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卫生  2019, Vol. 35 Issue (2): 134-138   PDF    
陕西省青少年系统家庭动力与心理健康关系
崔怡1,2, 杨义帆1, 张海悦1, 谭志军1, 张玉海1, 尚磊1    
1. 空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系卫生统计学教研室,陕西 西安 710032;
2.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工程科
摘要目的 探索陕西省青少年系统家庭动力与其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为改善不良家庭环境、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4年8月 — 2015年5月,利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系统家庭动力自评量表及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随机抽取的陕西省5 188名在校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 陕西省青少年系统家庭动力总分为(2.50 ± 0.43)分,各维度平均得分最高的是系统逻辑(2.75 ± 0.68)分,最低的是家庭气氛(2.22 ± 0.62)分。青少年心理健康总分为(1.52 ± 0.51)分,各维度平均得分最高的是强迫症(1.71 ± 0.61)分,最低的是躯体化(1.43 ± 0.52)分。不同性别、户籍、家庭收入、学历阶段、家庭人口数、父母亲文化程度、父母亲职业类型青少年家庭动力量表评分及SCL-90量表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了人口学特征后,家庭氛围、个性化与心理健康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存在正相关;系统逻辑与除强迫症状、抑郁、敌对外的6个维度得分及总分间存在正相关;而疾病观念与心理健康的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陕西省青少年系统家庭动力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关键词系统家庭动力     心理健康     青少年    
Correlation between systemic family dynamics and mental health among adolescents in Shaanxi province
CUI Yi, YANG Yi-fan, ZHANG Hai-yue, et al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and Military Preventive Medicine,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Province 71003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of systemic family dynamics with mental health among adolescents in Shaanxi province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improving family environment and promoting mental health in the adolescents. Methods Using stratified multistage cluster sampling, we conducted a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 survey among 5 188 urban and rural students aged 12 – 23 years in 7 high schools and 2 universities in Shaanxi province from August 2014 to May 2015. A general information questionnaire, Self-Rating Scale of Systemic Family Dynamics (SSFD), and Symptom Checklist-90 (SCL-90) were adopted in the study. Results For all the participants, the average overall SSFD score was 2.50 ± 0.43 and the highest and the lowest mean dimension score were 2.75 ± 0.68 for systemic logic and 2.22 ± 0.62 for family atmosphere; the overall average score of SCL-90 was 1.52 ± 0.51 and the highest and the lowest mean dimension score were 1.71 ± 0.61 for obsessive compulsive and 1.43 ± 0.52 for somatization. Both the SSFD and SCL-90 score of the participants differed significantly by gender, census register, family income, education stage, the number of family members, parental education level, and parental occupation (P < 0.05 for all). Multivariat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after controlling demographic variables, family atmosphere and individuation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overall score and all dimension scores of SCL-90; systemic logic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ll dimension scores of SCL-90 except for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depression, and hostility; while the concept of disease was inversely correlated with the overall score and all dimension scores of SCL-90. Conclusion Family systemic family dynamics is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mental health among adolescent students.
Key words: systemic family dynamics     mental health     adolescent    

青少年身心健康一直是国内外长期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中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可以概括为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个人因素四大类。而家庭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境[1],家庭动力学作为家庭环境研究工具常用于对家庭特征的描述[2]。目前有关家庭动力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不多,并且未见有关陕西地区相关研究报道。为此,于2014年8月 — 2015年5月,对陕西省5 210名在校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旨在研究陕西省青少年家庭动力及其心理健康状况间的相关性,探索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为改善不良家庭环境、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12~23岁陕西省在校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在陕西省西安市、咸阳市、长武县按照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5∶3∶2的比例选取7所中学和2所大学,初中生按乡镇、县城和城市以2∶1∶1 的比例随机抽取4所初中(即长武县2个乡镇初中、1个县城初中、咸阳市1 个城市初中),高中生按县城和城市 2∶1 的比例随机抽取 3 所高中(即长武县 2 个县城高中,咸阳市1 个城市高中),大学仅在城市中随机抽取 2 所(即西安市 2 个大学)。共发放5 210份问卷,有效回收5 188份,有效回收率为99.57 %。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系统家庭动力自评量表(Self-Rating Scale of Systemic Family Dynamics,SSFD)[2]:SSFD共有29个条目,由家庭气氛、个性化、系统逻辑和疾病观念4个维度构成。每个条目采用5级计分法,量表得分越低,反映受试对象的系统家庭动力越好。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81,分半信度系数为0.67。(2)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3]:SCL-90包含躯体化(12个条目)、强迫症状(10个条目)、人际关系敏感(9个条目)、抑郁(13个条目)、焦虑(10个条目)、敌对(6个条目)、恐怖(7个条目)、偏执(6个条目)、精神病性(10个条目)及其他(7个条目)10个症状因子。每个项目按1~5个等级评分。因子分等于组成某一因子的各项目总分除以组成某一因子的项目数,总均分等于总分除以90。总量表或者症状因子得分越高,说明被试者心理状况越差。本次测试Cronbach′s α 系数为0.978,分半信度系数为0.982。(3)一般资料调查表:自行设计,主要收集被调查者个人以及所在家庭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所在学校、年级、班级、专业(大学生填写)、户口类型、家庭人口数、主要成员、父母职业类型和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水平和家庭近年经历事件等。

