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卫生  2019, Vol. 35 Issue (3): 328-331   PDF    
北京市成熟社区老人应急救护能力现状调查
张晓华, 王丽艳, 贾燕, 赵建忠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训练中心事业发展部,北京 100010
摘要目的 了解北京市成熟社区居家老人应急救护能力现状。方法 采用偶遇抽样方法,于2017年1月在朝阳区3个街道内,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498份,回收有效问卷496份。结果 调查对象应急救护知识平均知晓率为66.8 %,具备基本应急救护知识的调查对象占53.0 %;知晓率前3位的依次为“救护车呼叫号码”“中风辨别”和“跌倒处理”,知晓率最低的两项为“气道异物梗阻辨别”和“中暑处理”。婚姻状况、家庭年收入和文化程度是影响调查对象基本应急救护知识水平的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高文化程度是影响社区老人基本应急救护知识水平的保护因素,高中/职高/中专文化程度的社区老人比识字很少/小学文化程度的具备基本应急救护知识的可能性高4.059倍(95 % CI = 2.184~7.545)。86.1 %调查对象未接受过应急救护相关培训,79.2 %调查对象认为“急救是生存的基本技能之一”。结论 北京市成熟社区老人应急救护能力有待提高。
关键词应急救护     老年人     知晓率     需求     调查    
First aid ability of elderly residents in mature communities of Beijing: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ZHANG Xiao-hua, WANG Li-yan, JIA Yan, et al     
Training Center of Red Cross Society of China, Beijing 10001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status quo of first aid ability among home-dwelling elderly in mature communities in Beijing. Methods Using accidental sampling and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we conducted a survey among 498 permanent residents aged ≥ 65 years in 3 mature communities in Chaoyang district of Beijing during January 2017. Results The average awareness rate of first aid knowledge was 66.8% for the 496 elderly completing the survey and 53.0% of the respondents reported basic first aid knowledge. The respondents reported higher awareness rates for phone number for calling ambulance, discrimination of stroke, and dealing with falling and lower awareness rates for discrimination of foreign body in respiratory tract and heatstroke treatment. The respondents′ basic first aid knowledge was influenced by marital status, annual household income, and education.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higher education was a significant promoting factor for respondents′ basic first aid knowledge; the respondents with senior high school/vocational high school/technical secondary school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basic first aid knowledge than those with little literacy/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odds ratio = 4.059, 95% confidence interval: 2.184 – 7.545). There were 86.1% of the respondents not having received any training on first aid and 79.2% considering first aid as one of basic skills for survival. Conclusion First aid ability of elderly residents in mature communities of Beijing city needs to be improved.
Key words: first aid     elderly people     awareness rate     requirement     survey    

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12]。我国实行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如何保证老年人在发生需要应急救护的事件时得到迅速、正确的处理,对于保障老年人健康、挽救生命、提高居家养老满意度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北京市成熟社区居家老人应急救护能力现状,为做好社区内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和研究相关政策奠定基础,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训练中心于2017年1月在北京市朝阳区3个街道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有496名符合要求的社区老人参加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偶遇抽样方法,在2017年1月下旬,对至劲松、大屯、麦子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陪同就诊或参加健康教育活动的满足条件的老年人开展问卷调查。要求调查对象在目标街道内居住 ≥ 6个月、年龄 ≥ 65岁,神志清楚,有认知判断能力。排除认知功能低下、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有严重躯体或精神障碍不能正常交流者。跌倒是老年人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6年公布数据[3],美国每年有30 %的 ≥ 65岁老年人出现跌倒。据此,根据公式N = μα2π(1 - π)/δ2,取 α = 0.05(双侧检验),μ0.05 = 1.96,δ = 0.05,计算N = 330。按照1.5倍样本量计算抽样效率,样本量N = 495。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对居家老人进行一对一调查。调查严格遵循知情自愿、尊重、保密的原则。调查前对调查对象介绍调查目的和内容,征得同意;完成后由调查对象签名确认。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慢性病患病情况、自觉健康状况等),调查对象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获取知识的途径,居家老人意外发生情况及救护需求等。

