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卫生  2017, Vol. 33 Issue (5): 689-693   PDF    
黑龙江省高校大学生参与应急志愿服务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师梦丽, 郝艳华, 吴群红, 许伟岚, 康正, 费洁, 魏秋雨, 一鸣    
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教研室,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3
摘要目的 了解黑龙江省大学生参与应急志愿服务的意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4年3—5月抽取黑龙江省7所高校的1 80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一般描述性分析、χ2检验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大学生参与应急志愿服务的意愿。结果 有71.1%的大学生愿意参加应急志愿服务,33.5%的大学生参加过应急志愿服务;大学生愿意提供的应急志愿服务类型占前3位的分别是服务(老、少、病、伤)(69.8%)、慰问探访(62.6%)、物资搬运(48.7%);女性、健康状况良好、居住地类型为城镇/农村、应急准备状态(风险意识、应急态度、应急心理、应急准备行为倾向)良好、掌握应急知识与技能、过去1年接受过应急宣传培训演练的大学生的报告率较高(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参与应急志愿服务意愿的促进因素为女性(OR=2.067)、居住地类型为城镇/农村(OR=1.410)、健康状况良好(OR=1.540)、应急态度良好(OR=1.817)、应急心理良好(OR=1.391)、具备应急准备行为倾向(OR=1.457)、掌握应急知识与技能(OR=1.301)、在过去1年里接受过应急宣传培训演练(OR=1.439)。结论 应急志愿服务已被多数大学生认同和接受,但其参与意愿仍有待提高,高校应从应急教育入手,通过提高大学生的应急能力,改善大学生的应急准备状态,进而提高大学生参与应急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关键词大学生     应急志愿服务     影响因素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volunteer emergency servic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SHI Meng-li, HAO Yan-hua, WU Qun-hong, et al     
Department of Social Medicine,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15008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college students'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volunteer emergency servic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o provide evidences for developing effective strategies and intervention measures.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1 806 students selected with multi-stage random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from 7 universiti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General descriptive analysis, χ2 test,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were adopted in data analyses. Results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surveyed, 71.1% were willing to provide volunteer emergency service and 33.5% had the experience of participating in volunteer emergency service.The first three volunteer emergency services the students intending to provide were support services to the elderly, the young, the sick, and the injured (69.8%), consolatory visit to victims (62.6%), and material handlings (48.7%).Higher willingness was reported by female students and the students with good health, living in towns or rural areas, with good preparedness for possible emergency (risk awareness and emergency-related attitude, mental status, and behavioral manner), having good knowledge about emergency response, having received emergency training in the previous one year (P < 0.05 for all).The results of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romoting factors for the willingness to provide volunteer emergency service were female (odds ratio [OR]=2.067), living in towns or rural areas (OR=1.410), good health condition (OR=1.540), appropriate emergency attitude (OR=1.817), good mental status (OR=1.391), good emergency related behavioral manner (OR=1.457), having emergency management-related knowledge and skills (OR=1.301), and attending emergency management-related training in the previous one year (OR=1.439). Conclusion Volunteer emergency service has been approved and accepted by the most of college students, but the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volunteer emergency service needs to be promoted by conducting education on emergency management.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     volunteer emergency service     influencing factor    

自1993年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拉开序幕之始,历经二十多年的完善和发展,青年志愿服务已成为影响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大学生作为社会新生代的知识人才,具备较高的道德修养和积极的价值取向,他们以其在数量上和能力上的优势,已在青年志愿者中树立起不可小觑的主体地位,成为推动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的主力军之一[1]。据统计,中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已由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大型活动拓展至扶贫开发、应急救灾、海外支援等多领域[2]。近年来,中国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频频发生,尤其是在经历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大学生在抗震救灾中的突出表现,有力地证明了作为青年志愿者队伍中的中流砥柱,大学生在抢险救灾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参与意愿与参与行为直接反映着中国青年志愿者参与应急服务的水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应急救援的效率和结果[3-4]。本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4年3—5月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齐齐哈尔市抽取7所高校共1 80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参与应急志愿服务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为今后制定大学生应急志愿服务相关决策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综合考虑黑龙江省高校的分布、类别等相关情况,共抽取涵盖理、工、农、医、师范、综合等类别的7所高校,其中包括哈尔滨市6所、齐齐哈尔市1所。在抽取的7所院校内分别选择1~2个专业,在所选专业的低年级(大一、大二)和高年级(大三及以上)中分别选择1个年级,在所选年级内选择1~2个班,对所选班级内的所有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806份,有效率为90.3%。

