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20, Vol. 30 Issue (2): 205-208, 219  DOI: 10.13491/j.issn.1004-714X.2021.02.018

引用本文 

邓晓钦, 李春阳, 杨永钦, 陈立, 王洋洋. 四川省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监管对策研究[J]. 中国辐射卫生, 2020, 30(2): 205-208, 219. DOI: 10.13491/j.issn.1004-714X.2021.02.018.
DENG Xiaoqin, LI Chunyang, YANG Yongqin, CHEN Li, WANG Yangyang. Study on radiation safety supervision countermeasures of nuclear technology utilization in Sichuan province[J].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ical Health, 2020, 30(2): 205-208, 219. DOI: 10.13491/j.issn.1004-714X.2021.02.018.

通讯作者

李春阳,E-mail:84450567@qq.com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20-08-09
四川省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监管对策研究
邓晓钦 1, 李春阳 1, 杨永钦 1, 陈立 2, 王洋洋 1     
1. 四川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四川 成都 611139;
2.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本文概述了四川省核技术利用及辐射安全监管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对全省辐射安全监管中存在的能力不足、手段单一及辐射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够等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进一步提升全省辐射安全监管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技术利用    辐射安全    监管    对策    
Study on radiation safety supervision countermeasures of nuclear technology utilization in Sichuan province
DENG Xiaoqin 1, LI Chunyang 1, YANG Yongqin 1, CHEN Li 2, WANG Yangyang 1     
1. Sichuan Management & Monitoring Center Station of Radioactive Environment, Chengdu 611139 China;
2. Department of Ecologyand Environment of Sichuan Province,Chengdu 61000 China
Abstract: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basic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nuclear technology utilization and radiation safety supervision in Sichuan Province, analyzed the main problems of radiation safety supervision,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nd provided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radiation safety supervision ability of the whole province.
Key words: Nuclear Technology Utilization    Radiation Safety    Supervision    Countermeasures    

我国核技术利用始创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过60多年的发展,核技术已在工业、农业、医疗及科研等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特别是近十几年,随着核技术的日益成熟,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使用量大幅攀升[1-2],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辐射风险也因此增加,给人类和环境带来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和危害。为控制核技术利用过程中的辐射安全风险,消除辐射安全隐患,防止辐射危害,各地区各部门结合自身工作,以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安全为出发点,积极探索辐射安全监管模式[3-8],确保核技术利用的辐射安全,让核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民生。

1 核技术利用现状 1.1 使用规模

四川作为核技术应用大省,核技术利用单位数量及放射源和射线装置使用量均处于全国前列。根据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监管系统的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6月10日,四川省共有核技术利用单位6088家,分布在全省21个市(州),其中放射源应用单位379家,在用放射源5709枚;射线装置应用单位5483家,使用各类射线装置13102台。

根据《放射源分类办法》[9]和《射线装置分类》[10],四川省放射源和射线装置使用情况见表1。四川省核技术利用单位数量及区域分布情况见表2

表 1 四川省放射源和射线装置应用情况 Table 1 Application of radioactive sources and radiation-emitting devices in Sichuan

表 2 四川省核技术利用单位数量及区域分布情况 Table 2 The number and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nuclear technologiesutilization units in Sichuan

相比四川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11],无论是核技术利用单位数量,还是放射源和射线装置使用量都有了大幅提升,全省核技术利用单位数量从2007年的2273家上升至6088家,增长了168%;放射源和射线装置使用量从2007年的4128台(枚)上升至18738台(枚),增长了354%。

1.2 主要特点

①核技术利用单位数量多、分布广。全省共有核技术利用单位6088家,约占全国核技术利用单位总数的7.7%,在全省21个市(州)均有分布。

②高危险性放射源(Ⅰ类、Ⅱ类)比重高,辐射安全风险大。2019年全省在用Ⅰ类放射源1229枚、Ⅱ类放射源1487枚,合计2716枚,约占全国在用Ⅰ类、Ⅱ类放射源总数的8.6%;约占全省在用放射源总数的52.1%,远高于21.7%的全国平均水平。

③地域分布不均。在全省21个市(州)中,成都市拥有核技术利用单位数量位列第1,共计1963家,约占全省核技术利用单位总数的32.2%,与排在第2位到第7位的绵阳、泸州、达州、宜宾、南充、德阳等6市拥有核技术利用单位数量总和相当。