1.3 质量控制

邀请专家对调查问卷的设计和修改进行指导,正式调查前通过预调查来调整问卷和调查方案。

1.4 统计分析

利用Epi Data3.1建立数据库,采用双录入法录入数据。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各人群基本情况、知晓率等进行统计学描述,影响因素分析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公式:各项题目知晓率 = 正确回答该题人数/全部调查人数 × 100 %;平均知晓率 = 正确回答的人题数/全部调查的人题数 × 100 %。参考中国健康教育中心进行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的数据统计分析方法[4],规定8个应急救护知识题目中,调查对象能正确回答≥6个即判定为具备基本应急救护知识。

2 结 果 2.1 基本情况(表1
表 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调查共发出问卷498份,回收有效问卷496份,有效回收率99.6 %。性别比0.60:1,平均年龄(73.2 ± 6.4)岁;有配偶425人(85.7 %);无任何慢性病52人(10.5 %),有1~2种慢性病338人(68.1 %);近1年来自觉健康状况较好的205人(41.3 %),自觉健康状况一般的235人(47.4 %);395人(79.6 %)在家中备有急救药品,101人(20.4 %)家中未备有急救药品。

2.2 社区老人应急救护知识知晓情况(表2
表 2 社区老人各项应急救护知识知晓率

社区老人对应急救护知识的平均知晓率为66.8 %。具备基本应急救护知识的社区老人263人(53.0 %),不具备的233人(47.0 %)。知晓率前3位的知识依次为“救护车呼叫号码”“中风辨别”和“跌倒处理”,知晓率最低两项知识为“气道异物梗阻辨别”和“中暑处理”,知晓率仅为24.6 %和25.4 %。从答题情况反映出,“气道异物梗阻辨别”容易与心脏病发作(185作答,占37.3 %)和中风发作(124作答,占25.0 %)混淆。

2.3 影响社区老人基本应急救护知识水平的因素(表34
表 3 不同特征社区老人具备基本应急救护知识情况

表 4 不同文化程度社区老人应急救护知识知晓率比较(%)

不同婚姻状况的社区老人具备基本应急救护知识的比例不同,不同家庭年收入、不同文化程度的社区老人具备基本应急救护知识的比例不完全相同。

不同年龄组社区老人对中风辨别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3.868,P = 0.003),65~69岁、70~74岁、75~79岁及 ≥ 80岁年龄组的知晓率分别为91.8 %(169人)、94.8 %(110人)、87.9 %(94人)和79.8 %(71人)。不同婚姻状况社区老人对急救车呼叫号码(χ2 = 5.750,P = 0.026)和中风辨别(χ2 = 5.408,P = 0.020)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配偶组的知晓率分别为96.5 %(410人)和90.8 %(386人),无配偶组的知晓率分别为90.1 %(64人)和81.7 %(58人)。不同文化程度社区老人对气道异物梗阻辨别、烫伤处理、跌倒处理、中风辨别、中暑处理和冠心病处理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不同工作状态的社区老人对烫伤处理方法(χ2 = 5.143,P = 0.023)和中暑处理方法(χ2 = 6.399,P = 0.011)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职老人的2个知晓率均为47.8 %(11人),非在职老人的知晓率分别为70.2 %(332人)和24.3 %(115人)。不同自觉健康状况社区老人对跌倒处理方法(χ2 = 18.943,P = 0.000)和中暑处理方法(χ2 = 7.183,P = 0.028)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觉健康状况好的社区老人知晓率分别为79.0 %(162人)和20.5 %(42人),自觉健康状况一般的社区老人知晓率分别为91.1 %(214人)和26.8 %(63人),自觉健康状况差的社区老人知晓率分别为96.4 %(54人)和37.5 %(21人)。

2.4 社区老人基本应急救护知识水平多因素分析(表5
表 5 社区老人基本应急救护知识水平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是否具备基本应急救护知识作为因变量(y = 1不具备基本应急救护知识,y = 0具备基本应急救护知识),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慢性病患病情况、自觉健康状况作为自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高文化程度是影响社区老人基本应急救护知识水平的保护因素,高中/职高/中专文化程度的社区老人比识字很少/小学文化程度的具备基本应急救护知识的可能性高4.059倍(95 % CI = 2.184~7.545)。

