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17, Vol. 26 Issue (1): 34-35  

引用本文 

高艳辉, 张京战, 周开建, 郭大伟, 孔令海. 某医院2011-2015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情况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7, 26(1): 34-35.
GAO Yan-hui, ZHANG Jing-zhan, ZHOU Kai-jian, et al. Analysis on the individual Dose Monitoring Situation of Radiation Workers in One Hospital for Five Consecutive Years(2011-2015)[J].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ical Health, 2017, 26(1): 34-35.

通讯作者

孔令海, Email:373344035@qq.com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6-09-12
修回日期:2016-12-03
某医院2011-2015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情况分析
高艳辉 1, 张京战 1, 周开建 1, 郭大伟 1, 孔令海 2     
1. 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河北石家庄 050021;
2. 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摘要目的 调查某三级综合医院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情况。方法 按照职业照射类别将所有人员分为四组诊断放射学、核医学、放射治疗、介入放射学,对四组人员连续五年(2011-2015年)的个人剂量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放射工作人员的年有效剂量值均未超过国家剂量限值且处于较低水平。不同职业类别的人均年有效剂量有差异,其中,介入放射学高于核医学、放射治疗和放射诊断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诊断放射学2013年的人均年有效剂量高于其他四年(P < 0.05),核医学2014年人均年有效剂量高于2011和2012年(P < 0.05),且其他组四年间人均年有效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射治疗和介入放射学的人均年有效剂量五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作为三级综合医院该医院的放射工作场所防护状况良好,放射防护管理制度规范严格,个人剂量计总体佩戴情况良好。
关键词放射工作人员    职业类别    个人剂量    
Analysis on the individual Dose Monitoring Situation of Radiation Workers in One Hospital for Five Consecutive Years(2011-2015)
GAO Yan-hui 1, ZHANG Jing-zhan 1, ZHOU Kai-jian 1, et al

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是辐射防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评价放射工作人员在一定时间内接受辐射水平是否符合标准的重要手段,也是贯彻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的一项重要措施[1]。另外,对于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个人剂量监测档案是必要条件[2]。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放射诊疗技术应用的日益广泛,放射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在不断加大,作为保障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的重要技术手段,个人剂量监测应予以重视。本文对河北省某三级综合医院连续五年的个人剂量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以职业类别为依据,选择某三级综合医院所有从事放射诊断学、核医学、放射治疗和介入放射学的人员,对其2011-2015年连续五年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监测期间加入或退出的人员予以排除。

1.2 方法

依据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28-2002),采用LiF(Mg,P,Cu)热释光材料对人员进行检测,三个月为一个周期,一年四个周期,采用美国HASHAW3500型热释光计量仪进行测量,仪器测量数据减去本底值,乘以刻度系数为该工作人员一个周期的剂量值,将四个周期数据相加即为该工作人员的年有效剂量。

1.3 质量控制

热释光测量系统每年经中国计量科学院检定,探测元件的分散性≤ 5%,连续五年参加中国疾控中心辐射安全所组织的个人剂量比对,结果合格,对因非职业照射引起的异常结果予以剔除并给以名义剂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五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情况

2011-2015年五年监测某三级综合医院放射工作人员749人次,其年均有效剂量情况见表 1。经方差分析,五年的人均年有效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依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标准要求,职业放射工作人员年均有效剂量限值为20 mSv/a,表 1中人均年有效剂量远低于国家限值,且五年的值均处于较低水平。从图 1可见,连续五年年均有效剂量 < 1 mSv/a的人数占比均在92%以上,小剂量占比最高。

表 1 2011-2015年该医院个人剂量监测情况
2.2 相同职业类别连续五年所受年均有效剂量的比较分析

对同一职业类别五年间的受照剂量做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分析,诊断放射学2013年的年均有效剂量高于其他四年(P<0.05)。核医学2014年人均有效剂量高于2011和2012年(P<0.05),2011、2012、2013、2015年四年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射治疗和介入放射学五年间所受年均有效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 2 相同职业类别2011-2015年所受年均有效剂量情况
2.3 不同职业类别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分析

不同职业类别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均有效剂量频数分布见表 3.经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介入放射学的年均有效剂量高于其他三类(P<0.05),核医学高于放射诊断学和放射治疗(P<0.05),放射治疗和放射诊断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 3 不同职业类别2011-2015年个人剂量监测情况
3 讨论

所有放射工作人员2011-2015年五年年均有效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其他文献报道的人均年受照剂量逐年降低不符[3]。对五年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放射工作人员个人监测结果低于最低检测限(MDL),如2011年有近70%的放射工作人员监测结果计为1/2MDL[4],说明该医院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稳定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对于继续降低的空间已经非常小。不同职业类别之间比较,介入放射学的剂量高于其他三类,与已报道文献结论一致[3],这与不同职业类别所进行的操作方式不同有关,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为同室操作,核医学的工作人员是对开放源的操作,放射诊断学和放射治疗的工作人员为隔室操作。因介入放射学医师的年均受照剂量整体低于其他文献[5],我们对该院的心导管室进行了调查,该科室的剂量计进行统一管理,有严格的登记制度。首先,科室定期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认识到防护的重要性,防护意识不断提高。其次,仪器设备性能优越,功能稳定,配备的监测功能使手术者直观了解射线剂量程度,使得手术者及时采取合理措施减少受照剂量。另外,每年定期对设备进行性能检测,包括每年1次的状态检测与每半年1次的稳定性检测,发现不合格项及时维修。最后,手术者均有介入医师证,技术水平一流,这样手术时间短,受照射时间短,受照剂量相应减少。该医院由专门科室专人负责个人剂量管理工作,拥有规范的管理规定,并严格执行,及时收取和发放剂量计,周期严格控制在三个月,总体佩戴情况良好,若检测结果出现异常值,会深入科室积极调查,做到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
杨彦文, 殷强, 牛庆国, 等. 河北省部分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与分析[J]. 职业与健康, 2012, 13(28): 1589-159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S].2007-03-23.
[3]
郝欢. 郑州市某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调查[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4, 1(32): 23-25.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 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2.
[5]
程晋鹏, 江石丰, 程宝根, 等. 惠州市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调查[J]. 中国辐射卫生, 2013, 3(22): 285-286.