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是感染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的高危人群之一[1],其流动性高,隐匿性强,无保护性肛交和保持多个同性性伴等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普遍存在[2]。根据有关部门估计,中国现有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中,MSM占11.0%[3]。为了解江苏省苏州、扬州2市MSM HIV和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感染状况及行为特征,为实施干预提供依据,于2009年4-7月分别在2市调查MSM 305和300人,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于2009年4-7月,采用分类滚雪球抽样方法[4](先通过知情人或关键人物招募部分能代表当地MSM亚群分类构成的种子,然后通过种子去招募别的入选对象)和网络宣传的方法,分别在苏州市和扬州市招募MSM 305和300人。研究对象为在苏州和扬州2市居住≥3个月,年满18周岁,最近1年与其他男性发生过口交和肛交的男性。
1.2 方法在获得对象知情同意后,由调查员采用自制调查表在苏州和扬州2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咨询检测室对入选对象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情况、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男男性行为情况、异性性行为情况、吸毒情况等。艾滋病知识知晓定义为答对6个问题为知晓,调查对象中艾滋病知识知晓的比例即为知晓率。完成问卷调查后由检验科人员采集调查对象静脉血5 mL进行HIV、梅毒螺旋体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HIV抗体采用HIV抗体诊断试剂盒(乳胶层析法,杭州艾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初筛;初筛阳性者采用抗体诊断试剂盒(胶体金法,韩国SD公司)进行复检;复检阳性者采用免疫印迹试验(WB法,新加坡MP生物医学亚太私人有限公司)确认。梅毒抗体采用梅毒螺旋抗体诊断试剂盒(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初筛,初筛阳性者采用梅毒螺旋抗体诊断试剂盒(TPPA法,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确认。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采用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法,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初筛,初筛阳性者采用丙肝重组免疫印迹试剂(重组免疫印迹法,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确认。实验室检测试剂和检测方法2市统一,操作程序均由实验室专业人员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HIV确认试验均在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艾所艾滋病确认实验室进行。
1.3 统计分析采用Epi Data 3.1软件双轨录入调查表数据,Stata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社会人口学特征比较苏州市MSM年龄为18~64岁,平均年龄(27.5 ± 7.2)岁,扬州市MSM年龄为19~77岁,平均年龄(35.0 ± 10.7)岁,苏州市MSM平均年龄小于扬州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4,P<0.001)。苏州市MSM非在婚比例为77.7%(237/305),高于扬州市的41.7%(125人)(χ2=73.83,P<0.001),苏州市MSM本市户籍比例为32.8%(100/305)低于扬州市的43.3%(130/300)(χ2=7.14,P=0.008)。2市MSM学历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5,P<0.001),苏州市以大专以上学历为主,占50.5%(154/305)。苏州市MSM职业为干部/公司职员和月收入≥3 000元的比例分别为43.0%(131/305)和23.3%(71/305),均高于扬州市的23.7%(71/300)和15.7%(47/300)(χ2=48.21,P<0.001;χ2=6.03,P=0.049)。
2.2 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比较(表 1)苏州市MSM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1.5%(279/305),扬州市为89.0%(267/3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吗"、"与HIV感染者或病人吃饭会感染艾滋病吗"和"只与一个性伴发生性行为可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吗"问题上,2市MSM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 表 1 苏州和杨州市MSM 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
苏州市MSM同性性取向比例为60.0%(183/305),高于扬州市的30.7%(92/300)(χ2=52.49,P<0.001)。2市MSM亚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64,P<0.001),苏州市以互联网型为主,占58.0%(177/305),扬州市以浴室型为主,占52.3%(157/300)。苏州市MSM首次插入性行为发生年龄为(21.35 ± 3.98)岁,扬州市为(21.97 ± 7.22)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市MSM首次性行为对象男女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8,P<0.001),苏州市以男性为主,占62.0%(91/305);扬州市以女性为主,占65.0%(195/300);苏州市MSM首次同性性行为年龄为(22.78 ± 6.03)岁,小于扬州市的(27.27 ± 10.08)岁(t=6.66,P<0.001)。
| 表 2 苏州和扬州市MSM 性行为特征比较 |
苏州市MSM最近6个月同性肛交发生率高于扬州市(χ2=25.01,P<0.001);同性多性伴比例高于扬州市(χ2=11.06,P=0.001);无保护性同性肛交发生率高于扬州市(χ2=6.68,P=0.01);最近1次同性肛交安全套使用率低于扬州市(χ2=13.60,P<0.001)。
