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利用18F等正电子核素标记或合成相应的显像剂,引入机体后定位于靶器官,获得机体正电子核素的断层分布图及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代谢和功能。CT是利用X射线对人体解剖结构的密度差异进行成像的断层显像技术。PET/CT是将PET和CT两个影像技术相融合,实现了PET和CT图像的同机融合,使PET/CT的诊断效能及临床实用价值更高。
核医学PET/CT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涉及多方面内容,如辐射危害因素分析、工作场所布局与分区的核实与分析、工作场所屏蔽防护核实、放射防护设施与措施核实、正常和异常情况下辐射危害评价、放射防护相关制度的评价等。
核医学工作场所属于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场所,其布局的合理性是影响工作人员和公众人员受照的关键环节,也是核医学放射防护评价工作的重点内容。有研究[1]指出,功能用房缺失、分区划分不明显、行进路线交叉现象严重是目前临床核医学科布局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多项研究[2-7]指出,我国部分核医学工作场所布局方面在设计阶段、甚至在正式运行后存在一定的不足。
本文是针对笔者从实际工作中选取的一个较典型的PET/CT中心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项目平面布局方面进行的分析、评价,希望能对今后的工作有一些借鉴意义。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本文涉及的医院是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PET/CT中心新建项目于2017年10月通过了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取得当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行政许可后施工。笔者所在的某甲级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组织人员于2018年8月对该项目进行了放射性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该项目涉及的PET/CT型号为Biograph Horizon,生产厂家为西门子公司,使用的核素为18F,日最大操作量为1.85×1010Bq,该核医学工作场所属于乙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
1.2 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8]、《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9]和《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10]等法律、法规和标准对该PET/CT工作场所布局进行分析与评价。
2 结果 2.1 该PET/CT工作场所布局核实本项目PET/CT工作场所位于医院1号楼地下一层(地下仅一层),该区域对应的地上位置为院内绿化区,其西侧和北侧为土壤层,东侧和南侧为地下停车场。
该PET/CT工作场所包括登记室、分装室、储源室、注射室、办公室、PET/CT机房及操作间、候诊室(3间)、留观室和抢救室等,详见图 1所示。
工作人员、受检者、放射性药物和放射性废物运输路线分析如下:
(1) 工作人员路线:工作人员经工作人员通道入口进入工作人员专用区域,依次可到达放射性药物分装室、储源室、办公室和PET/CT操作间等。
(2) 受检者路线:PET/CT受检者首先到达候诊大厅等候。经叫号从①号门进入注射室接受放射性药物注射,然后进入候诊室内候诊;听到叫号后再进入PET/CT机房进行扫描;最后由受检者专用出口②号门(楼梯)或③号门(电梯)离开。对于受检者来说,①号、②号和③号门均为单向设计,①号门只可进入、不可走出,②号门只可走出、不可进入,③号为升至地面的电梯,只上不下。
(3) 放射性药物和废物运输路线:放射性药物经由工作人员通道进入分装室,产生的放射性废物收集放置于分装室的铅废物桶内,衰变后同样经工作人员通道运离。该场所未设置专门的废物间,由于18F的10个半衰期约18 h,仅需在第二天工作前将前一天产生的放射性废物运出即可。
2.2 放射性废水和废气分析该核医学科衰变池位于负一层PET/CT机房旁(图 1),为三级连续式,总容积为17 m3,PET/CT候诊室、留观室中卫生间和办公室洗手池的废水均连至该衰变池,该衰变池容积可以满足正常工作的需要。
该核医学科设置了独立的新风和排风系统,共有3条排风管道,1条为通风橱单独的排风管道,1条为分装室、注射室和PET/CT机房的排风管道,1条为候诊室、留观室和抢救室的排风管道;排风管道内已安装过滤装置,排气口高于地面;通风橱的风速为3.46 m/s,为负压。
3 讨论核医学工作场所由于其放射源为非密封源,故合理的布局是保证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前提,对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促进核医学工作的良好发展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学者在PET/CT工作场所布局设计方面的论著有:PET/CT正电子药物中心的建设之二——场地选址与设计[11]、PET/CT中心建设之三——场地选址与布局设计[12]、PET/CT工作场所合理布局设计的探讨与分析[13]等。结合以上论著,依据相关标准如《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10],对该PET/CT工作场所布局分析如下:
