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20, Vol. 29 Issue (4): 370-373  DOI: 10.13491/j.issn.1004-714X.2020.04.012

引用本文 

侯慧玉, 陈少鹏, 任静, 翟贺争, 王亚珍. 2015—2019年某医院放射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20, 29(4): 370-373. DOI: 10.13491/j.issn.1004-714X.2020.04.012.
HOU Huiyu, CHEN Shaopeng, REN Jing, ZHAI Hezheng, WANG Yazhen. Surveillance results and analysis of radiation individual doses in a hospital from 2015 to 2019[J].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ical Health, 2020, 29(4): 370-373. DOI: 10.13491/j.issn.1004-714X.2020.04.012.

基金项目

2018年度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项目(20180144)

通讯作者

王亚珍,E-mail:2576132874@qq.com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20-02-19
2015—2019年某医院放射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
侯慧玉 1, 陈少鹏 1, 任静 2, 翟贺争 3, 王亚珍 1     
1. 河北省人民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2. 河北省血液中心;
3. 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摘要目的 了解河北省某医院2015—2019年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剂量水平及动态变化情况,从而评价放射性工作防护情况及放射管理措施的效果,为加强放射人员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现行GBZ 128标准,采集2015—2019年所有放射工作人员连续五年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数据,比较不同年份及不同职业类别(放射岗位)间人均年有效剂量的动态变化和差异水平。结果 2015—2019年人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0.16 mSv/a、0.08 mSv/a、1.25 mSv/a、0.72 mSv/a和0.37 mSv/a,均小于5 mSv/a,低于医院的管理目标值和国家标准的要求;不同年份间比较2017年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岗位间比较介入放射(2E)和核医学(2C)人均年有效剂量较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该院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处于较低水平,应继续保持现有的放射防护管理和措施;介入放射与核医学放射人员个人剂量较高,是放射防护管理的重点监护对象。
关键词放射工作人员    个人剂量监测    放射防护    职业类别    
Surveillance results and analysis of radiation individual doses in a hospital from 2015 to 2019
HOU Huiyu 1, CHEN Shaopeng 1, REN Jing 2, ZHAI Hezheng 3, WANG Yazhen 1     
1. Hbei General Hospial, Shijiazhuang 050000 China;
2. Hebei Blood Center;
3. Institute of Radiation Medicine,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level and dynamic changes of occupational external exposure dose of radiation employees in a hospital in Hebei Province from 2015 to 2019, so as to evaluate the radiation protection and the effect of radiation management measures, and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s for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radiation employees.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tandard of GBZ128, the external exposure dose of all radiation employees for five consecutive years from 2015 to 2019 were collected to compare the changes and different levels of effective dose per capita in different years and different occupational categories (radiation posts). Results The average annual individual effective doses from 2015 to 2019 were 0.16 mSv/a, 0.08 mSv/a, 1.25 mSv/a, 0.72 mSv/a, 0.37 mSv/a,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all less than 5 mSv/a and lower than the management target value of hospitals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national standards; Comparing these 5 years, the average annual individual effective dose in 2017 was the highest,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average annual individual effective doses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group(2E) and nuclear medicine group(2C) were higher than other group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The average annual individual effective doses of the radiological staff in this hospital were at a low level, and the existing radiation protection management and measures should continue to be maintained. The individual dose in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group and nuclear medicine group were relatively higher than other groups and they are the key supervising objects of radiation protection management.
Key words: Medical Radiation Staff    Individual Effective Dose    Radiation Protection    Occupational Classification    

随着放射技术的飞跃发展,医用X射线技术在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从事放射工作的医务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不仅是反映放射工作人员接受职业照射剂量的有效依据,同时也是后续放射职业病鉴别的重要依据之一。为了解某医院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及放射防护管理情况,依据现有国家标准GB 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1]、GBZ 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2]、GBZ 128—2016《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3],现对该院2015—2019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也为其他相关机构分析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2015—2019年该院放射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职业照射类别可以分为X射线影像诊断、牙科放射(因工作性质与X射线影像诊断相近且人数为2人,合并在X射线影像诊断内分析)、核医学、放射治疗及介入放射学。为减少部分人员因监测数据缺失造成的偏倚,排除年度个人剂量数据不全的人员。当个人剂量值 < MDL,记录为1/2 MDL[3]

