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卫生  2019, Vol. 35 Issue (10): 1379-1382   PDF    
中国2010 — 2016年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张晶1, 李薇薇2, 杨淑香1, 郭云昌2, 付萍2    
1. 潍坊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
2.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摘要目的 分析中国2010 — 2016年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特征,为家庭食源性疾病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中2010年1月1日 — 2016年12月31日报告的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相关数据,对发病时间、地区、致病因素、原因食品、引发环节等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中国2010 — 2016年共发生5 197起家庭食源性疾病,累计发病数29 210例,平均每年发病数约为4 173例,死亡780例,病死率为2.7 %;2010 — 2016年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病数从2010年的1 873例增加到2016年的7 842例,5 — 10月发病数最多且聚集在南方地区,发病数以云南省居首位;2010 — 2016年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一级致病因素主要为菌类(9 438例,32.3 %)和生物性污染(8 277例,28.3 %),2010 — 2013年生物性污染是最主要的一级致病因素,2014 — 2016年以菌类居首位;致病微生物中,沙门氏菌引起发病数最多(3 891例,59.2 %),2012年后逐渐减少;原因食品中,菌类食品导致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病数最多(9 592例,32.8 %),其次是肉类(4 854例,16.6 %);引发环节以多环节为最多(7 901例,27.0 %),其次是误食误用(7 647例,26.2 %)。结论 中国5 — 10月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病数较多且聚集在南方地区,菌类是导致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的主要致病因素。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     暴发事件     家庭     流行特征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of household outbreaks of foodborne diseases in China, 2010 – 2016
ZHANG Jing, LI Wei-wei, YANG Shu-xiang, et al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and Management, Weifang Medical University, Weifang, Shandong Province 26105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ousehold foodborne disease outbreaks in China during 2010 – 2016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developing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on foodborne disease outbreaks. Methods We collected national data on household foodborne disease outbreaks reported to China National Foodborne Diseases Surveillance Network from January 1, 2010 through December 31, 2016, and analyzed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isolated pathogens, related food consumption, and associated factors of the outbreaks. Results During the 7-year period, totally 5 197 household foodborne disease outbreaks were reported, involving 29 210 illnesses and 780 deaths, with a case fatality rate of 2.7%. The reported annual number of the outbreaks increased from 1 873 in 2010 to 7 842 in 2016. More outbreaks were reported during May – October in a year and in Southern China and the provincial level region with the highest number of reported foodborne disease cases was Yunnan province. The most frequently verified etiological factor of the outbreaks was consumption of poisonous mushroom, being attributed to 9 438 cases and 32.3% of all the cases and being the leading cause for the outbreaks from 2014 to 2016, and food contaminated by pathogenic organisms (to 8 277 cases and 28.3% of all the cases and the leading cause for the outbreaks from 2010 to 2013). Salmonella was the most frequently isolated pathogen (3 891 cases, 59.2% of the pathogens identified) for all the outbreaks. The most frequently verified food related to the foodborne disease cases was mushroom (9 592 cases, 32.8% of all the cases), followed by contaminated meat (4 854 cases, 16.6% of all the cases). Of all the foodborne disease cases reported, 7 901 cases (27.0%) were linked to multiple factors and 7 647 cases (26.2%) were induced by eating poisonous food by mistake. Conclusion In China from 2010 to 2016, the incidence of household foodborne disease outbreaks is relatively high during May to October in a year and more outbreaks occurred in southern regions; intake of poisonous mushroom by mistake is a main cause of the reported household foodborne disease outbreaks.
Key words: foodborne disease     outbreak     household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目前食源性疾病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据报道,美国每年有数百万居民因吃不洁食物而生病,中国平均每年也有近5万人因食物中毒受到损害,严重影响了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2]。家庭是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主要发生场所,为了解中国2010 — 2016年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变化情况,为家庭食源性疾病防控策略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收集了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中2010年1月1日 — 2016年12月31日报告的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相关数据,对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病时间、地区、致病因素、原因食品、引发环节等流行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中2010年1月1日 — 2016年12月31日报告的中国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西藏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的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相关数据。内容包括发病数、死亡数、发生年份、发生月份、发生地区、致病因素、原因食品、发生环节等。