1.2 方法

采用课题组设计的《大学生应急准备状态现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大学生基本信息、应急准备状态测量、应急知识与技能测评以及应急能力建设情况等4个部分。其中,应急准备状态测评量表包括风险意识、应急态度、应急心理和应急准备行为倾向4个方面,共18个条目,每个条目分为1~5级进行计分,分值越高,说明该测评指标越好,每个指标所有条目的总得分除以条目数为该指标的最终得分,再依据均值对各项指标进行二分类,均值及以上赋值为1,均值以下赋值为0;应急知识与技能测评部分涵盖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4个方面,共29道题,按照答对得1分,答错得0分的规则计算该部分的总得分,再将总得分除以总题目数求得应急知识与技能的最终得分,在此基础上依据均值对该项测评指标进行二分类,均值及以上赋值为1,均值以下赋值为0;应急能力建设部分主要调查过去1年大学生接受应急宣传、培训、演练的情况,按照接受过得1分,未接受过得0分的规则计算3项内容的总得分,得分大于0分的赋值为1,得分为0分的赋值为0。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 Data 3.2数据管理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录入问卷,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的方法有一般描述性分析、χ2检验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1 806名在校大学生年龄范围在16~30岁,平均年龄为(20.57±1.567) 岁;其中男生691人(38.3%),女生1 115人(61.7%);汉族1 687人(93.4%),少数民族119人(6.6%);居住地类型城市795人(44.0%),城镇/农村1 011人(56.0%);医学院校297人(16.4%),非医学院校1 509人(83.6%);低年级(大一、大二)883人(48.9%),高年级(大三及以上)923人(51.1%);健康状况良好1 063人(58.9%),较差743人(41.1%);家庭月平均收入<2 000元992人(54.9%),2 000~5 000元439人(24.3%),>5 000元375人(20.8%)。

2.2 大学生参与应急志愿服务现状

1 806名在校大学生中,605人(33.5%)参加过应急志愿服务,1 201人(66.5%)未参加过应急志愿服务。26.1%(471/1 806) 的大学生表示非常愿意参加应急志愿服务,比较愿意参加的比例最高,占45.0%(813/1 806),一般愿意参加和不愿意参加的人数分别占23.1%(417/1 806) 和3.5%(64/1 806),仅有2.3%(41/1 806) 的大学生表示根本不愿意参加应急志愿服务。总体来讲,有71.1%的受访大学生愿意参与应急志愿服务。

2.3 大学生参与应急志愿服务类型

在全面考虑应急志愿服务包含的基本类型前提下,本研究共提供8种服务类型供受访大学生选择,包括服务(老、少、病、伤)、灾难搜救、物资搬运、慰问探访、医疗服务、心理辅导、政策法律宣传及普及、地区安全(维持秩序)。结果显示,71.0%(1 282/1 806) 的大学生表示能够参与到服务(老、少、病、伤)的志愿活动中,慰问探访服务以63.5%(1 147/1 806) 的比重位居第二,其次是物资搬运占48.7%(879/1 806),心理辅导占46.5%(839/1 806);而选择能够提供医疗服务、灾难搜救和地区安全(维持秩序)的大学生人数较少,仅占23.6%(426/1 806)、24.5%(442/1 806) 和29.6%(535/1 806)。这表明大学生能提供的应急志愿服务多倾向于非技术性、非专业性、安全系数较高的服务。

2.4 大学生参与应急志愿服务意愿单因素分析(表 1)
表 1 大学生参与应急志愿服务意愿单因素分析

不同性别、居住地类型、健康状况、风险意识、应急态度、应急心理、应急准备行为倾向、应急知识与技能以及过去1年是否接受过应急宣传、培训、演练的大学生参与应急志愿服务意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学校类别、年级和是否经历过突发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5 大学生参与应急志愿服务意愿多因素回归分析(表 2)
表 2 大学生参与应急志愿服务意愿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n=1 806)

以是否愿意参加应急志愿服务(1=愿意,0=不愿意)为因变量,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将性别(1=女,0=男)、居住地类型(1=城镇/农村,0=城市)、健康状况(1=良好,0=较差)、风险意识(1=高,0=低)、应急态度(1=良好,0=欠佳)、应急心理(1=良好,0=欠佳)、应急准备行为倾向(1=具备,0=欠缺)、应急知识与技能(1=具备,0=欠缺)、过去1年是否接受过应急宣传、培训、演练(1=是,0=否)9个因素作为自变量纳入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健康状况良好(OR=1.540)、应急态度良好(OR=1.817)、应急心理良好(OR=1.391)、具备应急准备行为倾向(OR=1.457)、掌握应急知识与技能(OR=1.301) 以及过去1年接受过应急宣传、培训、演练(OR=1.439) 是大学生参与应急志愿服务的促进因素。此外,数据显示,女生比男生参与应急志愿服务的意愿更高(OR=2.067),且居住地为城镇/农村的大学生比城市大学生更有意愿参与应急志愿服务(OR=1.410)。

3 讨论

应急志愿服务的意义一方面在于其倡导的互帮互助、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另一方面更在于其对政府治理的薄弱环节所起到的重要的弥补作用。大学生作为志愿者队伍中最具潜力、活力和影响力的高素质群体,肩负着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重担。而如何正确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应急服务意愿,引导其积极投身于应急志愿活动中,进而达到服务社会、完善自我的目的,是今后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3-6]

