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球成人烟草调查报告[1]显示,我国15岁及以上人群现在吸烟率为28.1 %,现在吸烟者人数达3.01亿,有72.4 %的非吸烟者暴露于二手烟。研究证实,吸烟及二手烟可导致多种慢性疾病[2 – 3]。烟草控制已成为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最为紧要的干预措施[4 – 5]。为减少和防止烟草烟雾对居民的危害,新修订的《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以下简称《控烟条例》)[6]于2014年3月1日实施。为了解居民对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的态度及影响因素,本研究于2016年1 — 2月对广东省深圳市2 708名15~70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以期为促进控烟条例长期有效实施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采用等比例随机抽样方法,从深圳市10个管辖区14大类公共场所包括学校、医院、政府部门、公共交通场所、餐饮、网吧/游戏厅、文化场所、宾馆/酒店等随机抽取274个场所,每个场所拦截调查10名居民。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 740份,回收有效问卷2 708份,有效率98.83 %。
1.2 方法项目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经预调查后进行修改。调查前,对所有调查员进行培训,讲解调查方案、调查注意事项、统一调查步骤和方法。调查内容包括:(1)一般情况: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2)烟草危害的认知:包括吸烟及二手烟危害知识,共8题,答对1题得1分。(3)《控烟条例》的认知:包括禁烟场所、罚款金额、举报投诉电话,共4题,答对1题得1分。(4)吸烟状况。
1.3 相关定义现在吸烟者指调查时在吸烟的人;现在吸烟率指现在吸烟者在人群中的百分比[1]。现在非吸烟者包括从未吸烟者和已戒烟者。
1.4 统计分析用Epi Data 3.1软件录入数据,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率的比较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公众禁烟态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纳入标准为0.10,排除标准为0.15,检验水准a = 0.05。
2 结 果 2.1 基本情况2 708名居民中,男性1 637人(60.45 %),女性1 071人(39.55 %);年龄15~70岁,平均年龄(32.35 ± 10.53)岁,其中21~40岁人数最多2 051人(75.74 %);文化程度以大专及以上人数最多1 130人(41.73 %);职业以企业/商业/服务业为主占56.87 %(1 540人);赞成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的人2 350人(86.78 %),反对的358人(13.22 %)。
2.2 不同人口学特征居民禁烟态度单因素分析(表1)女性对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的支持率为93.46 %,高于男性的82.41 %(OR = 3.05, 95 % CI = 2.32~4.01) 。居民支持率最高的年龄组是21~40岁组为88.15 %,最低的是15~20岁组为77.48 %,不同年龄组居民禁烟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 1.00, 95 % CI = 0.81~1.24)。居民对禁烟的支持率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而递增(OR = 1.82, 95 % CI = 1.56~2.11)。职业以政府/事业单位支持率最高为95.50 %,无业者最低为75.51 %,不同职业居民对禁烟的态度不同(OR = 0.77, 95 % CI = 0.70~0.84)。
| 表 1 不同人口学特征居民禁烟态度单因素分析 |
2.3 不同认知和行为居民禁烟态度(表2)
居民对烟草危害知识认知率最高的是吸烟会导致肺癌(93.28 %),最低为低焦油卷烟与一般卷烟危害差不多(28.91 %),除低焦油卷烟认知不同禁烟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均是认知正确者比错误者支持率高(均P < 0.01)。居民对控烟条例的认知,正确率最高的为禁烟场所(69.88 %),最低的为举报投诉电话(47.06 %),对条例认知正确者比错误者的支持率高(均 P < 0.01)。现在吸烟者的支持率为70.09 %,现在非吸烟者的支持率为92.40 %,现在非吸烟者支持率明显高于现在吸烟者( χ2 = 221.39,P < 0.01)。
| 表 2 不同认知和行为居民禁烟态度 |
2.4 居民禁烟态度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3)
以全面禁烟的态度为因变量,其他因素为自变量,通过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的有性别、文化程度、烟草危害知识得分、控烟条例知识得分和吸烟状况5个自变量。相对于男性、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烟草危害知识得分0~3分、控烟条例知识得分0~2分、现在吸烟者,女性、高中或中专和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烟草危害知识得分4~6分和7~8分、控烟知识得分3~4分、现在非吸烟者对公共场所禁烟支持率的OR值分别为1.61、1.86和2.38、1.78和2.46、1.51、3.75。
| 表 3 居民禁烟态度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深圳市2 708名居民对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的支持率为86.78 %,高于苗智莹等[7]、Yang等[8]的调查结果。女性的支持率高于男性,与国内外相关报道[9 – 10]相符,这与女性吸烟率低且比较关注自身健康有关。居民对场所禁烟的支持率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而增加,与Macy等[10]、何晓燕等[11]的调查结果一致。不同职业中,政府/事业单位人群支持率最高,无业人群支持率最低,这与不同职业人群对社会职责认同感存在差异有关。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居民对吸烟及二手烟导致心脏病、中风、性功能障碍的认知率不高,对低焦油卷烟危害的知晓率更低,与吉宁等[12]的调查结果相符,表明居民对烟草危害的认知不够全面,存在认知误区。居民对举报投诉电话的正确率只有47.06 %,与居民对二手烟危害认知不够和自我权益保护意识不强有关。认知率高者对场所禁烟的支持率高,与相关文献[13 – 14]一致,表明可通过提升居民对烟草危害和控烟条例的认知,提高居民对禁烟的支持率。居民现在吸烟率为25.18 %,低于甘肃[15]和全国[16]的调查结果,但高于中国澳门[17]的结果,现在吸烟者对禁烟的支持率显著低于现在非吸烟者,与国内外调查结果[13, 18]一致,表明应加强对吸烟者的宣传教育。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性、文化程度高、烟草危害知识得分高、控烟条例知识得分高和现在非吸烟者对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的支持率高。为提高居民对禁烟的支持率,促进条例的有效实施,应进一步开展以下控烟工作:(1)加大烟草危害宣传,特别是文化程度低的居民,可设计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画册或给人有冲击感的视频,开展控烟讲座等。(2)加大控烟条例法治宣传,侧重从非吸烟者权益、控烟法规和公民素养等方面进行宣传。(3)设立违法吸烟曝光平台,可通过微信、微博、电视等媒介曝光居民违法吸烟行为。(4)设立戒烟热线和戒烟门诊,为吸烟者提供戒烟服务,帮助吸烟者戒烟。
