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19, Vol. 28 Issue (5): 582-585  DOI: 10.13491/j.issn.1004-714x.2019.05.029

引用本文 

霍梦慧, 苏锴骏, 焦玲, 尹谌, 王芳, 张文艺.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调查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9, 28(5): 582-585. DOI: 10.13491/j.issn.1004-714x.2019.05.029.
HUO Menghui, SU Kaijun, JIAO Ling, YIN Chen, WANG Fang, ZHANG Wenyi.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occupational health management of radiological workers[J].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ical Health, 2019, 28(5): 582-585. DOI: 10.13491/j.issn.1004-714x.2019.05.029.

基金项目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6JCZDJC36100);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2017-I2M-1-01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3332018116)

通讯作者

张文艺, E-mail:wzhang.irm@163.com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9-01-16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调查分析
霍梦慧 , 苏锴骏 , 焦玲 , 尹谌 , 王芳 , 张文艺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天津 300192
摘要目的 了解天津市及其他地区放射工作人员对辐射防护的认知情况,增强放射工作人员辐射防护意识,减少工作中电离辐射对自身及他人损伤。方法 选取全国不同地区共627名放射工作人员,其中天津市随机抽样共321人,河北省158人,其他地区共148人。对天津市接受调查人员采用现场发放及收回方式,其余地区通过网络无记名形式进行填写和收回问卷。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普遍对辐射防护知识关注度较高(98.13%),但是对辐射防护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高。另外,个别单位存在放射相关工作人员在参加工作前未能及时进行放射工作人员身体健康检查等工作。结论 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基础知识相对较欠缺,与学历无关。所在单位需要对放射工作人员在防护基础知识方面的培训方式有所改进或增加相应的讲座。针对不同的工作分类医学和非医学,进行相应的防护教育培训以提高其辐射防护的水平。对个人剂量计佩戴情况和放射工作人员身体健康检查等工作应引起单位和监督部门的注意。
关键词辐射防护    认知    放射工作人员    调查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occupational health management of radiological workers
HUO Menghui , SU Kaijun , JIAO Ling , YIN Chen , WANG Fang , ZHANG Wenyi     
Institute of Radiation Medicine,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Radiation Medicine and Molecular Nuclear Medicine, Tianjin 30019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radiation worker's awareness of radiation protection, enhance their awareness of radiation protection, and reduce the damage of radiation to themselves and others. Methods A total of 627 radiological workers were selected from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among which a certain number of worker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the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in Tianjin and other regions. The investigators in Tianjin were given out and retrieved on site, while the rest of other areas were filled in through online anonymous forms. Results Radiation workers generally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knowledge of radiation protection, but have a low level of basic knowledge of radiation protection. In addition, in some units, radiation-related staff failed to carry out radiological physical health examination before taking part in the work. Some units lack oversight and contingency plans for radiological accidents. Conclusion The basic knowledge of radiation protection of radiological workers is relatively deficient, which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ir educational background. Therefore the unit needs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methods or add corresponding lecture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job categories of medical and non-medical, the corresponding protectio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hould be carried out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radiation protection. It is necessar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wearing of individual dosimeters and the physical examination of radiological workers.
Key words: Radiation Protection    Cognition    Radiation Workers    Investigation    

自2018年1月1日我国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以来,对国家的核事业发展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我国的医疗水平和核工业的快速发展,在应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放射性设备以及在工业方面包括工业探伤等放射源工业设备数量也在的不断增加。近几年,我国医用直线加速器增幅较明显,截止到2015年全国共有1 931台[1]。据相关报道,到2015年底全国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ECT)设备已超过600台,正电子断层成像(PET)和PET-X射线断层成像(CT)已达258台[2]。除此以外,核技术在工业方面的发展也是相当迅速。到2015年底,我国的辐射加工产业产值规模高达1 000多亿[2]。随之而来的是放射工作人员的需求数量相应增加,放射工作人员指在放射工作单位从事放射职业活动中受到电离辐射照射的人员[3-4]。放射工作人员在接触射线后眼晶状体等较敏感系统或器官会因吸收电离辐射射线的能量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5]。同时放射性的职业危害具有缓慢、逐渐、潜伏的特征[6],远期造成的职业危害及职业病更是危害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7]。所以提高放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辐射防护意识在今后工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旨在了解相关行业的放射工作从业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对辐射防护熟悉掌握程度、个人剂量计佩戴及周期检测结果和所在单位科室的核事故或放射性事故应急预案情况,为今后工作提供更多更及时的防护措施,为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做更好的保障工作。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以天津市为主要地区及大陆其他省份地区共627名放射工作人员,其中天津市321人,河北省158人,北京市52人,其他地区共96人;其中,男性387名,女性240名;医学537人,非医学90人。参与调查人员年龄,平均年龄为32.6岁。