2.3.3 商业性行为情况苏州市MSM最近6个月同性商业性行为发生率高于扬州市(χ2=13.58,P<0.001)。2市MSM向同性买性和卖性时安全套使用率苏州市为76.0%(19/25),扬州市为88.9%(8/9);向同性卖性对安全套坚持使用率苏州市为58.0%(24/34),扬州市为75.0%(9/1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3.4 异性性行为情况苏州市MSM最近6个月异性性行为发生率低于扬州市(χ2=62.26,P<0.001);MSM发生异性性行为时安全套坚持使用率苏州市为22.6%(19/84),扬州市为19.7%(35/178);最近1次异性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苏州市为39.3%(33/84),扬州市为28.7%(51/17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3.5 HIV/STD感染情况比较苏州市共采集调查者静脉血液样本305份,确认HIV抗体阳性28例,HIV感染率为9.2%(95% CI=6.2%~13.0%);确认梅毒抗体阳性60例,梅毒感染率为19.7%(95% CI=15.4%~24.6%);未发现HCV抗体阳性;HIV和梅毒合并感染7例,合并感染率为2.3%(95% CI=0.9%~4.7%)。扬州市共采集调查者静脉血液样本300份,确认HIV抗体阳性30例,HIV感染率为10.0%(95% CI=6.8%~14.0%);确认梅毒抗体阳性94例,梅毒感染率为31.3%(95% CI=26.1%~36.9%);确认HCV抗体阳性1例,HCV感染率为0.3%(95% CI=0~1.8%);HIV和梅毒合并感染14例,合并感染率为4.7%(95% CI=2.6%~7.7%)。2市MSM人群HIV感染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苏州市MSM梅毒感染率低于扬州市(χ2=10.84,P=0.001),2市HIV和梅毒合并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苏州市MSM平均年龄、在婚比例、异性性行为发生率均低于扬州市,提示苏州市MSM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优于扬州市,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一致。由于扬州市MSM异性性行为发生率较高,其成为HIV传播桥梁的风险更大[5]。本研究结果还表明,HIV在2市MSM人群中均存在较高水平的流行,感染率普遍高于其他城市[6, 7, 8, 9]。扬州市MSM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苏州市。有研究发现梅毒等STD的感染增加了HIV传播风险[10],提示应针对性地加强扬州市MSM人群梅毒等STD的监测和转诊工作,降低目标人群进一步感染HIV的风险。
无保护性行为是MSM人群感染HIV的主要危险因素[1]。本研究发现,苏州市MSM保持多个性伴的比例和无保护性肛交发生率均高于扬州市,且高于重庆的调查结果[11]。表明苏州市MSM人群中艾滋病高危行为更加普遍,提示应对其加强相关干预。总之,2市MSM人群中HIV流行形势均较严峻且各有特点,苏州市MSM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暴露率更高,而扬州市MSM梅毒等性传播疾病流行则更为严重,因地制宜地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是2市乃至整个江苏省遏制艾滋病进一步扩散的关键。
| [1] | 张北川,储全胜.同性爱与艾滋病[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5):320-322. |
| [2] | 汪雁鹤,汪宁,张北川,等.5市男男性接触者状况及影响其高危行为的因素[J].医学社会学与社会医学,2005,18(9):1-2. |
|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7年)[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7. |
| [4] | 李艳,林鹏,付笑冰,等.几种抽样方法在社区暗娼人群艾滋病调查中的应用[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1,22(6):15-18. |
| [5] | 李清春,杨烨,梁红元,等.男男性行为者异性性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12):1429-1431. |
| [6] | 王海龙,张旻,胡清海,等.男男性接触者HIV/STD感染及性行为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8):995-997. |
| [7] | Guo HX,Wei JF,Yang HT,et al.Rapidly increasing prevalence of HIV and syphilis and HIV-1 subtype characterization amo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in Jiangsu,China[J].J STD,2009,36(2):120-125. |
| [8] | Ma XY,Zhang QY,He X,et a1.Trends in prevalence of HIV,syphilis,hepatitis C,hepatitis B and sexual risk behavior amo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results of 3 consecutive respondent-driven sampling surveys in Beijing,2004 through 2006[J].AIDS,2007,45(5):58l-587. |
| [9] | He N,Wong FY,Huang ZJ,et al.Substance use and HIV risks among male heterosexual and‘money boy'migrants in Shanghai,China[J].AIDS Care,2007,19(1):109-115. |
| [10] | Ruan YH,Li DL,Li XX,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syphilis and HIV infections amo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in Beijing,China[J].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2007,34(8):592-597. |
| [11] | 周超,丁贤彬,冯连贵,等.重庆市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高危行 为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12):1482-1483. |
2012, Vol. 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