2.5 社区老人获取应急救护知识的途径

社区老人应急救护知识的获取途径依次为电视、广播(430人,86.7 %),报刊、杂志、书籍(227人,45.8 %),培训、讲座(179人,36.1 %),宣传栏、宣传册、宣传折页(131人,26.4 %),手机、电脑等(111人,22.4 %)及亲朋好友交流(108人,21.8 %)。社区老人希望获取应急救护知识的途径依次为电视、广播(355人,71.6 %),培训、讲座(254人,51.2 %),报刊、杂志、书籍(236人,47.6 %),宣传栏、宣传册、宣传折页(181人,36.5 %),手机、电脑等(127人,25.6 %)及亲朋好友交流(120人,24.2 %)。

2.6 社区老人希望获取的应急救护知识

社区老人希望获取的应急救护知识依次为常见急症(370人,74.6 %)、意外伤害(297人,59.9 %)、外伤处理(254人,51.2 %)、心肺复苏(247人,49.8 %)、逃生避险(198人,39.9 %);有57名(11.5 %)老人表示不需要了解应急救护知识。

2.7 社区老人发生意外时的求助意愿和求助情况

如果突然受伤,社区老人首选的求助对象主要为配偶(299人,60.3 %)和子女(130人,26.2 %),选择向邻居、居委会等社区机构求助的均为22人(4.4 %),选择拨打120或110电话的仅为8人(1.6 %)。不同年龄组(χ2 = 35.148,P = 0.000)、文化程度(χ2 = 18.379,P = 0.005)和自觉健康状况(χ2 = 16.112,P = 0.003)的老人,在发生意外时首选求助对象不完全相同。年龄较低、文化程度较高或自觉健康状况较好的老人更倾向于向配偶求助;倾向于向子女求助的老人,具有年龄较高、文化程度较低的特征。在过去的1年中,78.6 %调查对象(390人)未发生需要应急救护的情况,12.1 %(60人)发生了外伤(出血、骨折等),9.3 %(46人)出现突发急症(中风、过敏等),4.4 %(22人)发生了意外伤害(烧烫伤、动物咬伤等),5.6 %(28人)发生了两种以上情况。当发生需要应急救护的情况时,40.6 %(43人)向家人求助,22.6 %(24人)直接到医院就诊,17.0 %(18人)自行处理,11.3 %(12人)直接拨打急救电话,8.5 %(9人)采用向邻居、居委会求助等其他方法。

2.8 社区老人对应急救护责任的看法

86.1 %调查对象(427人)未接受过应急救护相关培训,13.9 %(69人)接受过应急救护相关培训。79.2 %调查对象(393人)认为“急救是生存的基本技能之一,每个人都有必要学习”;39.7 %(197人)认为“急救技术难度大,我掌握不了”;15.5 %(77人)认为“实施急救可能承担责任,带来麻烦”;9.9 %(49人)认为“急救是医务人员的职责,与我无关”。如果突然遇到需要施救的伤病员,70.6 %调查对象(350人)选择“直接拨打急救电话求助”,17.7 %(88人)选择“向居委会报告,或联系患者家人”,10.3 %(51人)选择“用自己的知识施救,同时呼叫他人帮忙”;1.4 %(7人)认为“有法律责任,我不想做任何事情”。对于社区中应当由谁来承担应急救护责任,70.6 %(350人)和55.0 %(273人)调查对象选择专业急救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38.9 %(193人)选择居委会等组织,37.5 %(186人)选择家人,34.1 %(169人)认为每名社区居民都应当承担应急救护责任。

