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卫生  2017, Vol. 33 Issue (3): 345-349   PDF    
绵阳市男男性行为人群流动性行为及影响因素
王毅1, 樊静2, 杨晓玲3, 刘江4, 杨干金5, 李伟6, 贾秀伟7, 任延飞8, 笪旭辉9, 王洪明10     
1. 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所, 四川 绵阳 621000;
2. 绵阳同志关爱小组;
3. 绵阳市涪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 江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 三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6. 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7. 北川羌族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8. 盐亭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9. 绵阳市游仙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0. 梓潼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摘要目的 了解四川省绵阳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流动性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 方法 2014年4—10月,以四川省绵阳市辖MSM为对象,应用滚雪球抽样法,在固定场所进行调查对象招募和自填式匿名行为及血清学调查。 结果 有效问卷1 051份,流动性行为占16.7%(175/1 051),不同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4.330,P=0.000)。流动性行为中,去附近县占29.9%(52/175)、去绵阳城区占60.0%(105/175)、去成都占8.6%(15/175)、去其他地区占1.7%(3/175)。多因素分析,年龄、文化程度、本地居住时间、认识当地MSM朋友数、预防服务、寻找性伴场所、近1周肛交次数是流动性行为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 < 0.05)。 结论 MSM流动性行为具有一定人口学、地区和场所特性,其高频率性行为增大了艾滋病病毒(HIV)的感染风险和跨区域传播,应针对性加大行为干预。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人群(MSM)     流动     性行为     艾滋病     影响因素    
Floating sexual behavior and its influences factors amo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in Mianyang city
WANG Yi, FAN Jing, YANG Xiao-ling, et al     
Department of STDs/AIDS Control and Prevention, Mianyang Municip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Mianyang, Sichuan Province 621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incidence and associated factors of floating sexual behavior amo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 in Mianyang city of Sichuan province. Methods A self-administered anonymous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serological testing under the informed consent were conducted among MSM recruited with snowball sampling at public places in Mianyang city between April and October 2014. Results Among the 1 051 MSM with valid response, 16.7% (175) reported floating sexual behavior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atio of reporting floating sexual behavior among the MSM living in different regions (χ2=274.330, P=0.000).Of the MSM reporting floating sexual behavior, 29.9% (52), 60.0% (105), 8.6% (15), and 1.7% (3) had the sexual behaviors in nearby counties, urban area of Mianyang municipality, Chengdu city, and other cities or towns.The results of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 education, duration of living in local area, number of local gay acquainted, whether receiving preventive services, places for searching sexual partners, and the times of having anal sex during the latest week were independent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loating sexual behavior (all P < 0.05). Conclusion Floating sexual behavior among MSM is of demographic, regional and sit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and frequent floating sexual behavior among MSM increases the risk of transmission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and should be intervened with great effort.
Key words: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floating     sexual behavior     AIDS     influencing factor    

人口流动已经被证明是艾滋病/性病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许多国家,流动人口已经被确定为艾滋病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传播的高危人群,而且在从高危人群到普通人群的传播中起着“桥梁”作用[1]。中国男男性行为人群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 HIV感染持续保持较高水平[2],成为艾滋病防治的重点。MSM流动性强,近6个月20.6%曾到外地时与那里的MSM发生过性行为[3],促进了艾滋病在该人群流行。四川省绵阳市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HIV新发感染率为5.8/100人年[4],防治形势严峻。本研究于2014年4-10月,以四川省绵阳市辖MSM为对象,了解绵阳市MSM流动性行为现状,分析影响因素。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4年4-10月在四川省绵阳市固定场所, 采用滚雪球抽样法进行调查对象招募,自行设计问卷自填式匿名调查,并现场采集5 mL静脉血进行HIV、梅毒螺旋体 (Treponema pallidum,TP) 检测。调查以绵阳市辖区9县 (市、区) MSM为调查对象,纳入条件为过去1年内有过插入性口交或肛交,并在知情同意下自愿参加调查和血清学检测。

1.2 方法

问卷设计根据国家哨点监测问卷进行条目补充,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艾滋病知识:艾滋病知识采用国家哨点监测的8道题[5],全部回答正确为知晓;流动性行为:指近6个月在常年居住地行政区域 (县级) 以外地区发生男男性行为;肛交保护性:近6个月男性肛交是否每次使用安全套,每次使用为有保护性;寻找性伴场所:分为酒吧型 (酒吧、歌舞厅、茶室、会所)、浴室型 (浴池、桑拿、足疗、按摩)、公园型 (公园、公厕、草地)、网络型 (指互联网) 和家庭型 (朋友介绍、聚会等其他);预防服务:近1年接受安全套宣传和发放/艾滋病咨询检测、同伴教育等。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DC) 筛查实验室承担血样现场采集和HIV筛查,阳性样本送绵阳市CDC确证实验室确证。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梅毒抗体的筛查,阳性样本采用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进行复查,双阳性定义为梅毒感染。

