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受照人员(包括公众、应急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是卫生应急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个人剂量监测的目的是为了评估受照危险、预测可能存在的远期效应,为应急决策与救治提供参考[1]。为进一步提升我省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能力,提高个人剂量监测水平,确保监测质量,2018年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了全省33家个人剂量技术服务机构开展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
1 材料和方法 1.1 个人剂量技术服务机构参加能力考核情况参加此次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的机构来自江苏省33家个人剂量技术服务机构,其中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5家,第三方民营机构17家,高校1家。
1.2 热释光剂量仪33家参加能力考核的机构中,30家机构使用的是国产热释光剂量仪,国产热释光剂量仪使用率占91%。国产热释光剂量仪又以RGD-3系列的热释光剂量仪为主,占考核机构的48%。参加能力考核的机构中有2家机构热释光剂量仪处于检定过程中,未能提供检定(校准)证书,其余31家均能提供有效期内的检定(校准)证书。
1.3 剂量计(盒)参加能力考核的机构使用的剂量计(盒)分能量鉴别式剂量计(盒)和普通剂量计(盒)两种,分别占75%和25%。部分机构在普通剂量计(盒)中加入金属过滤片,以区分X射线和γ射线,但不能鉴别出具体的射线能量。
1.4 探测器参加能力考核的机构使用的探测器均为国产氟化锂镁铜磷[LiF(Mg,Cu,P)]探测器,其中GR200系列的LiF(Mg, Cu, P)探测器占64%。30家机构使用的探测器是片状探测器,仅3家机构使用的是粉末状的探测器。
1.5 能力考核方法 1.5.1 能力考核方案制定参考GBZ 207-2016《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以下简称“GBZ 207-2016”)[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本次能力考核方案,组织进行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参加能力考核的机构将个人剂量计寄至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个人剂量计统一在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进行照射,照射后由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回参加能力考核的机构。参加能力考核的机构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考核结果(深部个人剂量当量)。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提供实际照射约定真值HP(10)。
1.5.2 照射方式和条件参加能力考核的机构准备4组个人剂量计(每组剂量计为3个),在剂量计上标识清楚机构名称和组号:样品组号统一按照“X-Y”标记,X代表组号,用1~4标记,Y代表组内剂量计编号,用A、B、C标记,如“3-C”代表第3组C剂量计。4组个人剂量计中,第1~3组为盲样组,第4组为跟随本底。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依据GBZ 207-2016的照射方法,采用国际辐射单位与测量委员会(ICRU)推荐的组织等效球体替代物——平板注水标准体模进行照射[3]。体模的外形尺寸为30 cm×30 cm×15 cm,壁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前壁材料厚2.5 mm,其他壁材料厚10.0 mm,内部充水。能力考核按GBZ 207-2016附录D“检验类型”Ⅱ类考核类型,一组X射线(窄束N100,有效能量为83 keV),两组γ射线(60Co,能量为1 250 keV)。照射剂量范围为0.3~2.0 mSv。此次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各批次线束类型及约定真值见表 1。
参照GBZ 207-2016[2]计算单组性能(Pi)、偏离值(B)、偏离标准偏差(S)和综合性能(
参加能力考核的33家个人剂量技术服务机构中,1家机构因设备故障中途退出能力考核。1家机构因未能提交考核结果,按不合格处理。按32家机构的考核结果进行分析。27家考核机构考核结果综合性能≤0.30,判定为合格,合格率为84.4%,考核结果合格的机构中有6家机构考核结果的单组性能和综合性能均≤0.10,判定为优秀,优秀率为18.8%。5家考核机构考核结果综合性能>0.30,判定为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5.6%。将单组性能和综合性能按考核结果的偏差范围分布进行统计,见表 2。
不同的线束类型、不同的剂量约定真值单组性能考核结果分析见表 3。
此次考核中约定真值的低剂量点合格率偏低,如γ射线约定真值0.40 mSv剂量点,合格率仅56.3%,考核结果最高偏差与约定真值可达正偏差63%。随着γ射线约定真值剂量的增加,合格率也相应提升,γ射线约定真值1.6和2.0 mSv剂量点,合格率均达到87.5%。这主要是因为低剂量点相对于本底的增量较小,测量难度较大,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较大。
不同的线束类型考核结果也存在差异,X射线组的考核合格率为81.3%,γ射线组的考核合格率为78.2%。γ射线较X射线容易识别[4]。参加考核的机构除了需要区别出X射线和γ射线,还要能鉴别出X射线的能量(如本次能力考核使用的窄束N100,有效能量83 keV)。所以能量鉴别式的剂量计(盒)尤为重要,否则会导致刻度因子的结果偏差[5]。
3 讨论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是检验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个人剂量检测结果可信程度的重要手段,是对一个单位个人剂量监测质量的最好检验[6-8]。能力考核也是监控放射卫生机构体系运行状态、评价放射卫生机构间是否存在明显的系统误差的重要方法[9]。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作为个人剂量监测质量控制的重要措施,日益引起监管部门和检测机构的重视[10]。江苏省开展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的机构近四十家,涉及卫生系统、环保系统、高校、核电站以及民营企业等。此次江苏省个人剂量监测机构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合格率为84.4%,略低于2015年全国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合格率(91.6%)[4],亦低于2016年全国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合格率(95.0%)[10]。合格率偏低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考核结果判定的标准不同,2015年和2016年全国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均参照GBZ 207-2008《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对结果进行判定,单组性能和综合性能判定允许水平为0.40。本次能力考核参考新标准GBZ 207-2016[2]进行结果判定,单组性能和综合性能判定允许水平取值为0.30,对检测结果的准确度要求更高,判定更为严格。另一方面33家个人剂量监测机构中有11家新开展个人剂量监测业务工作,并且是第一次参加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能力考核经验欠缺,在探测器的筛选、能量鉴别式剂量计(盒)的使用等方面有待加强。