3 讨 论

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的应急救护知识平均知晓率和具备基本应急救护知识的比例高于杜维婧等[5]在60~69岁城乡老年人中的调查结果,与聂雪琼等[6]的调查结果相近。本研究以情景式问题测评急救技能,即描述日常生活中人们可能会遇到的急救场景,考察调查对象在此场景下的应对能力,未考察现场操作技能,如果以现场操作技能来测评居民急救技能,则该比例可能更低。不同文化程度调查对象对多个题目的知晓率均有差异,这与其他相关研究结论一致[7]。近80 %的调查对象能够认识到掌握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性,但近40 %的调查对象担心自己学不会;仅10 %的调查对象在遇到需要施救的伤病员时选择用自己的知识及时施救。这反映出社区老人实际的应急救护能力不高,学习应急救护动力不足,可能是年龄影响了老年人学习的自信心[8]。绝大多数调查对象表示在突然受伤时会选择向家人求助;在过去的一年中发生需要急救的情况时,调查对象采取的具体措施与设想类似,这可能与居家老人社会活动范围局限、多与家人接触有关。今后应着重宣传在突发事件时拨打120或110电话的重要性,扩大居家老人求助范围,便于老人尽快得到救助。除电视和广播外,调查对象更希望通过宣传栏、宣传册和宣传折页获取知识,有这一需求的占51.2 %,而目前仅有26.4 %的调查对象可以通过这一途径获取知识。今后应根据社区老人最喜爱的传播途径普及应急救护知识。老年人多患有慢性病,社会活动通常较年轻时减少,可能导致他们对常见急症相关应急救护知识的需求程度高于意外伤害。此外,还可根据老年人院前急救流行病学特点提供知识,例如,院前急救中最高发的病种为创伤[9],而老年人致伤原因则主要为跌倒,受伤部位主要在头部和下肢[10],可以考虑优先向社区老人提供预防跌倒以及发生跌倒后如何处理的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调查对象对应急救护操作的专业性有较高期待,但大量经验表明,在突发情况出现后,最先做出反应的人往往来自伤病员周围,“第一目击者”参与现场急救是急救成功率的直接保证[11]。为争取在“黄金4分钟”“白金10分钟”[12]等最佳救护时间内及早施救,社区居民应具有和不断提高即刻反应和行动的能力。因此,应在社区内加大对应急救护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应急救护能力水平。可以考虑在政府不断加大培训和宣传力度的同时,引导其他社区力量加入;在应急救护技能培训时合理进行现场模拟演练,提高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13];采取社区教员方式[14],动员社区内青壮年力量参与对居家老人的应急救护,争取最广泛的力量,不断完善和提高社区应急救护能力建设。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印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 —2015年)的通知[OL]. 国办发[2011] 60号.
[2] 纪竞垚. 我国家庭养老观念的现状及变化趋势[J]. 老龄科学研究, 2016, 4(1): 60–66.
[3] 原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 关于印发伤害干预系列技术指南的通知[OL]. 卫疾控精卫便函[2011] 83号.
[4] 聂雪琼, 李英华, 李莉. 2012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数据统计分析方法[J]. 中国健康教育, 2014, 30(2): 178–181.
[5] 杜维婧, 李英华, 聂雪琼, 等. 我国60~69岁老年人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健康教育, 2015, 31(2): 129–133.
[6] 聂雪琼, 李英华, 李莉, 等. 我国6省城乡居民安全知识与急救技能现状研究[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4, 9(6): 524–527.
[7] 严丽萍,李洋,唐颖,等. 中国城乡居民安全认知能力和急救自救能力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5, 31(6): 842–845. DOI:10.11847/zgggws2015-31-06-44
[8] 孙晓双. 社区老年居民学习参与的障碍研究[D].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15.
[9] 陈唯,梁永晴,曹彦,等. 2015-2016年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 临床急诊杂志, 2016, 17(12): 938–941.
[10] 余益民, 姚志彬, 陈俊虎, 等. 院前急救创伤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7, 33(4): 658–662. DOI:10.11847/zgggws2017-33-04-36
[11] Hazinski MF, Idris AH, Kerber RE, et al. Lay rescuer 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 ("public access defibrillation") programs: lessons learned from an international multicenter trial: advisory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ommittee; the Council on Cardi[J]. Circulation, 2005, 111(24): 3336–3340. DOI:10.1161/CIRCULATIONAHA.105.165674
[12] 何忠杰. 白金10分钟 —— 论现代抢救时间新观念与临床研究[J]. 中国急救医学, 2004, 24(10): 745–746. DOI:10.3969/j.issn.1002-1949.2004.10.019
[13] 王惠珍,许晓萍. 情景模拟演练在急救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 2014, 29(7): 67–69.
[14] 叶云凤. 公众自救互救知识技能培训方案研究[D]. 广州:暨南大学,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