1.2 统计方法

采用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和χ2检验,检验水准为双侧检验α = 0.05。

2 结 果 2.1 基本概况

中国2010 — 2016年共发生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5 197起,累计发病29 210例,平均每年发病数约为4 173例;死亡780例,病死率为2.7 %。

2.2 时间和地区分布(表1
表 1 中国2010 — 2016年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病数时间分布

中国2010、2011、2012、2013、2014、2015和2016年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病数分别为1 873、3 665、3 211、3 584、3 824、5 211和7 842例,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病数逐年增加。不同年份各月份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病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 439.1,P < 0.001),大多发生在5 — 10月。2010 — 2016年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多发生在南方,其中云南省发病数一直居首位且逐年增加,2010、2011、2012、2013、2014、2015和2016年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病数分别为1 018、1 067、1 205、1 281、1 295、1 763和2 235例。

2.3 一级致病因素(表2
表 2 中国2010 — 2016年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不同一级致病因素所致发病数分布情况

中国2010 — 2016年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菌类、生物性污染、有毒动植物、化学性污染、混合因素和不明因素等一级致病因素累计发病数分别为9 438、8 277、3 543、2 712、169和5 071例,分别占总发病数的32.3 %、28.3 %、12.1 %、9.3 %、0.6 % 和17.4 %。不同年份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不同一级致病因素发病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6 461.3,P < 0.001),2010 — 2013年生物性污染是最主要的一级致病因素,2014 — 2016年以菌类居首位。

2.4 主要致病微生物(表3
表 3 中国2010 — 2016年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主要致病微生物所致发病数分布情况

中国2010 — 2016年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前7位致病微生物依次为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大肠埃希菌和肉毒毒素,累计发病数分别为3 891、1 211、486、331、308、232、和118例,分别占总致病微生物的59.2 %、18.4 %、7.4 %、5.0 %、4.7 %、3.5 % 和1.8 %。不同年份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主要致病微生物发病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1 008.9,P < 0.001),各年份沙门氏菌引起发病数均为最多且变化较大,2012年后发病数减少。

2.5 原因食品(表4
表 4 中国2010 — 2016年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不同原因食品所致发病数分布情况

中国2010 — 2016年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菌类、肉类、蔬菜类、其他有毒植物、水产类、粮食类、蛋类、多种食品、混合食品、不明食品和其他等原因食品累计发病数分别为9 592、4 854、1 678、1 293、1 214、1 194、616、2 711、1 928、1 868和2 262例,分别占总发病数的32.8 %、16.6 %、5.7 %、4.4 %、4.2 %、4.1 %、2.1 %、9.3 %、6.6 %、6.4 % 和7.7 %。不同年份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不同原因食品发病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6 495.6,P < 0.001),菌类食品所致发病数逐年增多,肉类和多种食品逐年下降。

2.6 引发环节(表5
表 5 中国2010 — 2016年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不同引发环节所致发病数分布情况

中国2010 — 2016年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误食误用、生产加工、储存不当、原料变质或污染、交叉污染、多环节、不明环节和其他引发环节累计发病数分别为7 647、5 382、1 624、1 374、1 002、7 901、3 033和1 247例,分别占总发病数的26.2 %、18.4 %、5.6 %、4.7 %、3.4 %、27.0 %、10.4 % 和4.3 %。不同年份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不同引发环节发病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4 630.0 P < 0.001),2010 — 2014年以多环节所致发病数为最多,2015 — 2016年以误食误用所致发病数为最多。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国2010 — 2016年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病数累计29 210例,平均每年发病数约为4 173例,高于美国2009 — 2015年平均每年私人住宅发生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病数的1 154例 [3],提示采取措施控制我国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仍是控制食源性疾病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国2010 — 2016年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病数从2010年的1 873例增加到2016年的7 842例,这可能与2009年《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后,各级政府增强了对食品安全的重视提升了报告意识有关,还可能与2009年后我国食源性疾病监测制度不断完善以及监测点的逐步全覆盖有关 [4]

