的肺康复模式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效果[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11): 82-86. Ye XH. Effect of MDT-based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model applied to patients with AECOPD[J].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3, 20(11): 82-86. |
[13] |
张娜, 宋雪, 吴爽, 等. MDT教学模式联合TBL在肿瘤放疗见习中的培训效果[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 15(7): 76-79. Zhang N, Song X, Wu S, et al. The effect of MDT teaching mode combined with TBL in the training of tumor radiotherapy[J]. China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2023, 15(7): 76-79. |
[14] |
Taberna M, Gil Moncayo F, Jané-Salas E, et al. The 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 approach and quality of care[J]. Front Oncol, 2020, 10: 85. |
[15] |
王旌, 李国凯, 黄云英, 等. 多部门、多学科协作机制在医院感染暴发控制中的应用分析[J]. 临床医学, 2021, 41(11): 22-25. Wang J, Li GK, Huang YY, et al. Application of multi-department and multi-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mechanism in the control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outbreak[J]. Clinical Medicine, 2021, 41(11): 2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