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18, Vol. 27 Issue (6): 528-530  DOI: 10.13491/j.issn.1004-714x.2018.06.002

引用本文 

雷淑钦, 孙小娜, 朱东升, 王玉文. 2010-2016年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8, 27(6): 528-530. DOI: 10.13491/j.issn.1004-714x.2018.06.002.
LEI Shuqin, SUN Xiaona, ZHU Dongsheng, WANG Yuwen. Analysis of the individual occupational external exposure monitoring results of a tertiary hospital in Urumqi 2010-2016[J].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ical Health, 2018, 27(6): 528-530. DOI: 10.13491/j.issn.1004-714x.2018.06.002.

通讯作者

王玉文, E-mail:wangyw1966@163.com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8-06-10
2010-2016年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
雷淑钦 , 孙小娜 , 朱东升 , 王玉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放射卫生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鲁木齐 830011
摘要目的 调查2010-2016年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水平,分析不同职业类别工作人员的剂量分布情况。方法 按照《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28-2016)的方法,采用热释光个人剂量测量方法对该院放射工作人员进行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并对2010-2016年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6年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的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1.02、1.02、1.01、0.56、0.32、0.39、0.41 mSv,7年平均剂量为0.56 mSv;7年间监测人数不断增加,人均年有效剂量呈下降趋势,并在一个水平相对稳定。结论 该院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人均年有效剂量均在国家标准规定的个人剂量限值之内,放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是安全的。但核医学和介入放射学剂量应是控制的重点。
关键词放射人员    个人剂量    监测    
Analysis of the individual occupational external exposure monitoring results of a tertiary hospital in Urumqi 2010-2016
LEI Shuqin , SUN Xiaona , ZHU Dongsheng , WANG Yuwen     
Radiological Health Department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for Diseasers Prevention Control, Urumqi 83001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gives an overview of spread of occupational external exposure for monitoring individual by analyzing the exposure dosage of medical personnel within radiology department of a tertiary hospital in the city of Urumqi from 2010 to 2016. Methods Under the regulation of "Specifications of individual monitoring for occupational external exposure"(GBZ 128-2016), LiF(Mg, Cu, P) thermoluminescent dosimetry(TLD) is applied for the results and data analysis. Results From 2010 to 2016, the per capita annual effective doses of radiation workers in a top three hospital in Urumqi were:1.02 mSv 1.02 mSv 1.01 mSv 0.56 mSv 0.32 mSv 0.39 mSv 0.41 mSv and the 7-years average dose was 0.56 mSv. The number of monitoring individuals increased during the seven year period, the annual effective amount per capita, however, appears to be in a downward trend and a relatively stable level. Conclusion The medical personnel in a tertiary hospital, Urumqi have safety working environment as their annual effective dose per capita is in compliance with national standard. Nonetheless, nuclear medicine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graphy should have the priority in exposure control.
Key words: Radiation Worker    Individual Dose    Monitoring    

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的发展,放射诊疗设备的不断更新,放射工作人员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效应得到了更多的关注,而个人监测是《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中的强制性要求, 能为放射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也是衡量放射卫生工作人员放射防护状况的重要手段, 对防护效果评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1]。个人剂量监测数据的分析有助于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为放射防护的改进,优化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措施,保护放射工作人员身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2]。现将2010-2016年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

2010-2016年在乌鲁木齐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内从事放射相关工作的人员,包括诊断放射学(2A)、核医学(2C)、放射治疗(2D)、介入放射学(2E)以及其他应用(2F), 共812人。

1.2 仪器设备

HARSHAW TLD 5500热释光计量仪、北京博创BR2000A热释光退火炉、LiF(Mg, Cu,P)探测器和TLD-469型胸章式剂量盒。

1.3 监测方法

按照《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规范》(GBZ 128-2016)的要求进行,将装有高温退火处理后并筛选过的热释光剂量探测器元件的胸章式剂量盒发放给工作人员,并要求剂量盒佩戴至放射工作人员左胸前,以每3个月为一监测周期,每年监测四次,随样本发放本底剂量计,测量结果均扣除本底值。

1.4 质量控制

按时对热释光测量系统进行检定并取得检定证书,参加并通过中国疾控中心举办的全国放射卫生技术机构检测能力考核;个人剂量监测人员定期参加中国疾控中心辐射安全所举办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技术培训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监测周期中,发现个人剂量达到调查水平剂量,要求其单位及时核查并填写登记表存档,对于非职业照射如个人剂量计被水浸泡或被留置于放射工作场所内等情况,对其监测结果予以剔除,给予名义剂量(采用该工作人员前12个月中受到的平均剂量)。

1.5 不确定度评定

不确定度是对测量结果质量的定量评定,表明了测量的水平,本实验室每年定期做不确定度评定,每次将同一批探测器随机抽取10个探测器进行照射,并配跟随本底,照射后将测量值减本底并根据检定证书给定的刻度因子进行计算,剂量如下2.64、2.15、2.27、2.63、2.39、2.24、2.18、2.69、2.44、2.57 mSv,x=2.36相对不确定度为2.8%(0.065/2.36)(95%的置信度),通过计算得出置信区间为1.82~2.9 mSv, 由此可判断10组数据为有效剂量,此结果符合《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规范》(GBZ 128-2016)的要求。

