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卫生  2019, Vol. 35 Issue (8): 963-968   PDF    
中国5城乡居民吸烟行为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吕鹏, 叶春明, 孙倩, 曹宇, 丁一凡, 夏国鑫    
滨州医学院,山东 264003
摘要目的 调查5城乡居民吸烟行为的变化情况,以及影响研究对象吸烟行为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 在2007年城市农村流行病学前瞻型研究(PURE)调查基础上,自江西、陕西、山西、江苏、青海5省中方便抽取3 379位研究对象于2016年进行再调查,调查吸烟行为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根据既往文献与PURE研究已调查变量选择合适的混杂因素纳入模型,同时确定目标人群的纳入排出标准。结果 2007年吸烟率为20.2 %,2016年吸烟率为15.7 %,现在平均每日吸烟量为16支,同时有12.44 %的研究对象吸烟行为发生变化。其中,有231位选择戒烟,不同性别的研究对象戒烟的原因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容易引发戒烟行为(OR = 1.10 95 % CI = 1.01~1.20)。对男性来说,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容易引发戒烟行为(OR = 1.27 95 % CI = 1.06~1.53)。结论 在倡导禁烟运动时,应多关注受教育水平较低的人群,而同时具有饮酒行为的研究对象潜意识里更愿意选择戒烟来保持健康。
关键词吸烟行为变化     戒烟     影响因素    
Change in smoking behaviour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mong residents in five provinces of China
LÜ Peng, YE Chun-ming, SUN Qian,     
Binzhou Medical College, Binzhou, Shandong Province 2640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 in smoking behaviour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mong residents in 5 provinces of China. Methods We selected participants for the study from the cohort of Prospective Urban Rural Epidemiology (PURE) Study conducted in 2007; we determined the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criteria of the participants and data analysis model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PURE study and researches on previous literatures. Then we conduc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mainly on change in smoking behaviour and its related factors in 2016 among totally 3 379 residents in Jiangxi, Shaanxi, Shanxi, Jiangsu, and Qinghai province. Results Among the participants, the smoking rate was 15.7% and 20.2% in 2007 and 2016. Averagely 16 cigarettes were smoked per day by current smoking participants. There were 12.44% of the participants reporting changes in smoking behaviour, of which, 231 reported smoking cessation. There was a gender difference in the reason of smoking cessation. For the female smoking participants, elder age was a promoting factor for smoking cessation (odds ratio [OR] = 1.10, 95% confidence interval [95% CI]: 1.01 – 1.20); while for male smoking participants, with high education was a promoting factor for smoking cessation ( OR = 1.27, 95% CI: 1.06 – 1.53). Conclusion More concerns should be paid to the people with low education when conducting smoking cessation promotion. The smokers with alcohol drinking experience are more likely to quit smoking for improving their health.
Key words: change in smoking behavior     smoking cessation     influencing factor    

吸烟是冠心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脑卒中、肺癌等多种疾病发生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可以增加了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患病的风险。目前,每年约有600万人死于吸烟,其中大多数人来自发展中国家。烟草对国家和民众造成巨大的经济影响[1],烟草业生产和销售的产品导致数以百万计的人过早死亡[2],而我国是世界上烟草生产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每年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的人数近100万,占全部死亡的12 %[3]。2013年我国禁烟令的出台以及十三五规划纲将“降低烟草危害”修改为“大力推进公共场所禁烟”,象征着我国控烟力度的不断加强。随着国家禁烟政策的不断推进,我国居民的吸烟行为是否发生了变化,以及引发戒烟的相关因素是本次研究关注的重点。

1 对象与方法 1.1 样本选择

本次调查是在2007年城市农村流行病学前瞻型研究(Prospective Urban Rural Epidemiology,PURE)研究调查基础上,从江西、陕西、山西、江苏、青海五5省中方便抽取3 379位研究对象于2016年进行再调查,调查其吸烟行为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1.2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的人口学资料以2007年的基线资料为基础,于2016年再调查其吸烟变化情况。以持续不吸烟组为对照组,观察影响戒烟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等人口学资料、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血压、腰臀比、既往病史以及饮酒情况等。

1.3 变量定义

将吸烟者界定为:每天至少吸 ≥ 1支烟且吸烟时间持续 ≥ 1年。重型吸烟者界定为:调查时吸 ≥ 20支/d香烟的吸烟者。重型吸烟者在吸烟人群中的百分比为重型吸烟率。吸烟量界定为:吸烟者平均每天吸烟支数。戒烟率界定为:以前吸烟后戒烟人数在吸烟者中的百分比。被动吸烟界定为:持续吸入别人所吸的烟,持续时间 ≥ 5 min。

1.4 方法

结合《全球成人烟草调查核心问卷》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采用自填方式并知情同意。问卷的发放量为3 379份,经过数据清理获得3 336份合格问卷,问卷合格率为98.73 %。按吸烟情况问卷中被动吸烟3 336份,主动吸烟3 292份,缺失44份。

