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卫生  2008, Vol. 24 Issue (8): 925-926   PDF    
大学生社会支持及对自杀意念影响
陈立芳, 马绍斌, 范存欣, 荆春霞, 罗红英, 严红虹, 王维, 王声湧     
暨南大学医学院医学心理与行为科学教研室, 广州510632
摘要目的 评估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并探讨社会支持对自杀意念的影响。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暨南大学75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大学生主要社会支持来源于家人、朋友、同学、恋人、亲戚。大学生遇到烦恼时,只有19.7%的人主动诉说,19.9%的人主动寻求帮助。有自杀意念组的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得分、支持总分低于无自杀意念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利用对自杀意念有影响,应采取相关措施,提高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及大学生主动寻求社会支持的能力,以预防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的发生。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支持     自杀意念    
Social support and it’s effects on suicidal ideation among undergraduates
CHEN Li-fang, MA Shao-bin, FAN Cun-xin, et al     
Department of Medical Psychology and Behavioral Science, Medical College,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ocial support state of undergraduates and to discuss the effects of social support on suicidal ideation. Methods 753 undergraduates of Ji'nan university were selected with stratified random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and investigated with the questionnaires. Results We found that the main sources of social support of undergraduates were from family members,friends,classmates,lovers and relatives.When confronting difficulties,only and 19.7% of the undergraduates would tell others actively.19.9% of them would actively ask for help.The score for subjective support,the utilizations of the social support and the total score of the suicidal ide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non-suicidal ideation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1). Conclusion The social support and its utilizations of undergraduates have impact on suicidal ideation.Related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strengthen the social support and improve the undergraduates'ability to seek social support in order to prevent suicidal ideation and suicidal behavior.
Key words: undergraduates     social support     suicidal ideation    

据资料显示,自杀行为已经成为许多国家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精神问题[1]。在中国自杀是全人口的第5大死因,而在15~34岁人群中,自杀则是首位死亡原因[2]。作为心理应激主要中介因素,社会支持和人群的心身健康密切相关[3]。为评估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并探讨其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从社会支持方面为开展大学生危机干预和自杀预防提供科学依据,于2007年11月~12月对暨南大学在读本科大学生进行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07年11月~12月抽取暨南大学在读本科生780人作为调查对象,获得有效问卷753份,有效率为96.54%。其中男生349人,女生404人;独生子女185人,非独生子女568人;内招生(大陆内地)318人,外招生(港台及其他国家)435人;学生干部289人,非学生干部464人。平均年龄(21.19±1.28)岁。

1.2 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由调查人员集中发放并当场收回问卷。问卷内容包括:(1)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4]:包括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3个方面。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量表进行了相应修订。(2)自制问卷: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和自杀相关问题。对近1周有过自杀想法做出肯定回答者定为自杀意念阳性。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t检验。

2 结 果 2.1 不同群体大学生社会支持情况 2.1.1 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大学生社会支持的比较

经t检验,女生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得分、支持总分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独生子女的主观支持得分高于独生子女(P<0.01),而独生子女的支持利用度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客观支持和支持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1.2 不同生源地及是否学生干部大学生社会支持的比较(表 1)

内招生的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得分和支持总分高于外招生(P<0.01)。学生干部社会支持各个维度得分均高于非学生干部(P<0.05)。

表 1 不同生源地及是否学生干部大学生社会支持比较(…x±s)

2.2 大学生遇到急难时得到的社会支持情况(表 2)

大学生在遇到急难时,得到的经济支持和安慰关心的社会支持来源前5位均为家人、朋友、同学、恋人、亲戚;选择学生团体、学校部门、社会团体等非官方组织的人数不及3.0%。

表 2 大学生遇到急难时得到的社会支持来源情况( n=753)

2.3 大学生主动利用社会支持的情况

调查表明,大学生遇到烦恼时,只有19.7%的人主动诉说,6.5%的人从不向人诉说:只有19.9%的人主动寻求帮助,4.4%的人根本不寻求帮助;参加团体活动方面,59.6%的人只是偶尔参加,10.6%的人从不参加。

2.4 有无自杀意念组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比较(表 3)

结果表明:无自杀意念组的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得分、支持总分高于有自杀意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客观支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 3 有无自杀意念的大学生社会支持比较(…x±s)

3 讨论

调查显示,女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各个维度得分均高于男生,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5],可能与个性、传统观念、社会期望的差异有关。非独生子女孤独感较少,主观支持得分较高;而独生子女较孤单,更倾向于寻求外部资源,利用支持较好。外招生由于风俗习惯不同,生理和心理不适应,导致除客观支持外,其他维度得分均低于内招生。学生干部社会支持得分较高,说明参与学生工作可以获得更多社会支持。

分析表明,大学生社会支持主要来源于亲友,与有关报道一致[6]。极少人选择学校部门、社会团体,说明学校及社会措施还不到位,也与大学生不善于寻求及利用社会支持有关。本调查发现,大学生遇到困难时,主动诉说和主动寻求帮助的人不到20%。本研究表明,有自杀意念组除客观支持外,其他维度得分均低于无自杀意念组。范存欣等的研究[7]也显示,社会支持是影响自杀意念产生的主要因素。可见,社会支持是自杀早期预防工作的重要方面。

自杀的预防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高校和社会应继续完善多层次社会支持网络系统,进行人际交往等团体训练,提供学生锻炼能力的舞台,培养学生主动利用社会支持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感谢吕耀东,刘玉堂,梁健明,唐莹,黄美瑶等2003级临床专业同学在调查和数据录入过程中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James A Mercy, Mark L, Rosenherg. Building a foundation for suicide prevention[J]. Am J of Prev Med, 2000, 19(15) : 26–30.
[2] Philips MR, Yang G, Zhang Y, et al. Risk factors of suicide in China:a national case-contral psychological autopsy study[J]. Lancet, 2002, 360 : 1728–1736. DOI:10.1016/S0140-6736(02)11681-3
[3] 黄万琪, 罗同勇, 刘义兰, 等. 医务人员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J]. 中国公共卫生, 2007, 23(5) : 551–553.
[4] 汪向东, 王希林, 马宏, 等.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 北京: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 127-131-191-194.
[5] 黄万琪, 周威, 程清洲. 大学生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06, 22(2) : 139–140.
[6] Kee-Lee Chou. Assessing Chinese adolescents' social support: the multidimensional scale of perceived social supoort[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00, 28(2) : 299–307. DOI:10.1016/S0191-8869(99)00098-7
[7] 范存欣, 马绍斌, 王惠苏, 等. 青少年自杀相关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J]. 疾病控制杂志, 2005, 9(3) : 217–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