1.2 问卷设计及发放

参考部分相关调查问卷文献[5, 8-11]和相关资料及专家具体意见,自行设计问卷内容。针对问卷题型和问题数目等设置基本问题先进行了预调查,随后对问卷的具体问题等内容进行了修改。最终经专家确定后形成正式问卷。现场问卷在负责人介绍完问卷调查的目的、意义及答卷要求后,对天津市15个市区抽样名医学和非医学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现场无记名的问卷填写和收回;网络问卷使用问卷星问卷制作工具与现场纸质问卷题目内容一致的电子答卷,将问卷立意目的及要求等在回答问卷前的文字形式进行介绍说明,通过网络传达形式进行问卷的发放和问卷结果回收。最终问卷发放627份,收回627份,问卷的有效率为100%。

1.3 调查内容

本调查问卷的主要包括:1)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具体地区(天津市问卷精确到区,其余地区精确到所在市)、从业的领域、所在单位岗位;2)辐射防护的态度及工作中相关情况了解:对辐射防护的关注程度、在工作中防护意识情况、个人剂量计的佩戴及测量剂量值、体检间隔周期、所在单位科室是否有辐射防护相关管理制度和应急事故预案、工作场所电离辐射的警告标志、注意事项的张贴情况等问题;3)电离辐射及防护基本知识:电离辐射来源、射线种类、辐射防护三原则、外照射防护三要素、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的途径、电离辐射与电磁辐射的区别。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对问卷统计结果建立数据库,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描述处理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参与调查者情况

参与调查者男女比例大于3 :2,从该比例中可以看出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性别更倾向于男性。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较全面,分别为:中专(职中)、大专、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其中,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本科(344, 54.86%)及大专(125, 19.94 %)。从业领域涉及医学和非医学:其中医学职业有X射线科技师、工程师,介入治疗科技师,放疗科技师、物理师,核医学科技师,物理师;非医学为工业探伤、测井、工业辐照等相关职业工作。见表 1。不同工种在工作过程中接触到的射线种类各有不同。工作过程中接触到最多的射线为X射线,占总参与调查人数的66.2%。

表 1 参与调查者工作科室分布情况(n=627)

另外,我们对627名参与调查者的工作中防护意识进行数据分析显示,98.13%(n=627)在工作中具有一定的防护意识,而1.87%(n=627)在工作中缺少甚至没有防护意识。

2.2 防护基础知识调查情况

关于辐射防护基础知识题目的回答正确率可见表 2,由表 2可知,对内照射进入人体途径的知识和射线种类的了解远低于电离辐射来源、外照射的防护方法、辐射防护三原则和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区别。对问题回答正确率与年龄、文化程度的检验分析结果显示被调查者的学历、年龄与回答问题的正确率不存在相关性(P>0.05)。

表 2 辐射防护基础知识正确率(n=627)
2.3 参与调查者身体健康检查和个人剂量计等情况

在参与调查者中医学相关岗位528名全部参加过放射工作人员岗前身体健康检查,其中有238名(45.08%)为工作不满两年,其余工作满两年及两年以上的290名被调查者中有14人(4.83%)未及时参加放射工作人员身体健康检查。

被调查者在工作过程中个人剂量计佩戴情况及各季度个人剂量计结果见表 3。96.97%(n=627)能够做到在工作过程中正确佩戴个人剂量计,各季度的个人剂量计结果的知晓情况严重偏低(19.94%,n=627)。

表 3 个人剂量计佩戴及结果(n=627)
2.4 辐射相关培训调查及核事故或放射事故应急预案了解情况

此外,对被调查者进行关于是否参加过辐射防护相关的培训及讲座,其中58.3%从未参加过相关培训,另39%参加相关辐射培训时间在3年前。只有2.7%参与调查人员在最近2年参加过类似的培训或讲座。有98.2%的被调查者希望工作单位多组织培训讲座,或开展核辐射事故应急演练。

对所在科室(单位)的核事故或放射事故应急预案了解情况,调查显示:有85.8%单位(科室)具有健全的事故预案,10.4%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有,但很多年未进行更新”,少数科室(3.3%)没有应急预案,参与调查者中0.5%不清楚单位是否有事故地应急预案。对工作场所中电离辐射的警告标志、注意事项的张贴情况了解结果表明仅有少数(1.6%,n=627)未在工作场所张贴电离辐射警告标志。