1.2.2 调查方法

调查问卷以班级为单位集中填写。调查前由班主任或辅导员进行动员,然后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说明调查目的和意义,同时详细解释具体的填写方法后由学生独立完成问卷,问卷完成后现场收回。调查过程中对个别不易理解的条目,调查人员给予适当解释。收回后调查员逐一审核问卷,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修改。

1.3 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Epi Data 3.1软件进行双录入,并进行逻辑校验。所有统计分析使用SPSS 19.0软件完成。按照各自的计分规则分别计算2个量表总分及各维度的原始得分及均值。计量资料以 $\bar x$ ± s表示,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方差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索青少年系统家庭动力与其心理健康状况的人口学特征差异及之间的相关性。

2 结 果 2.1 研究对象一般特征

本次被调查的5 188名青少年中,男生3 073人(59.2 %),女生2 115人(40.8 %);年龄12~23岁,平均年龄(15.74 ± 2.72)岁;初中生2 795人(53.9 %),高中生1 402人(27.0 %),大学生991人(19. 1 %);城市2 073人(40.0 %),农村3 115人(60.0 %)。

2.2 不同特征陕西省青少年系统家庭动力得分比较(表1
表 1 不同特征陕西省青少年系统家庭动力量表得分比较(n = 5 188, $\bar x$ ± s

不同性别家庭动力的个性化、系统逻辑、疾病观念3个维度得分以及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家庭氛围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家庭人口规模、父母亲文化程度、父母亲职业类型、家庭月收入及城乡类别间的家庭动力4个维度得分及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不同学历阶段家庭动力的个性化、系统逻辑、疾病观念3个维度得分以及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在家庭气氛维度得分中初中学历与高中学历的青少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不同特征陕西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得分比较(表2
表 2 不同特征陕西省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得分比较(n = 5 188, $\bar x$ ± s

不同父亲文化程度间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躯体化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父亲文化程度为初中/高中和父亲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青少年在其他8个维度得分及总分上差异无统计学差异。不同家庭人口规模、母亲文化程度、父母亲职业类型、青少年学历阶段、性别及城乡类别间的心理健康9个维度得分及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不同家庭月收入间心理健康的人际敏感及敌对2个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在其他7个维度得分及总分中家庭月收入3 000~5 000元与月收入 > 5 000元的青少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4 青少年系统家庭动力与心理健康关系回归分析(表3
表 3 陕西省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多元逐步回归结果

分别以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为因变量,以人口学特征及系统家庭动力各因子得分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在控制了人口学特征后,家庭气氛、个性化与心理健康的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成正相关关系;系统逻辑与心理健康总分、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6个因子得分成正相关关系;疾病观念与心理健康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成负相关关系。

3 讨 论

青少年时期(12~18岁)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而这一时期又是一个充满错综复杂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危机时期,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4]。家庭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行为塑造和心理发展至关重要。研究表明,缺乏相互支持和帮助,冲突多,娱乐少,缺少相互的责任和信任,情感表达不畅,缺乏安全感和成就感,这样的家庭环境容易使青少年出现抑郁等情绪问题[56]

对陕西省青少年系统家庭动力及心理健康现状分析结果表明,家庭动力量表中系统逻辑维度得分最高,而家庭气氛维度得分最低。与于磊等[7]研究结果不一致,原因是本研究各维度得分为维度内条目得分均值,而不是根据各维度总分计算的,由于不同维度内条目数不同,在进行维度得分比较时,使用平均分更具可比性。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各维度得分中强迫症状占首位,其次为人际关系敏感度,躯体化得分最低。结果与其他地区青少年调查情况一致[8]

国内外对系统家庭动力的人口学影响因素研究甚少。本研究显示,农村青少年的家庭动力评分高于城市。家庭贫穷者评分高于家庭富裕者,父母受教育程度低的家庭高于父母受教育程度高的家庭,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7]。女生在个性化、系统逻辑、疾病观念这3项的得分高于男生,主要是与男生独立意识强,情感承受力强,有主见,勇敢好动,富有冒险精神有关。父亲职业类型为专业或脑力劳动的家庭,其系统家庭动力好于父亲职业类型为体力或低技术劳动的家庭,其家庭氛围、个性化、系统逻辑和疾病观念4个因子优于父亲职业类型为体力或低技术劳动的家庭。结果与已有的研究结论一致[9],即父母亲职业类型对家庭动力具有重要影响。