1.2 方法

依据GBZ 128标准要求,该院委托具有监测资质的单位采用LiF(Mg,Cu,P)热释光材料、HR2000-D型热释光剂量读出器和HR2000-A型热释光探测器退火炉对全院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医院预防保健科专职人员进行统一收取与发放,3个月作为一个监测周期,每年进行4次监测。定期统计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并及时将结果告知放射工作人员。据了解,该医疗机构为放射人员定的目标管理值为5 mSv/a。按照GBZ 128的要求[3],年调查水平为5 mSv/a,本研究将数据按照 < 1 mSv、1~5 mSv和5~20 mSv进行统计。

1.3 质量控制

为保证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的准确性,采取了以下质控措施:①热释光计量系统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每年进行检定校准;②每年参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组织的实验室间个人剂量比对工作,结果合格;③做好宣教工作,指导个人剂量计严格按照换发时间进行佩戴。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 2019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于计量资料,若服从正态分布,则用均数和标准差描述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如果资料是偏态分布,则采用中位数(M)和四分位数间距(IQRIQR = P75P25)来描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进行多组间总体上的比较,校验水准α = 0.05。如果多组独立样本总体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各组样本间的两两比较,需先对检验水准α = 0.05进行Bonferroni法修正,即α´ = 0.05/kk为比较次数),其中五年度之间比较时k = 10,四种不同职业类别比较时k = 6。

2 结果 2.1 2015—2019年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情况

本研究在2015—2019年共1340个研究对象,其中,无效146人,实际共监测1194人,有效监测率为89.1%,性别及不同职业类别分布情况见表1。近5年该院放射工作人员的人均年有效剂量结果见表2。人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0.16 mSv/a、0.08 mSv/a、1.25 mSv/a、0.72 mSv/a、0.37 mSv/a,低于医院的管理目标值(5 mSv/a)和国家标准(20 mSv/a)的要求。五年人均年有效剂量水平有统计学意义(H = 806.2,P < 0.05)。对年度间人均年有效剂量进行两两比较,对检验水准 α = 0.05进行Bonferroni法修正后得到α´ = 0.005,研究发现2015年人均年有效剂量水平(0.16 mSv/a)高于2016年(0.08 mSv/a,χ2 = 122.84,P < 0.005);2016年人均年有效剂量水平(0.08 mSv/a)低于2017年(1.25 mSv/a,χ2 = 851.97,P < 0.005);2017年人均年有效剂量水平(1.25 mSv/a)高于2018年(0.72 mSv/a,χ2 = 309.63,P < 0.005);2018年人均年有效剂量水平(0.72 mSv/a)高于2019年(0.37 mSv/a,χ2 = 238.03,P < 0.005)。

表 1 五年性别及不同职业类别分布情况

表 2 2015—2019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情况
2.2 各职业类别连续五年人均年有效剂量情况

四类工作岗位介入放射、核医学、影像诊断和放射治疗五年人均年有效剂量结果分析见表3。各岗位人均年有效剂量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 55.83,P < 0.05)。对四种岗位的人均年有效剂量进行两两比较,检验水准 α = 0.05进行Bonferroni法修正后得到α´ = 0.008,其中,介入放射(0.74 mSv/a)高于影像诊断(0.41 mSv/a,χ2 = 166.97,P < 0.008),介入放射(0.74 mSv/a)高于放射治疗(0.48 mSv/a,χ2 = 157.90,P < 0.008);核医学(0.67 mSv/a)高于影像诊断(0.41 mSv/a,χ2 = 133.29,P < 0.008),核医学(0.67 mSv/a)高于放射治疗(0.48 mSv/a,χ2 = 124.22,P < 0.008);介入放射(0.74 mSv/a)和核医学(0.67 mSv/a)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 33.68,P > 0.008);放射治疗(0.48 mSv/a)和影像诊断(0.41 mSv/a)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 9.06,P > 0.008)。

表 3 各职业类别2015—2019年人均年有效剂量情况
2.3 个人剂量监测异常情况

五年内个人剂量监测数据异常共出现6人次,职业岗位分别为:2人为影像诊断学(2A),1人为放射治疗(2D),3人为介入放射学(2E)。发生异常照射的主要原因其中5人次为个人剂量计不慎遗留在放射场所,1人次主因工作量增加(介入放射学岗位)造成。