从考核结果中可看出部分机构质量控制工作不到位,个人剂量监测系统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如编号为10号的机构,考核结果正偏差33%~50%,三组剂量考核均不合格。编号为04号的机构,考核结果负偏差21%~25%,虽然考核合格,但结果接近允许水平,系统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此次25%的考核机构使用的是普通剂量计(盒),因无法鉴别出线束类型及能量,对测量结果进行计算时使用的刻度因子是X和γ射线刻度因子的均值,这可能会造成检测结果与约定真值产生较大的偏差。而使用能量鉴别式剂量计(盒)的考核机构,可以在区分出线束类型的前提下,针对鉴别出的射线能量使用相对应的X射线或γ射线刻度因子,进一步了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近年来我省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民营机构发展迅速,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建设得以加强。但个人剂量监测方面民营机构还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如人员变更频繁,业务培训不到位,缺乏对个人剂量检测原理、方法及相关标准的系统学习。质量控制工作没有落到实处,不重视能力考核,缺少人员比对、实验室间比对及盲样考核等质量控制手段,对检测结果的准确度不能有效评诂。应进一步加强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尤其要注意覆盖社会机构的从业人员[11]。
随着新标准GBZ 207-2016[2]的实施,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将更加严格。本次考核采用的是射线垂直照射,难度较小,在今后的能力考核中可增加能量点,并考虑多角度照射,增加考核难度。这就需要参加考核的机构从能量、角度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另一方面,将检测报告及原始记录等纳入考核的范畴,对数据处理、名词术语及公式使用、不确定度计算等进行打分,进一步规范个人剂量监测。
[1] |
唐木涛, 王猷金, 赵勇, 等.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医学应急救援[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5: 306.
|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 207-2016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S].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
[3] |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 12162.3-2004用于校准剂量仪和剂量率仪及确定其能量响应的X和γ参考辐射第3部分: 场所剂量仪和个人剂量计的校准及其能量响应和角响应的测定[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4.
|
[4] |
丁艳秋, 郭文, 胡爱英. 2015年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结果分析[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6, 36(9): 698-700.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16.09.013 |
[5] |
石梦蝶, 闵之藤. 2015年度武汉市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结果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7, 12(26): 708-709. |
[6] |
麦维基, 贾育新, 刘小莲, 等. 2010年度广东省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比对结果分析[J]. 中国职业医学, 2013, 40(3): 230-232. |
[7] |
侯雪莉, 戴军, 陈宝维. TLD的测量技术及其质量控制[J].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2005, 25(6): 772-777. DOI:10.3969/j.issn.0258-0934.2005.06.053 |
[8] |
谭雄, 陈政璇, 袁伟. 湖南省个人剂量监测盲样考核结果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6, 25(2): 176-177. |
[9] |
余晨, 孙全富, 曹吉生, 等. 全国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能力考核结果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4, 41(3): 329-332. |
[10] |
丁艳秋, 郭文, 胡爱英, 等. 2016年全国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结果与分析[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7, 37(5): 381-383.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17.05.012 |
[11] |
王拓, 邓君, 刘晓惠, 等. 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热释光个人剂量监测中的刻度因子与能量响应[J]. 中国辐射卫生, 2017, 26(3): 344-345.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17.03.0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