本研究结果显示,来自城镇和农村的大学生比城市的大学生更愿意参与应急志愿服务,究其原因,一方面,从斯坦利·米尔格拉姆提出的城市过载假设的角度分析,从小生长在城市的学生受突发性事件影响的频率更高,在刺激轰炸下,其敏感度和反应强度会有所下降,因而更倾向于独善其身,以使自己不被信息淹没[1]。另一方面,城市学生在中学阶段就有较多的机会接触志愿活动,其兴趣会有所下降,而城镇和农村的大学生更有兴致接触新鲜事物[3]。此外,女生比男生的积极性更高,这与国内外的一些研究结果相一致。以色列科学家理查德﹒埃伯施特恩通过研究发现女性体内的无私基因多于男性,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志愿服务的参与偏好和意愿,在关爱弱者、救助他人等方面,女生则表现得更积极[7-9]

应急能力一方面体现在应急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则强调应急实践经验和操作能力。本研究中71.1%的大学生愿意参与应急志愿服务,而仅有57.4%的大学生具备基本的应急知识与技能,61.9%的大学生接受过应急宣传、培训、演练,这说明应急志愿服务已被多数大学生接受和认同,但缺乏必要的应急能力,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参与的积极性[10]。因此,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应急能力。一方面,合理设置应急教育课程,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开展知识讲座等形式来充实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将应急培训演练与理论课程相结合,定期进行模拟演练,保证演练的完整性、规范性和延续性,并做好测评[4, 11-12]

应急准备状态包括风险意识、应急态度、应急心理和应急准备行为倾向4个方面。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正确的应急态度、良好的应急心理并具备一定应急准备行为倾向的大学生更愿意参与应急志愿服务,且应急态度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这3个因素反映了大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危机意识、积极的态度和必要的应对能力[13]。因此,高校应注重对大学生的危机教育,培养其危机意识,引导学生以端正的态度、积极的行为和良好的准备状态应对潜在的突发事件,进而提高其参与能力和积极性[14-17]

此外,在培养大学生参与意愿的基础上,应建立相配套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将意愿转化为行动力。一方面,借鉴国外经验,将应急志愿服务纳入到大学生人才培养计划内,与奖(助)学金、升学、就业等挂钩,使其成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加强政策、制度和资金上的支持,并在法律框架内保障志愿者的基本权益[18-19]。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激发大学生的行动力,进而促进应急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效、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翠萍. 广州地区大学生志愿行为的社会心理学研究[D]. 广州: 广州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012.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570-1012039668.htm
[2] 梅霞. 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相关问题研究[D]. 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4.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504-1014231456.htm
[3] 郑迪. 天津市大学生志愿服务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天津: 天津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5.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062-1016703358.htm
[4] 刘颖, 郝艳华, 孙宏, 等. 黑龙江省高校大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知识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5, 36(3): 330–332, 336.
[5] Rosychuk RJ, Bailey T, Haines C, et al. Willingness to volunteer during an influenza pandemic:perspectives from students and staff at a large Canadian university[J]. Influenza and Other Respiratory Viruses, 2008, 2(2): 71–79. DOI:10.1111/j.1750-2659.2008.00042.x
[6] 石越, 孔庆滨, 陈铁梅, 等. 高校大学生院前急救及应急能力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2012, 28(7): 975–976. DOI:10.11847/zgggws-2012-28-07-33
[7] 鞠彬彬.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动机研究[D]. 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3.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504-1013336251.htm
[8] Trudeau KJ, Devlin AS. College students and community service:who, with whom, and why?[J].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1996, 26(21): 1867–1888. DOI:10.1111/jasp.1996.26.issue-21
[9] Huapaya JA, Maquera-Afaray J, García PJ, et al. Knowledge, practices and attitudes toward volunteer work in an influenza pandemic:cross-sectional study with Peruvian medical students[J]. Medwave, 2015, 15(4): e6136–e6136. DOI:10.5867/medwave
[10] 李玲, 廖邦华, 赵宇亮, 等. 汶川大地震后大学生应急能力及志愿服务意愿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 2009, 36(23): 4490–4493.
[11] 孙爱玲, 刘玉. 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现状与提升措施[J]. 中国西部科技, 2015, 14(2): 117–118.
[12] 王强, 杨士宝. 江苏省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自救能力的现状调查[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0, 28(6): 50–52.
[13] 吴启胜. 浅谈高职大学生危机应对素质和能力的自我培养[J]. 课程教育研究, 2012(33): 253–254.
[14] 于二曼, 王重建, 李文杰, 等. 大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J]. 中国公共卫生, 2011, 27(7): 920–922. DOI:10.11847/zgggws2011-27-07-47
[15] 李球杰, 郝艳华, 吴群红, 等. 大学生应急准备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初步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4, 30(4): 477–479.
[16] 邓远萍. 大学生危机意识教育研究[D]. 开封: 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475-1012378876.htm
[17] Wu L, Liu H. On the exploration of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volunteer service activiti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 2015, 39(4): 704–725. DOI:10.1111/1468-2427.12262
[18] 宋海英.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建设研究[D]. 济南: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422-1013139717.htm
[19] 王观宇. 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研究[D]. 齐齐哈尔: 齐齐哈尔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3.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232-10133402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