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国科学院大学
长处和困难问卷(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 SDQ)是由美国心理学家Goodman.R于1997年编制的量表,主要用于评估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SDQ有内容和结构基本相同的父母版、教师版和学生版,能够被2~17岁儿童青少年的父母、教师完成和11~17岁的青少年独自完成[1]。所有版本的SDQ都包括了25个题目,分为4个困难分量表(情绪症状、行为问题、多动-注意缺陷、同伴关系问题)和一个长处分量表(亲社会行为)[2]。拓展版SDQ增加了一个询问家庭不良影响附加题和补充问题[3]。SDQ有助于了解儿童青少年的行为和情绪问题,既可以用于筛查,又可以用于临床评估[4-6]。问卷应用的前提是应具有良好的测量学特性[7]。目前关于SDQ在国外样本的测量学特性的相关研究已经积累了很多,并有研究者进行了综述。其中一篇综述基于3~5岁样本的研究,发现SDQ父母版和教师版的大部分测量学指标良好,但也存在个别分量表(同伴关系问题)内部一致性较低,报告者之间的相关性仅弱到中度,以及重测信度、文化效度和效标效度的相关研究较为不足等问题[8];另一篇综述基于4~12岁样本的研究,发现SDQ父母版和教师版的信效度指标令人满意,而且教师版优于父母版[9]。目前国内已有SDQ的应用研究,主要用于儿童身心健康状况[10-11]、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12-13]和儿童焦虑障碍[14]等方面的筛查,以及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15]、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16]等方面的临床评估。本研究主要从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Google学术收集到相关文献,搜索的关键词主要有“SDQ”、“长处和困难问卷”、“长处与困难问卷”或“优势与劣势问卷”,总共搜集到38篇有关SDQ在国内样本的研究文献,文献的发表时间主要集中在2005—2016年。通过详细阅读所有收集到的文献,把没有涉及到心理测量学特性的予以剔除,保留其中关于心理测量学特性的文献18篇。将文献中的测量学指标(信度和效度)数据提取出来,采用Hunter-Schmidt方法计算基于样本权重各个指标的平均值[17],本文拟对中文版SDQ的心理测量学特性进行系统性的综述。
1 信度 1.1 内部一致性(表 1)有8篇研究[18-25]报告了内部一致性的结果,提取研究的数据汇总见表 1。3个版本的SDQ困难总分的内部一致性的样本量权重的平均值为0.71~0.81。分量表中,“同伴关系问题”的内部一致性3个版本均较低;父母版和学生版的“行为问题”内部一致性也不令人满意。其他分量表的教师版和学生版的内部一致性较好,均>0.70,但父母版中仍 < 0.70。
1.2 分半信度仅有1篇研究[22]做了SDQ的分半信度的研究,分半信度[26]是指测验随机分成对等两半,所有被试在这两半上所得分数的一致性程度,分半信度≥0.70表示良好。其中3个版本的SDQ困难总分的分半信度较高,为0.88~0.92。3个版本的同伴关系问题的分半信度较低,为0.40~0.49。其他分量表,除了父母版的行为问题和亲社会行为外,都具有较好的分半信度。
1.3 重测信度(表 2)共有5篇相关研究[20-22, 24-25]报告了重测信度的结果。从中提取数据汇总后见表 2。总体而言,SDQ的困难总分和大多数分量表的重测信度较好(均>0.60)。但是,学生版的“同伴关系问题”分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58, < 0.60。评价者之间的比较发现,教师版的所有分量表均>0.80,优于父母版和学生版。
1.4 报告者之间相关性报告者之间的相关性[27]是指多个报告者对同一调查对象进行评分的一致性程度,本研究中指不同报告者的数据之间的相关系数。目前,有3篇研究[20-22]提供了报告者之间的相关性数据,其中SDQ困难总分的相关性能达到中等程度(0.28~0.35),分量表中,多动-注意缺陷的相关性中等(0.30~0.41),其他分量表的相关性较弱(0.16~0.29)。
2 效度 2.1 结构效度(表 3)有4篇相关的研究[21-23]报告了5个因子的方差解释率及总贡献率。从中提取数据汇总后见表 3。3个版本中,5个因子可以解释40.0%~54.1%的方差。对分量表的解释率而言,同伴关系问题最低(4.6%~6.8%),其次是行为问题(5.3%~7.3%)。4篇研究中仅有1篇做了SDQ学生版的五因素一阶模型的验证性因素分析[14],研究结果显示比较拟合指数CFI为0.92,近似均方误差RMSEA为0.043,表明SDQ学生版的结构良好。
2.2 聚合效度(表 4)有6篇相关的研究[19, 21-22, 24, 28-29]进行了聚合效度的分析,提取其中的数据汇总见表 4。结果显示,3个版本的SDQ困难总分聚合效度的样本量权重的平均值为0.60~0.69。分量表中,父母版和学生版的“同伴关系问题”聚合效度均较低;其他分量表均较好,大致在0.50左右;教师版的各个分量表均>0.50。
2.3 判别效度判别效度[26-27]是指一个测验能够区分2个极端群体(病人组和对照组)的程度。有4篇相关研究[15, 20-21, 25]分析了判别效度,结果显示,SDQ的困难总分和分量表的判别效度较好,除了个别数据 < 0.60,大体上均>0.60。其中有2篇文献对SDQ做了诊断符合率的计算,其中寇建华等[15]针对SDQ父母版的研究显示SDQ多动-注意缺陷对ADHD儿童的诊断特异度为83.3%,灵敏度为76.6%,总诊断符合率为80.0%;寇建华等[25]针对SDQ学生版的研究显示SDQ多动-注意缺陷对ADHD儿童的诊断特异度为92.6%,灵敏度为52.2%,总诊断符合率为90.4%。
