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17, Vol. 26 Issue (5): 522-524  

引用本文 

覃志英, 陈掌凡, 赵新春, 谢萍, 梁挺, 陈发想, 董颖. 数字减影设备透视防护区测试平面剂量率检测与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7, 26(5): 522-524.
QIN Zhi-ying, CHEN Zhang-fan, ZHAO Xin-chun, et al.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n the Dose Rate for Perspective Protective Test Plane of Di- 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J].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ical Health, 2017, 26(5): 522-524.

基金项目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4GXNSFAA118223、2014GXNSFBA118173);广西卫生计生委课题(Z20100041、Z2016434)

通讯作者

陈掌凡, Email:czffan@qq.com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7-05-06
修回日期:2017-08-28
数字减影设备透视防护区测试平面剂量率检测与分析
覃志英 , 陈掌凡 , 赵新春 , 谢萍 , 梁挺 , 陈发想 , 董颖     
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放射卫生防护所, 广西 南宁 530028
摘要目的 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射线设备(简称DSA)透视防护区测试平面剂量率的特点,评价DSA设备在透视防护区的防护效果。方法 结合2016年广西医疗卫生机构医用辐射防护监测项目,对监测哨点医院的DSA设备,按照《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13)要求,检测DSA设备透视防护区测试平面的剂量率。结果 17台DSA设备,有9台设备在透视防护区防护效果不合格。结论 定期做好DSA设备防护性能检测和维护保养,保障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与安全。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剂量率    检测    防护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n the Dose Rate for Perspective Protective Test Plane of Di- 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QIN Zhi-ying , CHEN Zhang-fan , ZHAO Xin-chun, et al

介入手术是指在X射线透视和造影指导下进行的诊断和治疗。DSA设备是医院开展介入手术的主流设备,约2/3以上的介入手术是在DSA设备上进行的。在介入手术过程中,介入手术工作人员全暴露在X射线的球管底下,介入手术医生的受照剂量与DSA设备在透视防护区防护效果密切相关,已有文献报道介入医生出现足踝放射性皮炎[1]和眼晶状体混浊[2],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已越来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

1 设备与方法 1.1 仪器 1.1.1 受检设备

受检设备为2016年广西医疗卫生机构医用辐射防护监测项目哨点医院的DSA设备,共17台。

1.1.2 检测设备

6150AD高灵敏环境剂量率仪, 设备经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检测模体:标准水模(300 mm×300 mm×200 mm)和1.5mm铜板(300 mm×300 mm×1.5 mm)。

1.2 方法

检测方法按国家标准GBZ 130-2013[3]标准附录B.1.2进行操作,检测位点按国家标准GBZ 130-2013附录C图C.3的要求布点,分别在床侧第一术者位和第二术者位平面上按头部、胸部、腹部、下肢和足部位置进行巡测,检测点距地面高度分别为155、125、105、80、20 cm,检测点平面与床侧间的距离为10 cm。每个检测点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表示检测结果。

1.3 检测指标

DSA设备在透视防护区测试平面各检测点的空气比释动能率(简称剂量率)。

2 结果 2.1 DSA设备配备的辅助防护设施

为了保障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与安全,GBZ 130-2013规定DSA设备应配备以下四种辅助防护设施:铅悬挂防护屏、铅悬挂防护吊帘、床侧防护屏和床侧防护帘。在所监测的17台DSA设备中,有3台DSA配备了以上四种辅助防护设施,符合国家标准GBZ 130-2013要求;其余14台DSA仅配备了铅悬挂防护屏和床侧防护帘,不符合国家标准GBZ 130-2013要求。

为方便以下讨论,把配备的辅助防护设施符合标准GBZ 130-2013要求的DSA设备称为A类设备,配备的辅助防护设施不符合标准GBZ 130-2013要求的DSA设备称为B类设备。

2.2 A类设备在透视防护区测试平面的剂量率

3台A类设备在透视防护区测试平面各检测点的检测结果见表 1。由表 1可见:除有1台设备第二术者位胸部和足部的剂量率超过国家标准GBZ 130-2013规定限值(400 μGy/h)外,其余检测点的剂量率均小于国家标准GBZ 130-2013规定限值,说明A类设备在透视防护区防护效果良好。

表 1 A类设备在透视防护区测试平面剂量率的检测结果(μGy/h)
2.3 B类设备在透视防护区测试平面剂量率

14台B类设备共检测了135个点(有1台设备第二术者位置没有检测),获得135个有效数据,其中合格数据有112个,不合格数据有23个。23个不合格数据分布于8台设备中,B类设备在透视防护区防护效果合格率为42.8%,防护效果堪忧。

B类设备在透视防护区测试平面各检测点的检测结果见表 2。由表 2可见:第一术者位5个检测点,合格率最高的为足部(85.7%),最低的是下肢(57.4%),合格率由高到低排序分别为:足部(85.7%)、头部(78.6%)、胸部(71.4%)、腹部(64.3%)和下肢(57.4%)。第二术者位的头部和胸部合格率并列第一(92.3%),腹部和下肢的合格率并列第二(84.2%),合格率最低的是足部(76.9%)。第一术者各检测点合格率总体低于第二术者,各检测点剂量率中位数第二术者高于第一术者。

