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卫生  2009, Vol. 25 Issue (1): 75-76   PDF    
克拉玛依市女性性服务者AIDS监测结果分析
林彬, 曾克芬, 孟炜, 郭俊, 阿斯木古丽, 胡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834000
摘要: 目的 监测2004~2008年新疆克拉玛依市女性性服务者(FSWs)性传播疾病(STD)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流行趋势, 为制定艾滋病(AIDS)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并为在女性性服务者中进行行为干预并评价干预效果提供数据。 方法 对女性性服务者实施哨点监测, 采用重复、横断面调查方法进行行为学和血清学调查。 结果 5年共监测女性性服务者1 856人, 检出5例HIV感染者, 平均感染率为0.27%;检出24例梅毒感染者, 平均感染率为1.29%。过去一个月内的女性性服务者与嫖客发生性关系时安全套使用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94 38, P < 0.01);但与固定性伴发生性关系时安全套使用率普遍较低, 且各年度间无明显变化(χ2=1 46, P > 0.01)。 结论 克拉玛依市女性性服务者HIV和梅毒感染总体处于低流行水平, 女性性服务者在性病/艾滋病传播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因此, 必须持之以恒地进行干预, 以有效控制艾滋病在该人群的流行与蔓延。
关键词艾滋病     女性性服务者     哨点监测    
Analysis of AIDS sentinel surveillance among female sex workers in Karamay from 2004 to 2008
LIN Bin, ZENG Ke-fen, MENG Wei, et al     
Disease Control Center in Karamay, Kalamay 83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STD and HIV infection status and trends among female sex workers (FSWs) in Karamay from 2004 to 2008, and provide materials for AIDS prevention measure and appraisal of in tervention. Methods Cross-sectional behavioral and serological sentinel surveys were repeatedly conducted among FSWs. Results Five cases were found anti-HIV positive in 1856 FSWs for 5 years.The HIV infection rate was 0.27%.The rate of syphlisinfection was 1.29%(24 cases).The condom-using rate of the last month with male sex consumers was increasedy early (χ2=94.38, P < 0.01), but the rate of condom use with regular sexual partners was low, and they early difference was nostatisti call signficnce (χ2=1.46, P>0.01). Conclusion Infec tion rate of HIV and syphlis was relatively low among FSWs in Karamay.But the FSWs were likely to play agreater role as "ridge" in transmitting HIV, so health education and behavior alintervention should be reinforced among FSW sin Karamay.
Key words: AIDS     female sex workers (FSWs)     sentinel surve illance    

我国艾滋病(AIDS)流行已处于快速增长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以每年30%的速度上升1。艾滋病的广泛流行往往通过性接触传播,女性性服务者(FSWs)是性传播疾病(STD)、艾滋病的高危行为人群,在STD/AIDS的传播中起桥梁作用2。为了掌握新疆克拉玛依市女性性服务者艾滋病行为特征和流行动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4~2008年对女性性服务者进行AIDS哨点监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监测哨点

自2004年起,克拉玛依市被列入女性性服务者艾滋病省级监测哨点。

1.2 监测方法

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艾滋病监测实施方案》操作,监测时间为每年的4月1日~5月30日(2个月)。监测采用连续抽样方法。收集样本≥200人,并按照个案调查表进行一般情况和行为学特征调查。同时采集监测对象5ml静脉血进行血清学检测。检测方法包括:HIV抗体初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HIV抗体确认采用蛋白印迹(WB)法;梅毒抗体初筛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抗体确证采用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

1.3 试剂与仪器

ELISA试剂盒(北京万泰公司及金豪公司);仪器为biocell 2010半自动酶标仪(郑州安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biocell WI洗板机(郑州安图生物有限公司);eppendor移液器,DMP-9022型电热恒温培养箱(上海精密实验设备有限公司);HR40-11A2型生物安全柜(青岛海尔医用低温科技有限公司);WB试剂盒(新加坡GenelabDiagnostics公司);ProfiBlot48免疫蛋白印迹仪(德国Labsystems公司)。RPR试剂盒(新疆高新技术开发新地公司);TPPA试剂盒(上海实业科华技术有限公司);仪器为XYJ80-2离心沉淀机(江苏金檀医疗设备厂);KJ-201BS型振荡器(江苏金檀医疗设备厂)。实验方法及结果判定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4 统计分析