3 小结从上述可以看出,中文版SDQ 3个版本困难总分的信度是令人满意的,但分量表的信度不太令人满意,特别是同伴关系问题这个分量表信度较低。而且,中文版SDQ分量表的信度低于国外样本研究结果[8-9]。将来的研究需要考察中文版SDQ分量表的信度较低的可能原因,比如问卷翻译的准确性以及文化适应性等。教师版的信度要优于其他两个版本,这与国外研究的结论一致[9]。另外,中文版SDQ 3个版本之间的相关性都不高,仅达到弱度的相关,这和国外研究的结论也是比较一致的[8]。这表明不同的评定者对同一个体的观察和感受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别,同时收集多个评定者的信息可以更全面的测查个体的行为[22]。结构效度方面,国内研究主要关注了SDQ的5个因子的累计方差的总贡献率,大致在百分之五十左右,但只有1个研究对5个因子模型进行了验证性检验。相比而言,国外样本的因子结构的检验研究更多[8-9],将来需要增加这方面的研究。SDQ 3个版本困难总分的聚合效度良好,SDQ分量表的聚合效度大体上可以接受(除了同伴关系问题)。SDQ 3个版本的各因子判别效度都达到中到高度的相关性,而且特异度、灵敏度和符合率也都较高,说明SDQ能较好地区分两个极端的群体[15, 25]。总体来说,SDQ具有良好的效度,这与国外研究的结论比较一致[8-9]。
整体而言,中文版SDQ 3个版本具有较好的效度和可以接受的信度,可作为评估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有效工具。将来的研究还应该考虑提高分量表的信度,以及进一步完善验证因子结构模型。
[1] | Goodman R. The 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a research note[J].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and Allied Disciplines, 1997, 38(5): 581–586. DOI:10.1111/jcpp.1997.38.issue-5 |
[2] | Goodman R, Meltzer H, Bailey V. The 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a pilot study on the validity of the self-report version[J]. European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1998, 7(3): 125–130. DOI:10.1007/s007870050057 |
[3] | Goodman R. The extended version of the 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 as a guide to child psychiatric caseness and consequent burden[J].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and Allied Disciplines, 1999, 40(5): 791–799. DOI:10.1111/jcpp.1999.40.issue-5 |
[4] | Goodman R, Renfrew D, Mullick M. Predicting type of psychiatric disorder from 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 (SDQ) scores in child mental health clinics in London and Dhaka[J]. European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2000, 9(2): 129–134. DOI:10.1007/s007870050008 |
[5] | Goodman A, Goodman R. 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 as a dimensional measure of child mental health[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2009, 48(4): 400–403. DOI:10.1097/CHI.0b013e3181985068 |
[6] | Goodman R, Ford T, Corbin T, et al. Using the 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 (SDQ) multi-informant algorithm to screen looked after children for psychiatric disorders[J]. European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2004, 13(2): Ⅱ25–31. |
[7] | Goodman R.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2001, 40(11): 1337–1345. DOI:10.1097/00004583-200111000-00015 |
[8] | Kersten P, Czuba K, McPherson K,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evidence for the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SDQ[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 2016, 40(1): 64–75. DOI:10.1177/0165025415570647 |
[9] | Stone LL, Otten R, Engels R, et al.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parent and teacher versions of the 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 for 4-to 12-year-olds:a review[J]. Clinical Child and Family Psychology Review, 2010, 13(3): 254–274. DOI:10.1007/s10567-010-0071-2 |
[10] | 石统昆, 王凤华, 宣秀琳, 等. 嘉兴市新居民子女发育行为问题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5, 31(4): 400–404. DOI:10.11847/zgggws2015-31-04-05 |
