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轮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防治项目是为在中原7 个省资源贫困县减轻艾滋病发病与流行,履行“四免一关怀"政策,支持国家综合防治策略的实现而设立的艾滋病综合治疗、关怀和预防项目,是对全国综合防治示范区的补充[1]。陕西省山阳、商南、镇安3 个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资源贫乏,地理环境恶劣,外出打工及既往有偿供血人员较多,也是全省艾滋病感染者相对集中的县[2],2004 年8 月被确定为第三轮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县。其中,山阳县、商南县还是全国综合防治示范区项目县。为了解项目县艾滋病流行状况、可利用资源及防治现状,为当地制定艾滋病防治规划和实施计划提供依据,2004 年11 月~2005 年4 月,按照全球基金中国艾滋病项目办公室下发的《基线调查实施方案》[3],对3 个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县开展了基线资料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调查初二学生和高二学生100~400 人; 村民400~500 人;既往献血人群、暗娼、吸毒人群、性病门诊就诊者300~360 人。
1.2 方法依照《基线调查实施方案》[3]提供的方法调查初二学生和高二学生100~400 人;村民400~500 人;既往献血人群、暗娼、吸毒人群、性病门诊就诊者300~360 人,对村民和学生进行行为调查,采用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各类高危人群行为和血清流行病学进行调查,由于项目县4 类人群达不到样本量的要求,因此既往献血人群采用普查的方法,暗娼、吸毒人群采用方便样本抽样方法。性病门诊就诊者连续抽样2 个月,终结调查。
1.3 内容为防止调查过程中可能发生调查对象的减少,保证达到足够样本量,在规定样本量的基础上增加5 %~10 % 的调查对象。《基线调查实施方案》提供的信度和效度可靠的标准化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基本情况、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等信息,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遵循保密、尊重及匿名的原则,对各类高危人群进行调查。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标准[4 ,5]:同时答对HIV3 条传播途径、4 条预防措施和其他艾滋病防治知识题目的70 %以上判为知晓。采取的血样,由各项目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用EL ISA 方法进行HIV 抗体初筛,初筛阳性标本送省艾滋病确认实验室采用蛋白印迹(WB) 法确认。
1.4 统计分析用Epi Data211 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01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艾滋病流行现状项目地区首例HIV 感染者及病人报告时间为1999 年,为既往有偿供血引起;首例AIDS 死亡病例的报告时间为2000 年。2000 ,2001 ,2002 ,2004 年均有HIV 确认阳性病例发现。3 个项目县截止2004 年9 月30 日前累计报告35 例HIV 感染者和患者,其中男性25 例,女性10 例,95 %为20~50 岁。HIV 感染者发病率为60 % ,孕产妇HIV/ AIDS 病例累计1 例,未发现母婴传播病例。传播途径以既往有偿供血(浆) 为主。可以随访到的仍存活的HIV/ AIDS 病例数有21 例,HIV/ AIDS 病例的死亡人数为10 人, 失访4 人。
2.4 高危人群行为特征 2.4.1 既往有偿献血人员调查既往有偿献血人群557 人。其中男182 人,女375 人,男女比例为1∶2 ;年龄最小的12 岁,最大的69 岁,其中30~50 岁最多,占74 %;已婚510 人,未婚34 人,同居4 人,离异或丧偶9 人。卖血方式: 卖全血的42.7 % ,卖血浆的占55.1 % ,二者都有的占2.2 %。目前仍有0.05 %的人继续卖血。既往有偿献血人群发生性行为时,从来不使用安全套的占89.2 % ,有时使用的占10. 6 % ,拒绝回答此问题的占012 %。有21.7 %的人进行过HIV 咨询检测。
2.4.2 暗娼人群调查各种公共娱乐场所的暗娼63 人,年龄最小的16 岁,最大的39 岁,主要为20~30 岁(6315 %) ,其次为20 岁以下(3313 %) ,30 岁以上312 %。已婚23.8 % ,未婚69.8 % ,同居及离异各3.2 %。20.6 %生育了子女,3.2 % 的人否认曾经怀孕,69.8 %的人曾怀孕1 次,2213 %的人曾怀孕2 次,4.7 %的人曾怀孕2 次以上。63.6 %分布于洗脚、洗头、发廊,14.35 %分布于宾馆酒店,7.9 %分布于卡拉OK厅、舞厅、酒吧。31 人回答有固定的男朋友,占调查人数的49.2 %;与固定性伴侣发生性关系时,有时使用安全套的占43.8 % ,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占12.5 % ,从未使用安全套的占43.8 %。最近一次与嫖客发生性关系时,使用安全套的占77.8 %;在过去3 个月与嫖客发生性关系时有时使用安全套情况的占44.4 %、每次都用的占50.8 %,从未使用的占4.8 %。