④放射源运输频繁,运输安全监管压力大。四川是全国重要放射源生产基地和进出口岸,放射源生产、销售活动非常活跃,成都中核高通同位素股份有限公司每年仅I类放射源货包运输就有数十次。

2 存在的问题 2.1 辐射安全监管能力不足

市、县两级生态环境部门辐射安全监管能力非常薄弱,与其承担的任务严重不匹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监管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市级生态环境部门从事辐射安全监管工作人员大多为1~2人,且部分为兼职人员,县级生态环境部门几乎没有专职从事辐射安全监管工作的人员。二是监管人员缺少必要的辐射安全知识储备。全省从事辐射安全监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呈省—市—县逐级降低的倒金字塔结构,市、县两级监管人员绝大多数没有核与辐射专业背景,相关专业知识严重缺乏,综合素质良莠不齐,辐射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不能得到良好的运用。三是缺少必要的辐射监测能力。辐射安全监管工作专业性强,对监测设备依赖程度高,全省除绵阳、乐山、广元、宜宾等部分市级生态环境部门具备较强的辐射监测能力外,其他市级生态环境部门辐射监测能力非常薄弱,个别市(州)甚至连基本的辐射监测能力都不具备,县级生态环境部门几乎都不具备辐射监测能力。

此外,2020年2月,生态环境部审议通过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修正案草案)》,对我国辐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进行了重大调整,部分核技术利用项目环评行政审批将下放至市级生态环境部门,对市、县两级辐射安全监管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2.2 辐射安全主体责任意识不强

近年来,通过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的严格监管和依法行政,核技术单位“未批先建”“无证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已基本杜绝,但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12]颁布后,验收主体发生了变化,部分核技术利用单位对政策学习理解不够,以为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后就完成了所有环保手续,导致“未验先投”“久拖不验”的问题相对突出。此外,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安全主体责任意识普遍不强,对辐射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缺少自主性学习,“戳一下动一下”的改错姿态普遍存在,日常辐射安全管理主要为应付检查,核安全文化建设总体上还停留在以满足法律法规要求为基础的被动约束阶段。

2.3 监管手段单一,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不高

目前,四川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在国家建设的“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监管系统”“全国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申报系统”基础上,先后建成了“四川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决策分析平台”“高危放射源在线监控系统”等数据平台,辐射安全监管信息化框架基本形成,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建立,各平台数据还无法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孤岛化、数据碎片化问题突出,各平台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二是辐射安全监管信息化的“毛细血管”还未打通,目前辐射安全监督检查仍采用纸质记录方式,每年形成的检查记录、监测数据等纸质文档数量庞大,易丢失、破损、老化,且携带不便,影响检查效率。三是数据价值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和深入挖掘,数据管理相对粗放,难以为决策提供科学、有力的支撑。

3 对策建议 3.1 完善辐射安全监管体系,强化辐射安全监管能力

以补强基层辐射安全监管能力为中心,结合《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的修订,优化完善全省辐射安全监管体系。主要可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进一步明确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的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职能职责,根据监管实际设置相应机构,配备专业人才队伍,避免出现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真空,防止监管、监测能力滑坡等现象发生,确保审批权限下放后地方接得住、管得好。二是补充辐射监管、监测队伍,优化人才结构,加强人员培训,维持辐射安全监管人员的相对稳定。辐射安全监管工作具有内容多、要求高、专业性强的特点,要求辐射安全监管人员对法律、法规、政策、标准、技术、管理等各方面都要精通,监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所在地区辐射安全风险的大小,没有一批敬业的“懂行人”,辐射安全监管要求就无法落到实处。三是根据各地核技术利用监管需求,科学合理配置资源,补齐硬件设备短板,稳步提升辐射监测能力,构建以“省级监管机构为中心、区域站为枢纽、市级站为骨干”的辐射安全监管、监测体系。辐射安全监管与传统环境监管工作相比,具有特殊性,在核技术应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射线无法用肉眼进行识别,只有通过专门的辐射检测仪器设备才能检测出,如果缺少必要的检测设备,辐射安全监管工作就形同虚设。