本研究结果显示,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以5 — 10月发病数较多且聚集在南方地区,尤其是云南省,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 [57]。这可能与南方地区夏季气候温暖潮湿,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食物易腐败变质有关;还可能与云南省等南方地区居民喜欢采摘野生菌以及不同地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的差异有关[89]。因此,国家和各地政府要继续加强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加大菌类的识别宣传和管理,加大投入公共卫生基础设施,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从而减少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国2010 — 2016年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一级致病因素主要为菌类(9 438例,32.3 %)和生物性污染(8 277例,28.3 %);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是主要的致病微生物,与陈小敏 [10]的研究结果一致;菌类食品和肉类是最主要的原因食品,与王萍等[11]研究结果一致;单一引发环节以误食误用所致发病数最多且逐年增加,与全国食源性疾病引发环节相似[57],但不同于单位食堂[12]和宾馆饭店[13],因此应根据家庭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特征加强从食物原材料到加工、储存、食用各个环节的管理。

随着我国的食源性疾病监测制度地不断完善,食源性疾病漏报率下降。但是,由于食源性疾病具有自愈性,不易分辨,居民重视不足,仍会使一部分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失。家庭作为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发生场所,关乎到每个居民的健康安全。因此,应结合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特征,加强当地食品的安全管理,并通过大众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食品安全健康教育,普及食源性疾病预防的相关知识,提高居民的卫生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同时,还应继续完善监测制度,制定出相应的有针对性的防控对策,从而减少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

志谢 感谢所有食源性疾病监测机构和相关人员的辛勤付出

参考文献
[1] Crowe SJ, Mahon BE, Vieira AR, et al. Vital signs: multistate foodborne outbreaks-United States, 2010 – 2014[J]. 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 2015, 64(43): 1221–1225. DOI:10.15585/mmwr.mm6443a4
[2] 刘建平, 袁清连, 李俊彦, 等. 2013 — 2016年深圳市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病学分析[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7, 28(2): 6–9.
[3] Dewey-Mattia D, Manikonda K, Hall AJ, et al. Surveillance for foodborne disease outbreaks – United States, 2009-2015[J]. MMWR Surveill Summ, 2018, 67(10): 1–11. DOI:10.15585/mmwr.ss6710a1
[4] 潘娜, 郭云昌, 李薇薇, 等. 中国2002-2016年学校食物中毒暴发事件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7, 38(7): 1023–1025, 1029.
[5] 李薇薇, 王三桃, 梁进军, 等. 2013年中国大陆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资料分析[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8, 30(3): 293–298.
[6] 付萍, 刘志涛, 梁骏华, 等. 2014年中国大陆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资料分析[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8, 30(6): 628–634.
[7] 付萍, 王连森, 陈江, 等. 2015年中国大陆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资料分析[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9, 31(1): 64–70.
[8] 沈秀莲, 王俊瑛, 阮元, 等. 云南2006 — 2013年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6, 32(4): 535–537. DOI:10.11847/zgggws2016-32-04-32
[9] Wu YN, Liu XM, Chen Q, et al. Surveillance for foodborne disease outbreaks in China, 2003 to 2008[J]. Food Control, 2018, 84: 382–388. DOI:10.1016/j.foodcont.2017.08.010
[10] 陈小敏, 杨华, 桂国弘, 等. 2008 — 2015年全国食物中毒情况分析[J]. 食品安全导刊, 2017(25): 69–73. DOI:10.3969/j.issn.1674-0270.2017.25.028
[11] 王萍, 宋晓冰. 2006-2015年中国大陆地区食物中毒特征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 2018, 25(3): 257–260. DOI:10.3969/j.issn.1006-3110.2018.03.001
[12] 耿雪峰, 李薇薇, 潘娜, 等. 中国2002 — 2016年单位食堂食物中毒情况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8, 34(6): 858–860. DOI:10.11847/zgggws1118071
[13] 潘娜, 李薇薇, 耿雪峰, 等. 中国2002 — 2016年宾馆饭店食物中毒事件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9, 35(5): 591–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