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17, Vol. 26 Issue (2): 244-245  

引用本文 

徐鹏, 孙正令, 傅翔, 程素洁, 秦辉. 腰椎术后椎间隙感染早期影像学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7, 26(2): 244-245.
XU Peng, SUN Zheng-ling, FU Xiang, et al. Analysis of Early Imaging of Intervertebral Space Infection after Lumbar Surgery[J].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ical Health, 2017, 26(2): 244-245.

基金项目

2016年度潍坊市卫生计生委科研项目计划(2016wsjs062)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7-01-08
修回日期:2017-03-20
腰椎术后椎间隙感染早期影像学分析
徐鹏 1, 孙正令 1, 傅翔 1, 程素洁 2, 秦辉 3     
1. 山东省青州荣军医院, 山东 青州 262500;
2. 山东省益都中心医院;
3. 山东省青州云门山中心卫生院
摘要目的 探讨X射线、CT及MRI对于术后早期椎间隙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7例临床明确诊断的术后早期椎间隙感染患者均行X线、CT及MRI检查。结合临床治疗,定期随访;对所有影像学资料进行总结,比较分析患者症状、体征、白细胞、高敏C反应蛋白以及血沉的变化。结果 7例患者的X射线检查无异常(除去手术去除骨质)、CT可显示椎间盘及周围组织有异常信号,边界模糊;MRI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椎间盘、椎体、椎旁软组织信号异常。结论 MRI可清晰显示椎间隙感染病变组织,对椎间隙感染早期诊断和鉴别存在重要意义,是目前诊断术后早期椎间隙感染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关键词腰椎术后    椎间隙感染    影像学    
Analysis of Early Imaging of Intervertebral Space Infection after Lumbar Surgery
XU Peng 1, SUN Zheng-ling 1, FU Xiang 1 , et al

腰椎间隙感染多继发于脊柱手术或侵入性操作后,而原发性腰椎间隙感染在临床上并不多见[1],其早期临床表现、体征缺乏特异性,临床早期诊断较困难。随着各种脊柱微创手术开展,常规开放手术以及植入物的应用,合并糖尿病以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目前椎间隙感染发病率有所上升。为进一步提高腰椎术后间隙感染患者的早期临床诊断率,本次研究对我院2012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腰椎间隙感染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合临床检查和化验指标,对术后椎间隙感染的发生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0月-2016年10月我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及腰椎管狭窄总共407例,发生术后椎间隙感染者7例,其中男3例,女4例;年龄53~71岁,平均61.1岁;L4、5间隙2例,L5、S1间隙2例,L3、4间隙1例;L4、5合并L5、S1双间隙2例,麻醉方式:局麻,手术方式采用MED、椎间孔镜、传统开放手术。术后起初发病时间2~10 d,平均6 d。临床表现:原有坐骨神经痛在手术后明显缓解,术后2~10 d再次发生疼痛,以腰痛为主,疼痛可放射到同侧臀部、髋部及会阴部,静息痛明显,敲击床沿可诱发或加剧疼痛,伴发热,可高热、寒战,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异常。查体:被动体位,竖脊肌紧张,相应间隙压痛、叩击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征,轻微抬腿即可诱发疼痛。

1.2 诊断方法

全部病例应用西门子Multix Select DR摄腰椎正、侧位、双斜位片,CT应用Toshiba128排螺旋CT扫描,层厚4 mm、层距4 mm,每层间隔扫4层。MRI应用西门子Magnetom Avanto1.5T磁共振进行扫描。扫描条件:T1像TR560/TE30, 矩阵230×256;T2像TR2800/TE200,层厚4 mm,层距0.4 mm。所有患者确诊后,及时行切口充分引流、病灶清除后置管冲洗、抗炎、制动等处理,每天监测白细胞、血沉、高敏C反应蛋白等指标,定期随访。

2 结果 2.1 影像检查

X线检查病变椎间隙较术前变窄或无明显变化,骨性关节面疏松,1例见局部腰大肌影略有扩大。CT检查相应的椎间隙有低密度软组织阴影,形状不规则,与硬脊膜边界显示不清,椎间盘层面可见空气影。MRI检查7病变椎间盘以及邻近椎体带状均匀异常信号,T1W1信号减低、T2W1信号增强,横断面T加权清晰显示病变侧腰大肌内缘脂肪信号消失。椎间隙较术前变窄,髓核及纤维环形态破坏,残余部分呈略低信号,正常髓核信号内的裂隙消失。