3 讨论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数据直接反映了放射工作人员受职业照射的程度,同时还可以用来评价放射人员及场所的防护情况,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本研究发现近五年1194人次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均远低于相关限值标准(20 mSv/a)及该院管理目标值(5 mSv/a),其中有82.1%人次的人均年有效剂量 < 1 mSv/a,说明该院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情况较好,放射场所防护效果良好。五年人均年有效剂量水平均低于石家庄市2009—2011年监测结果(1.99 mSv/a) [5]。说明该院放射工作人员防护情况及场所防护情况、放射管理优于石家庄市整体水平。本研究发现2017年人均年有效剂量较其他年份较高,可能与2017年医院收治病人明显增多,放射诊疗频度明显上升,放射工作人员在放射场所工作时间较长有关。针对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数据升高的问题,自2017年起,该院每个月对放射工作场所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计佩戴及防护用品使用情况进行宣教、督导检查,每年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放射防护应急演练,组织人员参加放射培训,通过上述措施逐步提高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经过持续不断的意识强化,2018年和2019年个人剂量数据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说明上述管理措施较为有效,放射工作人员防护意识和防护水平较之前有明显提高。

对五年来影像诊断、核医学、放射治疗及介入放射四种职业类别的放射诊疗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数据分析发现:介入放射与核医学岗位受照剂量高于影像诊断及放射治疗,这与已报道文献一致[6-9]。由于介入放射与核医学岗位的特殊性,放射工作人员在这两个岗位上的受照剂量较大[10],其人员的放射防护情况就显得尤为重要[11]。本次统计5年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74 mSv/a,低于2016—2017年石家庄市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1.36 mSv/a[12]和2012年惠州市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1.89 mSv/a[13]。天津某医院的报道[14]表明,介入手术操作者术中如果采取有效的屏蔽防护,术者的受照剂量可降低80%以上。因此,日常放射防护管理工作应加强以下方面的管理:1按规定为相关科室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同时增强使用防护用品的依从性;2加强放射防护的宣传教育工作,使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进一步提高,确保放射工作人员防护到位;3进一步加强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及个人剂量计佩戴情况的监管,及时发现放射工作人员体检异常指标,分析原因并予以纠正。该院针对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计佩戴在手术衣内,督导检查有难度的问题,以心导管室作为试点,配备了个人剂量计扫码装置,为每位介入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计设置了条形码,要求术者手术前后对个人剂量计进行扫码,大大提高了佩戴剂量计的依从性及使用防护用品的依从性,为保护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对该院连续五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数据分析表明,目前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水平较低,若进一步加强放射工作人员管理,仍存在下降空间。经过近几年的宣教培训,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使用防护用品的依从性已有较大提升。核医学科由于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患者体内,放射源具有可移动的特性,为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增加了不确定性。针对这个问题,下一步计划增加核医学岗位个人剂量报警仪的配备数量,通过超剂量报警的方式提醒工作人员与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患者保持距离,尽量减少受照可能。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不仅可以反映其接受辐射剂量,而且可以根据放射岗位的性质,制定操作性强、更具针对性的防护实施方案;若检测剂量超过1.25 mSv,即对该人员剂量超标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找到超标原因并纠正不正确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受照剂量。近几年,该院加大了督导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计佩戴情况及防护用品使用情况的检查力度,放射防护管理更加细致,放射防护意识通过以上工作有较大改善,但事关医务人员健康,管理工作责任重大,今后将进一步完善制度,细化流程,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GB 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Z 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2.
[3]
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GBZ 128—2016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6.
[4]
高艳辉, 张京战, 周开建, 等. 某医院2011—2015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情况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7, 26(2): 34-35.
[5]
刘永, 孟月杰, 汤志强, 等, 2009—2011年石家庄市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调查[J]. 职业与健康, 2013, 29(8): 943-945.
[6]
都欢. 郑州市某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调查[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4, 32(1): 23-25.
[7]
傅清青, 杨涛, 杨金德, 等. 2012—2014年厦门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6, 25(5): 542-544.
[8]
雷淑钦, 孙小娜, 朱东升, 等. 2010—2016年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8, 27(6): 528-530.
[9]
谭维维, 钟恩德, 桑军阳, 等. 2016年南通市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J]. 中国辐射卫生, 2019, 28(2): 175-178.
[10]
陈岩, 张圆圆, 张伟佳, 等. 介入、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调查与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8, 27(1): 5-8.
[11]
于夕荣, 柳怡, 张巍, 等. 介入放射诊疗操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调查[J]. 中国医学装备, 2008, 5(10): 23-25. DOI:10.3969/j.issn.1672-8270.2008.10.006
[12]
张伟佳, 张雨, 师依婷, 等. 2016—2017年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调查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9, 28(1): 55-58.
[13]
程晋鹏, 江石丰, 程宝根, 等. 惠州市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调查[J]. 中国辐射卫生, 2013, 22(3): 285-287.
[14]
庞新新, 王建军, 王莹. 天津市心血管病介入手术辐射防护优化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09, 18(4): 423-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