3.2 加强核安全文化建设

核安全文化是指各有关组织和个人以“安全第一”为根本方针,以维护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为最终目标,达成共识并付诸实践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特性的总和[13]。对于核技术利用行业来说,核安全文化建设需要核技术利用单位、从业人员和监管部门共同努力来实现。首先,核技术利用单位是辐射安全及核安全文化建设的责任主体,单位领导要表明“安全第一”的态度,以实际行动来明确安全具有最高的优先权[3],为单位核安全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保障支持,除管理体系到机构、制度,辐射安全措施、设备,人员培训等物质保障以外,还应坚持底线思维,对违反安全的行为零容忍,确保核安全高于一切。其次,作为核安全文化建设的践行者、直接受益人,从业人员要充分认识和理解自身的安全责任,严格执行各项安全规定,主动学习和接受培训,保持严谨和质疑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沟通习惯。最后,监管部门要积极推动、引导核技术利用单位建立健全核安全文化,采用现场宣传、专项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核安全文化宣传,促进核技术利用单位自觉提升辐射安全管理水平和责任意识,切实承担起企业核与辐射安全风险防范责任。不断营造核与辐射安全第一的意识和氛围,促进企业从被动向主动关注辐射安全过度[14]

3.3 加强辐射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

辐射安全监管信息化是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支撑,是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的重要抓手。在现有监管格局下,构建现代化的辐射安全监管体系,对于提升全省监管效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主要亟需解决的问题有以下几点:一是打通现有各信息平台,探索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数据的共享互通和动态管理,形成监管合力。二是打通数据流通的“毛细血管”,建立核技术利用单位监管终端系统,让监管人员可以随时调阅相关信息,录入、上传检查记录、监测数据等,提高监管效率。三是利用“大数据”技术,深度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通过对检查记录、监测结果等数据进行综合研判,分析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安全风险发展趋势,聚焦辐射安全管理短板,提升对核技术利用单位指导和服务水平。

3.4 提升辐射安全精细化管理水平

四川核技术利用单位点多、面广,辐射安全监管压力大,采用简单的“无差别、全覆盖”监管模式,容易走马观花、流于形式,以现有的监管能力,要确保全省辐射安全风险得到有效防控,重点要在提升辐射安全精细化管理水平上下功夫。一是坚持以风险为导向,突出监管重点,对核技术利用单位进行风险等级划分,对高风险、易出问题的核技术利用单位及生产环节,开展优先、重点监督检查,并适当提高检查频次;对风险相对较低的单位要优化、简化检查程序,合理安排检查频次,切实为企业减负。二是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对检查中发现辐射安全问题较为突出的核技术利用单位,要做好整改工作的跟踪落实,督促并指导核技术利用单位解决好存在的问题,在做好“监工”的同时当好“帮工”。三是探索建立一套科学、客观、动态的辐射安全风险分析、评级系统,实现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安全个性化、精细化管理,为全省辐射安全监管、决策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4 结 语

随着核技术利用的快速发展,四川辐射安全监管任务日益繁重,现有监管能力、监管水平与监管工作要求矛盾相对突出。2020年随着生态环境系统垂直改革的深入,全省核与辐射管理体制将进行调整,目前来看市、县两级辐射安全监管能力有削弱的趋势,另外《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修订后,市、县两级辐射安全监管工作将大幅增加,这些无疑会使本来就薄弱的辐射安全监管能力,更加捉襟见肘。