1.3 质量控制

调查由绵阳市及各县 (市、区)(以下简称县级) CDC和当地MSM社区组织合作,社区组织进行宣传、人员招募和现场调查,县级CDC进行现场质量控制,市级CDC负责调查整体设计、组织实施和协调。调查前从MSM社区招募志愿者进行集中培训,对完成问卷现场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补救。调查设计通过绵阳市CDC学术委员会的伦理学审查,调查对象均签订知情同意书。调查中严格实行资格审查和信息保密制度。

1.4 统计分析

采用Epi Data 3.1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假设检验的检验水准为0.05。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调查1 097人,46人 (4.2%) 拒绝回答流动性行为问题,有效问卷1 051份 (95.8%),年龄中位数23岁 (14~69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43人 (13.6%)、高中/中专399人 (38.0%)、大专及以上509人 (48.4%),婚姻状况未婚874人 (83.2%)、在婚/其他177人 (16.8%),性取向同性恋876人 (83.3%)、双性恋/其他174人 (16.6%)(拒答1人),户籍本省994人 (94.6%)、外省57人 (5.4%)。

2.2 流动性行为 (表 1)
表 1 不同地区MSM流动性行为情况

调查对象流动性行为占16.7%(175/1 051),不同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74.330,P=0.000)。流动性行为中,去附近县占29.9%(52/175);去绵阳城区占60.0%(105/175);去成都占8.6%(15/175);去其他地区占1.7%(3/175)。

2.3 血清学检测结果

流动、非流动性行为组HIV确证阳性率分别为1.1%(2/175)、4.5%(39/876),TP感染率分别为1.7%(3/172)、4.9%(36/730)(χ2=4.261、3.418,P=0.039、0.064)。

2.4 流动性行为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2.4.1 人口学特征、社会活动网络与流动性行为关系 (表 2)
表 2 不同人口学特征、社会活动网络MSM流动性行为情况

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本地居住时间、认识当地MSM朋友数流动性行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2.4.2 艾滋病知识、性行为与流动性行为关系 (表 3)
表 3 不同艾滋病知识知晓、性行为MSM流动性行为情况

不同寻找性伴场所、近1周男性肛交次数,是否知晓艾滋病知识、接受预防服务、近6个月肛交、近1次肛交有保护性、近6个月肛交有保护性、近6个月吸食毒品流动性行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非流动/流动性行为近1次肛交有保护性为88.0%(668/759)/94.1%(128/136),近6个月肛交有保护性为65.9%(259/759)/80.1%(109/136),近1周肛交>2次为7.2%(54/746)/28.5%(37/130)。

2.5 多因素分析 (表 4)
表 4 MSM流动性行为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流动性行为与否为因变量 (非流动性行为=0,流动性行为=1),将单因素分析P<0.1,并结合专业选择变量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本地居住时间、认识当地MSM朋友数、预防服务、寻找性伴场所、近1周肛交次数是流动性行为的独立影响因素 (均P<0.05)。

3 讨论

人口流动是全球艾滋病流行的主要归因因素之一[6]。国内既往报道显示,流动人口中的MSM占调查人群的38.4%,MSM流动人口具有较常住人口更多的HIV高危行为[7]。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当地有16.7%的MSM近6个月存在流动性行为,与国内前期相关报道基本一致[3]。不同地区差异明显,尤其是北川县的流动性行为达到57.4%,其原因可能由于在“5.12”特大地震北川县城整体异地重建后,当地人口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本地寻找性伴存在一定局限;同时与绵阳等城市距离大大缩短,交通极为便利,为流动性行为提供了条件。梓潼、平武/盐亭也相对较高,可能是均属相对偏远、县城规模较小地区,人员熟知度较高,出于个人隐私保护,异地性行为更成为一种选择。提示MSM流动性行为具有一定地区特性。结果显示,MSM年龄越小、文化程度越高,其流动性行为发生比例越高。或许随着文化程度提高,社会认知度和自身客观条件随之提升;而MSM年龄较小者生活压力较小,行为更为灵活、自由,为流动性行为提供了条件。有研究表明,年龄较小的MSM对艾滋病风险认识较差,高危行为普遍,HIV感染率较高[4],其流动性行为增大了艾滋病跨区域传播。同时结果发现本地居住时间较短流动性行为较多。MSM性行为以本地为主体,在当地居住时间较短对流入地MSM社区熟知度差,寻找性伴面临一定难度;而流出地居住时间较长,社区资源积累较多,可能填补了过渡期寻找性伴面临的困难,“回流式”异地性行为相对较多。

