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紫外线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适宜的紫外线照射能够使人体皮肤组织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化成维生素D。近年研究发现,维生素D除在钙的代谢平衡中起重要作用,其缺乏还与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甚至癌症、自身免疫疾病、感染和总死亡率有关[1, 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居民户外活动时间日趋减少,进而影响到机体维生素D的合成,而维生素D缺乏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已在世界各国广泛存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 D]含量是国际上通行的衡量人体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指标[1],本文中将血清25(OH) D < 25 nmol/L确定为维生素D严重缺乏,< 50 nmol/L确定为维生素D缺乏,血清25(OH) D水平在50~75 nmol/L时确定为维生素D不足。另外,按1 ng/mL=2.5 nmol/L,将文献原文的ng/mL单位折算为nmol/L,现就中国人群中维生素D缺乏的流行状况及特点综述如下。
1 年龄对维生素D缺乏的影响 1.1 老年人群维生素D缺乏现状中国人群维生素D缺乏较普遍,其中老年人各季节维生素D缺乏都很严重。周波等[3]于2000年对辽宁省沈阳市(41°N)> 60岁老年人的调查显示,维生素D缺乏的比例在春季和秋季分别为98.8%和78.8%。王翠侠等[4]在2008年5-7月对北京市(39°N)60~86岁女性调查发现其中84.2%维生素D缺乏,14%维生素D不足。张浩等[5]在上海市(31°N)于2009年12月对51~80岁女性调查显示,68%维生素D缺乏,30%维生素D不足。2009年11月-2010年2月张巧等[6]在贵州省贵阳市(26°N)的调查显示,60~79岁居民维生素D缺乏的比例为55.40%,维生素D不足的比例为33.09%。在香港(22° N),Wat等[7]于2000-2004年收集的> 50岁老年人资料显示,维生素D缺乏和维生素D不足的比例分别为22.5%和40.3%。
1.2 中青年人群维生素D缺乏现状中青年人群的维生素D缺乏现象在北方较严重,而南方中青年维生素D水平略好。在北京和香港同期进行的维生素D状况调查显示,青年女性维生素D严重缺乏的比例分别为40%和18%[8]。沈阳地区冬季中年女性的血清25(OH) D为27.2~38.3 nmol/L[9],而冬季贵阳市中年人的血清25(OH) D为57.0 nmol/L[6]。
1.3 学龄儿童和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现状对学龄儿童血清25(OH) D调查显示,春季北京地区7~11岁儿童为44.4 nmol/L[10],江苏省南京市(32°N)冬春季节7~10岁儿童为51.6 nmol/L[11],南方人群维生素D平均水平高于北方。对学龄前儿童冬季维生素D缺乏状况的研究显示,黑龙江省绥化市(46°N)有86%的儿童维生素D缺乏,8.7%的儿童维生素D不足,仅5.3%的儿童维生素D充足[12];而南京市4~7岁儿童血清25(OH) D平均为77.1 nmol/L[11]。对婴幼儿冬春季节维生素D缺乏状况的研究表明,沈阳地区婴幼儿血清25(OH) D为47.53~53.98 nmol/L[13],山西省太原市(37°N)为36.23~49.88 nmol/L[14],南京市为73.2~99.1 nmol/L[11]。由此可见,维生素D水平随纬度的降低而逐渐增加,这与环境紫外线辐射强度随纬度的降低而逐渐增强相一致。
1.4 新生儿和孕产妇维生素D缺乏现状对新生儿和孕产妇维生素D缺乏状况,仅在1986-1989年和2009-2010年有少量研究[15, 16, 17, 18],且主要集中在北京地区。其中新生儿各季节维生素D水平均较低,血清25(OH) D在冬季为18.93~22.85 nmol/L[15, 18],夏季为36.98 nmol/L[18]。妊娠妇女血清25(OH) D水平优于同一地区其他年龄组人群,且在冬夏差异巨大,杨梅芳等[16]的调查显示,冬季(12-1月)妊娠妇女血清25(OH) D为47.03 nmol/L,夏季(7-9月)为158.29 nmol/L,这可能与女性在妊娠期间通常都会主动增加户外日光暴露有关。
2 性别对维生素D缺乏的影响研究表明,婴幼儿时期维生素D缺乏在男女间无明显差别[19, 20, 21],随着年龄增长,多数地区显示男性维生素D水平明显高于女性。赵静等[10]对381名学龄儿童的调查发现,男生和女生的血清25(OH) D分别为46.3和42.0 nmol/L。张倩等[22]在四川省阿坝藏羌自治州对718名青少年调查显示,男女学生维生素D严重缺乏的比例分别为22.5%和48.3%。张巧等[6]对1 494名贵阳居民的调查显示,20~59岁时,男女维生素D缺乏状况无明显差异;60~79岁时,男女维生素D缺乏比例分别为42.9%和64.8%,差异明显。仅有沈阳地区的报道显示,男性维生素D缺乏状况比女性严重,其中青年男女维生素D严重缺乏的比例分别为29%和13%,老年男女维生素D严重缺乏的比例分别为48%和15%[23]。
