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东北育才学校;
3. 沈阳市和平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4. 沈阳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环境的改善,超重及肥胖学生明显增多〔1〕。有研究表明,肥胖对青少年心肺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可导致成年期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疾病提前发生〔2, 3〕。为了解辽宁省沈阳市肥胖中学生与体重正常中学生心肺功能和体型特征间的差异,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于2008年11月对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体检筛查出的112例肥胖学生和随机匹配的112名体重正常学生的心肺功能和体型特征进行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的全部1 320名12~14岁中学生进行体检,按照中国儿童少年超重、肥胖体质指数(BM I)筛查标准界值〔2〕筛查出的112例肥胖中学生作为肥胖组;按1:1配对方法随机匹配与肥胖组年龄、性别、年级相同的112名体重正常的中学生作为体重正常组,对2组学生的心肺功能和体型特征进行比较。
1.2 方法(1)肥胖度划分〔4〕: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为肥胖;其中体重超过20%~30%为轻度肥胖,超过31%~50%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2)心肺功能评价:采用哈佛台阶试验〔2〕和肺活量测定方法。哈佛台阶试验采用HHTC/FH 300电子台阶测试仪(北京华夏汇海科技有限公司),受试者按节拍器120次/m in完成每分钟上下台阶30次的负荷,连续做3 min,运动停止后,受试者立即坐下测量恢复期第2,3,4 min前30 s的脉搏。哈佛指数=(负荷持续时间×50)/(3次测定脉搏之和)。肺活量测试采用HHTC/FH 300电子肺活量测试仪(北京华夏汇海科技有限公司),先将一次性吹嘴插入测试吹管,受试者保持正确握姿,在深呼吸后开始匀速吹气,连续2次,测试仪自动记录的储存最大值为测试结果。肺活量指数=肺活量(mL)/体重(kg)。(3)体型评价:采用Erism an指数〔2〕评价体型特征,Erisman指数=(胸围-身高/2)。在同等身高情况下,指数值较大,则其体型较粗壮;指数值较小,则其体型较瘦长。
1.3 统计分析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
2 结 果 2.1 基本情况调查的112对中学生平均年龄为(12.7±0.71)岁;其中男生93对,占83.0%,女生占17.0%;初一年级52对,占46.4%,初二年级60对,占53.6%。112例肥胖组中学生中,轻度肥胖57例,占50.9%;中度肥胖34例,占30.4%;重度肥胖21例,占18.8%。
2.2 不同体型中学生肺活量指数、哈佛指数、Erisman指数比较肥胖组与对照组中学生比较,肥胖组中学生的肺活量指数为(39.45±7.63),低于体重正常组中学生的(53.05±1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3,P < 0.01);肥胖组中学生哈佛指数为(52.58±9.37),低于体重正常组中学生的(56.56±1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0,P < 0.01);肥胖组中学生Erisman指数为(13.08±6.71),高于体重正常组中学生的(-5.1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6,P < 0.01)。
2.3 不同程度肥胖中学生肺活量指数、哈佛指数、Erisman指数比较轻、中、重度肥胖中学生的肺活量指数分别为(40.49±7.63),(40.00±8.15),(35.47±7.63),中学生肺活量指数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而减小(F=3.49,P < 0.05);轻、中、重度肥胖中学生的Erisman指数分别为(9.38±0.53),(14.72±4.08),(20.65±1.88),中学生Erisman指数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而增大(F=38.82,P < 0.01);轻、中、重度肥胖中学生的哈佛指数分别为(53.91±9.97),(52.26±7.04),(49.26±10.4),不同程度肥胖中学生哈佛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 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肥胖组中学生肺活量指数低于体重正常组中学生(P < 0.01),且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而减小(P < 0.01),与黄锟等〔5〕研究结果一致,提示肥胖能影响中学生的肺通气能力。哈佛指数是反映人体心肺综合功能的有效指标,哈佛指数越大表明人体心肺综合功能越好〔2〕。本研究中肥胖组学生哈佛指数低于对照组(P < 0.01),与季成叶等〔7]研究结果一致,提示肥胖可导致中学生的心肺功能下降。Erisman指数是评价儿童青少年体型发育情况的常用指标〔2〕。本研究结果表明,肥胖组中学生Er ism an指数高于体重正常组中学生(P < 0.01),且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而增大(P < 0.01),与张迎修等〔7〕研究结果一致,提示肥胖能影响中学生的体型发育。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的生长发育状况将影响甚至决定一个人成年期的身体健康水平。因此,学校和家长应加强对青春发育期青少年进行营养知识教育和膳食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降低肥胖发生率,促进青少年身体健康成长。
| 〔1〕 | 李静,马军.1995年与2002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比较[J].现代预防医学,2006,33(6):959-960. |
| 〔2〕 | 季叶成.儿童少年卫生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05,251. |
| 〔3〕 | Janssen I,Katzm arzyk PT,Boyce W F,et al.Comparison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prevalence in school aged youth from 34 count ri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physical activity and dietary patterns[J] Obes Rev,2005,6(2):123-132. |
| 〔4〕 | 林穗方,曾芳玲,周燕燕,等.2006年广州市7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2007,15(6):620-622. |
| 〔5〕 | 黄锟,孙莹,叶青,等.肥胖、超重青少年通气功能与体成分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2):152-154. |
| 〔6〕 | 季成叶,马军,张冰,等.台阶指数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的作用[J].中华预防医学,2005,6(4):362-364. |
| 〔7〕 | 张迎修,孙大永,张爱强,等.不同运动素质青少年体格发育水平比较[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3):902-903 |
2011, Vol.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