2 结果 2.1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基本情况

2010-2016年某三甲医院共监测812名放射工作人员,监测人数逐年上升,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列于表 1中,连续七年调查的812人中,每年年均有效剂量均未超过职业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20 mSv的限值。七年中每年年均有效剂量小于5 mSv/年组人数占总监测人数的96.7%、100%、98.6%、99.2%、100%、100%、100%,七年中除2012年、2013年分别有一名核医学工作人员,剂量为13.77、12.03 mSv,2010年两名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在5~10 mSv范围内,总体上剂量异常率很低。2010-2016年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56 mSv/a,其中2010年人均年剂量最高,为1.026 mSv/a,2015年人均年剂量最低,为0.396 mSv/a。2010-2016年812名人员个人年有效剂量超过5 mSv的人数分布比(NR5)为0.005(4/812),集体剂量分布比(SR5)为0.083(37.94/456.04)。

表 1 2010至2016年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2.2 2010-2016年不同工种的放射工作人员平均有效剂量分布

2010年至2016年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明显高于诊断放射学、放射治疗、介入放射学以及其他类型的放射工作人员,剂量为1.47 mSv/a,个人年有效剂量超过5 mSv的人数分布比(NR5)为0.038(3/80),集体剂量分布比(SR5)为0.269(31.964/118.59)。核医学的放射工作人员2010年-2016年平均有效剂量与其余4个工种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 < 0.01)。见表 2

表 2 2010至2016年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不同工种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3 讨论

2010-2016年该院的放射工作人员每年监测人数逐年上升, 从62人升至179人,监测结果显示, 2010-2014年年均有效剂量逐年降低,2015年、2016年年均有效剂量分别0.39、0.41 mSv,对七年来的数据进行分析, 2010年-2016年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累计监测放射工作人员812人,7年平均剂量为0.56 mSv;该院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2011年该院放射工作人员年均有效剂量(1.02 mSv)低于孙小娜等报道的2011年新疆放射工作人员年均有效剂量(1.08 mSv)[3];2012年该院放射工作人员年均有效剂量(1.01 mSv)、核医学(2.88 mSv)、介入放射学(1.68 mSv)高于孙小娜等报道的2012年新疆医用放射工作人员年均有效剂量(0.96 mSv)、核医学(1.85 mSv)、介入放射学(1.21 mSv) [4]

通过对该院2010年-2016年的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进行比较,发现不同工种的放射工作人员2010年-2016年平均年有效剂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核医学(1.66 mSv)>介入放射学(0.79 mSv)>其他类型的放射工作(0.63 mSv)>诊断放射学(0.54 mSv)>放射治疗(0.48 mSv)。高于王勤等报道的2013年-2016年北京市某三级综合医院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的平均年人均有效剂量:核医学(0.47 mSv),放射治疗(0.19 mSv),介入放射学(0.18 mSv)和X射线影像诊断(0.16 mSv)[5]

调查结果表明2010年-2016年该院的核医学及介入放射学的放射工作人员平均年有效剂量相对较高,这与其工作场所有关,核医学的工作人员是对开放源的操作,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为近台操作,放射诊断学和放射治疗的工作人员为隔室操作。核医学和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存在手和眼晶状体的辐射危害风险,有文献报道[5-7],对介入放射学的操作医师和核医学进行药物操作的技师,需更加注重对手部皮肤、眼晶状体等局部器官受照剂量的监测。建议对核医学和介入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常规胸部个人剂量计同时佩戴肢端剂量计[4]

综上所述,2010年-2016年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的放射工作人员年人均有效剂量处于较低水平,并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总体上确保该院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但核医学(1.47 mSv)和介入放射学(0.71 mSv)剂量相对偏高, 欲降低医院的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在做好影像科室防护措施和管理的基础之上,还应加强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从根本上降低辐射对工作人员的危害,因此监督部门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管理放射工作人员:①监督部门应定期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认识到防护的重要性,不断提高防护意识。②技术服务机构配合医院定期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及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建立放射工作人员岗前、岗中及离岗的健康档案,同时还要定期测量工作环境中辐射防护效果。③医院应每年定期委托技术服务机构对设备进行性能检测,包括每年1次的状态检测与每半年1次的稳定性检测,发现不合格项及时维修。④医院由专门科室专人负责个人剂量管理工作,定期将剂量计送至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监测,个人剂量监测不仅能够反映工作人员接受外照射强度,受电离辐射危害程度,而且还能够进一步反映医院管理水平和工作环境防护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声, 李亘山, 李红艳, 等. 2015年南京市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6, 25(6): 669-670.
[2]
高磊, 李爽, 卢国梁, 等. 2013-2015年天津市河东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J]. 职业与健康, 2016, 32(19): 2697-2699.
[3]
孙小娜, 朱东升, 雷淑钦, 等. 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个人职业外照射监测结果分析[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3, 33(2): 181-182.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13.02.018
[4]
孙小娜, 朱东升, 雷淑钦, 等. 2012年新疆医用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分析[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4, 37(2): 234-240. DOI:10.3969/j.issn.1009-5551.2014.02.030
[5]
王勤, 徐锡武, 吴锁薇. 北京市某三级综合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剂量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医院, 2017, 21(6): 38-39. DOI:10.3969/j.issn.1671-0592.2017.06.012
[6]
Garinou E, Donadille L, Ginjaume M, et al. Intercomparison on measurements of the quantity personal dose equivalent, Hp(0.07), by extremity ring dosimeters in medical fields[J]. Radiation Measurements, 2008, 43(2): 565-570.
[7]
Kamenopoulou V, van Dijk JWE, Ambrosi P, et al. Aspects ofharmonisation of individual monitoringfor external radiation in Europe:conclusions of a EURADOS action[J]. Radiation Protection Dosimetry, 2006, 118(2): 139-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