本研究显示,农村地区学生心理健康评分高于城市,同Zhang等[10]对中国1 125名大学生4年纵向问卷调查研究结果一致。农村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就业等压力一般要高于城市学生,并且农村学生受到的有关心理健康的教育比城市学生要少得多,因此,他们的心理问题相对而言也较多。女生评分高于男生,与何健等[11]研究一致。高中生的评分最高,与雷榕等[12]结果不一致,这可能与高中生的自我意识发展有关,高中阶段是自我意识分化和自我矛盾加剧时期,自我意识的分化使得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加剧,心理问题更加突出。有研究显示,家庭经济较差的青少年,对自我和外界的认知评价较粗浅、表面,面临外界的应激状况时,容易形成自我否定、怀疑的消极认知模式,自我评价降低,出现心理问题[13]。受教育程度低的父母多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表现更为严厉,易出现亲子冲突[14]。父母职业地位高的青少年有更多的优越感和自我认同感,更容易被他人接纳,降低了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14]。以上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了人口学特征后,家庭氛围、个性化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及总分均存在正相关,系统逻辑与心理健康总分及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6个因子得分存在正相关,疾病观念与心理健康的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存在负相关,与于磊等[7]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与系统家庭量表中的一部分条目进行反向计分有关。由此可见,青少年系统家庭动力影响其心理健康,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一致[7, 15]。其中家庭气氛因子与心理健康相关性最高,说明不良的家庭气氛则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父母不和、经常打架、争吵,易使孩子处于焦虑不安的状态,形成孤僻、冷漠甚至凶狠等不良性格特征,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球卫生议程的优先事项,而青少年系统家庭动力和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相关性。建议父母应积极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增强成员间的亲密度和情感表达,多给予青少年鼓励和支持,使其充满自信,乐观生活,增加心理资本水平,以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1617]

参考文献
[1] 管同康, 陈伟. 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与教育方法讨论[J].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6, 27(1): 153–154.
[2] 李莎莎, 陈一心, 詹明心, 等. 家庭动力学理论、评定与应用[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2, 26(4): 262–266.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2.04.005
[3] 张文, 许金珂, 米国琳, 等. 山东省某城区初中生心理健康与家庭功能调查研究[J]. 精神医学杂志, 2016, 29(2): 93–97. DOI:10.3969/j.issn.2095-9346.2016.02.004
[4] 曾伟楠, 赵旭东, 万崇华, 等. 家庭动力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子女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作用[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7, 34(10): 784–787.
[5] 厉海英. 青少年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 5(4): 225.
[6] 杨琪, 周晓琴, 岳云玲, 等. 青少年抑郁症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分析[J]. 安徽医学, 2013, 34(12): 1746–1748. DOI:10.3969/j.issn.1000-0399.2013.12.005
[7] 于磊, 赵旭东, 万崇华, 等. 广东省大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家庭动力关系的典型相关分析[J]. 中国卫生统计, 2015, 32(2): 251–253.
[8] 姚静, 杨昆, 周为, 等. 结构式家庭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的疗效研究[J]. 西部医学, 2012, 24(9): 1691–1693. DOI:10.3969/j.issn.1672-3511.2012.09.014
[9] 李惠, 赵旭东, 陈增堂, 等. 家庭动力与大学新生适应的关系[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9, 23(2): 133–137.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09.02.013
[10] Zhang J, Zhang X.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SCL-90 scores and their relations to the college performance[J]. As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13, 6(2): 134. DOI:10.1016/j.ajp.2012.09.009
[11] 何健, 孙经, 李凤娟, 等. 河南省住校中学生心理健康现况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7, 33(3): 437–440.
[12] 雷榕, 锁媛, 李彩娜. 家庭学校环境、人格与青少年心理健康[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1, 19(5): 687–689.
[13] 刘爱敏. 湖南科技学院大学生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卫生研究, 2014, 43(3): 508–511.
[14] 李靖环. 青少年个体抑郁产生的家庭因素及预防措施[J]. 河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38(3): 123–128.
[15] Li J, Gan LC, Liu JY. Correlation between mental status and family dynamics among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J]. 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ve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2007, 11(30): 6113–6115.
[16] 岳云玲, 周晓琴, 史丹, 等.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依恋模式及家庭环境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3, 34(5): 602–603.
[17] 马宏丽, 雷美英, 刘耿, 等. 心理资本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J]. 广东医学, 2015, 36(1): 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