表 2 B类设备在透视防护区剂量率汇总表(μGy/h)
3 讨论 3.1 A类设备和B类设备的合格率

为了保障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与安全,GBZ 130-2013规定了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在介入手术过程中除了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外,还必须正确使用辅助防护设施。辅助防护设施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用来阻挡照射到医生上半身的射线,如悬挂铅防护屏和防护吊帘;另一部分是用阻挡照射到医生下半身的射线,如床侧防护吊帘和床侧防护屏。已有文献报道正确使用辅助防护设施可衰减61.12%~99.31%散射线[4],从而有效减少术者的辐射剂量[5-7]。A类设备配备的辅助防护设施优于B类设备,其防护效果自然优于B类设备。辅助防护设施是开展DSA介入放射手术必需配备硬件设施之一,医院应重视DSA辅助防护设施的配备、维护及修缮工作,对防护效果不符合国家标准GBZ130-2013要求的辅助防护设施应进行改造、升级或更新,以更好地保障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与安全。

3.2 B类设备各检测部位剂量率

由于制造辅助防护帘的主要材料是铅橡胶,支撑床侧防护帘的支架长期受压后易变形,从而使床侧防护帘与诊视床之间的缝隙变宽。另外,悬挂铅防护屏与诊视床之间本来就存在一定的空隙,这就导致悬挂铅防护屏、床侧防护帘、诊视床三者之间所构成的空隙变得更大。空隙越大,各种散漏射线穿过就越多。由于距离空隙最近的是腹部、下肢,其次是胸部、头部,则受照剂量由大到小排序分别为腹部、下肢、胸部和头部,检测结果也表明了第一术者各检测点受照剂量大小排序与此相符,也与陈子满[8]的报道基本一致。对于第二术者,其受到照射的辐射来源主要是X射线穿透诊视床及检测模体时发出的散射线,由于第二术位是没有任何防护设施来阻挡射线,因此第二术者的腹部、胸部、头部、下肢和足部的受照剂量总体高于第一术者,检测结果与此相符。

14台B类设备中一半以上设备存在床侧防护帘与诊视床之间的缝隙变宽的情况,因此,第一术者各检测点防护效果合格率低于第二术者的合格率。

有些设备配备床侧防护帘的长度不够,床侧防护帘下沿距地面约有10~20 cm空隙不等。这就使第一术者的脚部全裸露在X射线下,因此第一术者足部受到照射不可忽视,据调查已有介入放射工作出现足踝放射性皮炎的病例。第一术者的足部剂量率合格率最低正是因为床侧防护帘下沿与地面之间空隙变宽造成的。

3.3 加强设备维护的必要性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9]第二十条第四款明确规定:“放射诊疗设备及其相关设备的技术指标和安全、防护性能,应当符合有关标准与要求。不合格的放射诊疗设备不得购置、使用、转让和出租。”通过对17台DSA设备在透视防护区测试平面的剂量率检测,发现其防护效果合格率堪忧,特别是辅助防护设备配备不齐或使用年限较长的设备。为了保障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健康权益,必需把保障DSA设备性能放在第一位,定期对设备的防护性能做好维护保养,对不合格设备要及时维修、改造或更新,使其防护性能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减少对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可能造成的辐射危害。

参考文献
[1]
师勤莹, 张锦. 心血管介入诊疗中医生站立区域辐射剂量的测量与分析[J]. 中国医疗设备, 2014, 29(1): 39-41. DOI:10.3969/j.issn.1674-1633.2014.01.010
[2]
邵云平, 许雪春, 孙传富, 等. 730名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混浊风险分析[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4, 34(2): 136-139.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14.02.015
[3]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GBZ130-2013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3.
[4]
黄文华, 蒋国民, 张贤舜, 等. 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在介入治疗防护中的应用[J].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2, 21(6): 514-515. DOI:10.3969/j.issn.1008-794X.2012.06.018
[5]
宋扬, 李正才, 陈硕, 等. DSA冠脉造影致医护人员辐射剂量的研究[J]. 中国辐射卫生, 2014, 23(4): 329-331.
[6]
Stranden E, Widmark A, Sekse T. Assessing doses to interventional radiologists using a personal dosimeter worn over a protective apron[J]. Acta Radiologica, 2008, 49(4): 415-418. DOI:10.1080/02841850801942167
[7]
Sanchez R, Vano E, Fernandez JM, et al. Staff Radiation Doses in a Real-Time Display Inside the Angiography Room[J]. Cardiovasc Intervent Radiol, 2010, 33: 1210-1214. DOI:10.1007/s00270-010-9945-4
[8]
陈子满, 黄美萍, 罗纯, 等. 悬吊防护屏对介入医师最佳防护方案的体模研究[J].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5, 24(7): 637-641. DOI:10.3969/j.issn.1008-794X.2015.07.019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放射诊疗管理规定[S].2016-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