[11] | 司徒明镜, 黄颐, 张毅, 等. 5·12震后灾区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 华西医学, 2009, 24(1): 24–28. |
[12] | 江琴. 福建省初中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2013, 29(12): 1765–1768. DOI:10.11847/zgggws2013-29-12-15 |
[13] | 于源浩, 李军, 徐凌忠, 等. 山东省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4, 22(9): 906–909. DOI:10.11852/zgetbjzz2014-22-09-04 |
[14] | 邵红敏, 徐改玲, 甄龙, 等. 儿童焦虑障碍诊断和症状变化特征[J]. 中国公共卫生, 2016, 32(4): 440–443. DOI:10.11847/zgggws2016-32-04-08 |
[15] | 寇建华, 杜亚松, 夏黎明. 长处和困难问卷(父母版)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中的应用[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06, 12(5): 328–329. |
[16] | 潘雯, 杨晓丽, 徐文明, 等. 不同性别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J]. 中国公共卫生, 2016, 32(3): 366–368. DOI:10.11847/zgggws2016-32-03-31 |
[17] | Schmidt FL, Hunter JE. Methods of meta-analysis:correcting error and bias in research findings[M].Third Edition.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 Inc, 2015: 420-423. |
[18] | Gao X, Shi WH, Zhai Y, et al. Results of the parent-rated 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 in 22108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from 8 provinces of China[J]. Shanghai Arch Psychiatry, 2013, 25(6): 364–374. |
[19] | 赵冰, 黄峥, 郭菲, 等. 长处与困难问卷父母评和自评的一致性[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3, 21(1): 28–34. |
[20] | Lai KY, Luk ES, Leung PW, et al. Validation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cre[J]. Soc Psychiatry Psychiatr Epidemiol, 2010, 45(12): 1179–1186. DOI:10.1007/s00127-009-0152-z |
[21] | Du Y, Kou J, Coghill D. The validity, reliability and normative scores of the parent, teacher and self report versions of the 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 in China[J].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and Mental Health, 2008: 1–15. |
[22] | 刘书君. 长处和困难问卷_SDQ_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研究[D]. 成都: 四川大学, 2006. |
[23] | 赵旭, 马迎华, 王超. 青少年优势与劣势问卷自我报告版本的信效度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0, 31(9): 1053–1055. |
[24] | 章晨晨. 中文版长处和困难量表(自评版)在832例青少年中的试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9, 17(1): 8–11. |
[25] | 寇建华, 杜亚松, 夏黎明. 长处和困难问卷_学生版_上海常模的制订[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7, 15(1): 3–5. |
[26] | 戴海崎, 张锋, 陈雪枫. 心理与教育测量[M].2版. 广州: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0: 48-68. |
[27] | Mokkink LB, Terwee CB, Patrick DL, et al. The COSMIN study reached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on taxonomy, terminology, and definitions of measurement properties for health-related patient-reported outcomes[J]. Journal of Clinical Epidemiology, 2010, 63(7): 737–745. DOI:10.1016/j.jclinepi.2010.02.006 |
[28] | 寇建华, 杜亚松. 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与儿童行为量表相关性研究[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9, 19(5): 317–319. |
[29] | 杜亚松, 寇建华, 王秀玲, 等. 长处和困难问卷研究[J]. 心理科学, 2006, 29(6): 1419–14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