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冯晓黎, 梅松丽, 李晶华, 孙彩平. 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家庭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07, 23(11): 1342-1343.
FENG Xiao-li, MEI Song-li, LI Jing-hua, et al. Anglysis on mental health and family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ental health among junior school students[J]. Chines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007, 23(11): 1342-1343.
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家庭影响因素分析
冯晓黎
, 梅松丽
, 李晶华
, 孙彩平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教研室, 长春, 130021
收稿日期: 2007-04-16
基金项目: 教育部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EEA050198);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006QN01);吉林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2005101002)
作者简介: 冯晓黎(1963- ),女,吉林长春人,高级实验师,本科,主要从事社会医学与医学心理学研究。。
通讯作者: 梅松丽
摘要:
目的
了解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家庭影响因素,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家庭亲子关系量表和自拟相关问题,对吉林省长春市2所中学538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家庭经济水平低的学生更易产生敌对、人际关系紧张、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等不良状态;(2)离异家庭的学生更易产生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抑郁、适应不良的心理问题;(3)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相关;(4)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对其心理健康影响最大,其次是家庭经济条件、父母之间的关系。
结论
家庭的主客观因素均对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行为发展有影响,家庭因素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容忽视。
关键词:
中学生
心理健康
家庭因素
Anglysis on mental health and family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ental health among junior school students
FENG Xiao-li, MEI Song-li
, LI Jing-hua, et al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family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ental health among junior school students to prevent mental diseases and offer reference and basis for improving measures.
Method
538 junior school students in Changchun were questionnaired by Chines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Scale,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Test and draft relevant problems and Spss 1310 was used in the data analysis.
Result
(1)Children in worse economic family were more easier to be hostile,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tense,depressed,anxious,feeling studying pressure and maladjustment;(2)Chidren in single family had more mental problems such as paranoiac,hostile,tens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depressed.maladjustment;(3) There ar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s and mental health of children;(4)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mental health were mainly parennts'attitude to children,then family economic states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father and mother.
Conclusion
The family environment was an important factor which infuenced the behavioral development of junior school students and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Key words:
junior schoo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family factors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人际间的交流与感情互动,均可对儿童少年的心理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1]。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或者说亲子关系会增加儿童青少年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可能性。不良教育方式易使儿童青少年出现各种情绪行为障碍、神经症、学业不良和反社会行为[2-4]。本研究选取吉林省长春市初中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家庭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和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择长春市有代表性的2所中学初一~初三年级学生,每个年级选择2个班,共计538人为研究对象。年龄为(14.5±2.13)岁。男生265人,女生273人;高收入组183人,中等收入组189人,低收入组166人;父母离异62人,未离异476人。
1.2 方法 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5],测查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该量表由10个分量表组成,分别是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采用5组评分制。2~2.99分,表示该因子存在轻度问题;3~3.99分表示该因子存在中等程度的问题;4~4.99分表示该因子存在较重问题;5分表示该因子存在严重心理问题。家庭亲子关系测试采用《亲子关系诊断测验》(PCRT)[6],对学生父母的管教态度进行评定,测验由10个分测验组成,分别考察5大类型的亲子关系,分别为拒绝、支配、保护、服从、矛盾。测验得分越高说明亲子关系越好。自拟问卷对学生一般情况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月收入>3 000元为高收入组,1 000~3 000元为中等收入组,<1 000元为低收入组)[7]、父母是否离异与父母学历等方面内容。问卷匿名填写,填完后当场收回,发出问卷600份,收回有效卷538份,回收率89.67%。
1.3 统计分析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经济收入家庭初中生心理健康总体情况(表 1)
表 1
表 1 不同经济收入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x ±s)
|
表 1 不同经济收入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x ±s)
|
比较不同家庭经济收入组学生在心理健康各维度上的差异,除了强迫、情绪不平衡2个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维度均表现为低收入组家庭中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高收入组。
2.2 父母是否离异在心理健康各维度上的差异(表 2)
表 2
表 2 父母是否离异在心理亚健康总体和各个维度的差异(
x ±s)
|
表 2 父母是否离异在心理亚健康总体和各个维度的差异(
x ±s)
|
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得出离异家庭与非常异家庭孩子在心理健康总体和偏执、敌对、人际关紧张、抑郁,适应不良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离异家庭的孩子表现出更多的心理问题。
2.3 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各维度上的相关分析(表 3)
表 3
表 3 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总体和各个维度的相关分析
|
表 3 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总体和各个维度的相关分析
|
将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各维度进行两两相关分析,各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
2.4 家庭因素与心理健康总体平均分的相关回归分析 将家庭各因素与心理健康总体平均分进行两两相关分析,心理健康与父母学历不相关,与家庭经济条件,与父母关系、父母间的关系、家长期望值、父母是否离异等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为进一步了解家庭环境各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以心理健康为因变量,以与之显著相关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只有与父母关系、家庭经济条件、父母间的关系进入了回归方程,多元回归系数为0.485,其联合解释变量为23.5%。从个别变量的解释量来看,学生与父母的关系解释量最强,达到了17.2%,家庭经济条件解释量为3.9%,父母间的关系解释量为2.3%。
3 讨论 良好的家庭环境包括家庭的经济状况及给子女所提供的教养、教育条件、家庭成员之间心理气氛等,均会影响学生心理方面的发展方向水平[8, 9]。本研究结查显示,家庭的经济条件差异会造成学生心理水平上的差异,家庭经济水平低的孩子更易产生敌对,人际关系紧张、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心理不平衡等不良状态。生活在双亲健全的家庭环境中的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在父母离异、父母不和等家庭环境中的初中生心理健康在总体和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抑郁、适应不良上均有明显差异。与父母的关系、父母之间的感情融洽与心理健康总体密切相关,与父母关系越好的心理健康状况越好。父母的期望值与心理健康的总体密切相关,父母的期望值越高,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越差,父母亲对初中生的期望必须适度。父母亲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甚至超过了子女的自身条件,往往会给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父母对子女学习,升学等方面压过重,会导致他们心理失衡,并可能产生对社会适应的恐慌。
参考文献
[1] |
施学忠, 吴敏, 陈姜, 等.
家庭教育方法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J]. 中国学校卫生, 2002, 2 : 111–112.
|
[2] |
霍金芝.
家庭环境与个性发展[J]. 中国公共卫生, 1995, 10(11) : 461–463.
|
[3] |
杨莲清.
中小学生家庭管教状况与心理健康、学业成就的相关研究[J]. 心理学探新, 2000, 2 : 49–54.
|
[4] |
陈丽娜, 张明.
中学生感觉寻求、亲子关系与民理健康的关系[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6, 01 : 87–91.
|
[5] |
王极盛.
心灵时代-心理主宰健康[M]. 北京: 中国城市出版社, 1998: 78-85.
|
[6] |
周步成.
亲子关系诊断手册[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1991: 5-17.
|
[7] |
刘宁, 陈锡宽, 闻增玉, 等.
上海核心家庭亲子沟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05, 21(2) : 167–169.
|
[8] |
余毅震, 胡虞志, 王玉玲.
父母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 中国学校卫生, 1996(17) : 89–91.
|
[9] |
高茗, 陶芳标, 张金霞, 等.
少年儿童行为问题为家庭、学校因素关系[J]. 中国公共卫生, 2005, 21(9) : 1045–10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