感染过性病者占55.7 %:在过去半年中有过下身不舒服的占46.0 %;不舒服时去公立医院就诊占34.5 %、去私人诊所的占31.0 %、自己买药吃的占34.5 %。调查对象中有1.6 %的人注射过毒品。仅有12.7 %的人进行过HIV 咨询检测。
2.4.3 吸毒人群调查吸毒人员11 人,男性10 人,女性1人。年龄最小的26 岁,最大的43 岁。已婚者8 人、未婚者1人、离异1 人。吸毒方式:口吸8 人,注射吸毒2 人,且有时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配偶或同居者也吸毒的2 人。被调查者在发生性行为时,均不使用安全套。1 人曾通过性行为换取金钱和毒品; 1 人用金钱和毒品换取过性。仅有1 人进行过HIV 咨询检测。
2.4.4 性病门诊就诊者被调查的32 名性病门诊就诊者中71.9 %来源于综合医院和性病专科医院,28.1 %来源于私人诊所。其中男17 人,女15 人;年龄最小的20 岁,最大的52岁,主要为20~ 39 岁,占74.9 %。已婚者占96.9 % ,未婚31. %。生育史未发现异常。有非婚性伴的占调查人数的75.0 % ,其中31.3 %的非婚性伴为2 个。最近3 个月内与非婚性伴发生性关系时,不使用安全套的占16.7 %、有时使用安全套的占62.5 %、每次都用安全套的仅占20.8 %。最近一次与非婚性伴发生性关系时使用安全套的占4518 %。出现性病相关症状后就诊,去私人诊所的占46.9 % ,去性病专科医院的占6.3 % ,去综合医院的占2119 % ,自己治疗的占2510 %。此次就诊性病种类淋病占53. 1 % ,生殖器疱疹占2510 %、尖锐湿疣占9.4 % ,非淋占6.3 % ,梅毒占3.1 %。调查者均未做过HIV 咨询检测。
2.5 高危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暗娼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最高,为49.2 % ,其次是吸毒人群为36.4 % ,既往有偿供血人群为34.8 % ,性病病人为21.8 %。暗娼与既往有偿供血人群和性病病人的知晓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接受自愿咨询检测(VCT) 的比率:吸毒人群为9.1 % ,既往有偿供血人群为21.7 % ,暗娼为12.7 % ,性病病人为0 %。 性病病人与既往有偿供血人群间VCT 的接受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5 ,P > 0.01) 。
2.6 获得艾滋病防治知识途径及喜欢的途径各类人群获得艾滋病防治知识及最喜欢的途径均为收看电视。
3 讨 论基线调查数据提示,全球基金项目县应结合当地存在的高危人群类型,有针对性地积极开展综合防治干预活动和宣传教育。高危人群一般都有多种高危行为同时并存,如部分吸毒人员不仅吸毒而且卖淫嫖娼。同时各高危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低,行为缺乏自我保护,安全套使用率低。对高危人群的调查结果提示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和综合防治行为干预势在必行。
本次调查发现暗娼和吸毒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其他人群相对较高,可能与调查样本的选择和样本量不足有一定的关系;但也可能因为调查的暗娼一般是在县城的宾馆、 美容美发等娱乐场所,人员相对集中,县城电视覆盖广,容易借助电视媒体接触到艾滋病防治知识;她们流动性较大,有的可能来自曾经开展过艾滋病防治项目的地区,接受过有关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传授艾滋病防治知识。但是她们的安全套使用率低于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提示健康促进理论知识与行为改变之间并不完全一致[6]。 各人群获得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收看电视。提示应加强与新闻媒体协作配合,充分发挥电视媒介的作用,利用其直观、传播迅速、覆盖范围广的优势,促进艾滋病防治工作。
| [1] | 中国第三轮全球基金项目办. 全球基金第三轮项目两年工作计划框架(2004~2006) [ R] . | 
| [2] | 王百锁, 李翔, 邢爱华, 等. 某地有偿供血人群HIV感染流行病学调查[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3, 9(3) : 134–135. | 
| [3] | 中国第三轮全球基金项目办. 基线调查实施方案[ R] . 2004. | 
| [4] | 张金荣, 韩晖, 刘光明, 等. 湖北省警官学员艾滋病KAP调查及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估[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6, 12(6) : 527–529. | 
| [5] | 贾曼红, 陆林, 张强, 等. 云南省首轮男性流动人群艾滋病行为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7, 13(1) : 26–28. | 
| [6] | 郑全庆, 李炜修, 高海燕, 等. 流动人口安全套使用干预效果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06, 22(5) : 515. | 
 2008, Vol. 24
 2008, Vol.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