2.2 治疗

术后椎间隙感染被确诊后立即给予彻底清除病灶,放置冲洗管冲洗。冲洗液为庆大霉素40万单位或阿米卡星16 ml入三升袋生理盐水交替冲洗。常规药敏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3周以上,卧床制动,所有患者症状均得到控制,疼痛、麻痹等症状迅速好转并逐渐消失,患者均痊愈出院。复查白细胞、血沉、高敏C反应蛋白均恢复正常。

3 讨论 3.1 椎间隙感染临床特点

有动物模型研究椎间隙感染的形成原因和病理过程,发现致病细菌侵入椎间隙后大量繁殖可以引起炎症细胞浸润、血管及肉芽增生、终板破坏、椎间隙狭窄等系列病理改变[2]。感染的原因:①无菌操作不严格;②手术操作不细致,软组织严重损伤,组织坏死后感染;③手术中止血不彻底,引流不通畅;④手术时间长,多个间隙或多次手术发生率高;⑤部分手术由疼痛科医务人员操作,无菌操作不严格。感染与手术方式无关。糖尿病患病率的增高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使椎间隙感染率升高。临床表现:术后即时腰部或坐骨神经痛缓解或消除,术后1~8周再次出现腰部或坐骨神经痛,多为胀钝痛,进行性加重,腰部及下肢活动受限进行性加重,敲击床沿可诱发或加剧疼痛,查体:被动体位,腰背肌痉挛明显,相应间隙深压痛、叩击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征,轻微抬腿即可诱发疼痛。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轻微升高或不高,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

3.2 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检查在椎间隙感染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临床高度怀疑椎间隙感染者,常规行X线、CT及MRI,检查X线平片、CT、ECT、MRI均有诊断价值[3]。X线检查对于软组织变化分辨率低,而骨质术后早期无明显变化,仅可见病变椎间隙较术前变窄或无明显变化,骨的变化于发病3个月左右出现,椎间隙变窄,相邻椎体骨质破坏、增生,继而骨质硬化、骨质融合、骨桥形成,但X线可确定术后早期腰椎不稳引起的疼痛,对于椎间隙感染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CT可部分观察软组织,但通常难以显示早期椎间隙感染病理特征,手术损伤后恢复与感染炎性组织难以区分,其扫描检出率与感染时间有关,感染时间越长,阳性征象越高。术后CT检查可明确椎间盘及髓核与神经根位置关系,如无明显压迫可高度怀疑存在椎间隙感染。MRI具有组织分辨力高及多轴成像的优点[4],能清晰分辨术后早期组织生化环境及形态的改变,对椎间隙感染诊断准确率达95%以上[5],一般在椎间隙感染后3~5 d出现手术间隙相邻椎体、硬膜及周围软组织在T1加权像上信号降低,在T2加权像上信号增强,可作为椎间隙术后感染的早期影像诊断,可作为诊断腰椎间隙感染的“金标准”。

总之,判断是否存在椎间隙感染应该依靠具体的临床表现及体征,详细的化验检查以及影像学资料,才能对其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参考文献
[1]
张文武, 申勇, 姚晓光, 等. 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重症原发性腰椎间盘炎[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4, 28(1): 129-130.
[2]
Deshmukh VR. Midline trough corpectomies for the evacuation of an extensive ventral cervical and upper thoracic spinal epidural abscess[J]. J Neurosurg Spine, 2010, 13(2): 229-233.
[3]
Ito M, Sudo H, Abumi K, et al.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treatment for tuberculosis spondylodiscitis[J]. Minim Invasive Neurosurg, 2009, 52(5-6): 250-253.
[4]
Gerlach UA, Kohler S, Sauer IM, et al. Aspergillus spondylodiscitisafter multivisceral transplantation[J]. Ann Transplant, 2009, 14(4): 52-7.
[5]
Layios N, Lambermont B. Procalcitonin for antibiotic treat-ment in intensive care unit patients[J]. Curr Infect DisRep, 2013, 15(5): 394-399. DOI:10.1007/s11908-013-0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