多因素分析结果,认识当地MSM朋友数较多、接受过预防服务流动性行为发生比较高。可能其善于交际,社区活跃性较大,促进了流动性行为和预防服务的获取。流动性行为绝大多数在市内流动,由于2011年当地已建成了覆盖辖区所有县级城市的艾滋病防治网络[8],推动了市、县MSM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同步开展, MSM在流动中提高了预防服务覆盖。由于社会歧视等诸多原因,MSM活动极其隐蔽,形成了以场所活动为主的社群特性,不同社会特征的MSM聚集在不同的活动场所,经常活动在不同场所的MSM感染艾滋病的危险也不相同[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寻找性伴场所是流动性行为的独立影响因素,流动性行为者肛交次数较多。MSM流动性行为具有场所特性,更多以酒吧型,尤其是浴室/家庭型为多。有研究表明,家庭型以家庭聚会和朋友介绍为主,性伴数、无保护性行为和艾滋病感染率较高[10];而浴室型性伴以大年龄、低文化、已婚者居多,其环境特殊性群交发生比例较高,性行为更为复杂,风险因素增加[11-12],其流动性行为不仅加速了艾滋病在同性间跨区域传播,同时向异性传播风险增大,应针对性加大干预力度。虽然现实生活中,空间距离对流动性行为可能带来一定制约,但距离产生美,征服距离障碍所带来的激情勃发,可能大大提高短期性行为频率。MSM安全套整体使用率不高,高频率性行为与吸毒行为相结合,极大增加危险行为的发生率和艾滋病的感染风险。单因素分析中,性行为保护性、HIV感染与流动性行为相关,但均未进入最终回归模型,可能属混杂因素影响。

MSM流动性行为具有一定人口学、地区和场所特性,对预防服务的获取有积极效应,但流动所带来的高频率性行为不仅增大了自身HIV感染风险,同时成为HIV跨区域传播的“桥梁”。加强MSM流动性行为的行为干预是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之一。

志谢 感谢涪城区、游仙区、江油市、三台县、盐亭县、梓潼县、安县、北川县、平武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绵阳同志致健康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对该项目的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Li X, Fang X, Lin D, et a1. HIV/STD risk behaviors and perceptions among rural-urban migrants in China[J]. AIDS Educ Prev, 2004, 16(6): 538–556. DOI:10.1521/aeap.16.6.538.53787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 2013年12月全国艾滋病性病疫情及主要防治工作进展[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4, 20(2): 75.
[3] 修翠珍. 男男性行为人群的艾滋病行为干预与感染状况研究[D]. 济南: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4] 王毅, 李六林, 樊静, 等. 男男性行为者同性偶然性伴数及影响因素[J]. 中国公共卫生, 2014, 30(3): 332–336. DOI:10.11847/zgggws2014-30-03-25
[5]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操作手册[S]. 北京: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2.
[6] Memish ZA, Osoba AO.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and trave1[J]. Int J Antimicrob Agents, 2003, 21(2): 131–134. DOI:10.1016/S0924-8579(02)00281-9
[7] 史同新, 张北川, 李秀芳, 等. 男男性行为者中流动人口艾滋病高危行为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9, 30(7): 668–671.
[8] 王毅, 樊静, 李六林, 等. MSM人群一点两线交互运行的县级艾滋病防治网络建设[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2, 18(4): 262–264.
[9] 许娟, 张洪波, 郑迎军, 等. 男男性接触者活动场所及人群特征[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7, 23(4): 389–391.
[10] 王毅, 徐杰, 李志军, 等. 男男性行为人群不同性伴寻找场所HIV和梅毒感染及相关行为特征[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2, 18(3): 180–183.
[11] 王毅, 李六林, 杨琛, 等. 绵阳市男男性行为者浴室型性伴及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15, 42(5): 868–871.
[12] 徐洪吕, 贾曼红, 闵向东, 等. 昆明男男性行为者安全套使用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3, 29(11): 1659–1662. DOI:10.11847/zgggws2013-29-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