3 维生素D缺乏的环境影响因素 3.1 季节研究显示,人群夏秋季节维生素D状况明显优于冬春季[3, 16, 18, 24]。而Wat等[7]对香港> 50岁老年人血清25(OH) D的调查显示,夏季与冬季收集的资料无明显差异。北方地区人群维生素D缺乏在冬春季节更严重,而南方地区这种冬夏差异则不明显,这与环境紫外线辐射强度在不同地域季节变化情况一致。
3.2 海拔周学瀛等[25]对西藏自治区拉萨市(29°N,海拔3 658 m)18~50岁健康成人夏季血清25(OH) D的检查显示,男女分别为76.25和69.00 nmol/L。纬度相近的湖北省荆州市(30°N,海拔33 m)青年男性血清25(OH) D为81.54 nmol/L[26]。湖南省长沙市(28°N,海拔45 m)30~39和40~60岁居民血清25(OH) D分别为63.75和53.25 nmol/L[27]。张倩等[22]在四川省阿坝藏羌自治州黑水县和茂县(32°N,海拔1580~3544 m),3月底对8~18岁青少年调查显示,男女学生的血清25(OH) D分别为38.7和31.3 nmol/L,维生素D缺乏的比例分别为81.4%和89.8%,同一年龄组、同性别内基本不存在民族差异。而同纬度南京地区(海拔9 m)7~10岁儿童的血清25(OH) D为51.6 nmol/L[11],高于阿坝地区人群。在纬度相对较高的北京地区(海拔31 m),在3-4月对青春期女孩的调查显示,8 9.2%的女孩维生素D缺乏[28],与阿坝地区调查结果相近。
3.3 饮食通过饮食摄入是人体维生素D的重要来源。然而由于中国膳食仍以谷类为主,维生素D含量相对较多的鱼类食用较少[29];流通市场上虽可见一些乳制品或进口食品添加有维生素D,但在中国,维生素D强化食品并未普及;此外,中国人群维生素D补充制剂应用较少,这些都使得饮食对中国人群维生素D状况的贡献相对较弱。
4 小结上述研究中,人群血清25(OH) D所获得的背景并不一致,很难归因分析各影响因素在人群维生素D缺乏中所占比重,因此需要开展一项全国性的抽样调查,在控制饮食、日光暴露、人群年龄分布、采血季节等干扰因素前提下,系统地分析中国人群维生素D缺乏的流行情况,阐明由此引发的健康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1] | Holick MF.Vitamin D deficiency[J].N Engl J Med,2007,357(3):266-281. |
[2] | Melamed ML,Michos ED,Post W,et al.25-hydroxyvitamin D levels and the risk of mortality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J].Arch Intern Med,2008,168(15):1629-1637. |
[3] | 周波,王晓红,王松涛,等.中国北方老年人血浆维生素D水平的季节变化[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3,9(3):191-192. |
[4] | 王翠侠,张倩,胡长梅,等.北京城区老年妇女维生素D营养状况[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9,15(9):672-675. |
[5] | 张浩,黄琪仁,章振林,等.上海市绝经后妇女冬季维生素D 状况[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1,17(1):43-46. |
[6] | 张巧,彭年春,徐淑静,等.贵阳城区成人维生素D营养状况调查[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1,27(8):659-663. |
[7] | Wat WZ,Leung JY,Tam S,et al.Prevalence and impact of vitamin D insufficiency in southern Chinese adults[J].Ann Nutr Metab,2007,51(1):59-64. |
[8] | Woo J,Lam CW,Leung J,et al.Very high rates of vitamin D insufficiency in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living in Beijing and Hong Kong[J].Br J Nutr,2008,99(6):1330-1334. |
[9] | 周波,王晓红,徐超,等.沈阳市区中老年人维生素D缺乏状况[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21):3150-3151. |
[10] | 赵静,张倩,张环美,等.北京市怀柔区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及其与体成分的关系[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31(1):34-38. |