| [1] | 杨功焕, Jason H, 杨炎, 等. 2010全球成人烟草调查-中国报告[M]. 北京: 中国三峡出版社, 2011. |
| [2] | Chen Z, Peto R, Zhou M, et al. Contrasting male and female trends in tobacco-attributed mortality in China: evidence from successive nationwide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J]. Lancet, 2015, 386(10002): 1447–1456. DOI:10.1016/S0140-6736(15)00340-2 |
| [3] | Filion KB, Luepker RV. Cigarette smoking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lessons from Framingham[J]. Glob Heart, 2013, 8(1): 35–41. DOI:10.1016/j.gheart.2012.12.005 |
| [4] | Beaglehole R, Bonita R, Horton R, et al. Priority actions for the non-communicable disease crisis[J]. Lancet, 2011, 378(9791): 566. DOI:10.1016/S0140-6736(11)61285-3 |
| [5] | Glantz S, Gonzalez M. Effective tobacco control is key to rapid progress in reduction of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J]. Lancet, 2012, 379(9822): 1269–1271. DOI:10.1016/S0140-6736(11)60615-6 |
| [6] | 熊静帆, 谢尉, 刘小立, 等. 深圳市控烟法规特点与执法工作进展[J]. 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 2014, 3(4): 231–234. |
| [7] | 苗智莹, 鲁娜, 王俊荣. 济南市市中区成年居民二手烟暴露现状及其相关知识态度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2015, 31(10): 1251–1253. DOI:10.11847/zgggws2015-31-10-05 |
| [8] | Yang T, Abdullah AS, Li L, et al. Public place smoke-free regulations, secondhand smoke exposure and related beliefs, awareness, attitudes, and practices among Chinese urban residents[J].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13, 10(6): 2370–2383. DOI:10.3390/ijerph10062370 |
| [9] | 许兆瑞, 庄程, 章春宇, 等. 长春城区居民对烟草危害认知及禁烟态度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2015, 31(4): 412–415. DOI:10.11847/zgggws2015-31-04-08 |
| [10] | Macy JT, Chassin L, Presson CC.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implicit and explicit attitudes toward smoking and support for tobacco control measures[J]. Nicotine Tob Res, 2013, 15(1): 291–296. DOI:10.1093/ntr/nts117 |
| [11] | 何晓燕, 李金涛, 曹承建, 等. 杭州城市居民室内公共场所禁烟态度及知晓率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2016, 32(2): 171–174. DOI:10.11847/zgggws2016-32-02-12 |
| [12] | 吉宁, 张勇, 毛凡, 等. 公共场所工作人员二手烟暴露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6, 32(5): 573–577. DOI:10.11847/zgggws2016-32-05-02 |
| [13] | Obeidat NA, Ayub HS, Bader RK, et al. Public support for smoke-free policies in Jordan, a high tobacco burden country with weak implementation of policies: statu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J]. Glob Public Health, 2016, 11(10): 1246–1258. DOI:10.1080/17441692.2015.1065896 |
| [14] | Kegler MC, Hua X, Solomon M, 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upport for smoke-free policies among government workers in Six Chinese cities: a cross-sectional study[J]. BMC Public Health, 2014, 14: 1130. DOI:10.1186/1471-2458-14-1130 |
| [15] | 陆一鸣, 鲁培俊, 钱国宏, 等. 甘肃15~69岁城乡居民吸烟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6, 32(5): 583–586. DOI:10.11847/zgggws2016-32-05-05 |
| [16] | 梁晓峰, 杨炎, 姜垣, 等. 2015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报告[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
| [17] | 林箫竹, 卞鹰. 澳门居民及访澳人员吸烟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3, 29(5): 675–678. DOI:10.11847/zgggws2013-29-05-17 |
| [18] | 南奕, 熙子, 杨焱, 等. 2015中国成人烟草调查: 15岁及以上成年人群二手烟暴露及其对公共场所禁烟政策支持现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6, 37(6): 810–815. |
2018, Vol. 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