应用Epi Data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人口学特征

5年共监测女性性服务者1856人,最小年龄16岁,最大年龄44岁,平均年龄(26.48±5.94)岁;20~29岁为主,占57.00%(1 058/1 856);20岁占11.53%(214/1 856),30~39岁占29.31%(544/1 856),40岁~占2.16%(40/1 856)。未婚占52.37%(972/1 856),已婚占38.47%(714/1 856),离异占9.16%(170/1 856)。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1 062人,占57.22%;小学314人,占16.92%;高中440人,占23.71%;大专及以上40人,2.16%。本省户籍599人,占32.27%;外省户籍1 257人,占67.73%。

2.2 性病艾滋病检出情况(表 1)
表 1 2004~2008年克拉玛依市哨点女性性服务者检测结果

在监测1 856人中,检出5例HIV感染者,平均感染率为0.27%,各年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P < 0.05);检出24例梅毒感染者,平均感染率为1.29%,各年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6,P < 0.01)。

2.3 高危行为特征(表 2)
表 2 2005~2008年克拉玛依市哨点女性性服务者安全套使用情况

2008年与2005~2007年相比,最近1次与嫖客发生性关系时安全套使用率有明显提高,且各年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75,P < 0.01)。过去1个月与嫖客发生性关系时安全套使用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94.38,P < 0.01);与固定性伴发生性关系时各年度间安全套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6,P > 0.01)。

3 讨论

监测资料表明,女性性服务者主要来自于外省市,年龄集中在20~29岁,且以未婚和初中文化为主。其中文化程度低,导致求职难是外来人员从事性服务的主要因素3。女性性服务者是造成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流行、扩散的高危人群之一4

监测结果显示,女性性服务者HIV感染率为0.27%,低于2004年国家级哨点1.0%的监测结果5。梅毒感染率为1.29%,远低于深圳11.0%的调查结果6。结果表明,克拉玛依市女性性服务者艾滋病/梅毒流行处于较低水平,但由于该人群存在着商业性性行为,在性病/艾滋病传播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该人群的感染向外扩散的风险较大。监测结果还显示,2008年女性性服务者最近1次与嫖客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有显著提高;过去1个月与嫖客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呈逐年提高。可见女性性服务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有所提高,且正在主动做好“职业危害”中的个人防护,这可能与近年来加大对该人群的干预力度有关。但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低于与嫖客使用率,且无逐年提高,与相关研究一致7。此外,调查发现,有2例感染者的固定性伴分别有吸毒和多性伴高危行为,反映固定性伴有向女性性服务者传播STD/AIDS的可能。提示由于安全套使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宣传教育及行为干预仍没有完全到位。因此,在对性观念比较开放的娱乐场所女性性服务者中,应加大行为干预力度,推广100%使用安全套,促进高危人群改变不良行为8,同时还要对其嫖客进行干预活动,从多个环节上阻断HIV传播。

参考文献
[1] 王豫林, 丁贤彬, 易辉容, 等. 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感染率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2006, 22(11) : 1285–1287.
[2] 张岩, 周静, 谢建英, 等. 低层次场所的暗娼STD/AIDS相关知识危险行为的调查分析[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5, 11(6) : 415–417.
[3] 李凡, 张峰, 李瑞兰, 等. 新疆4个市暗娼的AIDS/STD知识行为及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6, 12(1) : 27–29.
[4] 李宁, 孙国清. 河南省暗娼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分析[J]. 疾病监测, 2007, 22(9) : 610–611.
[5] 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和联合艾滋病中国专题组.2004年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R].2004.
[6] 陈琳, 冯铁建, 谭京广, 等. 2004年深圳市艾滋病哨点监测分析[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6, 12(2) : 136–139.
[7] 辛美哲, 王涛, 王岚, 等. 暗娼艾滋病行为监测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07, 23(6) : 707–709.
[8] 李衡, 刘玉. 娱乐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知识及行为干预[J]. 中国公共卫生, 2007, 23(7) : 866–868.
[9] 储全胜, 张西江, 法仆, 等. 某城市女性工作者AIDS相关人口学和行为变化情况调查[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5, 11(1) : 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