1.5 统计分析

用Epi 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双重录入并进行逻辑核对,严格控制数据录入质量,以保证数据库的准确性;利用SAS 9.4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现在吸烟率、戒烟率、复吸率、重型吸烟率等指标进行统计描述,率之间比较的χ2检验或趋势χ2检验,检验水准 α = 0.05。分组分析,主要按不同性别分组,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的有统计学意义的研究因素,纳入到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多因素分析,计算各研究影响因素与戒烟行为的关联强度OR值及其95 % CI

2 结 果 2.1 基本情况(表1
表 1 中国五城乡居民吸烟变化基本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在3 336位研究对象中,有323位研究对象吸烟行为发生变化,占12.44 %。在3 336位研究对象中,男性共1 312位,占比达39.3 %。女性共1 886位,占比达56.5 %。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61 ± 9.4)岁。复吸者 + 吸烟者的平均年龄在(59.97 ± 10.19)岁,戒烟者的平均年龄在(63.07 ± 8.94)岁,持续吸烟者的平均年龄在(59.76 ± 9.19)岁,持续不吸烟者的平均年龄在(60.82 ± 9.34)岁。复吸者 + 吸烟者的收缩压平均在(128.53 ± 17.00)mm Hg(1 mm Hg = 0.133 3 kPa),其中 < 120 mm Hg的有33人占35.9 %,120~139 mm Hg的有36人占39.1 %,≥ 140 mm Hg的有22人占23.9 %,数据缺失1人占0.3 %;戒烟者的收缩压平均在(136.54 ± 21.67)mm Hg,其中 < 120 mm Hg的有68人占29.4 %,120~139 mm Hg的有78人占33.8 %,≥ 140 mm Hg的有85人占36.8 %,数据缺失0人。持续吸烟者的收缩压平均在(131.98 ± 18.60)mm Hg,其中 < 120 mm Hg的有127人占31.4 %,120~139 mm Hg的有168人占41.6 %,≥ 140 mm Hg的有108人占26.7 %,数据缺失1人占0.3 %。持续不吸烟者的收缩压平均在(135.40 ± 23.0)mm Hg,其中 < 120 mm Hg的有697人占29.1 %,120~139 mm Hg的有874人占36.5 %,≥ 140 mm Hg的有808人占33.7 %,数据缺失18人占0.8 %。复吸者 + 吸烟者的舒张压平均在(82.48 ± 12.15)mm Hg,其中 < 60 mm Hg的有5人占5.4 %,60~89 mm Hg的有62人占67.4 %,≥ 90 mm Hg的有23人占25 %,数据缺失2人占2.2 %;戒烟者的舒张压平均在(85.17 ± 12.03)mm Hg,其中 < 60 mm Hg的有14人占6.1 %,60~89 mm Hg的有149人占64.5 %,≥ 90 mm Hg的有66人占28.6 %,数据缺失2人占0.9 %;持续吸烟者的舒张压平均在(83.14 ± 11.48)mm Hg,其中 < 60 mm Hg的有22人占5.5 %,60~89 mm Hg的有268人占66.3 %,≥ 90 mm Hg的有108人占26.7 %,数据缺失6人占1.5 %;持续不吸烟者的舒张压平均在(84.22 ± 12.59)mm Hg,其中 < 60 mm Hg的有109人占4.6 %,60~89 mm Hg的有1 590人占66.3 %,≥ 90 mm Hg的有673人占28.1 %,数据缺失25人占1.0 %。

2.2 吸烟行为变化情况(表23
表 2 吸烟行为变化情况

表 3 被动吸烟行为变化情况

在2016年的回访调查中,共323位研究对象的吸烟行为发生变化,共92人。其中女性共20人占比达21.7 %,男性共72人,占比达78.3 %。其中73.9 %的研究对象受教育程度为初中/高中/中专等学历水平。2007年调查对象的吸烟率为20.2 %,2016年调查对象的吸烟率为15.7 %,其中男性吸烟率由2007年的47.8 %下降至36.3 %,女性吸烟率由2007年的0.8 %上升至1.3 %。2007年的重型吸烟率为42.3 %,而2016年的重型吸烟率上升为48.8 %。由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吸烟率整体下降。其中40~50岁年龄段吸烟率最高,婚姻状况已婚的吸烟率最高,受教育程度中初中/高中等学历水平吸烟率最高。同时在各个职业类型中,工艺与相关贸易该职业吸烟率最高,占比达31.8 %。农业技术人员和渔业人员吸烟率为19.7 %。在2007年3 336位研究对象中有708位处于被动吸烟的情况下,占比达28.7 %。在2016年有985位研究对象处于被动吸烟的情况下,占比达29.5 %。由此可知,非吸烟人群的被动吸烟的情况有所上升。而被动吸烟的频率每周1~2次由16.5 %下降至2016年的8.6 %,每周3~6次由7.9 %下降至6.5 %,每天1次由36.4 %下降至35.6 %,每天2~3次由21.1 %上升至31.8 %,每天 ≥ 4次由18.1 %下降至17.5 %。被动吸烟的频率整体水平有所下降,但是被动吸烟率却有所上升。