[11] | 梁冠禹,秦锐,张晓洁,等.南京市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 甲状旁腺激素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水平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9,17(1):15-16,20. |
[12] | 曲建平,仰曙芬,杨涛,等.150名学龄前儿童佝偻病患病调查及X线与血25(OH)D3水平关系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8):734-736. |
[13] | 刘扬,宁玉英,王秉贤,等.保健日光灯照射对婴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影响的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 13(1):52-53. |
[14] | 张辉,任萍,陈连元,等.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对佝偻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公共卫生,1996,12(10):459-460. |
[15] | 吴光驰,郭素怡,刘玉兰,等.北京地区冬季先天性佝偻病的研究[J].新生儿科杂志,1989,4(2):60-63. |
[16] | 杨梅芳,崔宝印,王敏,等.孕妇血清钙、25-羟维生素D3及骨钙素的变化观察[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1993,1(3):208-210. |
[17] | 谢而付,蒋理,陈丹,等.冬季妊娠中期孕妇25-羟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1,19(4):236-238. |
[18] | 郭雪香,付秋月,李同,等.季节对新生儿血清25-羟维生素D及维生素A含量的影响及母、儿的相关性[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1,6(5):229-230. |
[19] | 张家信,李义民,田庆春,等.微量取血测定25(OH)2D3对婴幼儿佝偻病早期诊断的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1998,36(4):246-247. |
[20] | 嵇建峰,王峰,陈志华.975名婴幼儿25-(OH)D水平分析[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0,21(5):285,287. |
[21] | 杨斌让,曾淑萍,梁晓红,等.微量血25(OH)D3测定对佝偻病的诊断价值初探[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12(4):296-297. |
[22] | 张倩,胡小琪,郭宏霞,等.我国藏族和汉族儿童少年维生素 D营养状况[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3):465-467. |
[23] | Yan L,Prentice A,Zhang H,et al.Vitamin D status and parathyroid hormone concentrations in Chinese women and men from northeas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Eur J Clin Nutr, 2000,54(1):68-72. |
[24] | Du X,Greenfield H,Fraser DR,et al.Vitamin D deficiency and associated factors in adolescent girls in Beijing[J].Am J Clin Nutr,2001,74(4):494-500. |
[25] | 周学瀛,孟迅吾,刘书勤,等.拉萨地区正常成人血中25-羟维生素D水平观察[J].中华医学杂志,1995,75(5):261. |
[26] | 向明珠,涂昭昊,杨柳.老年男性骨密度与钙调节激素测定[J].实用老年医学,2000,14(3):134-136. |
[27] | 苏涛,唐晓勇.血清1,25(OH)2D和25(OH)D的测定及正常值的建立[J].实用预防医学,2003,10(6):1015-1016. |
[28] | Foo LH,Zhang Q,Zhu K,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vitamin D status,body composition and physical exercise of adolescent girls in Beijing[J].Osteoporos Int,2009,20(3):417-425. |
[29] | 马冠生,胡小琪,崔朝辉,等.我国居民食物消费现状与特点[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7):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