3 讨论

由调查结果及对问卷答卷结果的分析显示,在问卷的辐射基础知识的题目中,正确率最高的为“区别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92.52%)”,其中正确率在70%以上的还有两道,分别是“电离辐射来源”和“外照射防护”;两道题目正确率较低(< 30%), 分别是“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形成内照射的途径”和“射线种类”。由此看出,放射工作人员在基础知识方面相对欠缺,可能与所在岗位工作过程中接触到射线种类存在一定关系。所在单位应及时针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辐射相关基础知识的培训或开展知识讲座,也可利用互联网进行知识竞赛等新颖的方式对职工进行培训[12],以提高其对辐射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不同的工作分类(医学和非医学),进行相应的防护教育培训以提高其辐射防护的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中约88.87%的人可以做到对个人剂量的及时检测,但部分(7.13%)检测周期大于3个月,也不能及时的保证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剂量监测,其余(4%)参与调查者个人剂量计未被检测。这与国家标准规定[13]有所不符。仅有19.94%的被调查者知道个人佩戴剂量计检测后的剂量值,80.06%调查者不被告知在工作中佩戴的个人剂量计测量值。不论是医学类岗位或工业类岗位的单位都应做到对个人剂量在周期内检测,以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受到的剂量在国家规定的剂量限值:有效剂量5年100 mSv,平均每年20 mSv,但是任何一年不能超过50 mSv[14]。分析造成目前问题的主要原因可能为放射工作人员所在单位对剂量计的监督不到位和管理不善。其次,在工作工程中不乏一些放射工作人员(3.03%)不正确佩戴个人剂量计或不佩戴个人剂量计,甚至存在个人剂量计混乱配戴的现象,给个人受照剂量的监测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使得个人剂量计不能够完全和完整记录工作中的受照剂量,并给后续数据统计带来更大的误差。近几年我国多地区出现了个人剂量计数值异常的情况[15-19],使用个人剂量计造成剂量异常主要有剂量计留置机房内、佩戴剂量计接受放射性体检、佩戴剂量计床旁扶持受检者、剂量计佩戴铅防护衣外、工作量大、接触射线时间长及剂量计被水洗和个人实验等[15]各种不按规定及操作规程正确佩戴造成。因此,保证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计正确佩戴也是至关重要的。对个人剂量计佩戴情况和放射工作人员身体健康检查等工作应引起单位和监督部门的重视。对涉及放射岗位的单位应针对个人剂量计佩戴情况进行培训,不定期突击检查或抽查在岗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计佩戴情况,尽可能避免工作人员不按规定及操作规程佩戴的情况发生。同时其单位也应消除工作人员在佩戴个人剂量计方面的各种侥幸心理。

参与本调查的人群的分布主要地区为天津市和河北省,北京市及其他地区参与调查人员较少。分析结果更符合天津市从事放射性相关工作人群的了解情况,因此本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 2016年全国核医学现状普查结果简报[J].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16, 36(5): 479-480. DOI:10.3760/cma.j.issn.2095-2848.2016.05.024
[2]
杜静玲, 赵志祥, 刘文平, 等. 中国核技术应用发展现状与趋势[J]. 同位素, 2018, 31(3): 180-187.
[3]
曹厚德.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235-2011)2011年8月1日起施行[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1, 30(4): 555.
[4]
曹厚德.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J].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11, 17(2): 130.
[5]
廖永华. 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及健康管理情况调查[J]. 职业与健康, 2015, 31(7): 868-871.
[6]
田野, 周剑影. "医疗照射中的放射防护"专题介绍[J]. 辐射防护通讯, 2000(Z1): 62-64.
[7]
王修德, 孙华彬, 王骞. 我国医学放射工作者的职业危害与职业病研究现状[J]. 实用医药杂志, 2008, 25(7): 858-860. DOI:10.3969/j.issn.1671-4008.2008.07.067
[8]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GBZT 149-20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医学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培训规范[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5.
[9]
符水, 胡宴宾, 崔洪涛, 等. 医务人员医用电离辐射知识调查分析[J].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3, 22(4): 314-316.
[10]
李丹, 钱捷, 卓小梅, 等. 福州在校大学生电离辐射认知行为调查[J]. 中国学校卫生, 2014, 35(3): 365-367.
[11]
曾文锋, 谭强, 刘移民. 某市120家企业职工职业卫生知识知晓情况的调查[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12, 30(7): 513-515. DOI:10.3760/cma.j.issn.1001-9391.2012.07.012
[12]
于信波, 郝欣欣, 阮水富, 等. 天津市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培训现状与对策建议[J]. 中国辐射卫生, 2017, 26(2): 152-154.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GBZ 128-2016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6
[14]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GB 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3
[15]
关坤, 于久愿, 刘宇光, 等. 2014-2016年北京市某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监测剂量异常状况分析[J].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18, 31(1): 44-46.
[16]
牟胜, 樊芳, 唐丽, 等. 2010-2012年云南省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异常原因调查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3, 22(6): 698-700.
[17]
李红艳, 李亘山, 杨声, 等. 2013-2014年南京地区放射从业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异常结果[J]. 职业与健康, 2015, 31(21): 3015-3017.
[18]
田青香, 冯泽臣, 王宏芳, 等. 2014年北京市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中异常剂量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6, 25(5): 537-538.
[19]
田青香, 于海涛, 王洪林. 青岛市2011-2012年个人剂量监测中异常剂量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3, 22(6): 672-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