该PET/CT工作场所布局合理之处包括:①房间设置较全面,如设置了登记室、分装室、储源室、注射室、办公室、PET/CT机房及操作间、候诊室(3间)、留观室和抢救室等,候诊室和留观室中设有患者专用厕所;②工作人员和用药后的受检者流转路线无交叉;③设置了从工作人员区域进入受检者区域的紧急通道,以便于紧急情况的处理。
但该PET/CT工作场所布局中仍有不足之处,包括:①核医学工作场所布局应按照工作流程从低活性区向高活性区进行布置,此项目PET/CT工作场所布局不符合此要求,应将办公室和PET/CT操作间设置于离工作人员入口较近的位置,高活性室(如分装室、注射室)设置于工作人员区域的远端;②放射性工作区和非放射性工作区之间应设置卫生通过间,此项目PET/CT工作场所缺少卫生通过间;③未设置放射性药物和废物运输专用通道。
多项研究指出,我国部分核医学工作场所在布局方面存在不足。如对石家庄市临床核医学现状的调查[7]中,发现该市7个核医学工作场所中有4个在布局流程上存在问题。对于已经运行的核医学工作场所,多数只是通过加强相关的放射防护管理,以尽量弥补该布局不足可能带来的问题;即便对场所布局进行了部分改建,多数也仍会存在一些无法改变的缺陷。
由此,笔者联想到放射性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在决定核医学工作场所布局合理性中的重要价值,正如格日勒满达呼在论著[14]中指出“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是从源头控制职业病危害,对保护从业人员的健康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应做好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工作,为放射诊疗项目的正常运行提供源头保障。
[1] |
张灶钦, 耿继武, 苏晓舟, 等. 从某医院核医学科改建探讨核医学科布局设计合理性应遵循的原则[J]. 中国辐射卫生, 2017, 26(2): 210-220. |
[2] |
喻洁, 黄鹤, 马新兴, 等. 核医学科项目放射防护评价中平面布局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5, 24(1): 75-76. |
[3] |
黄世耀. 核医学科的平面布局及选址规划探讨[J]. 海峡科学, 2015(3): 12-16. DOI:10.3969/j.issn.1673-8683.2015.03.004 |
[4] |
江丽红, 孟月杰, 刘永, 等. 核医学工作场所改建项目设计存在问题与对策[J]. 中国职业医学, 2015, 42(5): 599-600. |
[5] |
吕志征, 贺强, 王洪伟, 等. 某医院核医学科PET/CT中心放射防护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6, 25(1): 76-78. |
[6] |
檀丽, 周宁, 吴振宇, 等. 某医院核医学科平面布局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造方案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7, 26(4): 486-487.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17.04.039 |
[7] |
江丽红, 李鹏, 师振祥, 等. 石家庄市临床核医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7, 27(2): 133-135. |
[8]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S].2017.
|
[9] |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GB 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3.
|
[1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 120-2006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S].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
[11] |
耿建华, 陈英茂, 陈盛祖, 等. PET/CT正电子药物中心的建设之二——场地选址与设计[J]. 中国医学装备, 2011, 8(9): 10-13. DOI:10.3969/j.issn.1672-8270.2011.09.003 |
[12] |
耿建华, 陈英茂, 陈盛祖, 等. PET/CT中心建设之三——场地选址与布局设计[J]. 中国医学装备, 2013, 10(3): 1-4. |
[13] |
张奇, 练德幸, 梁婧, 等. PET/CT工作场所合理布局设计的探讨与分析[J]. 中国医学装备, 2014, 11(6): 46-49. DOI:10.3969/J.ISSN.1672-8270.2014.06.015 |
[14] |
格日勒满达呼, 哈日巴拉, 王成国, 等. 从某医院核医学学科布局设计看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意义[J]. 职业与健康, 2012, 28(23): 2902-29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