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即利用工作人员佩戴剂量计对指定点下适当深度软组织内的个人剂量当量[1]进行的测量,以及对测量结果的解释。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可以有效评估放射工作场所人员辐射水平,是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健康与安全的主要措施之一,对于及时发现放射防护问题与改进防护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2-3]。热释光剂量测量法以其灵敏度高、线性量程宽、使用方便等优点成为个人累积辐射剂量监测的主要手段[4]。为充分了解青岛市近几年的辐射防护现状及放射工作人员辐射接触水平,本次研究对2015—2017年三年间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的医疗机构和工业企业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数据Hp(10)进行了整理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2015—2017年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受委托监测的放射工作人员合计2861人,其中2015年1086人,2016年899人,2017年699人。
1.2 仪器设备RGB-3B型热释光剂量仪(北京海阳博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热释光精密退火炉(北京海阳博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TLD型热释光探测器为圆片状LiF(Mg,Cu,P)。
1.3 监测方法依据国标GBZ 128《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5]的要求,将LiF(Mg,Cu,P)热释光探测器退火后装进剂量盒,分发给受检放射工作人员佩戴在指定位置,留存每次的本底剂量计,检测周期最长不超过90天,监测到期回收个人剂量计,在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放射检测实验室进行检测。根据国标[5]要求,以个人年有效剂量 ≥ 5 mSv作为调查水平,进行超剂量受照工作人员调查;个人年有效剂量限值五年内平均不超过20 mSv,任意单一年份内不超过50 mSv[6]。
1.4 质量控制热释光剂量系统每年进行计量检定,检定结果合格;个人剂量检测操作人员经过相关业务培训并持证上岗;每年参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组织的全国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结果均合格;季度个人剂量检测结果超过1.25 mSv进行剂量核查并登记,若为非正常操作照射计算其名义剂量替代检测结果;对检测数据低于探测下线的数据结果记录为1/2探测下限(MDL)。
1.5 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 < 0.05判定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年份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2015年监测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中686人剂量水平低于年有效剂量调查水平5 mSv/a,占比98.56%;有4人个人年有效剂量 ≥ 20 mSv,占比0.57%。2016年监测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中527人剂量水平低于年有效剂量调查水平5 mSv/a,占比99.25%;不存在个人年有效剂量 ≥ 20 mSv。2017年监测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中370人剂量水平低于年有效剂量调查水平5 mSv/a,占比99.46%;1人个人年有效剂量 ≥ 20 mSv,占比0.27%,见表1。2015—2017年监测人均年有效剂量逐年降低,经秩和检验分析不同年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5—2017年秩均值分别为790.38、834.35和768.96,Kruskal Wallis 检验χ2值6.906,P = 0.032)。
![]() |
表 1 青岛市医疗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监测人数分布表 |
由表2可见2015—2017年监测工业企业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均低于年有效剂量调查水平5 mSv/a,三年人均年有效剂量逐年降低,经秩和检验分析不同年份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5—2017年秩均值分别为533.43、562.45和532.53,Kruskal Wallis 检验χ2值2.961,P = 0.228)。
2.3 不同职业类别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由表3可见2015年监测放射工作人员中放射诊断工作人员占比最多,为50.74%,且存在2例超剂量照射工作人员,超剂量率0.36%;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在医疗类别占比仅次于放射诊断学为9.76%,且存在2例超剂量照射工作人员,超剂量率1.89%,人均年有效剂量为1.38 mSv/a在各职业类别中最高。经秩和检验分析不同职业类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ruskal Wallis 检验χ2值55.574,P < 0.001)。
![]() |
表 2 青岛市工业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监测人数分布表 |
![]() |
表 3 青岛市2015年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监测人数分布表 |
由表4可见2016年监测放射工作人员中放射诊断工作人员占比最多,为40.93%;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在医疗类别占比仅次于放射诊断学为12.79%;放疗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49 mSv/a,在各职业类别中最高。经秩和检验分析不同职业类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ruskal Wallis 检验χ2值35.052,P < 0.001)。
![]() |
表 4 青岛市2016年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监测人数分布表 |
由表5可见2017年监测放射工作人员中放射诊断工作人员占比最多,为35.05%;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在医疗类别占比仅次于放射诊断学为12.45%;放射诊断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24 mSv/a,在各职业类别中最高。经秩和检验分析不同职业类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ruskal Wallis 检验χ2值93.437,P < 0.001)。
![]() |
表 5 青岛市2017年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监测人数分布表 |
青岛市2015—2017年医疗与工业放射工作人员三年平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0.35和0.16 mSv/a,均显著低于国家标准20 mSv/a,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辐射水平高于工业企业,可见青岛市放射工作人员防护的重点仍然是医疗机构。2015年青岛市医疗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0.52 mSv/a)高于2015年全国医用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0.429 mSv[7],青岛市医用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任务任重而道远。青岛市2015—2017年三年间医疗机构(0.52、0.25和0.17 mSv/a)和工业企业(0.17、0.16和0.14 mSv/a)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水平逐年降低,且青岛市2016—2017年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低于昆明市相同年份平均水平(2016年:0.28 mSv/a;2017年:0.22 mSv/a)[8]及2015年全国医疗放射工作人员平均水平,青岛市放射工作人员辐射防护工作提升显著。但仍存在5人超剂量照射的情况,放射诊断学3人,介入放射学2人,说明我们的防护工作仍有不到位的地方,仍有部分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安全不能得到充分保障。放射诊断学超剂量照射原因是工作人员防护培训不到位导致的人员防护意识不强,曾经佩戴个人剂量计扶持接受放射性检查的受检者,或将个人剂量计遗漏在机房。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进入机房环境剂量较高,同室操作工作人员长时间暴露于辐射场所中[9-10],防护不到位导致超剂量照射的情况。为更好的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建议:(1)加强个人剂量检测机构检测能力建设,监督其出具真实数据结果报告及对可能存在的超剂量照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并反馈给相关部门;(2)用人单位定期组织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培训,配备配齐放射工作人员防护用品;对超时工作的工作人员及时调整工作班次减少其放射环境工作时长,对可能防护不达标的场所及时修整,及时组织剂量相对较大的工作人员进行健康体检,不宜进行放射岗位工作的人员调整工作岗位;(3)放射工作人员增强防护意识,规范操作并佩戴外照射个人剂量计。
[1] |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GBZ 207—2016 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6.
|
[2] |
石瑞芬, 马程程, 郭垚. 某医院放射防护现状和放射人员个人剂量水平[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9, 34(9): 83-84. |
[3] |
宋芳, 廖秀峰. 我国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J]. 职业与健康, 2014, 30(24): 3636-3639. |
[4] |
潘秋秋, 黄丽华, 冯丫娟, 等. 光致光与热释光剂量计部分性能比较[J]. 中国辐射卫生, 2019, 28(3): 318-320. |
[5] |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GBZ 128—2016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6.
|
[6] |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GB 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3.
|
[7] |
邓君, 王拓, 范胜男, 等. 2015年我国医用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与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7, 26(4): 398-400.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17.04.004 |
[8] |
张亮, 雷钫普, 耿全, 等. 2018年昆明市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检测结果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78): 272-273. |
[9] |
李小娟, 孙全富, 傅颖华, 等. 我国7省158家医院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现状分析[J]. 中国职业医学, 2013, 40(3): 237-241. |
[10] |
张伟佳, 张雨, 师依婷, 等. 2016—2017年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调查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9, 28(1): 55-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