辐射安全是核安全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身边的核安全,科学、有效的监管是核技术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辐射安全监管顶层制度设计,理顺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监管职责,建立监管能力建设标准,提升辐射安全监管能力,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1]
国家核安全局.2008年报[EB/OL]. (2009-11-13)[2020-09-15]. http://nnsa.mee.gov.cn/ztzl/haqnb/, 2008.
National Nuclear Safety Administration.Annual report 2008[EB/OL].(2009-11-13)[2020-09-15]. http://nnsa.mee.gov.cn/ztzl/haqnb/, 2008.
[2]
国家核安全局.2019年报[EB/OL]. (2020-07-09)[2020-09-15]. http://nnsa.mee.gov.cn/ztzl/haqnb/, 2019.
National Nuclear Safety Administration.Annual report 2019[EB/OL].(2020-07-09)[2020-09-15]. http://nnsa.mee.gov.cn/ztzl/haqnb/, 2019.
[3]
高峰. 核技术利用行业核安全文化建设问题探讨[J]. 中国辐射卫生, 2017, 26(4): 412-413, 423.
Gao F.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nuclear safety culture in nuclear technology utilization industry[J]. Chin J Radiol Health, 2017, 26(4): 412-413, 423. DOI: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7.04.010
[4]
金辉, 张慧, 张柱存, 等. 云南省Ⅲ类以上放射源辐射安全现状及管理对策[J]. 中国辐射卫生, 2019, 28(5): 559-560.
Jin H, Zhang H, Zhang ZC, et al. Status of radiation protection and safety and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radioactive sources of class Ⅲ and above in Yunnan Province[J]. Chin J Radiol Health, 2019, 28(5): 559-560. DOI:10.13491/j.issn.1004-714X.2019.05.022
[5]
肖军, 曾广建, 梁梅燕, 等. 核技术利用领域辐射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J]. 辐射防护通讯, 2018, 38(6): 41-44.
Xiao J, Zeng GJ, Liang MY, et al.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of radiation safety management in the field of nuclear technology utilization[J]. Radiat Prot Bul, 2018, 38(6): 41-44. DOI:10.3969/j.issn.1004-6356.2018.06.009
[6]
许文君, 吴喜冰. 泰州市辐射安全管理现状及管理建议[J]. 污染防治技术, 2018, 31(1): 70-71.
Xu WJ, Wu XB. Radiation safety management status and management advice in Taizhou[J]. Pollut Control Technol, 2018, 31(1): 70-71. DOI:CNKI:SUN:WRFZ.0.2018-01-023
[7]
汪越, 陈东兵. 北京市核医学科辐射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 中国辐射卫生, 2020, 29(3): 302-304, 308.
Wang Y, Chen DB. Research on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adiation safety management innuclear medicine in Beijing[J]. Chin J Radiol Health, 2020, 29(3): 302-304, 308. DOI:10.13491/j.issn.1004-714X.2020.03.026
[8]
董振军, 尹俊清, 沈爱国, 等. 河北省医疗机构核医学科现状调查与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20, 30(4): 398-401.
Dong ZHJ, Yin JQ, Shen AG, et al. Status survey and analysis of nuclear medicine department in medical institution of Hebei Province[J]. Chin J Radiol Health, 2020, 30(4): 398-401. DOI:10.13491/j.issn.1004-714X.2020.04.019
[9]
生态环境部. 放射源分类办法[EB/OL]. (2005-12-28)[2020-09-15]. http://www.mee.gov.cn/gkml/zj/gg/200910/t20091021_=171607.htm.
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lassification of radioactive sources[EB/OL].(2005-12-28)[2020-09-15]. http://www.mee.gov.cn/gkml/zj/gg/200910/t20091021_171607.htm.
[10]
生态环境部. 射线装置分类[EB/OL]. (2017-12-06)[2020-09-15]. http://www.mee.gov.cn/gkml/hbb/bgg/201712/t20171214_427933.htm.
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lassification of radiation-emitting devices[EB/OL].(2017-12-06)[2020-09-15]. http://www.mee.gov.cn/gkml/hbb/bgg/201712/t20171214_427933.htm.
[11]
四川省环保厅. 四川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成果汇编[M]. 成都: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2: 443, 445-448.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 of Sichuan Province.Compilation of the results of the first national survey of pollution sources in Sichuan Province[M]. Sichuan: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Press, 2012: 443, 445-448.
[12]
生态环境部.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EB/OL]. (2017-11-22)[2020-09-15]. http://www.mee.gov.cn/gkml/hbb/bwj/201711/t20171127_427000.htm.
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The interim measures for the acceptan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r the completion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EB/OL]. (2017-11-22)[2020-09-15]. http://www.mee.gov.cn/gkml/hbb/bwj/201711/t20171127_427000.htm.
[13]
环保部. 环保部发布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J]. 福建轻纺, 2017(12): 2.
[14]
国家核安全局. 核安全文化政策声明[EB/OL]. (2014-12-23)[2020-09-15]. http://www.mee.gov.cn/gkml/sthjbgw/haq/201501/t20150113_294130.htm.
National Nuclear Safety Administration.Nuclearsafety culture policy statement[EB/OL].(2014-12-23)[2020-09-15]. http://www.mee.gov.cn/gkml/sthjbgw/haq/201501/t20150113_2941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