2.3 戒烟行为变化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表1显示,在3 336位研究对象中,有12.44 %的研究对象吸烟行为发生变化,共323人。在2007年的639位吸烟者中,在2016年231位研究对象选择了戒烟,占比达36.4 %。其中女性有10位,占比达4.3 %。男性有221位,占比达95.7 %。其中有73.2 %的戒烟者学历水平为初中/高中/中专等。在231位戒烟者中有169位研究者有疾病史,占比达73.2 %。有33.3 %的戒烟者体质指数偏高,有39.4 %的戒烟者腰臀比偏高。

2.3.1 戒烟行为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表4
表 4 戒烟行为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饮酒情况等因素与戒烟行为问题,以持续不吸烟组为对照组,按性别分层,用这些因素分别与戒烟行为进行统计描述和单因素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饮酒情况、是否工作是影响戒烟行为的相关因素。对女性而言,年龄是相关的影响因素。对男性而言,受教育程度是影响戒烟行为的相关因素。

2.3.2 戒烟行为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表5
表 5 戒烟行为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为了进一步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建立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本研究采用逐步回归法(stepwise),以持续不吸烟组为对照组,进入标准为0.2,剔除标准为0.2。按性别进行分层,针对单因素分析得出的,对戒烟行为产生的影响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年龄、受教育程度、饮酒情况、体质指数、腰臀比、既往病史等变量。剔除不显著的变量,最终得到年龄、受教育程度、饮酒情况这3个对戒烟行为有显著影响的相关因素。对于女性来说,年龄是主要的影响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容易引发戒烟行为(OR = 1.10,95 % CI = 1.01~1.20)。对男性来说,受教育程度与饮酒情况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关于研究对象的受教育程度,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容易引发戒烟行为(OR = 1.27,95 % CI = 1.06~1.53),拥有初中/高中及以上学历的研究对象发生戒烟行为是拥有小学学历的研究对象的1.27倍。关于研究对象的饮酒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具有饮酒行为的研究对象更容易引发戒烟行为,以前饮酒的研究对象是从不饮酒的研究对象发生戒烟行为的3.83倍。现在饮酒的研究对象是从不饮酒的研究对象发生戒烟行为的8.98倍。

3 讨 论

本次研究在2007年PURE研究的基础上于2016年进行回访,调查3 336位研究对象吸烟行为的变化情况。在2007年共有639位研究对象具有吸烟行为,占比达20.2 %。在2016年共有497位研究对象具有吸烟行为,占比达15.7 %,近几年的很多研究都发现了吸烟率下降的趋势[46]。说明在国家持续不断地推行禁烟政策下,吸烟率有所下降,控烟有效。

在2007年的639位吸烟者中,在2016年231位研究对象选择了戒烟,占比达36.4 %。其中女性有10位,占比达4.3 %。男性有221位,占比达95.7 %。有73.2 %的戒烟者学历水平为初中/高中/中专等。在231位戒烟者中有169位研究者有疾病史,占比达73.2 %。根据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女性戒烟的相关因素主要是年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越容易引发戒烟行为。对男性来说,受教育程度、饮酒情况是引发戒烟行为的主要因素,有研究显示2004、2007和2010年枣庄市薛城区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成年居民吸烟率有显著差异[7],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受教育程度越高,自控能力越强,健康意识越高,越容易引发戒烟行为。学历是男性卫生机构人员是否吸烟的影响因素。有研究也发现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吸烟率呈下降趋势[8]。具有饮酒行为的研究对象更容易引发戒烟行为。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不一致[910],可能是由于抽样偏倚造成的,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 冯雅靖,董文兰,何民富. 禁烟令实施前后北京市公共场所吸烟与控烟措施比较分析[J].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3, 6(5): 67–72. DOI:10.3969/j.issn.1674-2982.2013.05.012
[2] 王烨菁,高淑娜,何丽华. 2007-2013年上海市黄浦区居民吸烟、戒烟及被动吸烟状况变化趋势[J].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16, 33(5): 471–474.
[3] 章蓉, 曹乾, 陆云. 中国城乡居民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34(1): 84–89.
[4] 王利静,胡海燕,高建梅. 2016年北京市怀柔区居民吸烟现状调查[J]. 中国健康教育, 2017, 33(11): 1038–1040.
[5] 颜玮, 朱丽萍, 吉路. 江西省15~69岁居民吸烟现状分析[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4, 22(6): 648–650.
[6] 刘鹏, 白亚娜, 胡晓斌. 兰州市城市居民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3, 29(2): 272–274.
[7] 张义成, 周成超, 郭晓雷, 等. 山东枣庄市薛城区成年居民吸烟情况及变化趋势[J]. 中国公共卫生, 2015, 31(3): 303–305.
[8] 肖琴, 孔浩南. 北京市朝阳区卫生机构人员吸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3, 21(1): 58–59.
[9] 章蓉,曹乾,路云. 中国城乡居民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34(01): 84–89.
[10] 孟武, 朱君君, 鲍慧芬, 等. 芜湖市居民吸烟状况及相关行为[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0, 18(1): 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